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4 trang)

Quan sát lâm sàng về điều trị 42 trường hợp bại não co cứng ở trẻ sơ sinh bằng phương pháp châm cứu và cắt da đầu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998.22 KB, 4 trang )

第 13 卷 第 5 期
中医儿科杂志
Vol. 13  No. 5
                           
                             
2017 年 9 月
J. PEDIATRICS OF TCM
Sep. 2017

头针联合 Bobath 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42 例临床观察
戴梦圆1,2 ,林咸明1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 Bobath 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84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 Bobath 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
上联合头针治疗,1 月为 1 个疗程, 3 个疗程后统计 2 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 2 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 GMFM) 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均显著升高( P<0. 05) ,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 ;治疗后 2 组
Ashworth 肌张力均显著下降( P<0. 05 或 P<0. 01) ,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 ;对照组综合功
能临床总有效率为 64. 29% ,治疗组为 90. 48%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对照组痉挛改善临

床总有效率为 50. 00% ,治疗组为 80. 95%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
显不良反应。 结论  头针联合 Bobath 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明显提高患儿的 GMFM 量表评分和综合功能
评分,改善 Ashworth 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小儿;头针;Bobath 法;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 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 -4297(2017)05 -0085 -04
DOI:10. 16840 / j. issn1673 -4297. 2017. 05. 27

    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导致儿童残疾常见的一种



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 60% ~ 70% ,严重影响着儿
童的健康成长

[1-2]

。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瘫常用的方

法为 康 复 训 练、 Bobath 法 等。 笔 者 采 用 头 针 联 合

1. 3  排除标准

1) 合并脑肿瘤、病毒性脑炎等其他脑部疾病;

2) 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3) 合
并精神性疾病。

Bobath 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 42 例,疗效确切,现

1. 4  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神经营养因子类以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类药物治

报道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2015 年 3 月


至 2016 年 4 月收治的 84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2 例。 对照组中男 22 例,
女 20 例;平均年龄(5. 11 ±1. 42) 岁;病程 1 ~ 3 年,

1. 4. 1  对照组  患儿入院后均予改善脑微循环类、
疗,同时配合小儿按摩、水疗、熏蒸以及引导式教育
等康复治疗,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儿予以吞咽训练。
在上述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 Bobath 法运动
治疗。 每次治疗 45 min,1 次 / d,1 月为 1 个疗程,共
治疗 3 个疗程。

平均(1. 24±0. 15) 年。 治疗组中男 21 例,女 21 例;

1. 4.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

(1. 32±0. 21) 年。 2 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

冲、神庭等穴进行针刺治疗,留针 30 min,每 10 min

平均 年 龄 ( 5. 26 ± 1. 57 ) 岁; 病 程 1 ~ 3 年, 平 均
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
比性。

头针治疗:选取头部运动区及百会、四神聪、通天、天
行针 1 次。 1 次 / d,针刺 5 d,休息 2 d,1 月为 1 个疗
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1. 2  纳入标准


1. 5  评估方法以及量表 [3]

型脑瘫;2) 年龄 3 ~ 8 岁,并且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

共设置了 88 项运动指标,包含了 5 个功能区。 每个

1)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测试,确诊为痉挛

者;3)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此项研究。

1)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 量表。 该量表一

功 能区的每一项指标根据患儿完成的程度评分,完

收稿日期:2017-02-23
作者简介:戴梦圆(1987-) ,女,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中医康复。

— 85 —


第 13 卷 第 5 期
中医儿科杂志
Vol. 13  No. 5
                           
                             
2017 年 9 月
J. PEDIATRICS OF TCM
Sep. 2017


全不能记 0 分,完成动作<10% 记 1 分,10% ~ 90%
记 2 分,90% 以上记 3 分。

对照组( P<0. 05) 。 详见表 2。

2)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 0 级:无肌张力

表 1 

的增加。 1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位被动屈伸,
在运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卡住和释
放。 2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有轻微地卡住感。 3
级:肌张力明显增加,但受累部位仍能较容易移动。 4

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5 级:僵直,受
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运动。

