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26 trang)

XIE YI in the poems on landscape painting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3.09 MB, 126 trang )

北宋题山水画诗“写意”特点分析
——以五类画迹题诗为中心
"XIE YI" IN THE POEMS ON LANDSCAPE
PAINTING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ENTERS ON FIVE SURVIVED
PAINTINGS AND POEMS ON THEM

唐冬莅
TANG DONGLI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3


北宋题山水画诗“写意”特点分析
——以五类画迹题诗为中心
"XIE YI" IN THE POEMS ON LANDSCAPE
PAINTING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ENTERS ON FIVE SURVIVED
PAINTINGS AND POEMS ON THEM

唐冬莅
TANG DONGLI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3


Acknowledgement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my supervisor Prof.
Xiao Chi and Lam Lap, they gave me this opportunity to pursue my
research interest and helped me so much at every stage of thesis writing,
without their in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encouragement, I could not have
completed this thesis. My gratitude to him is greater than I can
acknowledge here.

Beside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staffs in Chinese Library.
Special thanks should go to my friends Ji Ling, Zhao Zhenxing, Zhou
Jingqiu and Yang Xi, who have put considerable time and effort into their
comments on the draft.

Finally, I am indebted to my beloved parents and husband for their
continuous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you are
always the sources of happiness in my life. I also cherish this thesis as a
record of all valuable memories I spent in NUS.

i


目录

Acknowledgement


i

目录

ii

Abstract

iv

图表一览

v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2

第三节 命题的成立与研究方法

6


第四节 论文框架

17

第二章 以诗歌呈现的唐代山水画世界

22

(一)

高深雄壮的气势

22

(二)

独特的时空想象

24

(三)

平静愉悦的观览旨趣

26

(四)“卧游”旨趣与三段式书写模式

27


第三章 北宋题山水画诗中的“抒情自我”

31

第一节 题枯木古树画诗

31

(一) 唐代题松画诗对墨势的描写

31

(二)北宋题枯木古树画对笔势的描写

36

(三) 本节小结

47

第二节 题<烟江叠嶂图>诗

47

ii


(一) 王诜与<烟江叠嶂图>


47

(二) 题画诗阐释出的“烟江叠嶂”

49

(三) 图像学意义与抒情自我

56

(四) 本节小结

61

第四章 北宋题山水画诗中的“诗情”“画意”
第一节 题郭熙平远山水画诗

62
62

(一) 山水画中的“三远”

62

(二) 郭熙平远画题诗之“诗情”分析

63

(三) 本节小结


76

第二节 题李公麟<龙眠山庄图>诗

76

(一) 李公麟及<龙眠山庄图>

76

(二) 苏辙题<山庄图>诗之“诗境”分析

78

(三) 隐逸山水图绘品题的新篇章

92

(四) 本节小结

95

第三节 题小景山水画诗分析

96

(一)小景山水画

96


(二) 题小景山水画诗之“画意”分析

98

(三) 视觉风“景”与话语美感

103

(四) 本节小结

107

第五章 总结与余论

108

参考书目

113

中文书目

113

英文书目

117

日文书目


118
iii


Abstract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concept "Xie Yi" in poems on landscape
painting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entering on five survived paintings.
Poems on paintings originate from the Six Dynasties, As a special type of
poetry whose growth accompanies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development,
poems on paintings sprout in Tang Dynasty and then get into their first
production peak in Northern Song.
Landscape painting has already formed some mature style of
expression in this period, such as pi-mo(笔墨 use of brush and ink),
chang-fa( 章 法 configuration) and chien-chia( 间 架 structure). To be
specific, wrinkle method(皴法) was widely used by artists to depict the
blocky texture of cold forest(寒林), pine and rock; Soft curve and fresh
colour were shown in Xiao Jing Landscape Paintings, 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Panoramic Landscape Paintings. The flourish of landscape
paintings in Northern Song also give rise to the peak of poems on
paintings.Therefore, this thesis can be regarded as a case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painting.
"Xie Yi",which means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is a concept contrast
with "Xie Zhen" when it refers to paintings or poems on paintings.
"Reappearance of natural reality" always been taken as a standard in
iv


landscape pantings in Tang Dynasty, what poems on paintings concern is
how the paintings reprodu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When it comes to
Northern Song, poems on paintings focus on artistic conception beyond

paintings. Poets not only reproduce the contents of paintings or analyse
the artist’s technique, but also convey the poetic flavor. Poems on
paintings form their own aesthetic quality. Landscape paintings were no
longer regarded as reappearance of natural reality, what generates scholars'
interests is the the unique art language and visual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s themselves. Poems on landscape paintings began to
jump out of the ''Xie Zhen" model of writing, and finally form a lyric and
beautiful poetic expression.

v


图表一览

本文引用唐宋题山水画诗名单列表

9-13

唐至北宋存世山水画名单列表

13-15


图 1. 李成<读碑窠石图>

35

图 2. 苏轼<竹木怪石图>

41


图 3. 王诜<烟江叠嶂图>青绿绢本(局部)

