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36 trang)

Tributary and canonization the research on VietSino relationship from 1802 1885 (LV thạc sĩ)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61 MB, 136 trang )

2015 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
密 级:

K25

学校代码: 10269
学 号:52102902013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博士学位论文
DOCTORAL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朝贡与册封——
1802-1885 年间越南与中国关系研究


系:



业:

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中国史

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史

指导教师:



王东 教授

学位申请人:

裴辉南

2015 年 6 月


Dissertation for doctoral degree in 2015

University code:10269
Student ID: 52102902013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itle:

Tributary and canonization——

the research on Viet-Sino relationship from 1802- 1885
Department:
Major:

History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directi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Supervisor:


Professor Wang Dong

Candidate:

Bui Huy Nam

June, 2015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朝贡与册封:1802—1885 越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朝贡与册封:1802—1885 越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
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
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

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
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
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述
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
述授权)




裴辉南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汤勤福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陈勇

教授

上海大学

胡逢祥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路新生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邬国义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备注
主席


朝贡与册封——
1802-1885 年间越南与中国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在人类社会频繁交往的今日,而且交往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此背
景之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将自己置身于世外,都必须不断增强其
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各个领域的联系。随着对外联系的持续展
开,一个国家外交关系建设中的战略性思维,开始越来越显得重要。总体来看,
不管一个国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也不管这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稳定的对
外关系都是其头等要事。就越南而言,它也象中国一样,伴随着政治和经济领域
的一系列开放与革新,这个东方国家也在日益发展其与世界上其他众多国家、民
族和地区的联系。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建立一套稳定、互利、可持续的对外关系,
成为越南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在越南力图建构稳定、互利和可持续的对外关系过程中,认真总结历史上越
南的对外关系,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显然是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工作。而在
越南对外交往的关系史中,与中国的关系则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尤其值得我
们去作系统的梳理和认真的总结。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立意。
众所周知,两千多年来,越中两国基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和相似的政治体制,

故而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经受了王朝的更迭和社会
动乱的严峻考验,一直稳定而又持久地延续了下来。 直到本文所要讨论的
1802-1885 年间正是越南历史上的阮朝时代,中国历史上的清代中后期,两国间
的传统关系才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一方面,正是在这一时期,越中两国传统的
封建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开始不断走向衰亡。另一
方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越中两国都开始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如何救亡图存,
遂成为双方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一时期的越中两国而言,不
论是从国内的政治生态来看,还是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来看,彼此的境
遇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两国间传统的关系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的变化,上
述两个方面的因素,不能不说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i


正因为如此,在越中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外交关系史中,1802-1885 年间的
双边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系统研究 1802 至 1885 年间
越中外交关系史的学术专著还十分少,这确实是一大遗憾。虽然许多研究成果也
涉及到了这一历史时期越中两国的双边关系,但大多只是就某个具体问题立论,
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是的,现有的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只是以越南或
中国的单边材料来立论,而几乎没有就越中两国的相关材料加以比较和综合,故
而相关结论难免偏颇。有鉴于此,作为一名在华的越南留学生,遂把本课题的研
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
本论文在系统梳理 1802-1885 年间越中两国关系史的基础上,重点就这一时
期两国关系史上两个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朝贡与册封,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
析。本文的意图在于解决如下问题:首先,两国间以朝贡和册封为主轴的外交关
系,其本质是什么?其次,这种关系是如何演变与发展的?再次,双方间的朝贡
关系是如何运作的?复次,册封活动又是如何进行的?
带着上述这些问题,本文还将越中政治关系与中国和当时其他亚洲邻国(诸
如泰国、日本和柬埔寨等)的政治关系,加以适当的比较研究,以便一方面厘清
这一时期越中关系的个性和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揭示该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的一些共同性问题。

本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越南和中国的历史文献或档案。其中,来
自越南的材料主要是阮朝的“硃本书库”和河内图书馆所藏的汉南文材料。至于
中国的材料,除习见的正史和实录之外,还包括了一些外交档案的辑录。笔者在
使用这些材料时,总是力图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相互对照或相互印证,来厘清
事实的真相。

本文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
前言部分,主要梳理和介绍有关越中关系史研究的总体情况。除了介绍各国
学者在该课题上的研究贡献之外,还侧重介绍了越南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较为全
面地梳理了有关该课题的学术史之后,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前言部分,笔者还尽可能地就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材料,尤其是那些不太为
人所知的、主要收藏于越南阮朝“硃本书库”中的原始资料以及收藏于河内一些
ii


研究机构的文件资料,作了详细的说明,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的资
料信息。
论文主体结构中的第一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的经济、政治和社
会情况概述》。该章重点就 1802-1885 年间越南阮朝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
层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为越中关系的展开作一个背
景上的铺垫。尽管这种梳理还只是面上的,远谈不上细致和深入,但却也构成以
下各章的知识基础。因为,就越中关系中的越南一方而言,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
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应这一时期越南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而来。换
句话说,越南阮朝各代所奉行的与中国清朝的双边外交政策,主要还是基于对越
南国内各层面问题的现实考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越中双边关
系的新进展和新特点,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越南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
方方面面。
第二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阮朝和清朝外交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该章
主要以收藏于河内各研究机构的越南重要原始资料为基础,并辅之以中国的相关
历史文献,重点就 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阮朝与清朝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进行

