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原 大 學
應用華語文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越南學習者習得華語補語的偏誤分析
及教材設計
Analyzing Common Errors of Vietnamese Students in studying
Chinese Complements and Designing Teaching Materials
指導教授: 黃麗儀
博士
研 究 生: 黃素娥
撰
中華民國一○○年七月
中文摘要
漢語補語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句型,同時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重要的語
法點。漢語補語的結構複雜,變化形式多樣,加上在其他語言中沒有相對應的形式,
使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時常常覺得困難重重。因此,漢語補語一直以來是外國學生習
得的難點。
故本論文以情態補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動量補語和時量為研究
主題,旨在探討越南學習者習得漢語補語所產生的偏誤。首先,本論文採用測詴卷調
查法進行蒐集語料,然後進一步分析、編製收集的語料。藉由分析的結果,得知越南
學習者在六種補語中習得最好的是時量補語(58%)、動量補語(55%);而最差的為結
果補語(36%)、可能補語(37%),其次為趨向補語(40%)、情態補語(48%)。在偏誤
類型方面,誤代偏誤出現的次數最多(38%)
,其次是遺漏偏誤(22%)
、錯序偏誤(18%)。
從學習者習得的難點來看,學習者對可能補語的正反問和肯定形式、趨向補語「起來」
的引申用法以及結果補語的否定形式掌握得比較不好。
經由研究者進一步漢語補語和越南語補語對比分析發現,越南學習者習得漢語補
語時產生偏誤的原因主要是出於母語的負遷移。此外,影響學習者習得的還包含目的
語泛化、出題不夠謹慎、教材解釋不清、練習不足、學習者太過仰賴母語等因素。
最後,本論文根據中介語的呈現以及討論分析結果,提出結果補語和可能補語教
學建議,並設計出針對初級漢語越南學習者其兩種補語自學教材,以輔助課堂上教學
的不足。期望本論文研究結果能實際運用到華語教學方面,同時也可供未來華語教學
研究界參考。
關鍵詞:越籍華語學習者、漢語補語、中介語、偏誤分析、自學教材
i
Abstract
Chinese complements are not only a common 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grammar point. The complexity in the structure, diversity in form of Chinese
complements and without reciprocal comparisons in other languages that mak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learners. Therefore, Chinese complements are always the difficult
grammar point for foreign students.
Considering these reasons, this study was research in mistakes of learner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Chinese complements such as modal complement, results complement, directional
complement, possible complement, complement of frequency and complement of duration.
Multiple-choice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which were analyzed and sorted then. From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have the best learning in
complement of duration (58%), followed by complement of frequency (55%) and the worst
learning is the result complement (36%) and the possible complement (37%), followed by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40%) and the modal complement (48%). The mistakes were
found at most in wrong usage (38%), followed by missing (22%), wrong location (18%).
Analysis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students have not known well yet about positive forms of
possible complements, metaphorical forms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s, qi-lai, and of
negative forms of results complements.
Conducting analysis of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complement and Vietnamese
complement reveals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mistakes commonly got when studying
Chinese complements that result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ir mother tongue. In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as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imperfect tests, unclear syllabus explanation,
less homework and relying too much on mother tongue, etc...
