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91 trang)

A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GHOSTS WHO ACQUIRED GODHOOD FOLLOWING UNNATURAL DEATHS ZHIGUAI TALE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73 MB, 91 trang )

六朝志怪小说“厉鬼成神”故事研究
A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GHOSTS
WHO ACQUIRED GODHOOD FOLLOWING
UNNATURAL DEATHS: ZHIGUAI TALE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何璇
HE XUA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2



六朝志怪小说“厉鬼成神”故事研究
A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GHOSTS
WHO ACQUIRED GODHOOD FOLLOWING
UNNATURAL DEATHS: ZHIGUAI TALE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何璇
HE XUA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2
i

Acknowledgemen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two years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period of thesis writing.

I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and extend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ssociate Professor
Su Jui-lung, my supervisor. I am greatly indebted to his patience, encouragement and
the valuable suggestions. With his help, I learnt how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research
independently.

Besides, I am indebted to all the teachers who taught me and helped me during my
M.A. years. Their classes greatly enriched my knowledge and broadened my horizon.

My sincere thanks go to all my friends. Though some of them a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ir warm encouragement has been a great source of energy and they have never been
hesitated to help me.

Finally, deep gratitude extends to my beloved parents, whose love has, and continues
to, inspire me. They are always supportive to every step in my life.

ii

目 录
Acknowledgement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研究目的 1
第二节、前人研究之回顾 5
第三节、研究材料与本文构架 11
第二章 六朝前文献中的巫鬼文化与厉鬼信仰 13
第一节、先秦的鬼崇拜与巫文化 13
第二节、六朝前文献中的厉鬼信仰 15
第三章 汉魏六朝男性厉鬼成神故事 29
第一节、男性厉鬼成神的过程 29
第二节、蒋子文信仰昌炽的原因 41
第四章 女性厉鬼成神故事之梳理 48
第一节、嫁后而死的女性神灵 50
第二节、未嫁而死的女性神灵 54
第五章 厉鬼神灵与人类的互动 59
第一节、梦中征召 59
第二节、幽冥情缘 64
第三节、报应故事 71
第六章 结语 75
参考书目 81

iii

Abstract

Since antiquity, Chinese people offered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however, they also paid

respect to ligui (spirits who had suffered unnatural death). In the Six Dynasties, a great
many of this type of ghosts appear in the zhiguai tales (supernatural stor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ly virtuous people can attain godhood after death,
however, ligui ghosts always cause great disasters. Their behavior and image
contradic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a god, who must be both righteous and merciful.

This thesis seeks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how ligui ghosts attained godhood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ommon people in medieval China. The ligui ghos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gender, males and female always acquired godhood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es, males retained godhood because of political reasons while
females mostly because of family reasons. The phenomenon was caused partly by local
shaman (wu) who devoted efforts to promote their cults, and partly by the state
regulation and loca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literati in the Six Dynasties also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spread of the stories.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gui and common people, how the living be called upon in
dreams, love affairs between the living and dead, and stories of retribution
iv

Key Words: unnatural death, ligui, Six Dynasties, strange writings, shaman (wu)
culture



1

六朝志怪小说“厉鬼成神”故事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厉鬼”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左传》中郑国大夫子产曾言:“鬼有
所归,乃不为厉”,