系统的梳理和勾勒,力图一方面厘清这一时期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的整体性线索,
另一方面也能呈现出同一时期两国间外交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点。
第三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与中国的朝贡及册封问题》。这是这篇
论文所要研究的最为核心的问题。笔者运用大量第一手的材料,重点就这一时期
越南对清朝的朝贡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而清朝对越南的册封又是如何进行的等诸
多问题,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还原历史的本相。与此同时,笔者还力图就由朝
贡和册封所体现的这一时期双边外交关系的性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重点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就 1802-1885 年间越
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史,提出一些总括性的研究结论。其中主要包括:
就维系和巩固双边关系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来看,越南阮朝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方式:第一,定期派遣承担着重要使命的使者去北京,与清朝进行磋商与沟通;
第二,派遣政府专员到清朝相关地区,以实际解决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第三,
通过外交文书来进行沟通。
本文通过具体的研究发现,在越南阮朝与清朝所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
iii


派遣使者以及相关官员的情况尽管时有发生,但是,相对而言,大多数外交活动
的开展,主要还是通过使用外交文书而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至少已发现 63 件
越南嗣德王朝递给清朝皇帝的外交文书。这些外交文献目前大多数都保存在河内
的阮朝“硃本书库”之中。而阮朝用汉南文字所记载的 173 件外交文件,也大多
与阮-清两朝的双边外交活动有关。此外,越南的《大南寔录》和清朝的《清实
录》中,也保存了不少双边外交关系的史料。总结全部所得,笔者总共获得了阮
朝给清朝的 383 个外交文件。其中的 55 个完整文件来自河内“硃本组”,173
个完整文件属于汉喃组,有 21 个概略文件属于史籍组。剩下的文件都来自史籍
组。通过对外交文件的梳理与比对,笔者发现如下:
首先,来自阮朝的外交文件清楚地反映了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其次,由于两国相邻,难免出现一些边界争端。因此,阮朝与清朝协商找到
一个适当的方式去自觉地化解冲突。例如:边界争端,非法越境,护送遇难者回
国,抓捕逃犯遣送回国和剿灭土匪。

除以上活动外,阮朝在试图解决涉及三国事务时,建立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
系,同时加强与清朝的关系。
依据中越两国朝贡与册封外交关系的现有研究,我们可以指出,为了独立和
民主,越南采取了相对应的适当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越南;中国;朝贡;册封;外交关系;19 世纪

iv


Tributary and Canonization—the Research on
Viet-Sino Relationship from 1802-1885
Abstract
Nowadays,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end, Human society
appeared increasingly development in connecting each other. The communication
modes are variety and complicated, go beyond any other historical stage in before.
Under this situation, any country can 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world. Countries are
enhancing their relationships in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With the
continuing expansion of foreign relations ,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 matter a country, a race, at any stage or political system, the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stability. Vietnam is a communist country like china, Since the
eighty's of last century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Eastern Europe, This eastern country
is expanding his connections to many races, regions and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establish a stable mutual benefit, sustainable foreign relationships in strategic
height is Vietnam's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do. History is the text book of today.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and analyze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and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Sino Viet diplomatic relation takes a major
part. Have reference value. For thousand years, Chin-Viet had established and linked
their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stably based on peculiar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similar
political system. This relation was tested by dynasty change and social unrest.
This thesis research on Chin-Viet historical affairs from 1802-1885, -the dynasty
of ‘Nguyen’; also dynasty of Qing in china. In this stage, Sino Viet traditional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have great changes. Both countries came to the end of feudal
society, central centralized monarchy dies o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d to face
powerful western countries’ invasion, not as simple as solving the border issue.
China and Vietnam have similar political system and both countries came to the
end of feudal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d to face powerful western countries’
invasion, an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lations
Through researching Chin-Viet historical affairs between 1802-1885, this thesis
considers that, the Vietnamese diplomatic history was involved in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Viet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Of which, the nexus between
v


Nguyen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take a major part.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research focus on the tributary and canoniza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rom the year 1802 to 1885. Besides, many researchers’ progress
referred to this historical period, but they haven’t use two languages (Chinese,
Vietnamese) to study materials. Conducting this, I think the research on the tributary
and canoniza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rom year 1802
to 1885 is necessary and essential.
This thesis based on illustrating Sino Viet relations between 1802- 1885
proposes these questions: What is the essence of this relationship? How this essence
developed? How dose this tributary relation worked and how the canonization
activities go on. With these questions, I compared Chin-Viet political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 Asian countries (Thai, Japan,

Cambodia and so on), I reached a conclusion that Vietnam plays a important role of
Chin-Viet political relationship. Support Vietnamese government some political
strategies when their negotiation subject is China. It will helpful to develop Chin-Viet
political relationship peacefully and stability. The research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Chin-Viet political document, some information is chosen from Nguyen dynasty
‘Chou’ stack room and Han Nan files in Hanoi library. Combine and compare
historical affairs in two countries (Chinese, Vietnames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as followed: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d main substance of Sino Viet relation, Vietnam
scholars' research progress and my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Chin-Viet political document, some information is chosen from Nguyen
dynasty ‘Chou’ stack room and Han Nan files in Hanoi library. Combine and compare
historical affairs in two countries (Chinese, Vietnamese) hope to support interrelated
information for any other political history researchers.
Chapter 1: From 1802 to 1885, the major research status on Sino Viet
relationship. Introduced 1802-1885 Nguyen Dynasty's economy political and society
information, although this carding is surfaced, i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of
the knowledge base: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Vietnamese side, this period of bilateral
relations, due to this period in Vietnam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In
other words, the Nguyen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pursued Chinese bilateral
vi