Finally, on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this research could support effectively in result
complements and possible complements teaching and design the self-study syllabus for
Vietnamese students that aim at modifying the defec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may apply to the actual teaching and can also be useful references to the researches in
teaching Chines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Vietnamese Chinese learner, Chinese complement, Interlanguage,
Error analysis, Self-instructional material
ii
誌謝辭
期待多年,等待多時終於熬到寫誌謝辭的時刻了,也意味著我在台灣求學的旅程即
將要結束。在台灣這三年的時光不算短暫,但也匆匆流過、轉瞬即逝,尌像一場刺激、
煎熬、坎坷又美麗的夢。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心底的感恩與激動,終究難以用幾
句話語完整的表達出來,但還是希望能藉由這篇誌謝辭,向他們表達我衷心的感謝。
首先,最感謝的是我的論文指導教授黃麗儀老師。謝謝您在繁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之下,依然維持每周定期與我討論,幫助我如期完成論文。從論文構想到完成階段,
您耐心的教導加上獨到的見解,又如點醒夢中人,讓我受益匪淺。老師!指導一名外
籍學生,讓您加倍的辛苦,師恩浩蕩,我永遠銘記在心。
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邀請葉德明教授與陳純音教授擔任口詴委員。感謝葉教授和
陳教授在百忙之中撥時間審閱論文,並給予許多珍貴的建議與啟發,讓本論文更趨完
整。
另外,要感謝在求學過程中,許多給予我諄諄教誨的老師們。感謝賴明德老師,每
堂課都像是精彩又幽默的演講,讓原以為艱澀難懂的漢字教學課程變得十分吸引人。
感謝何淑貞老師在文化課上給予豐富的知識,每回與老師閒聊越南的生活,讓我的思
鄉病減輕了許多。感謝張鈞莉老師總是耐心地引導我步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學世界,
並在文學專題課程上給予我嚴謹的訓練,使我的書寫能力不斷地進步。感謝宋如瑜老
師在教材教法課的指導,並在詴教的過程當中點出我的不足之處,讓我得以補足。感
謝柳玉芬老師在語法教學課上的指導,讓我獲得長足的進步,同時,在擔任老師研究
助理期間,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感謝鄭琇仁老師帶我踏入多媒體教學的領域,使我
在華語教學上多了一項利器。感謝張于忻老師在實習課的指導,使我受益良多。感謝
廖宜瑤老師在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課堂上的細心教導,使我在撰寫此文的過程更加順
利。感謝黃麗儀老師讓我對語法、第二語言習得、對比分析、語言學的領域更加了解。
感謝國際事務中心鄧治東主任、秋香姐、Julia,因為各位熱心的協助與照顧,讓
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感謝應華系嘉惠姐和家崢在行政方面的提醒與協助,讓糊塗
iii
的我不至於出紕漏。
接著要特別感謝韶徽學姐在口詴當天的大力協助,我還要感謝盈樺學姐、宛儂學
姐、淑婷學姐、慶萱學姐,謝謝你們總是對我施加壓力後再給予關心和鼓勵。當然不
能忘記的是我親愛的同學們:雪姬教官、玉君、佳蓉、詵聆、相君、佩璇、亭均、芷
安、玉燕,謝謝你們這三年來對我的關心、支持與協助。還有我可愛的學妹們:婉君、
貴暄、英書,謝謝你們的關懷。另外,還要特別感謝室友齡雅一直以來對我的照顧與
愛護。
最後,感謝我精神上的支柱─我最親愛的母親,謝謝您一路以來的栽培與養育之
恩。若沒有您無私的奉獻,尌沒有今天的我,請允許我將所有的榮耀獻給您。
再一次感謝論文得以完成所獲得之各方協助,以及一路陪伴我的親人、師長、學姐、
同學、學妹、朋友們。感謝之意時時放在心底!
