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75 trang)

nghiên cứu hành vi ngôn ngữ từ chối trong thư tín thương mại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94 MB, 175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
*****************

阮氏琼庄

现代汉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与越南语对比
NGHIÊN CỨU HÀNH VI NGÔN NGỮ TỪ CHỐI TRONG
THƯ TÍN THƯƠNG MẠI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 SO SÁNH VỚI TIẾNG VIỆT )

硕士论文

专业

:汉语语言学

代码

: 60.22.02.04


2015 年 01 月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


NGUYỄN THỊ QUỲNH TRANG

现代汉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与越南语对比
NGHIÊN CỨU HÀNH VI NGÔN NGỮ TỪ CHỐI TRONG
THƯ TÍN THƯƠNG MẠI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 SO SÁNH VỚI TIẾNG VIỆT )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Tiếng Hán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 60.22.02.04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S. Nguyễn Đại Cồ Việt


Hà Nội , 2015


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硕士论文,是本人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之外,本文不包含
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与集体都在本论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全部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阮氏琼庄
2015 年 01 月 26 日,于河内

i


致谢
本论文是在阮大瞿越博士的细细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
成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得到导师的许多宝贵建议和帮助。在此谨让我向
阮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老师已经热情耐心地帮助我完成整个论文
的内容!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和同事的关心和帮
助。在此,我还要感谢范玉函副教授、阮黄英副教授、琴秀财副教授、
何黎金英博士、华玉山博士、阮文康教授、武秋河博士、杜氏清玄博士
等各位老师在我读硕士期间中及论文开题报告时已经向我给予一些宝贵
的启发和建议。
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论文中的有些观点和内容难免有疏漏和不
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不吝赐教。
阮氏琼庄




ii

日,于河内



内容摘要
拒绝言语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威胁到要求者面子的行为,然而其在生活中是
不可缺少的行为之一。在需要拒绝的时候,如何避免影响交际质量,保证交
际的成功,是笔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因而选择了贸易书信里的拒绝言语行
为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
贸易书信是表达合作意愿、生意往来、生意上谈等特殊的信函。贸易书信
里拒绝言语行为是笔者要将不利的消息传达给要求者,这种表达方式的难度
较大,对方不会开心地接受他们的要求被拒绝的事实,他们的生意要遭到挫
折或者他们的贸易利益遭受损害。在贸易书信中汉语和越南语将采用什么样
的拒绝策略,两者有何相同有何不同,将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搜集大量汉语和越南语的贸易书信作为研究语料,建立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对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特征表达策略进行细致描述
及分析了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类型及指向对象;阐明贸易
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一些影响因素及实现情境,最后本文将汉越语贸易书
信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对比,总结两者之间的异同。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跟反驳、致谢、致歉等因
素具有密切的关系,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指向就是要求言语行为,拒
绝就是回应要求的反应;第二,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表达
类型离不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第三贸易书信里拒绝的主体直接影响到贸

iii


易书信的表达策略及表达类型;第四,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
达策略、表达类型、指向性等具有大同小异的特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拒绝、拒绝策略、贸易书信、汉越对比。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言语行为的若干理论基础 ......................................................................... 9

1.1.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9
1.2. John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 15
1.3.本论文若干核心概念 ................................................................................... 20
小结 ..................................................................................................................... 31
第二章:汉越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特征、类型....................................... 33
2.1.汉越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特征 ....................................................... 33
2.2.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的指向性 ............................................................... 43
2.3.汉越汉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 52
2.4.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类型 ................................................... 61
小结 ..................................................................................................................... 72
第三章: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若干影响因素 .............................. 74

iv


3.1.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若干原则 ........................................... 74
3.2.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 94
3.3.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实现的动态模式 ............................................. 107
3.4.汉越语贸易书信言语行为的异同 ............................................................. 112
小结 ................................................................................................................... 121
结论 ......................................................................................................................... 121
参考资料 ................................................................................................................. 125

v


前言
1. 选题理由
言语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通过语
言对听话者提出命令、要求、建议、邀请, 听话者不一定每次都对其作出肯

