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49 trang)

AN ANALYSIS ON THE DISYLLABIC TONE SANDHI OF CHONGQING DIAL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D STRESS AND TONAL COARTICULATION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2.3 MB, 149 trang )

从词重音及协同发音看重庆话两字组连读变调
An Analysis on the Disyllabic Tone Sandhi of
Chongqing Diale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Word Stress and Tonal Coarticulation

卿 玮
QIN G WEI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 O NAL UN IVE R SIT Y OF SI NG AP OR E
北京大学中文系
PEKI N G U NI VER SI TY
20 14


从词重音及协同发音看重庆话两字组连读变调
An Analysis on the Disyllabic Tone Sandhi of
Chongqing Diale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Word Stress and Tonal Coarticulation

卿 玮
QIN G WEI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双学位硕士(研究)毕业论文
A TH ES IS S UB M I T TE D FO R TH E DO UB L E D EG R E E M . A.
B Y R ES EA RC H I N CH IN ES E LA NG U AG E D E PARTM EN T
O F CH I NE S E S T UD I ES , NU S , D E PARTM E N T O F C H IN ES E
LA NG UA G E A ND L I TE R AT U RE, PK U


20 14


ACKNOWLEDGEMENTS
I wo uld first l ik e t o t ha nk t he d o ub le -d e gre e p ro gra mme
la unc he d b y N at io na l U ni ve rs it y o f Singa p o re a nd Pe k in g
U nive rs it y. I a m ve ry fo rt u na te to ha ve t his op p ort un it y t o
st ud y in Sin ga po re. Ha vi ng ac q ua in te d w it h s o ma n y b ril lia nt
tea c hers a nd sc ho o l ma tes, as we l l a s e xpe rie nc in g a d iffe re nt
li fe ha d ma de t his pe rio d a n un fo rg et ta b le ep is od e.


目录

统 计 表 一 览 ............................................................................. I
插 图 一 览 ................................................................................. I
摘 要 ....................................................................................... I
1

引 言 ................................................................................... 1
1.1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的 争 议 ................................................................. 2

1.2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变 调 模 式 .......................................................... 6

1.2.1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轻 声 变 调 ............................................................ 6

1.2.2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非 轻 声 变 调 ......................................................... 8

1.3

1.3.1

轻 重 音 引 发 变 调 ......................................................................... 9

1.3.2

轻 声 与 连 读 变 调 ........................................................................ 10

1.4

协 同 发 音 与 连 读 变 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4.1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12

1.4.2

协 同 发 音 与 连 读 变 调 的 关 系 ........................................................ 16

1.5


2

轻 重 音 与 连 读 变 调 .................................................................... 9

本 文 的 研 究 内 容 ......................................................................18

单 字 调 的 声 学 描 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1

实 验 方 法 .................................................................................19

i


2.1.1 被 试 情 况 与 实 验 材 料 ..................................................................... 19

2.1.2 实 验 数 据 提 取 .............................................................................. 20

2.2

3

单 字 调 的 音 高 分 析 ...................................................................20

两 字 组 声 调 组 合 的 声 学 描 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3.1

实 验 设 计 .................................................................................26

3.1.1 实 验 材 料 ..................................................................................... 26


3.1.2 被 试 情 况 ..................................................................................... 27

3.1.3 符 号 说 明 ..................................................................................... 27

3.1.4 实 验 数 据 提 取 及 转 换 ..................................................................... 28

3.2

两 字 组 音 高 模 式 的 声 学 描 写 .....................................................30

3.2.1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的 音 高 模 式 .............................................................. 30

3.2.2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的 音 高 模 式 .............................................................. 36

4

5

词 重 音 对 声 调 音 高 变 化 的 影 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4.1

词 重 音 对 声 调 音 高 的 影 响 .........................................................43

4.2

词 重 音 条 件 与 两 字 组 连 读 变 调 ..................................................54

4.3


前 重 式 及 轻 声 词 ......................................................................57

两 字 组 协 同 发 音 与 连 读 变 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5.1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中 的 协 同 发 音 现 象 ..............................................61

5.1.1 阴 平 的 协 同 发 音 ........................................................................... 61

ii


5.1.2 阳 平 的 协 同 发 音 ........................................................................... 65

5.1.3 上 声 的 协 同 发 音 ........................................................................... 69

5.1.4 去 声 的 协 同 发 音 ........................................................................... 72

5.1.5 重 庆 话 与 普 通 话 的 对 比 .................................................................. 76

5.2

6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协 同 发 音 与 连 读 变 调 的 关 系 .................................79

两 字 组 的 连 读 变 调 模 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6.1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的 变 调 模 式 .........................................................82


6.2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的 变 调 模 式 .........................................................86

7

结 论 及 余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8

附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8.1

附 录 1 ): 被 试 情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8.2

附 录 2 ):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实 验 朗 读 字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

8.3

附 录 3 ):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实 验 朗 读 词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4

8.4

附 录 4 ): 重 庆 话 中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对 1 6 种 声 调 组 合 的 影 响 的 配 对

样本


T

8.5

附 录 5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前 / 后 字 1 5 个 采 样 点 的

检 验 结 果 ...............................................................................97

半 音 均 值 及 标 准 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
8.6

附 录 6 ):重 庆 话 中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和 去 声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的 方 差 分 析 结 果 ............................................................ 129