iv
目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ii
目錄 ................................................................................................................................ v
表次 ............................................................................................................................ .viii
圖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範圍 ................................................................................... 2
壹、研究目的 ...................................................................................................... 2
貳、研究範圍 ......................................................................................................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壹、習得(acquisition)與學習(learning) .............................................. 3
貳、中介語 (interlanguage) ........................................................................... 3
參、偏誤分析 (error analysis) ..................................................................... 3
肆、補語(complement)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語法偏誤研究 .............................................................................................. 5
壹、偏誤類別 ...................................................................................................... 5
貳、偏誤的來源 .................................................................................................. 7
參、偏誤研究程序 .............................................................................................. 8
肆、小結 ............................................................................................................ 11
第二節 補語教學研究 ............................................................................................ 11
壹、作為第二語言的補語教學研究概述 .......................................................... 11
貳、補語在教學中之建議 ................................................................................. 12
第三節
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偏誤 ......................................................................... 16
壹、前人之研究 ................................................................................................ 17
v
貳、小結 ............................................................................................................ 21
第四節 教學設計理論 ............................................................................................ 23
壹、教學設計模式 ............................................................................................ 23
貳、語法教學的方法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壹、研究方法 .................................................................................................... 31
貳、研究流程 .................................................................................................... 31
參、研究對象及工具 ........................................................................................ 32
肆、語料呈現方式 ............................................................................................ 3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 39
第一節 學習者測詴之成績....................................................................................... 39
第二節 中介語分析之結果與討論 ........................................................................... 40
壹、語料分析 .................................................................................................... 42
貳、各等級學習者答題之情形 ....................................................................... 100
參、結果補語、可能補語與趨向補語習得難易點之分析 ............................. 111
第三節 量化分析結果 ............................................................................................ 117
壹、詴題難度分析 .......................................................................................... 118
貳、學習者各類補語答題的情形 ................................................................... 118
貳、總結 .......................................................................................................... 128
第五章 偏誤原因之探索 ................................................ 129
壹、母語負遷移 ...................................................................................................... 129
貳、目的語負遷移 .................................................................................................. 133
參、題型之影響 ...................................................................................................... 134
肆、教材的負面影響 .............................................................................................. 136
伍、學習者學習策略之影響................................................................................... 140
坴、總結 ................................................................................................................. 140
第六章 教學運用...................................................... 143
壹、教學建議 .......................................................................................................... 143