定、同意的回应,此时听话者需要使用拒绝言语行为来表达。拒绝言语行为
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而且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是
最难的,拒绝言语行的使用词语必要特别谨慎,需要友好语气、委婉语句以
及礼貌原则才能达到拒绝的效果, 所以拒绝言语行为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的
高度重视。目前有许多研究学者对各种语言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认知心里、
风格、礼貌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现代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与广阔的发展空
间,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日趋频繁。当贸易交往发展到冲突阶段时,信函
是公司代言人更应该有策略地运用语言,恰当使用礼貌准则及合作准则,以
体现发信者对收信者的友好、尊重、体谅,同时降低强加程度、减弱对对方
面子的威胁程度,给自己留有余地,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贸易书信里面拒
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及表达方式非常重要,其表达语言正确还是错误对一
个公司交易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书写贸易书信里面的拒绝方面必须
遵守一些拒绝言语表达的一些方式、策略和准则,书写时候要特别注意交际
礼貌的原则才能达到效率,才能说服发话者。

1


贸易书信里面的拒绝言语行为在社会交际中起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
交际中也属于很难表达的因素。作为一名汉语学习者,我希望所有汉语学习
者都能够正确地使用拒绝言语来表达,以便得到最好的交际结果。通过研究
贸易书信里面的拒绝言语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贸易书信书写的
规格、语言表达以及书写书信的计较,同时充分了解中国和越南的交际文化
因素及礼貌原则。在前人所研究的基础上以及上诉的几项理由,本人拟定论
文的题目为 《现代汉语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与越南语进行对比》。
2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特别复杂,表达策略也非常谨慎和丰富,
本文的研究对象只限于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本文主要对越中一

些贸易公司的信函进行细致地描写、分析,然后指出拒绝贸易书信的特征、
表达方式以及准则。
 研究目的
汉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目的旨在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越贸
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法、表达策略,同时阐明贸易书信里拒绝言
语行为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一些影响因素,从而运用到汉越写作、教学、
翻译等事宜。为了让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本文还将汉语贸易
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与越南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2


其目的是让汉语学习者更加了解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写作技巧及翻译
技能,以便减少双方之间的冲突,成功地表达拒绝的意图,安抚要求者的感
情,以免影响到双方的长久合作关系,从而促使贸易交易有效地商谈等等。
 研究任务
 概括有关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若干理论基础。
 本文对汉越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表达类型、指向性、
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地描写及分析。
 本文对汉越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准则和合作准则进行细致地
分析。
 本问将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3. 本文的研究方法
首先笔者尽可能搜集到大量的汉、越两种语言的贸易信函作为研究语料,
结果笔者搜集到

封汉语贸易信函和

封越语贸易信函并将这些信函录入


电脑,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然后对所收集的贸易信函进行细致地
描写。本文主要采取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描写、分析、对比等方法。
本人收集贸易信函的时,因为许多公司为了保护商业机密,不愿意向外
人泄露公司的贸易信函内容,本人在得到这些信函时,必须承诺在论文中不
公开给予资料的公司名称。至于汉语贸易信函和越南语贸易信函在数量上的

3


悬殊,是因为越南公司之间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少通过书信渠道商谈业务,他
们普遍选择电话联系或面谈。拒绝则更是如此,甚至采取了沉默方式来表达
自己的拒绝。越南语的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语料因此难以搜集到。
在搜集书面信函语料的同时,笔者对中越贸易公司的一些文秘进行访谈,
了解她们公司的商谈交易方式,了解所搜集到的语料的大背景,以及一些在
语料上无法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因为商业保密有关,本文将慎重、适当使
用这些采访材料。
除了上述的统计法、描写法、分析法、访谈法、对比法以外,本论文还
采用其他研究方法如: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等。
4. 前人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等学科的发展 有关言语行为的研究 已取得了很多研
究成果。拒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交往中经常使用。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 汉语研究状况:
 在二语习得方面 :王爱华,吴贵凉(2004)《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社
会语用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03 期,这里王爱华主要研究了英
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她把每个拒绝言语行为序列分
为三个层面,包括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每个层面又分成
多种类型;马月兰(