9

参 考 文 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

iii


统计表一览
表 1 前 人 对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的 传 统 语 音 学 描 写 ............. 3
表 2 前 人 对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的 声 学 描 写 ................... 3
表 3 阴 平 在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1
表 4 阳 平 在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2
表 5 上 声 在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3
表 6 去 声 在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5
表 7 阴 平 在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6

表 8 阳 平 在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8
表 9 上 声 在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39
表 10 去 声 在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中 的 音 高 模 式 ............... 40
表 11 重 庆 话 前 重 式 两 字 组 变 调 模 式 ................... 83
表 12 重 庆 话 后 重 式 两 字 组 变 调 模 式 ................... 87

i


插图一览
图 1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音 高 曲 线 示 意 图 .................... 22
图 2 阴平处于前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1

图 3 阳平处于前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2

图 4 上声处于前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3

图 5 去声处于前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4

图 6 阴平处于后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6


图 7 阳平处于后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7

图 8 上声处于后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38

图 9 去声处于后重式两字组前字、后字位置时的音高模式

40

图 10 T1 T1 、 T1 T2 、 T1 T3 、 T1 T4 四 种 声 调 组 合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的 声 学 表 现 ................................ . 44
图 11 T2 T1 、 T2 T2 、 T2 T3 、 T2 T4 四 种 声 调 组 合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的 声 学 表 现 ................................ . 47
图 12 T3 T1 、 T3 T2 、 T3 T3 、 T3 T4 四 种 声 调 组 合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的 声 学 表 现 ................................ . 49
图 13 T4 T1 、 T4 T2 、 T4 T3 、 T4 T4 四 种 声 调 组 合 在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下 的 声 学 表 现 ................................ . 52
图 14 阴 平 受 到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a ) 为 前 重 式 中 阴 平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b ) 为 前 重 式 中 阴 平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音作用;
( c )为 后 重 式 中 阴 平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d ) 为 后 重 式 中 阴 平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62
图 15 阳 平 受 到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a ) 为 前 重 式 中 阳 平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b ) 为 前 重 式 中 阳 平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音作用;
( c )为 后 重 式 中 阳 平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d ) 为 后 重 式 中 阳 平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66
图 16 重 庆 话 上 声 受 到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a ) 为 前 重 式 中 上 声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b ) 为 前 重 式 中 上 声 所 受 的 顺

i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c ) 为 后 重 式 中 上 声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d ) 为 后 重 式 中 上 声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 69
图 17 去 声 受 到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a ) 为 前 重 式 中 去 声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b ) 为 前 重 式 中 去 声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音作用;
( c )为 后 重 式 中 去 声 所 受 的 逆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d ) 为 后 重 式 中 去 声 所 受 的 顺 向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 .... 73

ii


ABSTRACT
P r e v io us st ud ie s o n t he t o ne o f C ho ngq i ng d ia le ct ar e mo st l y fo c us e d
o n mo no s yl la b ic t o ne s, w hi le s yst e mat ic d e sc r ipt io ns o n d is yl l a b ic
t o ne s a nd h i ar e sc ar ce l y co ver e d. T his t he s is ma d e a n a co u st ic
de s cr ipt io n o f t he p it c h co nt o ur o f t he mo no s yl la b ic a nd d is yl l a b ic
C ho ngq i ng d ia le ct by me a ns o f t he e xp er i me nt a l p ho net ic s met ho d,
a nd pr o be d t he in f lu e nc e o f wo r d st r e s s a nd co ar t ic u lat io n o n t he
p it c h c ha nge. T her eo n a p at t er n o f d is yl la b ic t o ne s a nd hi o f
C ho ngq i ng d ia le ct wa s s u m ma r iz e d. T he ma i n f ind i ng s a r e fo l lo w s.
1. T he mo no s yl la b ic t o ne s yst e m c a n be pr e s e nt ed a s yi npi ng [ 35] ,
yan gp i n g [ 31 ] , s ha ng sh en g [ 3 41] , qu sh e ng [ 2 13] .

2. I n C ho ngq ing d ia le ct , t he po s it io n o f w o r d st r e ss is r e le va nt w it h
t he p it c h o f t o ne in t he fo l lo w ing a s pe ct s.
( 1) T he t o ne s a nd hi o f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is d e c id ed b y t he
po s it io n o f wo r d st r e s s. I n t he d is yl l a b l e w he r e t he st r e s s i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t he yi npi ng , s han g sh e ng a nd q us h eng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 a b le w i l l e xp er ie nc e t o ne s a nd h i bec au s e o f no
st r e s s. I n t he d is yl l a b le w her e t he st r e ss i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 a b le , t he t o ne o f t he se co nd s yl l a b le r e ma ins u nc ha nge d.
( 2) T he fu l l ne s s o f t he t o ne co nt o ur o f t he fir st s yl l a b le is a ffe ct e d
b y t he po s it io n o f t he wo r d st r e s s. Wh e n t he st r e s s i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t he a sc e ns io na l r a ng e o f y i np i n g o n t he f ir st
s yl l a b le w i l l s hr i nk, le a d i ng t o a t r a ns it io n fr o m y i n pi n g t o
le ve l t o ne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 Whe n q us he ng is fo l lo we d b y a
lo w t o ne, t he t ur ning po int w i l l be e vid e nt i f t he st r e s s i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but it w i l l d is a pp ear w he n o n t he s e co nd s yl la b le .
T h is ma y c au s e a d iv is io n o f qu s he ng b e fo r e a lo w t o ne in t he
t wo pat t er ns o f wo r d st r e ss.