48

图 4. 王诜<烟江叠嶂图>水墨绢本(局部)

49

图 5. 王诜<烟江叠嶂图>水墨绢本后题诗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王晋卿画>

49

图 6. 郭熙<窠石平远图>

66

图 7. 郭熙<树色平远图>

66

图 8. <孟浩然故居及周边地形简图>

68

图 9.李公麟<龙眠山庄图>之雨花岩

80


图 10. <龙眠山庄图>之胜金岩

82

图 11. <龙眠山庄图>之宝华岩

83

图 12. <龙眠山庄图>中的石“室”、石“洞

88

图 13. <龙眠山庄图>中的泉瀑、池潭

89

图 14. 惠崇<溪山春晓图>及局部图

100

图 15.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

105

图 16. 赵令穰<橙黄橘绿图>

106

图 17. 赵士雷<湘乡小景图>局部


106
vi


北宋题山水画诗“写意”特点分析
——以五类画迹题诗为中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北宋时期的题山水画诗 1。题画诗起源于六朝或更
早期 2,发展于唐而兴盛于宋,其演变过程与题写对象 ——山水画的发展关
联密切。仅就题山水画诗而言,伴随着山水画自隋唐 二代从人物画背景中
分科独立,水墨画法自中晚唐产生并走向成熟,相应题画诗作方真正普及
开来;北宋一朝山水画蓬勃发展 ,创作数量更多,题材更广,亦引发题山水画
诗写作进入高峰时期。
直接在形式上联接诗、画两种艺术门类的题画诗研究亦可视为诗画关
系研究的一个面向。

1

一般 认 为 题画 诗 可分 为广 义 狭义 两种 , 狭义 题画 诗 指直 接题 写 于画 面空 白 处
的诗 作 ;广 义题 画 诗则 泛指 针 对绘 画作 品 有感 而题 的 诗作 。本 文 以广 义题 画
诗为 研 究对 象。

2

关于 题 画 诗的 起 源时 期, 学 界目 前尚 存 争议 ,比 较 有代 表性 的 说法 如下 : 1.
张高 评 认为 屈原 之 《天 问》 因 具有 评论 壁 画的 内容 形 式, 可称 为 题画 诗之 权
舆, 见 其《 宋诗 之 传承 与开 拓 :以 翻案 诗 、禽 言诗 、 诗中 有画 为 例》(台 北 :
文史 哲 出版 社, 1990), 页 263; 2. 青木 正 兒认 为 中国 题画 文 学依 其演 变 过 程
分为 四 类: 画赞 、 题画 诗、 题 画记 、画 跋 。 以 画赞 形 式为 主,晋以 后 的题 画 文

学作 品 朝散 文发 展 则为 题画 记,朝 韵文 发 展则 为题 画 诗,且题 画 诗是 咏物 诗 和
画赞 二 者会 和的 结 果 ,见其 <題畫 文學 の 發展 >,
《 支 那學 》第九 卷 第 一號(1937
年 7 月 ), 页 1-24。 。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以往题画文学研究乏人问 津,除了不清楚研究价值,材料散佚也是重
要原因。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对题画诗、题画文学的研究正是从工
具书的整理、编纂开始起步。
题画诗集古人已有编纂 3,但所收题画诗作最显著 缺点是不完整周全。
八十年代开始大陆学者的题画诗集编纂主要集中于赏析性质的选注,最值
得注意的是孔寿山先生收集整理的《唐朝题画诗注》4以及赵苏娜编著 的《故
宫博物院历代题画诗存》5。尽管电子分析系统为今日的学术研究带来诸多
便利,材料的收集整理仍是做唐以后题画诗 /文学研究的首要困难之处。
初期研究的另一类则是对题画诗、题画文学整体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论
述。
大陆研究方面以两篇硕博士论文为代表,钟巧灵《宋代题山水画诗研
究》6、齐亮亮《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7。同时台湾地区这一领域的研究学
者倾向于将题画诗作为一种画论,美学理论,置于宋代诗画交融的时代美
学背景下关照,看它们如何与当时的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交互影响。他们
3

孙绍 远 辑 《声 画 集》 ,《 景 印文 渊阁 四 库全 书 》 第 1349 册 (台 北 :台 湾 商务
印书 馆 , 1983)。 成书 于淳 熙 十四 年( 公 元 1187 年) , 收录 上 自唐 李白 、 下
至北 宋 末年 题画 诗 近 800 首, 北 宋 以 94 人 770 首占 大 部分 。 这部 集子 的 编纂
无疑 是 北宋 元祐 时 期诗 画关 系 经由 苏轼 黄 庭坚 等人 讨 论, 被热 切 关注 后的 产
物。 此 书标 志着 题 画诗 作为 一 种诗 歌类 别 正式 确立 ; 陈邦 彦等 奉 敕编《御 定 历