)《中美“拒绝”言语行为比较研究》青海师范大学

4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在这里马月兰对汉语的拒绝策略和美国语的

拒绝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李玮(

)《汉、英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方式之比

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作者“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
名受试者进行调查 探讨中、澳两组受试者在表达拒绝言语行为时使用语策略
的差异。统计数据表明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拒绝言语行为时 在语义成分的
选择、语义成分的顺序、使用频率、具体内容四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在语用学角度:唐玲 (
析》广西社会科学

)《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分

期,唐玲指出拒绝言语行为序列一般包括起始行为语、

辅助行为语、中心行为语三个部分。起始行为语其功能是吸引听话人的注意
辅助行为语用以解释不能答应请求的原因 中心行为语是实现拒绝的核心部
分 表示直接拒绝;黄健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越南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选择》


期,作者指出“拒绝是一个话轮中的应答部分 所以

借助起始部分如请求、邀请、提供、建议等言语行为的情境变项可以分析在
这些情景中应采取怎样得体的语用策略 对培养中国越南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
行为语用能力将有所帮助”。
 关于书信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谭家健 (
语》,语文世界
学与研究

期;朱维芳(

期;宋笑梅(

事大学;程晓煜(

)《书信礼貌用

)《书信语篇礼貌现象调查》外语教

)《国际贸易书信文体的量化分析》大连海

)《外贸函电中拒绝信的书写原则》安阳学院外语系

5




期。关于书信研究方面,上述的这些学者主要从书信的语用角度进行研


究,他们已经指出书信的一些礼貌用语,外贸书信的表达策略及书写原则等
等,让写信人掌握书信的书写规则避免产生误解。
 越语研究状况:
 在二语习得方面 : Nguyễn Thị Hải Yến (2010), Hành vi từ chối lời mời
của người Việt Nam và người Nhật Bản,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HQG Hà Nội, 在这
里作者主要介绍越南人和日本人的拒绝言语行为,作者的调查对象主要是越
南人和日本的对话指出日语和越语之间的异同 ;Lưu Quý Khương (2009),
Nghiên cứu hành vi lời nói từ chối gián tiếp lời mời trong tiếng Anh và tiếng Việt,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ại học Đà Nẵng,在这里作者主要指出越语和英语
的拒绝行为一些表达策略,根据作者所调查的结果表明越语和英语因受文化
因素的影响,所以两种语言的表达策略基本上相异;Đặng Thị An Vân (2006),
Nghiên cứu lời nói biểu thị từ chố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thường dùng nơi công
sở ( đối chiếu cới cách biểu đạt trong tiếng Việt ),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HQG Hà
Nội Nội; Nguyễn Thanh Thúy (2008), Nghiên cứu lời từ chối gián tiế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HQG Hà Nội。在
越南语里二语习得方面,上述的研究者将越南与英语、日语、汉语等外国语
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阮氏青翠的主要的研究范围是研究现代汉
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拒绝者提出适当理由间接拒绝对方的要求,这种拒绝
方式符合汉越的礼貌原则,同时她也将越汉的间接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对比,
指出两者的异同。
6


 在语用学角度:Nguyễn Phương Chi (2001), Một số ghi nhận về hành vi từ
chối, Ngữ học trẻ, Hội ngôn ngữ học Việt Nam, Hà Nội; Nguyễn Thị Hải (2001),
Hành động từ chối trong tiếng Việt hội thoại , Ngôn ngữ, Số 1, tr. 1-12;Lưu Quý
Khương, Trần Thị Phương Thảo (2008), Nghi thức lời từ chối một đề nghị giúp đỡ
trên cơ sở lý thuyết Hành vi ngôn ngữ , Ngôn Ngữ, Số 2, tr. 13-21;Vũ Thị Kỳ
Hương (2010), Hành động bác bỏ trong Tiếng Việt, Đại học sư phạm TP Hồ Chí