3)综合功能评定表。 包括认知功能、粗大运动功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2


104. 03±25. 800

125. 34±41. 06 ∗

治疗组

分。 残疾程度评定:测试总分>75 分为轻度,25 ~ 75 分


x±s 描述,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构成比描述,用
χ2 检验。 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2

51. 23±9. 64

65. 34±12. 63 ∗

治疗组


42

50. 62±8. 67

77. 58±14. 56 ∗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 05。

2. 4  2 组治疗前后 Ashworth 肌张力比较

治疗前 2 组 Ashworth 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3]

1) 综合功能疗效标准。 训练效果 = ( 末期评定
分数 -初次评定分数) / 量表总分数 × 100% 。 显效:
总分数提高≥20% 。 有效:总分数提高 1% ~ 19% 。

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 2 组 Ash-

worth 肌张力均显著下降( P <0. 05 或 P <0. 01) ,且
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 。 详见表 3。
表 3  2 组治疗前后 Ashworth 肌张力比较( ■
x ±s,分)

无效:总分数未提高甚至减少。


2) 痉挛症状改善标准。 显效:降低 1 个等级。

有效:有所降低,但未达到 1 个等级。 无效:未降低。

2. 2  2 组治疗前后 GMFM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 2 组 GMFM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 2 组 GMFM

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 P<0. 05) ,且治疗组升高幅度
大于对照组( P<0. 05) 。 详见表 1。

2. 3  2 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2 组综合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 2 组综合功能
评分均显著升高( P<0. 05) ,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2

2. 10±0. 74

1. 78±0. 25 ∗

治疗组

42

2. 08±0. 64

1. 19±0. 14 ∗∗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 05,∗∗P<0. 01;与对照
组治疗后比较△P<0. 05。

2. 5  2 组综合功能临床疗效比较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64. 29% , 治 疗 组

为 90. 48% ,2 组综合功能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详见表 4。

表 4  2 组综合功能临床疗效比较

例(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2

13(30. 96)

14(33. 33)

15(35. 71)

27(64. 29)

治疗组

42

22(52. 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 05。


— 86 —

156. 26±47. 29 ∗ △

表 2  2 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 ■
x ±s,分)

分完成记 1. 5 分,完成 1 / 2 记 1 分,完成小部分记 0. 5

采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103. 26±25. 266

△P<0. 05。

10 个小项,满分为 100 分。 每项全部完成记 2 分,大部

1. 6  统计方法

4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能、语言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 每个项目有

为中度,<25 分为重度。

2 组治疗前后 GMFM 量表评分比较( ■
x ±s,分)


16(38. 10)

4(9. 52)

38(90. 48) ∗


第 13 卷 第 5 期
中医儿科杂志
Vol. 13  No. 5
                           
                             
2017 年 9 月
J. PEDIATRICS OF TCM
Sep. 2017

2. 6  2 组痉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50. 00% , 治 疗 组

为 80. 95% ,2 组痉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详见表 5。

表 5  2 组痉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2

3(7. 14)

18(42. 86)

21(50. 00)

21(50. 00)

治疗组

42

11(26. 1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3(54. 76)

8(89. 05)

34(80. 95) ∗

2. 7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天可通彻上窍;天冲祛风定惊、益气补阳;神庭宁神

明头针联合 Bobath 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安全可

开窍、改善痉挛的功效。

2 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

靠。

3  讨论
脑瘫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
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
乱。 Bobath 法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用于偏瘫患者
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良,目
前已成为偏瘫运动功能康复中心最常用的一种治疗
方式 [4] 。 Bobath 法能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

肢体痉挛程度,同时激发患儿脑与机体的代偿能力,
帮助患儿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5] 。

头针是指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


种针刺方法。 有的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
相关经穴进行针刺;有的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中医学认
为:头为精明之府、百脉之宗,人体的十二经脉都聚
会在此,是全身的主宰,针刺头部运动区,可改善患
儿的脑代谢,提高脑供血量,帮助患儿纠正异常的运
动姿势;百会穴位于头顶部正中央,是人体众多经脉

醒脑、降逆平喘。 针刺诸穴,可达到活血通络、醒脑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头针联合 Bobath 法治疗小

儿痉挛型脑瘫,可明显提高患儿的 GMFM 量表评分
和综合功能评分,改善 Ashworth 肌张力,提高临床
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简单,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继红, 张惠佳, 覃蓉,等. 湖南省 1-6 岁小儿脑性瘫痪

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分析[ J]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22(8) :120-123.