i


( 3) I n C ho ng q i ng d ia le ct , t he t o ne s a nd h is o f t he wo r d w it h st r e s 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a nd t he neut r a l iz e d t o ne a r e mu c h s i m i l a r.
T he fo r me r o ne c a n be s ee n a s a st r e s s p at t er n bet we e n t he wo r d
w it h st r e s 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a nd t he neut r a l iz e d o ne.
3. T he co a r t icu lat io n o f t he t o ne e xer t s in f lu e nc e s o n t he p it c h
co nt o ur in t he fo l lo w i ng as p ect s.
( 1) I n t he t wo p at t er ns o f wo r d st r es s , t he r e

is a fo r w ar d


a ss i m i la t io n i n w h ic h t he o ffs et o n t he f i r st s yl la b le a s s i m i l at e s
t he t o ne o f t he se co nd, a nd a bac kw ar d d is s i m i l at io n in w hic h
t he lo w t o ne s o f t he se co nd l i ft t hat o f t he f ir st . Mo r eo ver, t he
fo r w ar d a s s i m i l at io n in t he wo r d w i t h st r e s 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 a b le is st r o ng er t ha n t hat i n t he w o r d w it h st r e s 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
( 2) T he d i ffe r e nt t o ne s a nd h i p at t er ns o f qu sh en g be fo r e a lo w t o ne
a nd a hig h t o ne i n C ho ng q i ng d ia le ct ca n be e xp la i ne d b y me a ns
o f t he bac kw ar d co ar t ic u lat io n.
4. T h is t he s is ma d e a co nc lu s ive de s cr ipt i o n o n t he d is yl l a b ic t o ne
s a nd h i o f C ho ngq ing d ia le ct :
( 1) I f t he wo r d st r e s s i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 t he t o ne sa nd h i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is a s fo l lo w s.
yan gp i n g : [ 3 1] →[ 33] / __ [ α] ;
sh an g sh eng : [ 3 41] →[ 34 ] / _ _ [ α] ;
qu sh en g : [ 2 13] →[ 2 2] / __[ + hig h] ; [ 21 3] →[ 23] / _ _[ + lo w] .
( 2) I f t he wo r d st r e s s is o n t he f ir st s yl la b le , t he t o ne sa nd h i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is a s fo l lo w s.
yi n pi ng : [ 35] →[ 3 3] / [ α] _ _# ;
sh an g sh eng : [ 3 41] →[ 41 ] / [ α] __ # ;
qu sh en g : [ 2 13] →[ 2 1] / [ α] _ _#.
( 3) I f t he wo r d st r e s s i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t he t o ne s a nd h i o n
t he f ir st s yl l a b le is a s fo l lo ws.
ii


yan gp i n g : [ 3 1] →[ 33] / __ [ α] ;
sh an g sh eng : [ 3 41] →[ 34 ] / _ _ [ α] ;
qu sh en g : [ 2 13] →[ 2 2] / __[ + hig h] ; [ 21 3] →[ 23] / _ _[ + lo w] .

( 4) I f t he wo r d st r e s s i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a l l t he t o ne s o n t he
s eco nd s yl la b le r e ma i n t he sa me.

K eywo rd s: C ho ngq i ng d ia le ct , t o ne s a nd h i, wo r d st r e s s, ne ut r a l
t o ne, co ar t ic u lat io n.

iii


从词重音及协同发音看重庆话两字组连读变调

1

引言

“ 重 庆 ”一 词 既 可 以 专 指 重 庆 市 主 城 九 区 ,即 渝 中 区 、九 龙 坡
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巴南区、江北区、渝北区、北
碚 区 ,又 可 以 指 重 庆 市 所 有 的 辖 区 ,包 括 主 城 九 区 以 外 的 江 津 、合
川、永川等区,铜梁、大足等县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同理,
“ 重 庆 话 ”既 可 以 指 重 庆 主 城 九 区 的 方 言 ,又 可 以 指 整 个 大 重 庆 市
范围内各个地区的汉民族方言。
《 中 国 语 言 地 图 集 ( 第 二 版 )》 将 重 庆 市 江 津 区 和 綦 江 区 归 入
西 南 官 话 区 西 蜀 片 的 岷 赤 小 片 ,将 重 庆 市 其 他 地 区 的 方 言 归 入 西 南
官 话 区 川 黔 片 下 的 成 渝 小 片 ;川 黔 片 内 部 一 致 性 非 常 高 ,是 最 典 型
的 西 南 官 话 ( 李 蓝 , 2 00 9 )。 虽 然 “ 大 重 庆 ” 内 部 方 言 的 一 致 性 较
强,但本文仍将“重庆话”限定为重庆主城九区的方言。