Minh。在语用学角度,各位学者从越南的实际交际进行细致分析及描写,比
如阮氏海已经对越南语的对话进行研究拒绝言语行为并指出越南语在对话的
时候具有一些拒绝表达策略,这些表达策略一让双方达到交际的最高效果,
以免伤害双方之间的感情。
 关于书信方面: Phạm Thúy Hồng (2008), Nghiên cứu kính- khiêm ngữ
trong thư tín Tiếng Hán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Đề tài nghiên cứu khoa học
cấp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HQG Hà Nội; Nguyễn Thị Thoi (2007), Ngôn ngữ
lịch sự trong thư tín thương lại hiện đại ( đối chiếu tiếng Việt),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ĐHQG Hà Nội Nội。关于书信方面各位学者从书信里面的敬语、礼貌用语等
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作者已经指出敬语和礼貌用语在社会交际和在书心里的
重要性,同时指出越语和汉语书信里敬语和礼貌用语的不同表达策略,将两
者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有关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成果不少,有关贸易书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
很多,但是对于贸易书信的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关注者较少。本人由于工作
的缘故而对现代汉语书信里的拒绝言语行为特别关注,在贸易书信中汉语和
越南语将采用什么样的拒绝策略,两者有何相异同,是笔者需要了解的问题。

7


因此,笔者选择了《现代汉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与越南语对
比》作为论文题目。
5.论文的结构:
除了前言和结论外,本论文的结构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阐明本论文的若干理论基础诸如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John Rogers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概述,简要地介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拒绝言语行为和贸易书信等本论文的核心概念。
第二章:本人对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特征、指向性、表达
策略进行细致地描写及分析,同时本人指出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
的类型。

第三章:阐明汉越语贸易书信里拒绝言语行为的一些影响因素。
6. 注意事项
为了让行文简便,本文把在贸易书信里参与拒绝言语行为的提出要求者
称为

方和拒绝者称为

方。

8


第一章:言语行为的若干理论基础
1.1.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
(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
等),这实际上也是正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例如:
当你走进一家饭店,服务员要向你打招呼,这时服务员可以鞠躬、微笑或者
说 “您好”、“欢迎光临”、“请进”等话语来表达。表达的方式虽然不相同,但它
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所要实现的意图却是一致的,都是发出一种祈使。鞠躬
或微笑是一种行为,这是动作行为;说出“您好”、“欢迎光临”、“请进”的话语
同样也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提出至今已经经历了将近半
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 John Austin (1962)提出来,后来美国
哲学家 John Rogers Searle (1969) 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言语
行为理论是从研究日常语言的功能开始。Austin 认为,语言交际的单位不是
句子,而是通过句子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如感谢、拒绝、承诺、警告等等。
Searle 却认为“每个句子都具有一定的潜在言外之力,这种潜在言外之力是句
子意义组成的部分,每个有意的句子都可以用来实施一个特定的言语行为”。


9


言语行为理论起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功能、意义的研究,所以它带有深厚的
哲学渊源。
1.1.1.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深渊
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它源于哲学家对语言
的功能、意义进行研究。20 世纪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发生了两次转向,
由本体论、认识论转到了近代语言论。西方哲学家不太注意到其一贯的哲学
命题,即研究“存在”, 反而转向研究语言,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存在”,后来
发展成研究思想与世界。从此建立了日常语言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在哲学转向语言研究的过程中,西方哲学学派产生了分析哲学的两个主
要分支:一是逻辑实证主义,另一个是日常语言学派。但是两个学派对于自
然语言的认识和意义的看法却存在明显的分歧。日常语言哲学与逻辑经验主
义是分析哲学的两个并列的支派,它们观点上的主要分歧是:
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日常语言不精确,容易引起哲学混乱,有必要构造
精确的人工语言以消除混乱;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是完善的,哲
学混乱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哲学家们背离了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通过研究
日常语言的用法,就能―医治‖这一哲学的痼疾,因此没有必要构造人工语言。
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没有意义的,哲学家应通过对语
言的逻辑分析消除它;日常语言学派认为,形而上学命题虽然荒谬,但却带
有启发性,哲学家应通过对它的研究了解概念系统的结构。