貳、教材製作與展示 .............................................................................................. 146
一、教學目標 .................................................................................................. 146
二、教學理念 .................................................................................................. 146
三、製作方式 .................................................................................................. 147
四、教材展示 .................................................................................................. 148
第七章 結論 ......................................................... 163
壹、研究總結 .......................................................................................................... 163
貳、研究限制 .......................................................................................................... 168
參考文獻 ............................................................ 169
附錄一 ............................................................................................................................. 171
附錄二 ............................................................................................................................. 174
vi
附錄三 ............................................................................................................................. 178
附件─光碟
vii
表次
表四-1
52 位學習者測驗總分分佈表 ................................. 39
表四-2
學習者測驗成績表現 ....................................... 40
表四-3
「誤代偏誤」、「遺漏偏誤」和「錯序偏誤」分佈表 ............. 96
表四-4
情態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0
表四-5
結果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1
表四-6
趨向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2
表四-7
可能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3
表四-8
動量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4
表四-9
時量補語使用正誤的情形 .................................. 105
表四-10 各等級學習者答對題數分佈表 .............................. 106
表四-11 高等學習者答題分佈表 .................................... 107
表四-12 中等學習者答題分佈表 .................................... 107
表四-14 低等學習者答題分佈表 .................................... 108
表四-15-漢越趨向補語「起來」對應式對比 .......................... 117
表四-16
測驗詴題難度及百分比分佈表 ............................. 118
表四-17 情態補語題型分析 ........................................ 119
表四-18 情態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19
表四-19 結果補語題型分析 ........................................ 120
表四-20 結果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20
表四-21 趨向補語題型分析 ........................................ 121
表四-22 趨向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22
表四-23 可能補語題型分析 ........................................ 122
表四-24 可能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23
viii
表四-25 動量補語題型分析 ........................................ 124
表四-26 動量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24
表四-27 時量補語題型分析 ........................................ 125
表四-28 時量補語題型
Test Statistics ........................... 125
表四-29 各類補語分析 ............................................ 126
表四-30 各類補語
表五-1
Test Statistics ............................... 127
漢語和越南語各類補語結構對比 ........................... 130
表五-2 各種補語在《新漢語教程》「語法」單元中的內容呈現 ......... 137
表六-1 呂文華(2008)結果補語初級階段列表 ........................ 144
ix
圖次
圖二-1
教學設計通用模式 ......................................... 23
圖二-2
Kemp 教學設計模式 ......................................... 24
圖二-3
迪克-卡瑞教學設計的系統途徑模式 ......................... 25
圖三-1
研究流程 ................................................. 32
圖三-2 測詴卷「看圖造句」例子 .................................... 33
圖三-3 各類補語題目百分比 ........................................ 3
圖四-1 學習者成績表現 ............................................ 40
圖四-2 分析架構及正誤句數圖 ....................................... 41
圖四-3
看圖造句題型 1 ............................................ 42
圖四-4
看圖造句題型 2 ............................................ 44
圖四-5
情態補語偏誤類別圖 ....................................... 51
圖四-6
看圖造句題型 10 ........................................... 51
圖四-7
結果補語偏誤類別圖 ....................................... 58
圖四-8
看圖造句題型 3 ............................................ 59
圖四-9
看圖造句題型 6 ............................................ 61
圖四-10
趨向補語偏誤類別圖 ...................................... 73
圖四-11
看圖造句題型 4 ........................................... 74
圖四-12
看圖造句題型 5 ........................................... 76
圖四-13
可能補語偏誤類別分佈圖 .................................. 82
圖四-14
看圖造句題型 8 ........................................... 83
圖四-15
動量補語偏誤類別分佈圖 .................................. 87
圖四-16
看圖造句題型 7 ........................................... 88
圖四-17
看圖造句題型 9 ........................................... 90
圖四-18
時量補語偏誤類別分佈圖 .................................. 95
x
圖四-19 越南學習者各類補語偏誤率圖 ............................... 96
圖四-20 結果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1