1



1.1

重庆话单字调的争议

对两字组连读变调的描写是建立在对单字调描写的基础之上
的 ,对 单 字 调 描 写 的 差 异 会 带 来 对 连 读 变 调 描 写 的 差 异 ,因 此 我 们
有 必 要 回 顾 前 人 在 单 字 调 问 题 上 的 种 种 不 同 看 法 。重 庆 话 共 有 四 个
调 类 ,分 别 是 阴 平 、阳 平 、上 声 和 去 声 ;古 入 声 字 在 重 庆 话 中 全 部
归入阳平。
重 庆 话 的 单 字 调 系 统 看 似 简 单 ,却 仍 存 有 较 大 争 议 ,包 括 阴 平
是 高 平 调 还 是 高 升 调 , 阳 平 是 低 降 调 还 是 低 平 调 , 上 声 是 中 降 /高
降 调 还 是 平 降 /升 降 调 , 去 声 是 低 升 调 还 是 低 降 升 调 。
这 些 争 议 跟 研 究 方 法 有 关 ,因 此 ,我 们 根 据 研 究 方 法 的 不 同 将
前 人 的 观 点 分 为 两 大 类 :利 用 田 野 调 查 手 段 对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的 描 写
和利用声学测量手段对重庆话单字调的描写。
前 人 的 主 要 观 点 列 入 表 1 和 表 2, 表 1 为 前 人 通 过 田 野 调 查 对
重 庆 话 单 字 调 进 行 的 传 统 语 音 学 描 写 ,表 2 为 前 人 通 过 声 学 测 量 对
重庆话单字调进行的声学描写。
前 人 关 于 重 庆 话 阴 平 的 争 议 在 于 阴 平 究 竟 是 高 平 调 [ 55] 还 是
高 升 调 [ 3 5] 。传 统 的 田 野 调 查 通 常 将 阴 平 描 写 为 一 个 高 平 调 [ 5 5]( 杨
时 逢 ,19 84 ;甄 尚 灵 等 ,19 60 ;黄 雪 贞 ,1 98 6 ;曾 晓 渝 ,1 99 6 等 ),
但 杨 时 逢( 1 984 )等 人 在 方 言 调 查 报 告 中 也 提 到 江 北 调 查 点 的 阴 平

2


表 1 前人对重庆话单字调的传统语音学描写

文献出处


方言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巴县1

[55]

[31]

[42]

去声
[25]
([35 ])

杨 时 逢 (1984)
[45]

江北

( [55])

[31]

[42]


[24]

甄尚灵、郝锡炯、
重庆

[55]

[21]

[42]

[214]

黄 雪 贞 ( 1986)

重庆

[55]

[ 11 ]

[42]

[24]

曾 晓 渝 ( 1996)

重庆


[55]

[31]

[41]

[213]

钟 维 克 ( 2005)

重庆

[55]

[21]

[42]

[214]

李 蓝 ( 2010)

重庆

[55]

[21]

[42]


[213]

钱 曾 怡 等 ( 2010)

重庆

[55]

[21]

[42]

[213]

邓 英 树 等 ( 2010)

重庆

[55]

[21]

[42]

[214]

陈 绍 龄 ( 1960)

表 2 前人对重庆话单字调的声学描写


文献出处

1

方言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叶 军 ( 2001)

重庆

[35]

[31]

[441]

[13]

冉 启 斌 ( 2005)

巫溪2


[35]

[21]

[42]

[23]

梁 磊 等 ( 2013)

重庆

[45]

[31]

[341]

[213]

朱 晓 农 ( 2012)

重庆

{45/455}3

{32}

{342/442}




曾 晓 渝 ( 2013)

重庆

[45]

[31]

[441]

[214]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八次方言调查
成果 的 集结 ,此 次 报 告里 没 有“ 重庆 ”这 一调 查 点,所以 我 们 选择
了 当 时 的 “ 巴 县 ” 和 “ 江 北 ” 这 两 个 调 查 点 。“ 巴 县 ” 即 现 在 重 庆
的 巴 南 区 ,“ 江 北 ” 现 在 属 重 庆 的 北 碚 区 , 都 属 于 重 庆 主 城 九 区 。

2
3

巫溪县处于重庆市东北部。
作 者 采 用 的 是 分 域 四 度 制 的 标 调 法 , 阳 平 {32}等 于 五 度 制 的 [21]。
3


实 际 是 一 个 “ 由 ‘ 半 高 ’ 升 至 ‘ 高 ’ 的 高 微 升 调 45 ”, 只 不 过 “ 宽
式 一 律 作 高 平 调 号 55 ”。 声 学 测 量 的 结 果 与 传 统 记 音 有 所 不 同 。 在
声 学 测 量 中 , 阴 平 表 现 为 一 个 高 升 调 [ 35] 或 [ 45] ( 叶 军 , 2 001 ; 冉

启 斌 ,2 00 5 ;梁 磊 等 ,2 01 0 、2 01 3 ;朱 晓 农 ,2 01 2 ;曾 晓 渝 ,2 01 3 )。
冉 启 斌 ( 2 005 ) 认 为 重 庆 话 阴 平 的 差 异 是 由 感 知 造 成 的 。 调 查
者 由 于 受 到 了 自 己 母 语 背 景 的 影 响 ,再 加 上 重 庆 话 阴 平 的 调 形 曲 线
本 身 有 被 感 知 为 平 调 的 可 能 ,所 以 将 阴 平 记 为 一 个 高 平 调 。梁 磊 等
( 2 01 3 ) 发 现 , 随 着 发 音 人 年 龄 段 的 减 小 , 阴 平 “ 升 ” 的 特 征 更 加
凸显。
前 人 多 将 重 庆 话 阳 平 的 音 值 描 写 为 [ 21 ] 或 [ 31] , 将 其 音 系 特 征
描 写 为 低 降 调 ( 杨 时 逢 , 19 84 ; 甄 尚 灵 等 , 1960 ; 曾 晓 渝 , 19 96 、
201 3 ; 钟 维 克 , 20 05 等 )。 只 黄 雪 贞 ( 198 6 ) 将 阳 平 的 调 值 描 写 为
[ 11] 。 朱 晓 农 ( 2 012 ) 虽 然 将 阳 平 的 音 值 描 写 为 [ 2 1] , 但 将 其 音 系
特 征 归 为 “ 纯 低 调 ”, 认 为 它 的 特 点 只 有 “ 低 ”, 调 形 的 变 化 则 并 不
重要。
利 用 田 野 调 查 的 方 法 , 前 人 把 重 庆 话 上 声 的 音 值 描 写 为 [ 42]
( 杨 时 逢 , 1 98 4 ; 甄 尚 灵 等 , 1 96 0 ; 黄 雪 贞 , 1 98 6 ; 曾 晓 渝 , 199 6
等 )。 声 学 测 量 的 结 果 仍 与 单 凭 听 感 的 记 音 有 所 不 同 。 声 学 测 量 的
结果显示,上声在进入下降段之前有一段略平或略微上升的部分,
调 形 为 [ 4 41] 或 [ 3 41]( 叶 军 ,2 00 1 ;梁 磊 等 ,201 0 、20 13 ;朱 晓 农 ,
4