10


 逻辑经验主义者研究语言,主要是为了消除形而上学的语言混乱;日常
语言学派要求进一步研究语言本身的细节,研究那些与认识有关的词汇的日
常用法。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正是建立在日常语言学派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否定
和自我阐释之上。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家 Austin 属于日常语言学派。言
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是言语和行为的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言
语学家从言语研究到行为,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建立了言语行为理
论。
1.1.2.言语行为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John Austin 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目的就是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对句子意义
的研究。Austin 认为“不能被实证的句子就是毫无意义的”,Austin 推翻了哲学
家历来认为“逻辑一语义的真值条件是语言理解的中心”。在《论言有所为》中,
奥斯丁将语句分为“言有所述”、“言有所为”两种,前者可叫“叙述句”,后者是
“施为句”。所谓言有所述就是能进行陈述的话语,言有所为就是说话人在说话
过程中实施的动作行为而不只是说的行为话语,言有所为结合说和做两种动
作。Austin 指出言有所述的话语只是言有所为话语的一类。Austin 提出两种言
有所为的两种句法形式: I+ VP 形式(第一人称为主语、谓语动词是主语的
动态);I+VP 形式(第一种的被动语状态,第二人称为主语、谓语动词是被
动语态)。例如:1)I do(用于结婚仪式过程中);这是言有所述的行为,描述

11


动作发生的过程,也是言有所为的第一形式。 2)I give my watch to my
brother 用于遗嘱中 :这个句子含有所谓言有所为的动词,―give‖(给)的动
词跟第一人称主语和现实陈述形式同时出现,使得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性质
更加清楚。这是可算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初级阶段。
随后 Austin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于区分叙述句与施为句的句法标准
―I+VP‖并不能把这两类句子完全区分开来,比如: ―I listen to BBC news every
day‖ 不是施为句,他把施为句分为“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显性施为
句”和“隐性施为句”的区分是:“含有施为动词的就是显性施为句,反之是隐性
施为句”。这里实际上是把“叙述句”也纳入到“施为句”中,那么,“叙述句”和“施
为句”的区分就不必要了。于是,Austin 放弃了原来的“叙述句”和“施为句”的区

分,而提出了“三分说”,他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也实施了三种行为: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产
生言内行为不等于产生言外行为,更不等于产生言后行为。反过来,发生言
后行为必然发生了言外行为和言内行为。这可算是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第二
阶段。
言语行为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 Searle 对 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批
判、继承与发展。Searle 继承了 Austin 的三分说,但对其进一步完善。Searle
把言语行为看成受规则制约的社会活动,所以他着力于探讨制约言语行为的
规则。他首先区分出两大类规则:“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节性规则”

12


是起调节作用,虽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对行为本身没有实质性影响。而“构
成规则”就不同了,没有它就不能够成事物本体,Searle 区分它们的目的就是
要强调“构成性规则”的重要性。Searle 对言语行为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提出了间
接言语行为理论。他于 1979 年对间接言语行为下定义是:―间接言语行为是
通过实施另一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实施某种施事行为 ‖(转引自素,
2000:175)间接言语行为显然是对应知己言语行为提出来的理论。目前已有许
多学者将间接言语和直接言语行为进行对比,同时已经提出一些结论间接言
语行为跟礼貌有关―语言使用越间接就越礼貌‖(转引自 Yan Huang, 2007)。
Brown 和 Levinson (1987)认为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可以减少面子威胁,从而更
好地维护面子(转引自 Yan Huang, 115-118)。这可算是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
第三阶段。
1.1.3.言语行为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广泛应用
 理论发展
Thorn bug 和 Panther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脚本理论。他们认为,言
语行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非言语行动并无二致,其区别只在于日常行为往
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进行,而言语行为则是通过言语来实现。他们提出了言
语行为脚本的概念,并提出用借代来阐释间接言语行为。这个理论基于两种