[2] 张敏, 巩红霞, 陈霄. 中药药浴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双
下肢 肌 张 力 护 理 观 察 [ J ] . 环 球 中 医 药, 2015, 8
(1) :267-268.

[3] 申艳娥.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
研究[ J] .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4) :19-21.


[4 ] 林 婕, 唐 占 英, 金 晟, 等. Bobath 康 复 疗 法 的 研 究
进展[ J]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 34(6) :515-518.

[5] 邹育庭, 张惠佳, 汤孟平,等. 水疗法配合 Bobath 法治

疗痉挛 型 脑 性 瘫 痪 的 临 床 观 察 [ J] . 中 国 医 师 杂 志,

2014, 16(9) :1 252-1 254.

汇聚之处,针刺百会,能够通达全身的阴阳脉络,调

[ 编辑:于  霞]

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四神聪开窍醒神、通经活络;通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4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method
DAI Mengyuan1,2 ,LIN Xianming1

(1. The Third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ngzhou,Zhejiang,310053,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Lishui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Lishui,Zhejiang,3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method. Methods  8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

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Bobath method,while the therap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control group,one month as a course,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fter 3 courses. Results  After
— 87 —



第 13 卷 第 5 期
中医儿科杂志
Vol. 13  No. 5
                           
                             
2017 年 9 月
J. PEDIATRICS OF TCM
Sep. 2017

treatment,the GMFM and 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0. 05) ,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in therap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0. 05) ;Ashworth muscular

tension in two groups dropped significantly ( P<0. 05 or P <0. 01) ,and the dropped degree in therapy group was
higher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0. 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prehensive function was 90. 48% in therapy

group and 64. 29%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 05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pastic improvement was 80. 95% in therapy group and 50. 00%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 05)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method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has good clini-

cal cura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GMFM and comprehensive function scores as well as Ashworth muscular tension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spastic cerebral palsy;children;scalp acupuncture;Bobath method;clinical observation

■■■■■■■■■■■■■■■■■■■■■■■■■■■■■■■■■■■■■■■■■■■■■■■

·文献综述·


儿童体质与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刁  俊,朱慧华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摘要: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病机、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体质的关系等方面
进行了综述,指出小儿体质与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学说;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4297(2017)05 -0088 -03
DOI:10. 16840 / j. issn1673 -4297. 2017. 05. 2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发生感冒、扁桃

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营虚卫弱、营卫失

感染次数过于频繁,一年中超过一定次数 [1] 81 。 与

与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加之小儿寒温

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且上、下呼吸道
古代医书记载的“ 体虚感冒” “ 虚人感冒” “ 虚证” 等
病证相似。 但近几年来,小儿体质方面的相关研究
甚少,而体质又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非常
重要的一环。 笔者现就小儿体质在防治小儿反复呼
吸道感染发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素问》 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邪之所凑,


和” 基本相吻合 [3] 。 中医学认为小儿正气不足往往
不能自调,一旦偏颇,易受寒热之邪犯肺,又可因后
天饮食、喂养不妥引起乳食积滞,损伤脾胃,或是病
后调护失宜、用药不当而导致肾气损伤 [1]82-85 。 此
外,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又可造成痰湿、水饮、瘀
血等病理产物聚集,而这些病理因素的预后转归又
与小儿的体质密切有关。

2  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研究

其气必虚。”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根本原因在于
正气不足。 汪受传

[2]

体质学说起源于中医学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

强调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部分。 历代医家基于中医学理论研究,提出许多大

原因不在邪多而在于正虚,其认为“ 肺表不固、营卫

同小异的体质学概念。 王琦 [4] 认为体质是指在先

不和” 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机,与江育仁提

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形态结构、功能

收稿日期:2016-12-25

基金项目:上海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 ZYSNXD-CC-HPGC-JD-005) 。

作者简介:刁俊(1990-)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通信作者:朱慧华(1970-) ,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诊疗工作。 E-mail: huihuazhu@ 163. com

— 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