1
说明春秋时代,人们对于“厉鬼”的来历已经有了认识,所
谓“有所归”,即有所归宿——鬼魂的归宿,便是传统宗族体系中的祭祀,但无
后之人是无法进入宗族祠堂的祭祀体系的,这些无主的孤魂,便是所谓“厉鬼”。
同在《左传·昭公七年》中,子产也说过:“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
人,以为淫厉。”
2
所谓“强死”,便是指非正常情况下死亡——如被杀身亡,或是
自尽而死,这样的鬼魂也会成为“厉鬼”。
从先秦开始,厉鬼成神的故事便屡见不鲜。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伍子
胥等,在死后都有着种种传说,并被人们推崇为神。到了六朝,对于厉鬼的信仰
愈演愈烈。如汉末的秣陵尉蒋子文,到了南朝时期,竟逐步发展成国家崇奉的对
象。而六朝时风行的志怪小说,也颇多记载厉鬼故事者。这些故事,虽然作者不
同,内容、形式各异,但也颇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主流的宗教观念里,神明需要具有正直的品格,对世人要大慈大悲、
护佑苍生。但是厉鬼成神的现象则颠覆了这一观念。能成神的人类,通常生前具
有良好的品格,但部分厉鬼神灵生前却并非善类,这种现象也是十分反常的。这
样的异常现象,在六朝大量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人们会尊崇
这些本非善类的厉鬼神灵,即使他们成神后并不庇佑民众,而是屡次降灾?为什
么本属于乡间淫祠的鬼神崇拜,会扩散到较大的范围,影响上层社会、乃至皇室
人员的信仰?先秦时虽然也有厉鬼成神的例子,但此现象大量涌现却是在六朝时
期,这背后是否存在一些特殊因素?而文人为什么热衷于记载、乃至再创造厉鬼
成神的相关故事呢?本文拟在此背景下,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厉鬼成神类故事进
行分析归纳,从本文出发,探寻历史上的信仰情况,以及这些现象在文学作品里
的反映。

1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 2050 页。
2
同上书,第 2050 页。

2

人必有一死,而死亡则有正常死亡和不正常死亡之分别。在中国古代的传统
观念里,人死了会变成鬼,成为鬼神的祖先对人有赏罚的能力,
3
而人也需要对鬼
进行祭祀和供养。通常这种祭祀和供养的关系集中在家庭之内,后人每年都要定
期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祈求祖先的保佑,也祈求祖先不要降灾。甲骨文中就有
许多请祖先不要降灾作祟的记载。
4
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就这样紧密联系起来,并且
传承不息。
鬼的地位,在先秦时期也是非常高的,《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大祝”
的职能为:“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5
大祝要事奉鬼神,
以求得鬼神的保佑,赐下福祉。萧登福在《道佛十王地狱说》中也指出了在先秦
时期,鬼的地位崇高这一点:“先秦时鬼的地位相当崇高,在商周时,其地位是
与天神、地祇并列”。
6
可见在中国历史的早期,鬼和神祇并列,有着降临祸福、
启示吉凶的作用。
在“天鬼”、“山水鬼神”之外,所谓的“人鬼”则通常指的祖先,清人凌曙
(1775 年-1829 年)的《四书故核》云:“若谓非鬼即天地山川之祭,如季氏
之旅泰山类,则未闻天神称天鬼,泰山神称泰山之鬼者,谬矣。”
7
凌氏将“神”
和“鬼”严格区分开来,认为“鬼”只能是人鬼,而神可以是山川万物的神灵。
但在先秦古籍中,鬼与神的含义往往没有明确的区分。如《论语·先进》篇:“季
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

焉知死。’”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
并未提到“事
神”。孔子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句,可能出于两种情况:一,孔子把
“神”给忽略了。二、“鬼神”其实指的就是鬼。由“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
句可知,“人”和“鬼”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而后一句“未知生,焉知死”,和
前文相互映衬,人对生,鬼对死,正好说明人生为人,人死为鬼。由此可知,这
段对话的中心思想其实是讨论有关“鬼”的话题。而子路在发问时,却说的是“鬼
神”,如果把“鬼神”作为并列词组来看,未免有些莫名其妙,子路问的是鬼和
神,孔子在和弟子的对话中,怎么忽略掉“神”这个话题?故而可知,这里的鬼

3
《中华文明史》,第 336 页。
4
Robert Eno, “Deities and Ancestors in Early Oracle Inscription,” in Donald S. Lopez, Jr., ed,
Religions of China in Practice(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 49, #41-42.
5
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 1985 页。
6
萧登福,《道佛十王地狱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第 8 页。
7
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第 11 页。
8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 2499 页。
3