2012 ; 曾 晓 渝 , 20 13 )。 冉 启 斌 ( 20 05 ) 的 声 学 实 验 结 果 也 显 示 重
庆 巫 溪 话 中 的 上 声 调 形 在 下 降 之 前 有 一 个 平 稳 段 ,但 他 从 音 系 格 局
的 角 度 出 发 , 仍 将 这 个 上 声 调 形 描 写 为 高 降 调 [ 42] 。
梁 磊 等 ( 201 0 、 20 13 ) 等 发 现 随 着 发 音 人 年 龄 的 降 低 , 上 声 的
“ 凸 ” 的 特 点 愈 加 明 显 。 曾 晓 渝 ( 2 01 3 ) 认 为 重 庆 话 的 上 声 在 这 七
十 年 间 , 已 由 [ 42/ 41] 变 为 了 [ 3 41 / 4 41] 。
在 田 野 调 查 中 ,重 庆 话 去 声 调 值 的 描 写 分 为 两 类 ,一 类 为 低 升
调 [ 25] / [ 24 ] ( 杨 时 逢 , 1 98 4 ; 黄 雪 贞 , 1 98 6 ), 另 一 类 为 低 降 升 调
[ 213] / [ 2 14] ( 甄 尚 灵 等 , 19 60 ; 曾 晓 渝 , 19 95 ; 钟 维 克 , 20 05 ; 钱
曾 怡 等 , 20 10 ; 邓 英 树 等 , 2 010 )。 同 样 , 声 学 测 量 的 结 果 也 分 低

升 调 [ 1 3] / [ 23]( 叶 军 ,20 01 ;冉 启 斌 ,2 005 )和 低 降 升 调 [ 21 3] / [ 21 4]
( 梁 磊 等 , 20 10 、 2 01 3 ; 曾 晓 渝 , 2 01 3 ) 两 种 。
冉 启 斌( 2 00 5 )认 为 前 人 对 重 庆 话 去 声 调 值 描 写 的 差 异 只 是 处
理 方 式 的 不 同 。冉 的 声 学 测 量 结 果 显 示 重 庆 话 去 声 为 一 个 低 降 升 调 ,
但 他 赞 同 石 锋 ( 19 94 , 转 引 自 冉 启 斌 , 20 05 ) 的 观 点 , 认 为 如 果 没
有 音 位 区 别 ,折 调 和 斜 调 可 以 不 用 区 分 ,可 以 看 成 是 同 一 声 调 的 两
种 变 体 。据 此 ,冉 将 巫 溪 话 的 去 声 描 写 为 低 升 调 [ 23] 。张 一 舟( 20 11 )
认 为 这 两 种 调 形( 低 升 调 和 低 降 升 调 )都 是 重 庆 话 去 声 的 声 学 表 现 ,
“ 四 川 方 言 各 点 去 声 多 念 降 升 调 … … 一 般 是 降 短 升 长 ,说 得 较 快 时 ,
有 升 无 降 , 有 的 直 接 记 为 低 升 调 [ 1 4] 或 [ 24] 。 读 降 升 调 的 去 声 字 在
5


非 去 声 之 前 , 如 果 不 重 读 的 话 , 往 往 读 得 不 完 整 , 接 近 半 去 。” 梁
德 曼 等 ( 1 998) 描 述 跟 重 庆 话 相 似 的 成 都 话 时 也 持 相 同 的 观 点 , 认 为
成 都 话 去 声 的 单 字 调 为 [ 2 13] ,在 语 流 中 连 读 时 音 值 为 [ 13] 。曾 晓 渝
( 20 13 ) 认 为 重 庆 话 的 去 声 发 生 了 由 低 升 调 [ 24/ 25 ] 到 低 降 升 调
[ 214 / 2 13] 的 转 变 ,这 种 变 化 源 于 重 庆 话 声 调 系 统 内 部 调 值 平 衡 对 称
的 微 调 结 果 ( 高 升 与 低 降 、 高 平 降 与 低 降 升 两 两 相 对 )。
综 上 可 知 ,虽 然 前 人 对 重 庆 话 阳 平 调 值 的 描 写 较 为 一 致 ,但 对
重 庆 话 阴 平 、上 声 及 去 声 调 值 的 描 写 都 仍 存 差 异 。因 此 ,在 进 入 两
字 组 变 调 的 研 究 以 前 ,我 们 有 必 要 对 重 庆 话 的 单 字 调 进 行 声 学 分 析 。

1.2

重庆话两字组的变调模式

1 . 2 .1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轻 声 变 调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连 读 变 调 与 成 都 话 相 似 。在 两 地 方 言 中 ,被 描