diplomacy, mainly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Vietnamese domestic problems. Of
course,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new developments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i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affect the Vietnamese domestic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aspects to a great extent
Chapter 2 is entitl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1802 to 1885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Nguyen Dynasty diplomatic relations. This chapter mainly use
the collections of the Hanoi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Vietnam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based, supplemented by historical documents China,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outlines bilater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1802 to 1885 of
Nguyen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tries to clarify a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integrity of the clue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show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same period.
Chapter 3 entitled: 1802-1885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tributary canonized
and problems. This is the core problem this thesis to study. I use a lot of first-hand
materials, focusing on the Vietnam tributary of the Qing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what is the Nguyen Dynasty's operation, and the Qing Dynasty in Vietnam and many
problems such as to how to proceed, 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phas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tries to the nature of this period
and the tributary canonized the bilateral diplomatic relations,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The conclusion part focu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on the history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1802-1885, put forward some
general conclusions. Including: The main measures consolidate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to Vietnam Nguyen, mainly by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first, regularly sent
messengers bear the important mission to Beijing,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Qing Dynasty; second, the government sent Commissioner to
the Qing Dynasty in related area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affairs of specific work; third
to communicate through diplomatic documents.
Through the study, this paper found that, in series of diplomatic activities
between Vietnam and Qing Dynasty, the officials sent messengers frequently.
Diplomatic activities mainly use document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t least 63
Vietnamese messengers were submitted to the emperors of the Qing Dynasty. At
present, these literatures were preserved in Hanoi Nguyen Zhu of the library. The
vii



Nguyen dynasty recorded in the text by 173 Hannan diplomatic documents, mostly
about Nguyen - Qing on bilateral diplomat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South
Vietnam" and "record of the Qing Dynasty"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data of bilateral
diplomatic relations. I summarize the total information; the Department received a
total of 383 diplomatic documents to the Nguyen Dynasty of Qing dynasty, 55
complete. These documents from Hanoi "Zhu the library, there are 173 complete
documents from the relevant books in Hannan records, there are 21 general
documents from the South" record "and" clear record "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There are 383 diplomatic documents complete and clearly reflects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Nguyen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Especially in some major diplomatic activiti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cluding the
Nguyen Dynasty pursued foreign policy, can it get a clear presentation? These
diplomatic documents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this thesis
After analyze tribute and canoniza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y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lthough tribute and canonization of the Nguyen Dynasty
followed by basic order of China, but this does not mean Nguyen gave up their
sovereignty and independence. On the contrary, throughout the 1802-1885 years of
Nguyen Qing history, Nguyen is still in a position to maintain and stand on one's own,
strengthe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Qing dynasty peacefully.

Keywords: Vietnam; China; Nguyen; Qing Dynasty; tribute; canonization;
diplomatic relations

viii







前言 ................................................................................................................................................... 1
第一章 1802 至 1885 年越南政治、社会、经济概况 .................................................................... 15

第一节 区域与国际的情况 ................................................................................................... 15
第二节 国内背景 ................................................................................................................... 18
第二章 1802 至 1885 年阮朝与清朝的外交活动 ........................................................................... 2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阮朝初期的对外政策概述 ....................................................................................... 27
阮清封贡关系的确立 ............................................................................................... 33
阮朝追求独立与平等时期 ....................................................................................... 38
阮清关系的持续与崩溃时期 ................................................................................... 41
1802-1885 年阮清关系的主要类别 ......................................................................... 46
阮清外交关系之评价 ............................................................................................... 71

第三章 1802-1885 年间越南与中国的朝贡和册封问题................................................................. 80

第一节 1802-1885 年间越南对中国的朝贡问题 ................................................................. 80
第二节 1802-1885 年间双方邦交中的“册封”问题 .............................................................. 98
结语 ............................................................................................................................................... 107
参考文献 ....................................................................................................................................... 111

中文文献 ............................................................................................................................... 111
越南语文献 ........................................................................................................................... 113

法文文献 ............................................................................................................................... 117
英文文献 ............................................................................................................................... 120
后记 ............................................................................................................................................... 123

ix


前言
一、研究缘起
在全球化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相互交往不仅越来越频繁,而且
其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超出了以住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之下,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将自己置身于世外,都必须不断增强其与世界各
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各个领域的联系。随着对外联系的持续展开,
一个国家外交关系建设中的战略性思维,开始越来越显得重要。总体来看,不管
一个国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也不管这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稳定的对外关
系都是其头等要事。就越南而言,它也象中国一样,很早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
家。但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以来,伴随着政治和经济领
域的一系列开放与革新,这个东方国家也在日益发展其与世界上其他众多国家、
民族和地区的联系。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建立一套稳定、互利、可持续的对外关
系,成为越南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过往的历史,就是现实人生的教程。在越南力图建构稳定、互利和可持续的
对外关系过程中,认真总结历史上越南的对外关系,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显然
是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工作。而在越南对外交往的关系史中,与中国的关系则
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尤其值得我们去作系统的梳理和认真的总结。本博士论
文之作,其基本的立意正在于此。
众所周知,两千多年来,越中两国基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和相似的政治体制,
故而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经受了王朝的更迭和社会
动乱的严峻考验,一直稳定而又持久地延续了下来。直到本文所要讨论的
1802-1885 年间——越南历史上的阮朝时代——中国历史上的清代中后期,两国
间的传统关系才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一方面,正是在这一时期,越中两国传统