代题 画 诗类 》,《 景印 文渊 阁 四库 全书 》第 1435-1436 册( 台北 : 台湾 商 务 印
书馆 , 1983)。 此 书晚 于《 声 画集 》五 百 余年 ,在 编 排方 法上 已 有巨 大进 步 ,
分类 详 尽, 凡例 说 明清 晰周 密 ,提 供不 少 四库 本各 别 集未 曾收 录 的诗 作, 极
具学 术 参考 价值 。

4

孔寿 山 编 著《 唐 朝题 画诗 注 》( 成都 : 四川 美术 出 版社 , 1988)。

5

赵苏 娜 编 著《 故 宫博 物院 藏 历代 绘画 题 诗存 》 ( 太 原: 山西 教 育出 版社 ,
1998)。

6

钟巧 灵 《 宋代 题 山水 画诗 研 究》 扬州 大 学博 士论 文 , 2006 年。

7

齐亮 亮 《 北宋 山 水题 画诗 研 究》 河北 师 范大 学硕 士 论文 , 2009 年 。

2


的研究虽然早于上述大陆学者的论文却更为细致具体。代表学者有李栖 8,
以及张高评和其弟子林翠华 9。故笔者暂以宏观论述、理论研究来概括大陆、
台湾学者初期的题画诗研究。
题画文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拓与创新主要依赖台湾学者,如前所述,
九十年代台湾学者集中于题画诗/文学的理论研究,二零零零年以后这种状

况开始改变,主要的研究代表者为衣若芬 10、毛文芳、郑文惠三人。她们的
研究代表台湾题画诗/文学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个翻新,即图像
(Iconography)分析的加强。与笔者研究课题较为相关者,如衣若芬“潇
湘八景”系列论文 11,从视觉空间的角度出发,先立足于潇湘山水画画面本
身的视觉空间经营,再论析题画诗作者观看此类平远山水所产生的内心感
怀,并结合潇湘的文化隐喻传统,思索其内在抒情基调。
同时,日本、北美地区治中国艺术史学者立足于图像资料而涉及到的
题画文学分析亦值得注意。
北美关于宋代题画诗的直接研究论述比较零散,单篇论文的研究集中

8

李栖 《 宋 题画 诗 研究 》 东 吴 大 学中 文 研究 所博 士 论文 , 1991 年 。

9

张高 评《 宋诗 之 传承 与开 拓 —— 以翻 案 诗、 禽言 诗 、诗 中有 画 为例 》;林 翠 华
《形 神 理论 与 北 宋 题画 诗》 国 立 成功 大 学中 国文 学 系硕 士论 文 , 1996 年。

10

衣若 芬《 苏轼 题 画文 学研 究》( 台北 : 文津 出版 社 , 1999);《 观 看叙 述 审美
—— 唐 宋题 画文 学 论集 》
( 台 北: 中央 研 究院 中国 文 史哲 研究 所 , 2004);《 游
目骋 怀 —— 文学 与 美术 的互 文 与再 生》 ( 台北 :里 仁 书局 , 2011)。

11

衣若 芬 <潇湘 山 水画 之文 学 意象 情境 探 微 >,见 《 中国 文史 哲 研究 集刊 》 第 20
期(2002 年 3 月 ), 页 175-222;<漂 流与 回归 — —宋 代题 潇 湘山 水画 诗 之抒

情底 蕴 >, 见《 中国 文 史哲 研 究集 刊》第 21 期(2002 年 9 月), 页 1-42; <宋
代题 潇 湘山 水画 诗 的地 理概 念 、空 间表 述 与心 理意 识 >, 收入 刘 苑如 主编 《 空
间、 地 域与 文化 — —中 国文 化 空间 的书 写 与阐 释》(台 北 :中 央 研究 院中 国 文
史哲 研 究所 , 2002); <江 山 如画 与画 里 江山 —— 宋 元题 潇湘 山 水画 诗之 比
较>, 见《 中国 文 史哲 研究 集 刊》 第 23 期(2003 年 9 月 ), 页 33-70;<潇湘
八景 — —地 方经 验 、文 化记 忆 、无 何有 之 乡 >,见 《 东华 人文 学 报》 第 9 期
(2006 年 7 月 ), 页 111-134;<无边 刹 境入 毫端 — —玉 涧及 其 潇湘 八景 图 诗
画>, 见《 东华 汉 学》 第 13 期(2011 年 6 月 ), 页 79-114。

3


于以苏轼、黄庭坚为中心的元祐文人群,基本以理论梳理为主 12。华人学者
Daan Pan 的论著是目今唯一以题画诗为视点进行诗画关系研究的英文著 作
13

,他对中国诗画关系的研究始于博士论文,以 landscape 为中心切入点,

遗憾的是在研究方法上仍旧延循传统理论爬梳,贵在完备而疏于创新 14。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研究,Alfreda Murck 15的“潇湘八景”及北宋诗画关
系研究关注图像与文学之间互相影响、指涉的复杂微妙关系。台湾学者提
出题画文学研究之新方法正是力求解读文字的同时加重以治艺术史之根
基、方法解读图画,Murck 无疑为题画诗/文学研究之新做法提供借鉴与参
考。
“潇湘八景”议题之所以特别正在于它的兴起于流行同时关涉诗画两
个领域,且有较完整可靠的图像、文字资料留存。除 Murck 外亦被日本文
学研究,治艺术史学者所注意,他们在做八景图的艺术史梳理与图像分析
的同时,题八景图诗亦被注意,一并形成以“八景”为中心,兼括图像与
文字的文化现象 16。
12