写得最多且最无争议的变调方式是单字音节重叠构成名词时发生
的 变 调 ,包 括 阳 平 音 节 重 叠 构 词 变 调 、上 声 音 节 重 叠 构 词 变 调 和 去
声音节重叠构词变调。
具 体 来 说 ,在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中 ,阳 平 音 节 重 叠 构 成 名 词 、去 声
音 节 重 叠 构 成 名 词 时 变 调 规 律 都 为 后 字 变 为 高 平 调 ,前 人 关 于 阳 平
音节重叠变调及去声音节重叠变调规则的描写较为一致(甄尚灵,

6


195 8 ;梁 德 曼 等 ,1 998 ;成 都 市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200 6 张 一 舟 ,
2011 ),只 有 C ha ng( 195 8) 认 为 阳 平 重 叠 和 去 声 重 叠 后 ,后 字 音 节 并
不是变为高平调,而是变为中平调。
对 于 上 声 音 节 重 叠 构 成 名 词 时 后 字 音 节 的 变 调 方 式 ,前 人 持 两
种 观 点 ,一 为 后 字 变 为 阳 平 调 [ 21]( 甄 尚 灵 ,19 58 ;张 一 舟 ,2 011 ),
一 为 后 字 变 为 中 降 调 [ 3 1] , 与 阳 平 调 类 似 ( 梁 德 曼 等 , 1 99 8 ; 成 都
市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 20 06 )。
阴 平 音 节 虽 然 也 有 重 叠 构 成 名 词 的 现 象 ,但 它 不 发 生 变 调 ,在
后 字 位 置 时 仍 为 一 个 高 平 调 ( 甄 尚 灵 , 1 95 8 )。
有 学 者 将 西 南 官 话 中 这 种 重 叠 词 变 调 的 现 象 定 性 为 轻 声 。李 荣
( 2 00 3 ; 转 引 自 李 小 凡 , 2 00 6 : 46 ) 认 为 西 南 官 话 中 的 贵 阳 话 有 一
种 相 当 于 轻 声 的 变 调 ,调 值 跟 阴 平( 高 平 )相 同 ,变 调 的 字 在 北 京
话里大多读轻声。
西 南 官 话 中 的 毕 节 话 中 存 在 一 个 名 词 后 缀 “ 儿 ”, 当 这 个 后 缀
表 示 实 在 的 意 义 时 读 作 本 调 阳 平 调 ,当 该 后 缀 表 示 比 较 虚 化 的 意 义
时 变 为 阴 平( 高 平 )调 ;毕 节 话 中 也 存 在 一 些 叠 字 名 词 后 字 变 阴 平
的 现 象 , 这 些 变 调 的 字 与 北 京 话 轻 声 相 当 ( 魏 刚 强 , 2 0 0 0 )。 魏 刚
强 ( 2 000 ) 认 为 西 南 官 话 成 都 话 中 的 重 叠 词 变 调 也 与 轻 声 相 关 。
梁 磊 ( 20 08 : 6 0 - 6 3 ) 综 合 了 前 人 对 西 南 官 话 中 遵 义 、 贵 阳 、
昆 明、成 都、广 西 柳 州、四 川 乐 至 县、湖 北 宜都 、四 川镇 龙 几 个 方

7


言 点 的 调 查 资 料 ,发 现 后 字 变 阴 平 这 一 变 调 现 象 在 这 些 方 言 点 中 都
存在,梁认为西南官话中轻声的表现形式大体上都为后字高平化
( 阴 平 化 )。

1 . 2 .2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非 轻 声 变 调

前人对重庆话两字组非轻声变调现象的描写较为零散。
戴 伟 、 周 文 德 ( 19 99 ) 提 到 这 样 一 种 变 调 现 象 : 在 重 庆 话 旧 有
的 词 语 中 ,两 个 阳 平 在 一 起 时 ,后 字 变 读 为 阴 平 ;但 在 新 产 生 的 词
语中,后字阳平则不变调。
梁 德 曼 等 ( 19 98 )、 张 一 舟 ( 20 11 ) 认 为 重 庆 话 和 成 都 话 中 的
去 声 为 一 个 低 降 升 调 ,但 在 语 流 中 表 现 为 低 升 调 ,不 过 他 们 并 未 把
这 一 现 象 看 作 是 一 种 变 调 。 成 都 市 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 20 06 :
280 - 28 1 ) 则 将 这 种 现 象 定 性 为 连 读 变 调 , 其 变 调 规 则 为 “ 去 声 处
于 双 音 节 词 语 前 一 个 音 节 时 , 字 调 调 值 由 [ 2 13] 变 为 [ 1 3] ”。
C ha ng( 1 95 8) 认 为 成 都 话 中 阴 平 ( 高 升 调 ) 在 阴 平 、 阳 平 或 上
声 后 时 变 为 中 平 调 ,在 去 声 后 时 则 仍 为 一 个 升 调 ;上 声 在 前 字 位 置
时 变 为 一 个 高 平 调 ;去 声( 低 降 升 调 )在 后 字 位 置 时 变 为 一 个 低 降
调。
叶 军 ( 2 00 1 : 119 - 1 21 ) 认 为 重 庆 话 中 存 在 两 套 变 调 模 式 。 两
种 变 调 模 式 中 ,前 字 调 形 的 变 化 方 式 相 同 ,都 是 升 调( 阴 平 、去 声 )
8