的封建政治制度、特别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开始不断走向衰亡。另
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越中两国都开始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如何救亡图
存,遂成为双方都必须对面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一时期的越中两国而言,
不论是从国内的政治生态来看,还是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来看,彼此的
境遇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两国间传统的关系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的变化,
1


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不能不说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在越中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外交关系史中,1802-1885 年间的
双边关系不仅自成段落,而且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
出现系统地研究 1802 至 1885 年间越中外交关系史的学术专著。这不能不说是一
大遗憾。虽然许多研究成果也涉及到了这一历史时期越中两国的双边关系,但大
多只是就某个具体问题立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是的,现有的这些
研究成果,大多只是以越南或中国的单边材料来立论,而几乎没有就越中两国的
相关材料加以比较和综合,故而相关结论难免偏颇。有鉴于此,作为一名在华的
越南留学生,遂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

二、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传统时期越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问题,就一直是越南、中国以及
周边国家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对于越中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外交
关系史,特别是对于两国关系中的一些重大的课题,学术界已有着大量的研究成
果。仔细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长短得失,对于本课题之研究,无疑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越南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从越南学术界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谈起。
1945 年,Be Lang Ngoan 出版了一本共有 171 页题为《越华通使史略》①的
专著,初步对越南与中国外交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越南向中国的朝贡、
贡品的种类、爵位体系、越南使臣赴华和中国使臣赴越过程、使臣接待仪式、公
馆、封王仪式等进行概括。同时,作者也对中国赴越使臣与越南赴华使臣的关系、

越南向华纳岁贡使臣的使命、行为与节操等方面进行研究。该书所使用的材料,
主要是越南传统的史籍,诸如《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历朝宪章类志》和《北
国来封凯》等等。尽管如此,它依然被视为越南学术界研究越中两国关系史的早
期经典作品之一。
继该书之后,Ung Trinh 1970 年又出版了《越南外交史——近代时期》一
书②。在这本书中,作者概括出越南阮朝每个皇帝与邻邦国家和西方诸国之间的



Be Lang Ngoan:
《越华通使史略》
,河内:国学书社,1945 年。
Ung Trinh:
《越南近代外交史》
,河内:文坛出版社,1970 年。
2


关系。其中有涉及到嘉隆、明命、绍治、嗣德等越南阮朝皇帝与中国清朝之间的
关系。
阮良碧 1996 年出版的《前期越南外交略考》①一书,共 266 页,包括 10 章。
这本书分析了越南外交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最突出特点。其中,第十章提到 19 世
纪阮朝时期的外交情况,一共有 63 页。第十章大概的内容有:18 世纪末嘉定阮
朝的外交情况、嘉隆朝外交史、明命朝外交史、绍治朝外交史、嗣德朝外交史等,
最后分析了封建时代外交的退潮与革命浪潮出现。在每个章节,作者都概略地分
析了越南外交最重要的特点,并介绍了越南与邻邦各国尤其是中国以及一些西方
国家邦交中最突出的外交事件。
阮世龙 2005 年出版的《大越邦交》②,共有 5 集。在这套书中,作者对越南
与中国邦交关系历史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其中,第一集中就叙述了越南吴朝、
丁朝、前黎、李朝与中国的关系,第二集分述越南陈朝、胡朝与中国的关系,第

第三集叙述越南黎朝、莫朝、后黎朝与中国的关系,第四集叙述越南西山朝与中
国的关系,最后一集叙述越南阮朝与中国清朝的关系。总体来看,作者主要取材
于越南历史书籍所记录的资料,通过最典型的外交事件、赴华与赴越出使过程、
出使路上事件、两国使臣对答产生的艺术作品等,来概括性地再现越南与中国之
间的关系。
除了上面所列出的书籍外,还有如陈辉料、文新、陈渡、杜邦、华朋、文风、
眉国莲、陈氏冰清、黄文楼、阮明祥、丁春林、陈义、裴唯新等研究者的专题报
告和研究成果,分别在《知新杂志》、《南风杂志》、《历史研究杂志》、《汉
南研究杂志》、《文史地研究杂志》、《文学杂志》和《东南亚研究杂志》等刊
物上发表。其中值得一提的主要有:
陈辉料的《越中两国之间的历史关系》③一文,发表于《历史研究杂志》1966
年第 88 卷。该文侧重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再现越南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进程。
文风的《中越和越中关系》④一文,发表于《历史研究杂志》1979 年第 4 卷。
该文对从秦代至清代越中双方的交流,进行了宏观的梳理与总结。






阮良碧:
《越南各朝代外交要略》
,河内:人民军队出版社,1996 年。
阮世龙:
《大越邦交》
,5 集,河内: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5 年。
陈辉料:
《越中两国之间的历史关系》