假设:(1)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一系列言语事件的脚本,就像存储这
非言语事件脚本一样;(2)脚本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可激活整个脚本。

13


 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以英语为研究对象,不见得适用于其他语言和文化。
很多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把言语行为理论用到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去考察,发
现不同的文化有不小的差异,其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给定的言语
行为会因文化差异而不同。Rosaldo (1982) 通过研究菲律宾的一个狩猎和园艺
部族,发现那里根本没有许诺这一言语行为,所以,他声称赛尔的言语行为
分类不具有普遍性;(2)在给定的语言环境中,相关的言语行为会因不同的
语言和文化而有不同的实现方式;(3)在不同文化中,相同的言语行为会遇
到不同的反应,英语文化对赞赏的反应是表示感谢,而在中国对赞扬人们总
是自我贬损;(4)相同的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到底是直接还是间接会有
不同。
 中介语中言语行为的研究
所谓中介语是指一个受语言规则控制的连续系统中的某个阶段,在此阶
段,二语习得者还未完全掌握目标语言而又能使用目标语,在这个阶段,他
们使用的就是中介语。Yan Huang (2007:125 -126), Blum –Kulka、House、
Kasper(1989) , Kasper 、 Blum-Kulka(1993) , Ellis(1994), Tras Bong (1995),
Grass、 Houek (2000) 都致力于研究中介语状态中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本来对语言的哲学思考,是哲学领域内的一个问题。但是
它首先进入应用语言学领域,最终成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同时,它对于语
14


义学的语言交际的研究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言语行为理论已经广泛
进入其他人文科学,极大地影响了人文科学话语。言语行为理论在今后很长

的时间内将成为许多角度不同而取向相似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
论。
1.2. John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给后人带来启示。
Austin 的学生 Searle 对言语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影响深远。
Searle 系统地发展了 Austin 的言语行为思想,揭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有
效条件,指明了言语行为的分类原则及标准,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相关
问题。
1.2.1.言语行为的原则分类
Searle 继承了 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他把言语行为理论对孤立的话语
意义的研究提升到对人类交际的研究。他认为“使用语言就像人类许多别的活
动一样,是一种受到规则制约的有意图行为”。这些规则分别区分为调节规则
和构成规则。Searle 也继承了 Austin 的―意图‖论,认为发出一种言语就是完成
一系列的言语活动,每一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Searle 在研究和继承的基础上,将 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修正为言行事
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Searle 把 Austin 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改造为命题内
容和以言行事。他认为“要成功地实现某种言语行为,除了一般的输入和输出

15


的条件,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本条件即说话者打算通过说出一个语句;
(2)命题内容条件即说话者说出语句时表达了一个命题,在表达命题时说话
者判定自己将来的行为;(3)预备条件即听话者愿意实施说话者某种行为,
说话者相信他所要做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意图或者讲话人在事情的正常进程中
将去实施某以行为,这对讲话者和听话者来说都是不明显的,以言行事要有
一定的要旨。语言中有一种最小努力原则在起作用,体现为以最小的言语努
力去获得最大的以言行事结果的原则;(4)真诚条件是指说话者打算从事某
一行为,在第四个条件具有构成规则的范式,而第一条件到第三条件则与调
节规则相对应。Searle 修正了 Austin 对言语行为的分类,他将言语行为划分

成以下五类:
(1)“断言类”(以前也称为描述类): 表示言语行为必须具有真实性,即
发话人保证命题的真实性,真诚条件是说话人相信所陈述的命题为真,话从
向是发话人尽力使语词与世界相符,如 断言、主张、报告等。
例如: I’m certain that this toy is made in China.
(2)“指示类”(也译作指令、指示类): 这一类言语行为目的在于发话人尝试
让受话人去做某事,真诚条件是发话人采取行动,话从向是发话人尽量使世
界与语词相符,命题条件是在将来采取行动。如建议、请求、命令等。
例如: I order you to come here early tomorrow.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