调 形 不 变 ,降 调( 阳 平 、上 声 )以 起 点 为 基 准 变 为 平 调 。后 字 调 形
的 变 化 则 根 据 词 重 音 模 式 的 不 同 而 不 同 ;在“ 前 重 式 ”中 ,如 果 后
字 为 一 个 升 调 ( 阴 平 、 去 声 ), 则 该 升 调 以 起 点 为 基 准 变 为 一 个 平

调 ;如 果 后 字 为 一 个 降 调 则 不 变 调 。在“ 后 重 式 ”中 ,后 字 不 变 调 。
叶的描述较为简略,未给出详细的声学测量结果。
总 的 来 说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连 读 变 调 的 研 究 仍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首
先 ,相 关 的 研 究 较 少 且 较 为 零 散 ,未 对 前 重 式 和 后 重 式 的 不 同 变 调
模 式 进 行 全 面 的 对 比 研 究 。其 次 ,研 究 者 们 仅 从 方 言 学 、音 系 学 的
角 度 对 两 字 组 的 连 读 变 调 现 象 进 行 了 描 写 ,并 未 从 语 音 学 的 角 度 进
行过细致研究。

1.3

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轻 音 和 重 音 是 个 相 对 的 概 念 。在 两 字 组 中 ,处 于 重 音 位 置 上 的
音 节 往 往 保 持 其 单 字 调 时 的 调 形 , 而 处 于 非 词 重 音 /轻 音 位 置 上 的
音 节 的 声 调 则 经 常 发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变 化 ,这 是 语 言 的 共 性 之 一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的 连 读 变 调 中 也 可 能 存 在 类 似 的 情 况 。下 面 ,本 文 将 对
轻重音和连读变调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1 . 3 .1 轻 重 音 引 发 变 调

轻重音引起的变调现象在普通话及方言中都存在。
9


曹 剑 芬 ( 1 995 ) 考 察 了 普 通 话 中 两 个 上 声 相 连 , 前 字 不 变 为 阳
平 的 词 语 ,发 现 这 类 词 语 的 后 字 音 节 多 为 词 尾 或 后 缀 ,意 义 较 虚 化 ,
因 此,其 在 后 字位 置 时“重 ”的 程 度 较 弱,难 以 触 发前 字 变 调。王
志 洁 、 冯 胜 利 ( 20 06 ) 的 观 点 与 曹 类 似 , 认 为 普 通 话 上 声 在 右 重 的
重音节里不仅能充分实现自己的调值,还能引起前字上声的变调。
蒋 平 、 谢 留 文 ( 200 1 ) 考 察 了 南 昌 县 ( 蒋 巷 ) 方 言 中 轻 重 音 与

变 调 的 关 系 ,发 现 蒋 巷 方 言 的 一 种 变 调 模 式 受 调 类 限 制 ,一 种 变 调
模 式 受 重 音 支 配 。 蒋 平 ( 2 00 5 ) 发 现 广 西 荔 浦 县 荔 浦 方 言 ( 属 西 南
官 话 )的 连 读 变 调 模 式 由 轻 重 音 格 式 决 定 :重 读 音 节 保 持 词 汇 声 调 ,
轻读音节发生变调。
叶 军( 200 1 :11 9 - 1 21 )认 为 重 庆 话 存 在 两 套 不 同 的 变 调 模 式 ,
它们的不同是由词重音位置引起的。
前 人 的 研 究 给 我 们 的 启 发 是 ,重 庆 话 中 的 两 种 词 重 音 模 式 可 能
会导致两种不套的变调方式。

1 . 3 .2 轻 声 与 连 读 变 调

前人对轻重音与连读变调关系的讨论还涉及轻声是否属于连
读变调这一议题。
曹 剑 芬 ( 1 995 ) 分 析 了 普 通 话 轻 声 的 声 学 特 点 , 认 为 轻 声 不 仅
仅 是 声 调 问 题 ,它 还 涉 及 到 音 强 、音 长 、音 色 等 语 音 要 素 。虽 然 轻
10


声 和 其 他 连 读 变 调 都 是 连 读 音 变 现 象 ,但 是 本 质 上 属 于 不 同 的 语 言
学 范 畴 。轻 声 是 由 轻 重 音 引 起 的 ,与 其 它 的 连 读 变 调 具 有 不 同 的 性
质。
李 小 凡 ( 2 004 ) 通 过 考 察 其 他 方 言 中 的 轻 声 , 认 为 轻 声 应 该 被
纳 入 到 连 读 变 调 的 范 畴 内 。首 先 ,方 言 中 轻 声 的 语 音 特 点 并 不 一 定
为 轻 ,如 敦 煌 话 、海 安 话 ;其 次 ,一 些 方 言 的 轻 声 调 值 并 不 是 由 前
字 决 定 的 ,相 反 ,这 些 轻 声 调 值 反 而 会 引 起 前 字 音 节 的 变 调 ,如 山
东 聊 城 话 。第 三 ,方 言 中 的 一 些 轻 声 现 象 与 连 读 变 调 难 以 区 分 ,如
贵 阳 话 、海 安 话 等 。这 些 轻 声 现 象 与 连 读 变 调 现 象 又 有 很 多 相 似 之
处 ,尤 其 是 一 些 方 言 中 轻 声 的 发 展 轨 迹 也 与 一 些 变 调 现 象( 音 义 变
调 )一 致 。因 此 ,他 主 张 将 轻 声 归 入 连 读 变 调 下 的 音 义 变 调 类 型( 指
在 语 音 层 面 和 语 义 层 面 都 发 生 变 异 的 变 调 现 象 ,仅 在 语 音 层 发 生 的