《历史研究杂志》

,1966 年,第 88 期。
文风:
《中越和越中关系》

《历史研究杂志》
,1979 年第 4 期。
3


文新的《封建时期中国对越南外交政策的一些研究》①一文,发表在《历史
研究杂志》1979 年第 5 卷。该文对中国宋朝以及元、明、清时期对越南的典型
外交政策作出了体性的分析与评价。
丁春林和武长江合作撰写的《越南封建时期外交政策的一些特点》②一文,
发表在《东南亚研究杂志》2004 年第 4 卷。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
析了越南封建时期的外交政策特点。第一个方面,重点分析越南封建时期外交政
策的共同点,如护国救国外交、外交与军事相结合、以两国和睦为主要精神、长
期战略的外交政策、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军事力量
等。第二个方面是分析历史上越南外交家的一些特征,诸如文化素养较高、有应
对才能、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卑不亢、能快速应变、掌握对方的心理,等等。
总之,它虽然只是一篇篇幅有限的论文,但作者却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出越南封建
时代外交政策的特点以及出访使臣的一些带有共同性的特质。
除了上述专著和论文之外,陈南进先生于 2011 年 9 月 11 日在越南胡志明国
立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文学与语言科举行的题为“越南——中国:文化与文
学的关系”的研讨会中,也发表了《从“册封、朝贡”问题探索封建时期越南对
中国的文化交流》③一文。这篇论文着重从“册封”和“朝贡”两个方面,对越
中两国在封建时代的外交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至于主要侧重越南阮朝与中国清代交往历史的研究成果,则以下面所列举的
最为重要。
首先要提到的是武长江在《军事历史杂志》2001 年第 4 卷中发表的《阮朝
时期越南与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些问题》④一文。这是近年来越南学术界关于阮朝

与清朝交往史的比较重要的一篇论文。接下来便是丁容撰写的《十九世纪初越南
嘉隆皇帝与中国清朝之间的关系》一文,该文收录在《阮朝与我们的历史》⑤一
书中,以大量的证据出发,分析了阮朝嘉隆皇帝与中国清朝之间的交往,并对嘉
隆一朝的对外政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除了这两篇通论性的论文之外,还有大量的论文涉及这一时期两国交往历史
文新:
《封建时期中国对越南外交政策的一些研究》

《历史研究杂志》
,1979 年第 5 期。
丁春林、吴长江:
《越南封建时期外资政策的一些特点》

《东南亚研究杂志》
,2004 年第 4 期。

陈南进:
《从“册封、朝贡”问题探索封建时期越南对中国的文化交流》

(该论文 2011 年 9 月 11 日在胡
志明市国家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大学的语言文学系举行的中越文化、文学关系研讨会发表)


吴长江:
《阮朝时期越南与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些问题》

《军事历史杂志》
,2001 年第 4 期。

丁容:

《十九世纪初越南嘉隆皇帝与中国清朝之间的关系》
,《阮朝和我们的历史》
,胡志明市:西贡文化
出版社,2008 年,第 59-62 页。
4




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郑茹在《历史研究杂志》1989 年第 3 和 4 期所发表的《从
1874 年条约看清朝对越南的看法》①,便是其中的代表。该文通过对法国第一次
侵略越南北部以及 1874 年越法条约签订等事件,分析清朝参与越法战争以及反
对越法条约的真实动机。作者认为,清朝反对该条约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护“中
国天朝”对“诸侯国越南”的权威与影响。郑茹在《历史研究杂志》1990 年第 5
期所发表的《清朝在越南权力争端中的尊主地位》②一文中,就清朝与法国在越
南北部地区的争夺对该地区权力斗争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该作者在题
为《十九世纪末期中法关系与“越南问题”》③论文中,还就法国与中国在划分
越中边界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与争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作者的基本观点是:
清政府在处理与法国的争端时,总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
清政府认为自己有决定越南民族命运的权力,而从不考虑阮朝在其中所担任的角
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研究文献虽然不是以越南与中国或阮朝与清朝
的外交关系为主要内容,但是其中所包括的相关资料,却依然与本课题的研究具
有内在的关联。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范韶和陶芳萍辑录出版于 1993 年的《出使之诗》④
一书,该书较为全面地辑录了不同历史时期越南使臣赴华出使途所写的诗歌作
品,从而为我们考察不同时期越南使臣出使中国时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大量的第一
手的材料。
阮氏草、范文参、阮金莺编纂的《越南使臣》⑤一书,则辑录了近九个世纪
以来越南主要外交人物的相关资料。其中的不少资料,都涉及不同历史时期越南

与中国的关系问题。
阮世龙在 2001 年出版的《封建制度下的出使与接待使臣事宜》⑥一书,用了
相当的功夫,收集了从吴朝、丁朝、前黎,一直到阮朝结束时有关越南使臣出使
的资料。








郑茹:
《从 1874 年条约看清朝对越南的看法》

《历史研究杂志》
,1989 年第 3、4 期。
郑茹:
《清朝在越南权力争端中的尊主地位》

《历史研究杂志》
,1990 年第 5 期。
郑茹:
《十九世纪末期中法关系与“越南问题”

,历史科学博士论文,1991 年。
范韶、陶芳萍:
《出使诗》
,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
阮氏草、范文参、阮金莺:

《越南使臣》
,河内: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1996 年。
阮世龙:
《封建制度下的出使与接待使臣事宜》
,河内: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2001 年。
5