Stuart H. Sargent, Colophons in Countermotion: Poems by Su Shih and Huang
T'ing-chien on Painting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52, No. 1 (Jun.,
1992), pp. 263-302 ; Ronald C. Egan, Poems on Paintings: Su Shih and Huang
T'ing-chie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43, No. 2 (Dec., 1983), pp.
413-451.
13
Daan Pan, The lyrical resonance between Chinese poets and painters : the
tradition and poetics of tihuashi (Amherst, NY : Cambria Press, 2010).
14
Daan Pan, The beauty beyond : verbal-visual intertextuality in trad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oetry and painting (Ann Arbor, Mich. :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1994).
15

16

Alfreda Murck, 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 the subtle art of diss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陈广 宏 、益西 拉 姆译 、内 山 精也 著 <宋 代八 景现 象 考 >,见《 新 宋 学 》第 二 辑 ,
页 389-408;另 内 山精 也 于 2011 年两 度 在复 旦大 学 、北 京大 学 做题 为《 宋 代
之八 景 ―诗 歌与 绘 画以 及旅 游 的融 合 》 之 演讲 ,内 容 以前 文为 基 础, 更刻 意
加强 诗 画关 系互 相 融合 的论 点 ;另 有诸 多 艺术 史研 究 学者 ,虽 立 足于 考察 潇
湘八 景 于日 本流 传 演变 的情 况 ,但 会涉 及 其源 流 — — 潇湘 八景 在 中国 宋朝 的
图绘 与 题诗 分析 , 如 岛 田修 二 郎 , <宋 廸 と瀟 湘八 景 >,见 《南 畫 鑒 賞》 10 初

4


浅见洋二《距离与想象》 17一书侧重于“诗中有画”的主旨分析,主要

梳理的就是“如画”这样一个审美观念是如何受到山水画发展的影响进而
在诗歌范围内确立起来;藤田伸也的研究则主要为南宋朝的诗书画合体现
象 18。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部分治宋代艺术史学者深具学科跨界研究的眼光,
题 画 诗 及 诗 画 关 系 亦 可 散 见 于 他 们 的 论 著 中 , 如 论 文 集 words and
images:chinese poetry,calligraphy,and painting 19 所 收录 的 文 章 来 自 于 纽 约
大都会博物馆于 1985 年举办的《文字与意象:中国诗书画国际研讨会》会
议论文,大都以现存画作为依据,讨论中国绘画的抒情表现及其文化意涵,
侧重围绕“画中有诗”展开论述,他们认为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虽 然
是独立的三科,但一直互相影响,渗透;Robert E. Harrist Jr 对李公麟《山
庄 图 》 进 行 研 究 的 同 时 分 析 了 北 宋 一 朝 围 绕 此 图 像 的 题 诗 20 ; Richard M.
Barnhart 则通过比对图像,将苏辙题诗与王诜《烟江叠嶂图》一并归置入
北宋贬谪文化 21;另一部分艺术史研究者注意到题画诗 /文学乃是籍由与“空

出 ,1994;鈴 木 廣之 , <瀟 湘八 景 の 受 容と 再生 産 ―十 五世 纪 を中 心と し た
絵画 の 场 >,见《 美 術 研究》第 358 號,1993;冢原 晃 ,《 牧 谿・ 玉涧 瀟 湘 八
景図 : その 伝来 の 系谱 》,早稲 田 大學 大 學院 文學 研 究科 紀要 別 冊 17,1991;
堀川 贵 司 , 《瀟 湘 八景 : 詩 歌 と絵 画に 见 る日 本化 の 様相 》( 東 京: 臨川 書
店,2002) ;
17

金程 宇 、 冈田 千 穗译 、浅 见 洋二 著《距 离 与 想像 — —中 国诗 学 的唐 宋转 型 》
(上
海: 上 海古 籍出 版 社, 2005)。

18

藤田 伸 也 ,《南 宋 画 院の 詩 書畫:三 絶の 视 点か ら 》( 人文 論 叢:三重 大 學人
文學 部 文化 學科 研 究紀 要, 2003) 。


19

Edited by Alfreda Murck and Wen C. Fong eds. Words and images: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20

Robert E. Harrist Jr., Painting and Private Life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 :

21

Mountain Villa by Li Gongli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
Richard M. Barnhart, Landscape Painting around 1085, edited by Willard J.
Peterson, Andrew H. Plaks, Ying-shih Yu, The power of culture:studies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195-205.