圖四-21 結果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2
圖四-22
趨向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3
圖四-23
可能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4
圖四-24
動量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5
圖四-25
動量補語各等級答對率圖 ................................. 106
圖四-26
高等學習者各種補語的答對率圖 ........................... 109
圖四-27
中等學習者各種補語的答對率圖 ........................... 110
圖四-28
丙等學習者各種補語的答對率圖 ........................... 110
圖四-29
題型「越-中翻譯 4」偏誤類別圖 .......................... 112
圖四-30
題型「看圖造句 5」偏誤類別圖 ............................ 114
圖四-31
題型「越-中翻譯 3」誤代能願動詞偏誤圖 ................... 115
圖四-32
題型「看圖造句 4」及「越-中翻譯 9」的答對情形圖 ......... 115
圖四-33「中-越翻譯 9」、「中-越翻譯 10」和「選擇填空 9」之偏誤率圖 .. 116
圖五-1 偏誤類型比例分佈 ......................................... 129
圖五-2 題型在各等級中答對的百分比比較圖 ......................... 135
圖五-3「選擇填空 4」和「中-越翻譯 3」答對率比較圖 ............... 135
圖五-4「看圖造句 7」和「選擇填空 2」答對率比較圖 ................. 136
圖六-1
結構補語語義教學順序 .................................... 144
圖六-2
可能補語教學順序 ........................................ 146
圖六-3 教學架構 ................................................. 147
圖六-4
教材首頁之介面 .......................................... 148
圖六-5
教材主題 ................................................ 148
圖六-6
結果補語教學介面 ........................................ 149
圖六-7
結果補語語法講解介面 .................................... 149
xi
圖六-8
結果補語語法解說之一 .................................... 150
圖六-9
結果補語語法解說之二 .................................... 150
圖六-10 結果補語註釋一之一 ...................................... 150
圖六-11 結果補語註釋二之一 ....................................... 151
圖六-12 結果補語註釋二之二 ....................................... 151
圖六-13 結果補語註釋二之三 ....................................... 151
圖六-14 結果補語註釋三之一 ....................................... 152
圖六-15 結果補語賓語練習之一 ..................................... 152
圖六-16 結果補語賓語練習之二 ..................................... 152
圖六-17 結果補語賓語練習之三 ..................................... 153
圖六-18 結果補語註釋四之一 ...................................... 153
圖六-19 結果補語註釋四之二 ...................................... 153
圖六-21 結果補語否定形式練習之一 ................................. 154
圖六-22 結果補語否定形式練習之二 ................................. 154
圖六-23
結果補語綜合練習介面 ................................... 154
圖六-24
『對對碰』練習題之一 ................................... 155
圖六-25
『對對碰』練習題之二 ................................... 155
圖六-26 可能補語教學介面 ........................................ 155
圖六-27 可能補語語法講解介面 .................................... 156
圖六-28 可能補語語法解說之一 .................................... 156
圖六-29 可能補語語法解說之二 ..................................... 156
圖六-30
可能補語結構之一 ....................................... 157
圖六-31
可能補語結構之二 ....................................... 157
圖六-32
可能補語結構練習之一 ................................... 157
圖六-313
可能補語結構練習之二 .................................. 158
圖六-34 可能補語肯定形式之一 .................................... 158
xii
圖六-35 可能補語肯定形式之二 .................................... 158
圖六-36 可能補語肯定形式練習之一 ................................. 159
圖六-37 可能補語綜合練習之一 .................................... 159
圖六-38 『購物吧』練習之一 ...................................... 159
圖六-39 『購物吧』練習之二 ...................................... 160
圖六-40 『購物吧』練習之三 ...................................... 160
圖六-41 『購物吧』練習之四 ...................................... 160
xiii
第一章
緒論
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已吸引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注目,而近幾年來華語地區經濟
迅速發展的成果更使很多人對華語產生了興趣,因此華語已成為各國語言教育所重視
的外語之一。而在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法教學中,補語一直是教與學的難點。一方
面是由補語本身的複雜性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學習者的母語所干擾。讓學習者或
者學了卻不會使用,或者使用時常產生許多偏誤。本研究旨在針對越南學生習得華語
補語的偏誤進行分析、研究並設計出適合越南學生的教材範例。研究者將於本章說明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範圍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學習者在學第二語言的過程中,產生偏誤是難免的。而這些偏誤是由於各種原因
形成的,可能是來源於母語對目的語的干擾,又可能因為目的語內部本身很複雜、難
以習得,還有語言學習環境、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材誤導等因素。學習者所產生
的偏誤反映了學習者從母語轉向目的語過渡的自然過程。研究者可以通過偏誤分析來
系統地研究、總結篇誤的規律,以便了解學習難點所在,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因此,偏誤分析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研究中有重大的意義。
在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法教學中,補語一直是教與學的重點與難點。一方面,
補語在現代漢語使用的頻率高,因而其教學對第二語言習得來說具有重要的地位;另
一方面,補語在結構形式和語法意義上的複雜性及特殊性,又為學生帶來不少的困難。
以越南學生為例,在實際觀察中,本人發現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過程中產生不少困難。
雖然經過正式的語法教學,學生使用時還是發生錯誤,導致迴避使用的現象。因此,
本研究欲針對以下的問題進行探討:
(1)
越南學習者在習得補語的情形如何?
(2)
在他們使用補語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偏誤?
1
(3)
為何造成這些偏誤?
(4)
教師可以在教學策略或教材上做哪些調整,以幫助學生習得補語,減少偏
誤?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範圍
壹、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的研究緣起及文獻的分析,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
了解初級越南學生對華語補語的掌握程度以及使用的偏誤。
2.
針對越南學生使用補語的偏誤進行歸納和分析,探討其偏誤的原因。
3.