神,其实指的就是鬼。在先秦其他文献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用法,如《左传•
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
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
9

这里的“鬼神”,指的就是死
去的祖先。人们十分重视对祖先之“鬼神”的崇祀,在经典如《论语》中经常能
找到记录,“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10
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引各家
注释,皆表示这里的“鬼”指的就是人鬼,如郑玄(127 年-200 年)的注解说:
“人神曰鬼。”
11
“鬼”即是“祖先”的意思。在《秦汉方士与儒生》一书中,顾
颉刚也提到 “天子祭享上帝,常常选择有大功德的祖先去配享他。所以鬼在人
间的权力仅亚于上帝一等。不过在许多鬼中还保存着人间的阶级而已。”
12
可见
在先秦,祖先崇拜享有崇高的地位,甚至在天子祭祀上帝时,也会选出有大功德
的祖先去配享上帝。渐渐的,古人的天神崇拜开始向祖先崇拜转变,陈梦家在《殷
墟卜辞研究》中写道:“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殷代祖先崇拜隆重,祖先崇拜与此
前的天神崇拜逐渐接近,混合,为殷以后的中国宗教树立了规范,即祖先崇拜压
倒天神崇拜。”
13
于是,自先秦往后,祭祀的宗教性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其
伦理性逐渐加强,对“鬼”的祭祀也慢慢归入了祖先崇拜的范畴。
祭祖的行为通常在家庭的范围之内,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之鬼,自己
才有祭祀的资格,故而孔子会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只有自己的祖先才能
祭祀。但有些人在死后,因为种种原因,而无后人祭祀。死亡的原因每个人都不
同,有人因为非正常死亡而不得善终,便也不能纳入“祖先”这一体系。无后之
人或不得善终之人死去之后,便成为了所谓“厉鬼”。而厉鬼,既然具有“无后”
的特征,对厉鬼的祭祀和信仰,当属祖先崇拜增强的产物。
这些厉鬼,因为遭遇意外身死,或者因为无后人供奉,他们无法得到安息,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里,厉鬼会回到人世,以灾祸威胁世人,索求供养,或是以
复仇为名,危害世间,人们对此是十分惧怕的。要让厉鬼“不为厉”,则必须对

他们采取抚慰措施。方法便是将他们纳入祭祀体系,厉鬼得到了供养,便会安分
守己,不成为人间的祸患。但既然他们已被排斥在宗族体系之外,则必须有其他
体系接纳他们。而祭祀的责任通常落在了社会和国家身上,或为官方的国祭,或

9
《十三经注疏》,第 2048 页。
10
《十三经注疏》,第 2463 页。
11
《论语集释》,第 117 页。
12
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 9 页。
1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 561 页。
4