5


间”相关的理论概念引导,如巫鸿( Wu Hung)视点十分独特,他既从材
料、媒介的角度审视屏风画及其题诗所共同构筑的图像空间与诗意空间 22,
亦以主题为单位,论述诗、画如何影响传统中国文化中特定主题的视觉感
受 23;与 Wu Hung 有类似关注点的是韩庄( John Hai),他也从空间的角度
注意到题跋之于绘画的意义 24;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则从 What, and
why, do the Chinese write on their paintings 发问,围绕画上题诗这一具体形
式来谈诗画关系 25。

第三节 命题的成立与研究方法
本论文尝试研究的北宋题山水画诗之“写意”特点,与宋代诗学中的

“写意”课题相关又相异。以“写意”
“尚意”论宋诗,胡晓明认为即“突
出诗歌思想之新,意趣之妙„„乃凭学养与识力,由人 文资源之中锻打而
出 。” 26谢 佩 芬 指 出 , 北 宋 是 “ 写 意 ” 诗 学 课 题 发 展 重 要 时 期 ,“ 率 意 ”风
尚的标举首先由梅尧臣、刘攽倡导,进而由欧阳修深化;在此基础上苏轼
对写意课题的推衍,黄庭坚对写意课题的深入真正完成写意诗观的建立 27。
本文以“写意”论析题山水画诗,虽不脱宋诗好发议论、抒理趣的特

22

Wu Hung, The double screen :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 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23

Wu Hung, Art in Space and Time.梅玫 、 肖铁 等译 、 巫鸿 著《 时 空中 的美 术 》
(北
京: 三 联书 店, 2009) 。

24

25

John Hai, Surface and the Chinese Painter: The Discovery of Surface, Archives of
Asian Art, 38, 1985:95-123.
Michael Sullivan, The three perfections : Chinese painting, poetry, and
calligraphy(New York : George Braziller, 1999).

26


胡晓 明 亦 将“ 宋 诗学 尚意 之 内涵 ”具 体 阐释 为“ 以 故为 新” 、 “由 法入 妙 ”
两方 面 ,见 胡晓 明 《中 国诗 学 之精 神》 ( 南昌 :江 西 人民 出版 社 , 1993),
页 147-148。

27

谢佩 芬《 北宋 诗 学中 ‘写 意 ’课 题研 究 》( 台北 : 台大 出版 委 员会 , 1998)。

6


点 , 但 具 体 来 说 , 则 主 要 针 对 唐 代 题 山 水 画 诗 中 “ 写 真 ” 特 点 28而 提 出 。
学 界 虽 已 存 在 关 于 北 宋 “ 题 画 诗 ” 尚 “ 写 意 ” 之 观 点 29, 但 尚 未 见 结 合 具
体诗、画作品细致剖析,由上一节研究现状梳理可知,以台湾及日本、北
美为代表的文学研究学者、治艺术史学者的论著给题 画诗、题画文学研究
带来新的研究方法与视野。他们引入图像学理论,加强对图像文本的分析,
强调图像文本具有与文字文本同等的重要性,从“文学”与“艺术史”两
大学科跨界整合的视野展开题画文学研究。
本论文相对于前辈学者的创新与贡献之处,首先正是在于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梳理出题画文学研究范式之新转移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文学史由
来已久的宋诗“写意”课题研究,同时借鉴治艺术史学者的图像分析方法,
以诗为经,以画为纬,对题山水画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微妙互动进行详实、
细致的解析,从而跳脱理论,具体回应文字与图像如何发生关系 。以五类
存世画迹及其题诗为中心材料的用意正在于此。相较于传统的理论研究,
本论文无论在题画诗研究、宋诗研究或诗画关系研究领域皆是一次新的尝
试。
其次,本论文的研究时段虽以北宋为重点,但试图通过与唐代的对比,
勾勒出从唐至北宋,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横跨诗、画两大艺术门类的
整体文艺风潮的转变,简言之,即从重“写真”到重“写意”的转变。题
画诗及艺术史领域涉及到此的研究,如前文回顾,往往以断代研究为主,


28

见本 论 文 第二 章《唐 代题 山 水画 诗书 写 特点 》。 衣 若芬 探讨 唐 至北 宋题 画 诗整
体发 展 变化 时, 提 出题 画诗 的 发展 遵循 从 “重 写真 ” 到“ 尚写 意 ”的 变化 轨
迹。 她 将 “写 意 ”解 释为 : “( 宋人 )好 品 画意 , 强调 画家 的 个人 意气 , 崇
尚忘 形 得意 ”, 并 且进 一步 指 出“ (题 画 诗研 究的 ) ‘写 意’ 并 非后 世画 家
所谓 逸 笔草 草、 不 求形 似, 与 写实 相对 的 写意 画。 ” 见衣 若芬 <写 真与 写
意: 从 唐至 北宋 题 画诗 的发 展 论宋 人审 美 意识 的形 成 >,《观 看 叙述 审美 — —
唐宋 题 画文 学论 集 》, 页 89-138。