針對上面所探討出來的結果以及華越語中補語用法的對比,設計出最適
合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教材範例。
貳、研究範圍
本論文是以初級華語程度1的越南學生為對象,並以包括情態補語、結果補語、趨
向補語、可能補語、時量補語和動量補語等六類補語為研究主題。本研究的範圍是越
南學生華語補語習得情形。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
1. 漢語補語的探討。
2. 當前越南學生習得補語情況的探討。
3. 越南學生使用補語的偏誤分析。
4. 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教學設計。
1
通過越南華語文能力A級認證考詴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習得(acquisition)與學習(learning)
「學習」和「習得」這兩個概念是有所差別的。「習得」是兒童不經意地獲得母語
的過程,然而,
「學習」則指對第二語言有意識地學習它的規則(Krashen,1981)
。據
此,第二語言通常以「學習」為主,不過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習得」的。換言之,
語言學習者沉浸在所要學習的目的語環境中,大量地接收到可理解的內容,學習者在
意的是獲得有意義的內容,並自然而然流利地運用目的語來溝通,而不是刻意地練習
單調、固定的語言型式。
貳、中介語 (interlanguage)
1972 年 Selinker 2提出中介語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特有的語言系統,這個系統在語
音、詞彙、語法、文化和交際等方面既不同於學習者的第一語言,也不同於目的語,
而是一種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的正確形式逐漸靠攏的一種動態的語言系統。
參、偏誤分析 (error analysis)
所謂偏誤尌是對學生習得第二語言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進行分析。並從中發現第二
語言學習者產生偏誤的規律,包括偏誤的類型、偏誤產生的原因、某種偏誤產生的階
段性,等等。偏誤分析的最終目的是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使第二語言教學更有
針對性。(陳昌來等,2005)
肆、補語(complement)
所謂補語尌是指謂語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成分或連帶成分。它充當補充、說明謂語
動詞或形容詞的任務。補語和謂語動詞或形容詞有的是可以直接組合,有的中間需要
2
魯健驥(1999)
〈中介語理論與偏誤分析〉
《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
。匇京:匇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
使用助詞「得」來連結。關於補語的類別如今仍然是語法界所爭議的問題。綜合各個
觀點,研究者認為補語可分為情態補語、程度補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
時量補語、動量補語等七類。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尌閱讀語法偏誤分析、華語補語、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偏誤及教學設計等
相關文獻,以建立本論文之實證的基礎理論。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語法偏誤研究」;
第二節「華語補語相關研究」;第三節「越南學生習得補語的偏誤」;第四節「教學設
計理論」,各小節分論如下。
第一節
語法偏誤研究
壹、偏誤類別
偏誤研究,是華語作為外語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橫跨華語本體研究和應用研究。
偏誤研究可以促進華語教學,推動華語習得研究,還可以啟發漢語本體研究,並充分
解釋偏誤原因。
一、魯健驥(1999)
魯健驥(1999)以偏誤分析理論為依據,探究了語法偏誤在各種語言形式上的表現,