为民间的自发崇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 220 年-589 年),有一些厉鬼成为了广为人信仰
的神灵,其信仰,甚至可以绵延百代,如蒋子文等人。这一现象,不仅在宗教学
上有深远的意义,在民俗学、历史学上也有研究的价值。对于厉鬼的信仰,在正
史中屡见记录,除此之外,关于他们成神的历程、以及成神后与人类的互动情节,
在志怪小说中更是屡见不鲜。
“志怪”一词,出自庄子的《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4
文中
的“志怪”,便是记载怪异故事的意思。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逐渐进入其繁
荣时期,涌现出了《搜神记》、《拾遗记》等优秀作品,虽然许多志怪小说在此时
依然不讲究文学色彩,只记叙非常简单的情节,但此时已有不少作品颇具韵味,
尽管篇幅依然短小,但或善于造境,或讲究叙事手段,已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一书中,将六朝的志怪小说的地位与诗文、民歌相
提并论,认为它们同是文学上的“天之骄子”。
15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的兴盛,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道教、
佛教在六朝时开始大行于世,不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抑或是黎民百姓,都对
此喜闻乐见、各取所需。或服食采补以求长生久视,或清静无为以求超凡脱俗,
或供奉神佛以为精神寄托。郭璞(276 年-324 年)等文人喜好谶纬方术之说,而
晋代孙恩(?-402 年)作乱、反抗晋朝统治的时候,也是打着“五斗米道”的旗
号,吸引了许多信众,赢粮而影从。佛教寺院在六朝时也遍布全国,不少皇帝便
是佛教徒,而文人学士也热衷推演、探讨佛理,百姓也常常出家为僧尼。文人往
往对佛教与道教都怀着接受态度,这种对神秘事物的爱好,也影响了他们手中的
笔,使他们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张煌灵异之事的作品来。
加上当时的社会混乱,政权更替频繁。从三国到隋朝,这漫长的近四个世纪
的时间内,中国一直处在分裂的混乱状态,前后共有三十多个朝代和小国在华夏
大地上走马灯一般地出现。西晋时期,先是“八王之乱”、继而“永嘉之乱”,随
着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国”的局面,西晋政府逃往江南,偏安一隅,遂成东晋。
但动乱并未结束,除了各个王朝的统治并不安稳之外,民间也常常爆发起义,使
得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愈发艰难。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们的心态必然不可能如
盛世之民那样积极向上,而是陷入了绝望与不安之中,而社会的黑暗所促成的心

14
王先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 1 页。
15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第 218 页。
5

灵上的绝望与不安又催生了人们对幽冥世界的向往,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文
人热衷于记录怪力乱神之事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代又称六朝,因为三国时期的吴国,以及后来的东晋、宋、齐、

梁、陈这六个朝代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都,称其为六朝,也隐含着以南
方政权为正统的意思。六朝也可以仅仅指着六个定都南京的朝代,本文中所指称
的“六朝”,即采用这一说法。自从晋朝政权南迁至建康后,南方地区政权更迭
频繁,且时时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挥鞭南下的威胁,人们陷入深深的不安中。谈
玄、品评之风盛行,宗教亦在此时大发展,不仅佛经被大量翻译,而道教也得到
了江东士族的推动,创立了上清派等新的派别。
进入六朝,小说中充斥着幽冥的气息,展现出一幅百鬼夜行的情景。林林总
总的鬼故事中,自然有不少与厉鬼相关。相对于前代笼统的“无所归”之论,六
朝志怪小说的厉鬼故事在人物的多样性、情节的曲折度、意境的构建上,都达到
了未有之高度。这些厉鬼,身份上有公主也有民妇,有高士亦有将官,他们因某
些非正常原因死亡——或为兵灾,或遭虐待,而他们在死后,却为民间所祀奉,
被尊为神灵。这一现象,不免让我们有了许多疑问——为什么六朝时期会涌现如
此多的厉鬼故事,而文人偏偏乐于记述?在六朝的乱世,意外死亡的人们不计其
数,如果是厉鬼就能成为神灵的话,那么神灵的数量势必会数不胜数,人们也无
法供奉如此之多的神灵,所以必然只有部份厉鬼才能成为被单独立庙供奉的神灵,
其余的厉鬼只能栖身于“厉坛”,集体享用供奉。那么符合何种条件的厉鬼才能
成为神灵呢?这便展开了本文第一个研究问题,即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厉鬼成为
神灵的必要条件。在传统观念中,死后能成为神灵的人,生前通常功高德韶,而
这些厉鬼神灵,生前多行事乖戾、乃至品行有亏者——我们不由要问,为什么人
们会崇祀这样的神灵呢?这便是本文试图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他们在成神后,也
少不了与人类产生互动,这些神灵的前身既为厉鬼,那么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
和其他的神灵必然有些不同之处,这便是本文所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第二节 前人研究之回顾
对六朝志怪小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甚夥,如从文献学上考虑,如辑佚、版
本等相关研究。影响较大者如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或本事考索,如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