高越英在题为《<北明讲武偶录>介绍与研究》①的硕士论文中,主要就范熙
亮在赴华出使时所创作的《北溟雏羽偶录》一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这篇论文
中,作者还将范熙亮称为阮朝时期典型的“作家使臣”之一。
阮氏银所发表的题为《李文馥以及“西行见闻纪略”的研究》②的硕士论文
也值得一提。作者不仅以《西行见闻纪略》为论文重点,而且还详细地分析了李
文馥的生活与创作,其中有相当的篇幅涉及到他出使清朝的过程。
李春终发表的题为《越韩两国使者的琴棋书画研究与评价》③的硕士论文,
虽然重点在于分析韩国和越南两国使臣的相关文学作品,但是该文所讨论的使
臣,都是出使中国的使者。因此,通过作者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据此了解阮朝时
期使臣出使中国的相关情况以及出使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事件。
阮氏清终的《阮文超的<阮庭万里集>价值的文献考察与研究》④硕士论文,
将分析重点集中在文本考察和作品价值的分析之上。而《阮庭万里集》这部作品,
正是阮文超在出使清朝时创作的。
总体来看,越南学术界关于越中关系史的研究成果是十分丰富的。这些成果
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上起远古,下讫近代,可谓无所不包。至于这些成果所涉及
的具体内容,则既有对两千年间越中关系史的整体性梳理,也有对不同阶段越中
关系特点的勾勒与呈现。分而观之,这些成果有些侧重资料的辑录,有些则侧重
史实的厘清;既有对越中关系史的整体性、宏观性概括,也有对越南使臣个体性
心路历程的微观分析。因此,这些成果不仅丰富和促进了越中关系史的研究,而
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构成本文的知识基础。
然而,也应该看到的是,越南学术界对越中关系史的现有研究成果,也存在
着诸多的不足。首先,这些成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越南的相关史料基础上,而很

少使用中国的文献材料。史料运用上的这种偏颇,使得这些成果不仅在整体上缺
乏厚重之感,而且也会导致对相关史实解释过程中的一面之词。其次,这些成果
要么是宏观的、贯通性的研究,要么是微观的、细枝末节的梳理或考证,缺少中
观层面的关于一个时代的专题性研究。本文所要讨论的阮朝时期的越中关系史,
到目前为止,都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成果问世。





高越英:
《北明讲武偶录介绍与研究》

《语文硕士论文》
,1998 年。
阮氏银:
《李文馥与<西行见闻纪略>的研究》

《语文硕士论文》
,2009 年。
李春终:
《越韩两国使者的琴棋诗画研究与评价》

《语文硕士论文》
,2009 年。
阮氏青终:
《阮文超的<阮庭万里集>价值的文献考察与研究》
,《语文硕士论文》
,2010 年。
6



(二)中国及其他国家学界的研究现状分析

越中两国关系史,尤其是阮朝与清朝时期的两国关系史,不仅受到越南国内
学术界的关注,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历史研究者。作为两国外交关系的另一
个当事方——中国,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自然十分可观。而曾经属于“汉
文化圈”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的不少研究者,也有相当的学术贡献。此外,俄国、
法国和美国的研究者,也都推出了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兹举其荦荦大者,略述
于下。
首先是关于越中关系史的资料性著作。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由广西社会科学
院印度支那研究所 1980 年开始编纂的题为《中越关系史大记》①一书。该书按编
年的方式,把两千年来越中关系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罗列,并按时间先
后予以排列。该书的优点是记事清晰,史实丰富,但由于涉及的时间过长,简单
的编年体自然无法全面地反映两国关系史的丰富内涵。
由日本学者山本达郎编纂、中国学者秦钦峙翻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
研究所 1983 年出版的《越南中国关系史年表》②一书,也是一部贯通性、综合性
的著作。该书的基本内容以作者编写的《越南中国关系史》为基础,对十至十九
世纪末越南与中国之间发生的所有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与辑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1984 年编纂的《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


一书,将有关越中两国不同历史时期双边关系的资料,加以辑录与摘引。该书

共分四章,其中第四章的内容即为清朝时期的越中关系,大部分材料都来自《大
南寔录》、《清实录》、《清会典》等书籍。在该章节内,还收录了大量阮朝与
清朝双边政治(宗藩、边界、海盗)、经济、文化以及华侨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④一书,分上、中、下三册。其中的上册由黄
国安、萧德浩、杨立冰编写,其中就包括了阮朝与清朝的有关资料。虽然该书只
是越中关系史的资料性辑录,但编者在选编的过程中,将相关资料详加分类,再

以类相从,从而为读者梳理这一时期的越中关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印支研究所:
《中越关系史大记》
,南宁:广西社会科学院印度支那研究所,1988 年。
[日]山本达郎,[中]秦钦峙:
《越南中国关系史年表》
,昆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出版,1983
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选编:
《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編》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

黄国安、萧德浩、杨立冰编:
《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 年。
7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86 年编纂的《<
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①一书。由于《清实录》卷帙浩繁,内容丰
富且异常复杂,对于研究越中关系史的人来说,要通读全书并非易事。因此,该
书的编者将其中所涉及到的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的有关资料辑录出来,分类
编辑。这部资料辑录为研究阮朝时期的越中关系,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的中文
资料。
此外,2010 年,中国复旦大学与越南汉喃研究院还合作编辑出版了《越南
汉文燕行文献集成》②。这套文献集成凡二十五巨册,收集了自 1331 年至 1884