29

衣若 芬 关 于这 一 课题 的讨 论 见上 注; 另 钟巧 灵亦 在 其博 士论 文 中将 北宋 题 山
水画 诗 之“ 尚意 ” 特点 提出 , 见其 《宋 代 题山 水画 诗 研究 》扬 州 大学 博士 论
文,2006 年。

7


仅 衣 若 芬 撰 写 过 一 篇 短 文 进 行 概 述 30。 本 论 文 亦 希 望 尽 绵 薄 之 力 , 以 该 时
期重要的诗、画实例分析填补相关领域跨代研究的空白。
因此,本课题涉及的研究材料以唐至北宋题山水画诗、存世山水画为
主。
材料来源主要依赖于全宋诗第 1-25 册,以及全宋诗电子分析系统 31。
并以《声画集》32、
《御定历代题画诗》33中卷一至卷五十二之“天文类”
“地
理类”
“山水类”

“名圣类”
“古迹类”
“闲适类”,卷五十五至卷五十六“行
旅类”,卷六十七至卷七十四“渔樵类”“树石类”等为辅助资料。对于两
宋山水画图像资料的收集则以《两宋绘画》 34、《故宫书画图录》 35、《中国
绘画全集》、 36、《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37以及《海外遗珍》 38、《中国绘画 总
和图录》 39为主。
如前所述,本课题拟采用文本、图像分析结合的做法。经笔者通过手
动检索为主,电子检索为辅的方式搜集到的北宋题山水画诗约共 479 首 40,
其中黄庭坚与苏轼创作数量最多,分别为 52 首与 49 首。根据孔寿山已辑

30

<写 真 与 写意 : 从唐 至北 宋 题画 诗的 发 展论 宋人 审 美意 识的 形 成 >。

31

北京 大 学 古文 献 研究 所编 《 全 宋诗 》 第 1-25 册 (北 京: 北 京大 学出 版 社,
1993);北 京大 学 数据 分析 研 究中 心, 北 京燕 歌行 科 技有 限公 司 联合 研制 , 全
宋诗 分 析系 统。

32

孙绍 远 编 《声 画 集》 。

33

陈邦 彦 等 奉敕 编 《御 定历 代 题画 诗类 》 。

34


中国 美 术 全集 编 辑委 员会 等 制作 《两 宋绘 画》( 北京 :文 物 出版 社, 1997)。

35

国立 故 宫 博物 院 编 《故 宫 书画 图录 》 (台 北: 故 宫博 物院 , 1989-2002)。

36

中国 古 代 书画 鉴 定组 编《中 国 绘 画全 集》( 北京 : 文物 出版 社 , 1997-1999)。

37

中国 古 代 书画 鉴 定组 编《 中 国古 代书 画 图目 》( 北 京: 文物 出 版社 , 1986)。

38

国立 故 宫 博物 院 编 《海 外 遗珍 》( 台 北: 故宫 博 物院 , 1985)。

39

东京 大 学 东洋 文 化研 究所 编《 中 国绘 画 总和 图录 》( 东 京: 东 京大 学出 版 会,
1982-1983)。

40

据钟 巧 灵 统计 , 两宋 题山 水 画诗 共 有 1434 首, 见 《宋 代题 山 水画 诗研 究 》,
页 11; 而 齐亮 亮 则统 计出 , 北宋 题山 水 画诗 数量 为 455 首, 见《 北 宋山 水 题 画
诗研 究 》, 页 6。笔 者 统计 的 数量 比齐 亮 亮 多 24 首。


8


录成册的资料现示 ,唐代共有题山水画诗 117 首 41。唐至北宋共创作题山水
画诗约 596 首,为本论文主要文字研究对象。由于数量众多难以一一罗列,
在此仅将本文各章节中所引用题山水画诗 列表如下:

本文引用唐宋题山水画诗名单列表
第二章

以诗歌呈现的唐代山水画世界

张九龄

<题画山水障>

孙逖

<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 >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 烛照山水壁画歌 >、 <当涂赵炎少府粉
图山水歌>、<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求崔山人百丈崖瀑
布图>、<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刘长卿

<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

江为

<观山水障>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奉观严正公厅事岷山沱江
画图十韵>

皇甫冉

41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

<唐 朝 题 画诗 分 类目 录 >之 <山 水木 石 >, 见《 唐 朝题 画诗 注 》, 页 466-470。

9



伍乔

<观山水障子>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

第三章

北宋题山水画诗中的“抒情自我”

第一节

题枯木古书画诗

刘商

<酬道芬寄画松> 、<画树后呈濬师>

皎然

<咏敡上人座右画松><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


吴融

<题画柏>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李群玉

<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

方干

<水墨松石>

李洞

<观水墨障子>

徐光溥

<题黄居寀秋山图歌>

文同

<邓隐老木寒牛>、<许道宁寒林>

宋祁


<西壁画松>

10


刘攽

<壁画古槎歌>

毕仲游

<观文与可学士画枯木>

王令

<八桧图>

张耒

<孙彦古画风雨山水歌>

李之仪

<次韵东坡所画郭功甫家壁竹木怪石诗 >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 <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