变 调 类 型 为 语 音 变 调 ), 与 重 叠 变 调 、 小 称 变 调 处 于 同 一 层 次 。
重庆话轻声的特点及汉语方言中轻声与连读变调的关系提醒
我 们 在 讨 论 重 庆 话 两 字 组 连 读 变 调 时 ,不 能 把 轻 声 的 情 况 排 除 在 外 。

1.4

协同发音与连读变调

协 同 发 音 ( co ar t ic u lat io n ) 是 语 音 学 范 畴 内 的 概 念 , 指 一 个 声
音 受 相 邻 声 音 的 影 响 而 带 上 相 邻 声 音 的 语 音 特 征 ( o ha la , 1 99 3 )。
相邻声调之间也会产生协同发音现象。
11


1 . 4 .1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不 仅 在 普 通 话 中 存 在 ,在 越 南 语 、泰 语 中
也 有 发 现( 沈 晓 楠 、林 茂 灿 ,19 92 )。这 是 一 种 具 有 普 遍 性 的 现 象 。
前 人( 沈 晓 楠 、林 茂 灿 ,199 2 ;林 茂 灿 :1 992 ;王 韫 佳 ,19 93 、
199 7 ; Xu , 19 97 ) 对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的 研 究 取 得 了 许
多 一 致 性 的 成 果 。在 普 通 话 中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仅 限 于 两 个 相
邻 的 声 调 之 间 ( 沈 晓 楠 、 林 茂 灿 , 19 9 2 ; 林 茂 灿 , 1 992 )。 声 调 之
间 的 这 种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是 双 向 的 ,既 存 在 前 字 声 调 对 后 字 声 调 的 顺
向 作 用 ,又 存 在 后 字 声 调 对 前 字 声 调 的 逆 向 作 用 。并 且 ,前 字 声 调
对 后 字 声 调 的 影 响 是 一 种 同 化 作 用 ,终 点 为“ 高 ”的 音 节 会 抬 高 后
接 声 调 的 音 高 ,终 点 为“ 低 ”的 音 节 会 降 低 后 接 声 调 的 音 高( 沈 晓
楠 、 林 茂 灿 , 1 99 2 ; 林 茂 灿 : 19 92 ; 王 韫 佳 , 1 99 3 、 19 97 ; X u ,
199 7 )。 但 是 , 前 人 关 于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的 研 究 仍 存 有
一些争议。
首 先 ,后 字 声 调 对 前 字 声 调 的 影 响 是 同 化 作 用 还 是 异 化 作 用 ?

沈 晓 楠 、 林 茂 灿 ( 1 992 ) 实 验 发 现 , 在 高 始 点 声 调 ( 阴 平 / 去
声 )前 ,上 声 和 去 声 整 个 调 值 最 高 。因 此 ,她 认 为 逆 向 作 用 与 与 顺
向 作 用 一 样 ,都 是 同 化 作 用 。沈 在 实 验 中 也 观 察 到 ,在 中 始 点 声 调
( 阳 平 /上 声 ) 前 , 阴 平 和 阳 平 的 整 个 调 值 最 高 ; 她 认 为 这 是 声 调

12


顺向作用与逆向作用相加形成的,但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林 茂 灿( 1 99 2 )也 观 察 到 高 起 点 声 调 去 声 前 的 去 声 终 点 高 于 在 其 它
声 调 前 的 去 声 终 点 ;四 音 节 字 组 中( 林 的 实 验 材 料 为 四 音 节 字 组 ),
处 于 第 一 音 节 位 置 的 上 声 终 点 在 去 声 前 比 在 阴 平 和 阳 平 前 高 。不 过 ,
林 文 未 对 逆 向 作 用 的 性 质 做 出 评 价 。 王 韫 佳 ( 1 993 ) 认 为 普 通 话 中
后 字 声 调 对 前 字 声 调 的 影 响 主 要 为 异 化 作 用 ,具 体 表 现 在 前 字 声 调
的 特 征 值( 除 去 声 终 点 外 )在 低 调 上 声 前 都 较 高 ;但 后 字 声 调 对 前
字 声 调 的 低 音 点 的 作 用 为 同 化 作 用 ,因 此 前 字 上 声 的 转 折 点 及 前 字
去 声 的 终 点 在 高 起 点 声 调 ( 阴 平 /去 声 ) 前 高 于 中 起 点 声 调 ( 阳 平 /
上 声 ) 前 。 X u ( 19 9 7 ) 认 为 低 起 点 声 调 ( 阳 平 / 上 声 ) 前 的 声 调 比
高 起 点 声 调 ( 阴 平 /去 声 ) 前 的 声 调 高 , 认 为 声 调 的 逆 向 作 用 是 一
种异化作用。
事 实 上 ,前 人 在 实 验 中 观 察 到 的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逆 向 作 用 的 声 学
表 现 是 一 致 的 ,区 别 仅 在 于 对 这 一 现 象 的 定 性 究 竟 是 同 化 作 用 还 是
异 化 作 用 。 王 韫 佳 ( 19 9 3 )、 C he n ( 2 0 00 : 2 6 ) 认 为 将 沈 晓 楠 、 林
茂 灿( 1 99 2 )在 实 验 结 果 中 观 察 到 的 逆 向 作 用 定 性 为 异 化 作 用 更 合
理。
前人在普通话声调协同发音作用的研究中的第二个争议问题
是重音对声调协同发音作用的影响是什么。
前 人 对 普 通 话 重 音 及 声 调 协 同 发 音 作 用 的 关 系 的 研 究 较 少 。王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