年间许多越南燕行使者赴华出使时所写就的著作或诗文。可以说,这也是非常重
要的越中关系史文献,为越中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
至于分析性或研究性的成果,则以下列各种最为重要:
首先是由黄国安、杨万秀、杨立冰、黄铮合作编写的《中越关系史简编》③一
书。该书是一部关于越中关系史的通史性和综合性著作,对越南立国讫至二十世
纪的越中两国关系史,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与分析。
1975 年,山本达郎(Tatsuro Yamamoto) 的《中越关系史》一书在日本出
版。该书从 905 年曲承裕起兵得到越南自主权一事开始,一直写到 1884 年发生
的中法战争。该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中国和越南两方面的丰富资料,
从而描绘出一千多年间越南与中国双边关系的的完整画幅。尽管该书在整体上还
只是一种事件性的罗列与陈述,缺乏对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的探析,但它仍然给
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参考内容。④
原苏联历史学家 G.F.Muraseva 编写的《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中越关系》⑤一书,
也是这类通史性和综合著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书中提出了不少在今天看来依然
是饶有意味的观点。在作者看来,这一时期的越南,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半独立半
附属的关系。此外,作者在该书中还提到时下讨论得十分热烈的话题,即“朝贡”
的问题。不过,作者所持的观点,与时下所谓的“朝贡贸易体系”理论完全不同。
她认为,越南向中国缴纳的贡品不带有商贸职能,越南是通过“朝贡”象征性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清实录>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史料摘抄,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

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
》,复旦大学出
版社,2010 年。

黃国安、杨万秀、杨立冰、黃铮:
《中越关系史简编》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


Tatsuro Yamamoto:
《中越历史关系》
,东京:Yamakawa 出版社 1975 年,第 19、20 页。

G.F Muraseva: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中越关系》
,莫斯科:Nauka 出版社,1973 年,第 16-17 页。
8



“让度”了自己的一部分主权。按照今天的说法,那时候越南向中国的“朝贡”,
就是一种战略让步,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为了保护越南的主权。在作者看来,这才
是决定越南“中国战略”的首要因素。
这里应该特别提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
关系研究》①一书。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重要学术
专著,出版之后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该书系统地研究了 1644 至 1885 年间
中国清朝与越南黎朝、西山、阮朝在宗藩关系的演变、朝贡贸易、民间贸易、边
界交流、华侨等多个层面的历史问题。全书资料丰富,观点新颖,相关结论极富
有启发性。不过,整体来看,作者是站在“中华秩序”的角度来看待越中关系的。
正因为如此,他把这一时期的中越关系,笼统地界定为是一种“宗藩关系”。作
者的这一立场,无疑影响了他对这一时期越中关系史的深刻洞察。
有关近代越中关系史的研究,以下数种成果尤其重要。
首先是日本学者吉春坪井(Yoshiharu Tsuboi) 所撰著的《1847—1885 间
大南国面对法国和中国》一书。该书是作者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大学的博士学位
论文,后来被越南学者阮庭投翻译成越南语。作者在研究了英文、法文、越南文
和日文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越南嗣德王朝在法国和中国的双重压力下所产生
的复杂的政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分析。作者的主要结论是:可能
是由于人民在整体上失去信心、脆弱的经济以及由前朝承续而来的各种复杂关系

与困难的政治局面相结合,最终导致了嗣德皇帝为国家主权而做出的所有外交活
动都没有成功。而且,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最终还使得法中两国之间的争斗更
加严重。事态演化的最后结果,就是法中两国围绕越南问题并在越南发生了战争。
该书被公认为是研究嗣德朝乃至阮朝时期外交关系成果中值得一读的著作。②
中国学者邵循正的《中越法关系始末》一书,一共 8 章,重点是综合分析中、
越、法三国复杂关系的背景与原因。像大多数的中国学者一样,邵氏在该书中也
一直强调:历史上的中越关系就是一种“宗藩关系”。③
中国学者李云泉在《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④一
文认为,在 1874 年的《法越条约》签订后,中国与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对越南
孙宏年:
《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
Yoshiharu Tsuboi:
《1847-1885 年间大南国面对法国和中国》
,河内知识出版社,2011 年,第 376-383
页。

邵循正:
《中越法关系始末》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 50 页。

李云泉:
《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年第 5 期。
9





问题多次进行交涉,从而导致“朝贡体系”和“条约体系”的冲突。这一时期,
清朝的官员已经开始引用国际法的条文,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西方现
代外交手段来保护本国的权利。而与此同时,法国侵略越南这一事件,导致了中
国的西南边境遇到了危险。在这种大环境下,清朝不得不主动地改善与越南的关
系,并受到越南方的积极回应。
台湾学者郑永常发表的《越法<壬戌和约>签订与修约谈判 :1860-1867》①、
《越南阮朝嗣德的外交困境 :1868-1880》② 和《嗣德帝的最后挣乱:1880-1883》


三篇论文,是研究这一时期越南外交关系史的最有份量的学术成果。这三篇论

文的主题都在于梳理嗣德皇帝对清朝的外交举措。作者认为,这一时期越南对中
国的关系,受到越中、越法以及中法等多重关系的影响与支配。作者认为,在这
一系列的冲突与斗争中,“最值得同情的人是嗣德皇帝。在新旧强权争斗与替换
阶段,本人是一个既小又弱国家的统治者,他也不知靠近哪一方对越南来说是最
好的。他本来想支持法国,但后来发现法国越来越不可信。最后,他选择传统宗
藩以寻找一个依靠,为了越南命运而打赌一次。可是,1883 年 7 月,法国军队
即将侵略顺化而清朝毫无反应。最后,法越签署和约,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历史是人物的事件”观点来理解人物心理。该方