苏辙


<子瞻画枯木>

黄希旦

<观申公山水>

释道潜

<过彭城观陈师道知録所藏东坡公画 >、 <同赵伯充防御观
东坡所画枯木>

第二节

题<烟江叠嶂图>诗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 <烟江叠嶂图>王晋卿画> 、<王晋卿作<烟
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
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而终
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 >

王诜

<子瞻再和前篇非惟格韵高绝而语意邓重相 与甚厚因复用
韵答谢之>、<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苏辙


<题王诜都尉山水横卷>

11


第四章

北宋题山水画诗中的“诗情”“画意”

第一节

题郭熙平远山水画诗

苏轼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苏辙

<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 >

毕仲游

<和子瞻题周文翰郭熙平远图二首 >

晁补之

<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 >

苏过


<题郭熙平远三首>

文彦博

<题辋川图后>

韩琦

<次韵和文潞公题王右丞维辋川图 >

王安中

<次韵题李公休辋川图>

第二节

题李公麟<龙眠山庄图>诗

苏辙

<题李公麟山庄图>二十首

第三节

题小景山水画诗

晁补之

<题惠崇画四首>


12


黄庭坚

<题惠崇画扇>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吴则礼

<题惠崇小景扇二首>

潘大临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五首 >

笔者同时也对唐至北宋 42的传世山水画迹进行搜寻和统计,共发现存世
画迹 104 幅,其中唐代存世山水画为 8 幅,五代为 13 幅,北宋一朝则为
83 幅,辑录如下:

唐至北宋存世山水画名单列表
唐代
展子虔

<游春图>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王维

<辋川图>、<雪溪图>、<江山霁雪图>、(传)<长江积雪图>

(传)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卢鸿

<草堂十景图>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关仝

<关山行旅途>、<秋山晚翠图>、<山溪待渡图>

42

始于 展 子 虔 <游 春图 >,止 于 宋徽 宗赵 佶 。

13



董源

<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岸图>、<溪
山行旅图>、<秋山行旅图>、<夏山图>、<寒林重汀图>、<洞天
山堂图>

北宋
卫贤

<高士图>

赵干

<江行初雪图>

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明皇避暑宫图>、<临王维<辋川图>>

李成

<晴峦萧寺图>、<寒林骑驴图>、<群峰霁雪图>、<读碑窠石图>、
<乔松平远图>、<茂林远岫图>

巨然

<秋山问道图>、<山居图>、<万壑松风图>、<雪图>、<溪山兰若
图>、<层崖丛树图>、<萧翼赚兰亭图>


范宽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群峰雪霁图>、
<临流独坐图>、<秋山飞瀑图>

释惠崇

<沙汀烟树图>、<溪山春晓图>、<秋浦双鸳图>、<秋渚文禽>、<
寒林鸳鸯>、<芦雁图>

燕肃

<春山图>

高克明

<雪意图>

燕文贵

<溪山楼观图>、<江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溪风图>

许道宁

<渔父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

祁序

<江山放牧图>


翟院深

<雪山归猎图>

屈鼎

<夏山图>

郭熙

<窠石平远图>、<树色平远图>、<关山春雪图>、<早春图>、<幽
谷图>、<山村图>、<溪山秋霁图>、<溪山访友图>、<寒林图>、
<古木遥山图>、<秋山行旅图>、<雪山行旅图>、<丰年瑞雪图>、
<雪景山水图>、<山水图>(三幅)、<雪景图>、<观碑图>、<古

14


木图>、<峨眉雪霁图>、<滕王阁图>、<岷山晴雪图>
王诜

<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两幅)

李公麟

<龙眠山庄图>、<临韦偃<牧放图>>

苏轼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李公年

<山水图>

梁师闵

<芦汀密雪图>

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橙黄橘绿图>、<柳亭行旅图>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佚名

<江山秋色图>


赵佶

<雪江归棹图>、<秋景山水图>

笔者在熟悉艺术史的基础上根据山水画本身对题画诗进行相应分类,
遴选研究材料时尽量兼顾其在诗、画两个领域的重要性,首先,对于该山
水画作的题诗集中且具有一定规模;再者,此山水画作在北宋绘画史上具
有一定影响力。
具体而言,唐至北宋画发绘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课题莫过于水墨画法
的出现,而它带给山水画最主要的影响是,以墨色表现秋、冬之际萧瑟、
干冷风物景色的绘画题材明显增多,如“寒林”、
“雪景”等。其中“寒林”
题材因其描绘干枯虬曲枝干之笔法与书法用笔颇有类似处,最为文人喜爱。
这一题材向前追溯为唐代枯松画,向后延伸为北宋中期之枯树画。李成、
郭熙的寒林枯枝到苏轼的枯木怪石,皆有画作可供参考,题画诗对这一题
材的诠释涉及生命死亡、书法用笔,内容颇为丰富。
王诜被视为北宋中期复古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笔者经由 Afred Murk
的著作 43指引,注意到<烟江叠嶂图>在宋代诗、画交融大背景中的重要性。
43

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 the subtle art of dissent.