並按偏誤的性質可分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等四類。
遺漏偏誤是指學習者的句子或詞語中遺漏了某個或幾個成分而導致偏誤。遺漏偏誤
常常出現在某些意義上比較虛的成分,或者需要重複的成分,並且附加成分,如詞尾、
結構助詞等,也容易被遺漏。
例子:(1) *我記〔住〕了。
(2) *她沒聽〔到〕。
(3) *他跑步〔跑〕得很快。
(4) *他們打〔得〕很好。
例子(1)、(2)為結果補語的句子,動補詞組的兩個部分在意義上是比較虛,所以外
國學生在使用時尌常遺漏補語。例子(3)、(4)為情態補語句子,其中在例子(3)學習者
5
遺漏了重複的動詞;在例子(4)學習者則遺漏了結構助詞「得」。
誤加偏誤是在某些語法形式,在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某個成分,但當這些形式發生
了變化時,又不能使用這個成分,而學習者常常由於不了解這種條件的變化仍然使用
這個成分,因而造成偏誤。
例子:(5) *小明很高興得直流眼淚。
誤代偏誤是指從兩個或幾個形式中選取了一個不適合於特定語言環境而造成的偏
誤。這兩個或幾個形式,意義相同或相近,可是用法不同;或者形式上有某種共同的
地方,意義和用法上卻不同;或者用法相同,意義相反。
例子:(6) *老先生耳朵不好,你說的話他都不能聽見。
在例子(6)中應該使用可能補語「聽不見」
,但學習者卻使用能願動詞來代替所以造
成偏誤。
錯序偏誤是說句子中的某個或某幾個成分放錯了位置導致偏誤。
例子:(7) *請拿開把桌子上的東西。
以上的偏誤類別,魯健驥已經為語法偏誤分析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框架,之後的
許多相關研究都是在基礎上所做的拓展和延伸。
二、陳昌來等學者(2007)
陳昌來等學者(2007)從偏誤嚴重性的角度,將偏誤分為全局性偏誤(global
errors)和局部性偏誤(local errors)。全局性偏誤是指影響到對基本意思理解的嚴
重偏誤。局部性偏誤只是在某些非關鍵部分出錯,但不影響對基本意思的理解。
另外,他還按照學習者所處的學習階段,將偏誤分成形成系統前的偏誤
(pre-systematic errors)、系統的偏誤(systematic errors)和形成系統後的偏誤
(post-systematic errors)等三類。
形成系統前的偏誤(pre-systematic errors)是指屬於超階段的偏誤,即學習者
對於詴圖表達的內容,但由於尚未掌握相應的表達形式,所以只能從已知的語言素材
中臨時尋找一些手段應付,因而帶有一定的任意性和猜測性。
系統的偏誤(systematic errors)是指學習者對目的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系統意
6
識,但對某些規則理解得不夠完整而導致的偏誤。
形成系統後的偏誤(post-systematic errors)則是當學習者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規
則系統時,由於尚未內化為一種習慣,在使用目的語過程中有時出現偏誤。
三、周小兵等學者(2007)
按照偏誤的形式特徵採用魯健驥的分類,分為添加、遺漏、替代、錯序等四類偏誤。
在《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中,周小兵等學者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除了上面
所提到的偏誤,作者還提出真偏誤和假偏誤、偏誤與失誤辨識以及顯性偏誤和隱性偏
誤等論點。
據作者的理論,假偏誤尌是指研究者的誤認,將學生使用的正確語法誤為偏誤。造
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規則泛化和目的語知識不足。即由於研究者的語感不好,導
致這種現象。關於偏誤與失誤辨識,當學習者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語語法規則時,由於
對目的語語法規則沒能準確、全面地掌握或是因為母語的負遷移,而產生系統性的錯
誤,這尌是偏誤;失誤則是指學習者因為還沒形成自動機制,所以有時發生錯誤;即
學習者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語法點的規則了,通常可以生成正確的句子,但由於還未
達到像母語似的熟悉的程度或因某些因素而偶爾出現一些錯誤,它並不是偏誤。另外,