法使我们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避免先入为主的偏颇。
综上所述,在越南的学术界之外,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国的学者,也都
围绕着历史时期的越中关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总体来看,他们
的研究,也涉及到越中关系史上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面向,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
重要的基础。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不同国家的学者,已跳出了越南学者仅仅立足
于越南史料而从事越中关系史研究的范围,转而从中文、英文、法文等各语种的
材料中,来梳理材料,发现问题。正因为如此,尽管这些成果在整体的观点上或

许还有待商榷,但在研究材料的扩充以及问题意识的凝聚方面,无疑都具有极其
重要的学理性价值。



郑永常:《越法<壬戌和约>签定与修约谈判:1860-1867》,《成大历史学报》,2003 年。



郑永常:《越南阮朝嗣德的外交困境:1868-1880》,《成大历史学报》,第二十八期抽印本。

郑永常:
《嗣德帝的最后挣扎﹕1880-1883 年中越秘密接触》

《越南、中国与台湾关系的转变》
,中央研
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2001 年。

郑永常:
《越南阮朝嗣德的外交困境:1868-1880》

《成大历史学报》第二十八期抽印本,第 61 页。
10



三、关于研究材料和研究时限的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除大量习见的越南史籍和中文史料之外,还重点使用了
藏在 TTLTQG 1 中的阮朝“硃本库”收录的阮朝和清朝 1802-1885 年间的外交关
系文件。此外,论文中还引用了大量汉喃书籍库中的档案文件。这些文件现在大

多数都收藏在越南国内的一些大型图书馆中,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VNCHN,TVVSH,TVVVH,TVQG,等等。
至于研究的时间断限问题,本论文之所以将研究的时间上限定在 1802 年,
那是因为该年是阮朝嘉隆皇帝的登基之年。正是在嘉隆皇帝统治期间,阮朝和清
朝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双边关系。而之所以将 1885 年作为研究的时间下限,
是因为中国与法国在该年签订了《天津条约》,而在此前的 1883 年和 1884 年,
阮朝也与法国签订了两项条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中法《天津条
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国对越南成为法国“保护国”的法理性承认。故而,从
1885 年开始,越南与中国的传统双边关系正式结束。

四、论文的整体框架
本文的整体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前言、正文(共三章)和结语。其中:
前言部分,主要梳理和介绍有关越中关系史研究的总体情况。除了介绍各国
学者在该课题上的研究贡献之外,还侧重介绍了越南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较为全
面地梳理了有关该课题的学术史之后,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前言部分,笔者还尽可能地就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材料,尤其是那些不太为
人所知的、主要收藏于越南阮朝“硃本书库”中的原始档案以及收藏于河内一些
研究机构的文件资料,作了详细的说明,以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的资
料信息。
论文主体结构中的第一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的经济、政治和社
会情况概述》。该章重点就 1802-1885 年间越南阮朝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
层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为越中关系的展开作一个背
景上的辅垫。尽管这种梳理还只是面上的,远谈不上细致和深入,但却也构成以
下各章的知识基础。因为,就越中关系中的越南一方而言,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
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应这一时期越南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而来。换
11


句话说,越南阮朝各代所奉行的与中国清朝的双边外交政策,主要还是基于对越
南国内各层面问题的现实考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越中双边关

系的新进展和新特点,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越南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
方方面面。
第二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阮朝和清朝外交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该章
主要以收藏于河内各研究机构的越南重要原始资料为基础,并辅之以中国的相关
历史文献,重点就 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阮朝与清朝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进行
系统的梳理和勾勒,力图一方面厘清这一时期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的整体性线索,
另一方面也能呈现出同一时期两国间外交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点。
第三章题为《1802 至 1885 年间越南与中国的朝贡及册封问题》。这是这篇
论文所要研究的最为核心的问题。笔者运用大量第一手的材料,重点就这一时期
越南对清朝的朝贡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而清朝对越南的册封又是如何进行的等诸
多问题,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还原历史的本相。与此同时,笔者还力图就由朝
贡和册封所体现的这一时期双边外交关系的性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重点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就 1802-1885 年间越
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史,提出一些总括性的研究结论。其中主要包括:
就维系和巩固双边关系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来看,越南阮朝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方式:第一,定期派遣承担着重要使命的使者去北京,与清朝进行磋商与沟通;
第二,派遣政府专员到清朝相关地区,以实际解决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第三,
通过外交文书来进行沟通。
本文通过具体的研究发现,在越南阮朝与清朝所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
派遣使者以及相关官员的情况尽管时有发生,但是,相对而言,大多数外交活动
的开展,主要还是通过使用外交文书而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至少已发现 63 件
越南嗣德王朝提给清朝皇帝的外交文书。这些外交文献目前大多数都保存在河内
的阮朝“硃本书库”之中。而阮朝用汉南文字所记载的 173 件外交文件,也大多
与阮-清两朝的双边外交活动有关。此外,越南的《大南寔录》和清朝的《清实
录》中,也保存了不少双边外交关系的史料。总结全部所得,笔者总共获得了阮
朝给清朝的 383 个外交文件。其中的 55 个完整文件来自河内的“硃本组”,173
个完整文件属于汉喃组,有 21 个概略文件属于史籍组。剩下的文件都来自史籍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