15


现存题<烟江叠嶂图>唱和组诗中,画家王诜本人亦有参与,在唐至北宋的
山水画品题中,尚不多见。
李 公 麟 之 <龙 眠 山 庄 图 >无 论 在 场 景 构 图 、 线 条 表 现 抑 或 隐 居 意 涵 上 ,
都明显可见唐卢鸿<草堂十景图>以及王维<辋川图>的影响,后二者不仅在
山水画发展史上地位特别,更有以画中景止为题的诗作来与之匹配,诗画

相映成趣。笔者注意到苏辙为 <山庄图>题写二十首绝句的思路直接受启发
于王维的辋川诗 44,<草堂十景图>、<辋川图>、<山庄图>及其题诗本身即形
成一个兼涉诗画,跨越唐宋,前后继承的系统。解读 <山庄图>与苏辙的题
画诗,亦是对这一系统流变的一次考 察。
郭熙是北宋继李成、范宽之后最重要的山水画家,现有山水画存于世
者 23 幅,为北宋之最;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亦对后世影响深远。郭熙
之于山水画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李成寒林枯枝画法的创新,更在于提出“三
远”(平远、高远、深远)理论 45,最早以透视法诠释画面中山水景物之间
的方位关系。笔者依照年代顺序阅读题山水画诗,至郭熙,发现许多有趣
的现象:如这是第一次针对“平远”山水画生发的集体吟写;第一次在题
山水画诗中明确流露“愁”情;题诗中出现不少由观画引发的,对“诗”
这一文类产生的联想„„这些都有待笔者通过分析画作,研读题画 诗来解
决。笔者认为,无论从山水画史,还是从题画诗角度来看,郭熙及其“平
远”山水画都十分重要。
“小景画”在山水画从唐至北宋的“全景”构图过渡到南宋“边角”
构图之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发现北宋中后期,题小景山水
画的诗歌大量涌现,且无一例外都以短章绝句的形式呈现,无论从山水画
还是题山水画诗的发展来看,都代表一类不可忽视的新风尚。
因此,笔者从山水画史以及题画诗之发展脉络两方面考虑,经过反复
斟酌遴选,最终将研究目标锁定此五类山水画及其题诗:
枯木古树画、王诜 <烟江叠嶂图>、郭熙平远山水画、李公麟 <龙眠山 庄
44

本论 文 第 四章 第 二节 中 <苏 辙题 <山 庄 图>诗之 “ 诗境 ”分 析 >, 页 87-102。

45

本论 文 第 四章 第 一节 中 <山 水画 中的 “ 三远 ” >, 页 68。

16



图>、小景山水画 46。
通过对画作及其题诗反复阅读比对,笔者形成以下观点,唐代题山水
画诗多以“真实与否”为品评画作的标准,多关注绘画技巧,讨论笔墨技
法,纸卷上图绘的山水被目之为是对现实山水风景的模仿与再生。北宋题
山水画诗将关注点更多转向画面之外,或书写画家个人意气,探寻其精神
世界,突出“抒情自我”;或提炼笔墨语言之外的画境,赏玩可与之相通的
诗境。山水画逐渐不再被视为对现实风景的模仿,其带来的独立视觉美感
经验开始被挖掘,并形成完整的话语表述;题画诗自身亦跳脱出程式化书
写模式,开始形成高度个人化、内心化的表达方 式和淳美隽永的诗境,呈
现出抒情诗的美学特质。故而本文主要提出“抒情自我”和“诗情画意”
为北宋题山水画诗“写意”特点的两大关键面向。

第四节 论文框架
除绪论与结论两章外,本论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着手探讨北宋题山水
画诗中的“写意”书写特点:
第二章分析题画诗所呈现的唐代山水画世界,实为本文主体内容之铺
垫。
“唐代题画诗作者极为关心画家具现物象的模拟能力”47,
“写真”与否
可谓是题山水画诗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唐代题壁画,障子画诗歌勾勒出
一个符合高远、深远全景式构图的具有高深雄壮气势的山水世界,同时其
囊括万里于咫尺,凝定四时于永恒的时空特点也为观者所注意,题画诗中
征引的诸多用以指代“山”
“水”的地名织构建起一个纵观九州南北,通达
实景山水与神话传说的神奇山水世界,这些无不体现出以现实山水风景为
纸卷上视觉风景的参考坐标,只有当画中山水风景被目之为无限接近实景
山水,观画者的视觉愉悦方能得以充分满足。题画诗亦以近乎程式化的情
46


枯木 古 书 画, 以 <龙 眠山 庄 图 >为代 表 的园 林地 景 图以 及小 景 画, 能否 归 类于
山水 画 科, 见本 论 文 <总结 与 余论 >章 的 讨论 , 页 121-125。

47

《观 看 , 审美 , 叙述 -唐 宋题 画 文学 论 集》 , 页 94。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