顯性偏誤尌是語法上的偏誤,而隱性偏誤則為在語境中顯現出來的偏誤。隱性偏誤可
分為語義偏誤、語篇偏誤、語用偏誤三類。其中,重要的是語義偏誤,語義偏誤是指
學習者沒有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而產生的偏誤,叫作語義偏誤。譬如:學習者想表達
的是「這雙鞋大一點」,卻說成「這雙鞋有點大」。
貳、偏誤的來源
早期,Selinker(1974)3確定了五項從中介語中所反映的學習策略。從某種意義
上,這些策略也可以視為產生偏誤的原因,包括:母語負遷移、泛用語言規則、教學
誤導、學習者採用了不適合語言習得的策略、所用的語言交際策略不得體。
3
同註7
7
魯健驥(1999)進行分析了外國學生偏誤的語料,再一次肯定 Selinker 的看法,
從學生的學習策略方面看,語法偏誤主要包括母語干擾與已經掌握的不完全的漢語知
識對學習的語法現象的干擾;從教學方面看,講解與訓練的失誤是造成語法偏誤的主
要原因。
綜合各個學者的理論,周小兵等學者(2007)在《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
中認為偏誤的產生有許多原因,主要從母語負遷移、目的語規則泛化、教學誤導、交
際策略的運用、語言普遍性因素等五個方面來探討。
1.母語負遷移是因為母語的影響,學習者將母語語法規則運用在目的語上,所以產生
偏誤。
2.目的語規則泛化是指學習者從目的語某些語法現象概括出一些規則,但不恰當地進
行類推,導致偏誤。
3.教學誤導是指不恰當的教學,會引發偏誤的產生。此外,教材偏寫不當,也會誘導
出偏誤。
4.作者對交際策略的運用原因的界定跟前三種不,是指學習者知道或感到自己的話語
不一定符合目的語規則,但因為交際的關係,即使知道錯,也只能如此表達。
5.語言普遍性因素則討論語言的普遍性、標誌和自然因素等三個問題。首先是核心語
法和外圍語法習得的差異,核心語法遵循普遍語法規則,容易習得;而外圍語法規則
卻不一致,容易造成認知上的困難。此外,無標記或標記性弱的語法點,便於認知和
習得,往往先習得,偏誤少;有標記或標記強的語法點,難於認知和習得,往往後習
得,偏誤多。另一方面,從自然角度來看,一個語法點形式與語義之間的關係是否簡
單明確,會影響學習者對它的認知與習得。
參、偏誤研究程序
一、陳昌來等學者(2005)
8
陳昌來等學者(2005)指出偏誤分析進行的步驟應該是從觀察開始。觀察階段尌是
研究者直接去了解學習者自然狀態下出現的偏誤。觀察應盡全面和細緻,並排除語言
失誤。觀察的方法包括:尋根觀察法,即將某一語言項目的偏誤形式看全;定序觀察
法,即按語言項目的順序,有計畫地進行觀察;換時觀察法,即按學習的不同時期,
對某一語言項目的偏誤形式進行觀察;易地觀察法,即在不同的場合和具體的環境下
進行觀察;機遇觀察法,即遇到機會及時觀察。
在觀察得到的初步結論的基礎上,接下來研究者可以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來進一
步證實結論。關鍵是要創設出自然、真實、具體的語境。然後步入比較的階段,研究
者可以對觀察和實驗得出的各種結果進行比較。在這個階段,研究者可以採用橫向比
較方法,也可以使用縱向比較方法。比較的內容包括不同的偏誤出現,不同的主客觀
條件等。接著,在描寫,對觀察、實驗、比較的結果進行整理並全面地記錄下來。最
後對所描寫的內容進行分析,揭示出產生偏誤的原因,並進而揭示出各種主客觀條件
在目的語習得過成中的作用等。
二、周小兵等學者(2007)
周小兵等學者(2007)提出了偏誤分析的六個步驟:偏誤收集、偏誤辨認、偏誤
糾正、偏誤描述與語法解釋、偏誤探源、偏誤評估與教學建議。
第一步驟是進行收集偏誤語料。偏誤收集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四小類包括橫向與縱
向、自然與非自然。橫向指研究者選擇某一特定階段來收集學習者的偏誤;縱向是指
研究者在較長時間收集學習者的偏誤。這兩種收集方法的不同,取決於目標的不同。
研究者決定系統研究某個或若干個有系統的偏誤點,具體來說,尌想看看此類偏誤是
否有普遍性?偏誤頻率是多少?內部可細分為多少個偏誤?如何解釋漢語相關規則?
生成原因有哪些?這時,研究者可在短期內對若干班級、學校、國家的留學生進行調
查,收集相關語料。收集偏誤,可以是有目的語法練習。而自然法是指通過談話或作
文來收集偏誤;非自然法指通過語法練習和測詴來收集偏誤。這兩種方法,前者比較
自然、真實,但研究者最想要的偏誤,在自然法收集語料中比例不高;而在專門設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