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73 tr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dern entirely borrowed sino vietnamese vocabulary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inese vocabulary focusing on the three major parts of speech of the disyllabic notional words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51 MB, 173 trang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现代越南语全借型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比较研究
——以三大单性双音节实词词性比较为中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dern Entirely Borrowed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inese
Vocabulary—— Focusing on the Three Major
Parts-of-Speech of the Disyllabic Notional Words



名:

范氏缘红(PHAM THI DUYEN HONG)



号:

14172901



师:

研究方向:

施建军
汉语国际教育




业: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别: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8 年 4 月 10 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撰写的或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










摘要
作为越南语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是越中两国历史、文化、
语言漫长接触的结果,与现代汉语词汇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在语音、词性、
词法、语义等方面基本上都能找到与汉语词汇的共同点。但是由于进入越南语后受到越
南语以及越南社会、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语义、词性和
句法功能上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对汉越词的学习和对越汉语词汇教学造成不
少负面的影响。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满足不了越南的汉语学习者和
对外越南语教学者的需求。
本文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揭开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和对应汉语词词性之间的差异,具
体是它们词类转化类型、趋向以及规律,并尝试从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去解释这
种现象,以期加深本人和人们对汉语词和汉越词之间的词义、词性、句法功能的认识,
从而避免因对汉语词和汉越词词性的错误理解而导致词汇运用上的错误,提高词汇学
习、研究的效果。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汉语词和汉越词的词性研究的不足。
本文的主体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前人关于汉越词及汉越词和汉语词的对比研究;汉越两
种语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词类转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相关的方法理论,明确本文对双音节全借
型汉越词的界定,汉语词与汉越词之间的词性转化的概念和判定标准等理论问题以及操
作的原则,为本文具体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依据。
第三到第五部分是分别对汉语名词转化为汉越词动词或形容词(名→动、名→形)、
汉语动词转化为汉越词名词或形容词(动→名、动→形)和汉语形容词性转化为汉越词
名词或动词(形→名、形→动)进行论述,发现汉语三大实词向对应汉越词转化的能
力和方向不同,转化能力最强的是汉语动词,其次是汉语名词,最后是形容词。而进入
越南语后,汉语词形容词化最活跃,动词化居中,而名词化的最少。汉语词向对应汉
越词转化主要通过转喻、引申两种方式实现的。如:汉语动词、形容词名词化是由动作
义、性质义向对应汉越词的指称义偏移;汉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化是由指称义、性质义
向动作行为意义偏移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化是动作行为义、指称义向描写义、性状义

偏移。不同词类转化类型的语义变化是不同的;越凸显的语义越容易激活;表示抽象意
义的词比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更容易发生词类转化。转化后的汉越词失去了汉语词原有
ii



的句法功能,在越南语中获得了新的词类功能。但转化的程度不同,有的是“完全转化”
的,有的是“部分转化”。
第六个部分是对汉语词进入越南语后影响其对应汉越词词性发生转化的因素进行论
述。我们发现对应汉越词词性的转化是跟转化词本身的意义、词的凸现意义等语义因素
以及构词、句法功能等词法句法因素有关。除此之外,越南人实际语言中由于表达新概
念、新术语或修辞、言语创意的需要、越南人的认知角度和越南人对外来词的借用方式
也会对汉语词向对应汉越词的词类转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七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做
出了展望。
关键词:汉越词、汉语词、词性、词类转化、差异

iii



Abstract
As a significant part of Vietnamese loanwords, the disyllabic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is the result of the long-standing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istory,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y bear a very close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and similarities can be found in terms of phonetics, Part-of-Speech (POS),
grammar, semantics, among other aspects.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ietnamese
social, historical, ethnic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y experienced also many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emantics, POS and syntax after entering Vietnamese language. These
differences ofte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udy of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vocabulary. At present, the few studies in the subject are not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Vietnamese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and foreign Vietnamese language
educator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syllable borrowed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inese pair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ocabulary in Dictionary of Vietnamese to trace the POS differences, changes of
the trends, and attempts to explain them from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mantics, POS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vocabulary and its Chinese correspondents. This is helpful in avoiding
misunderstandings of POS in Chinese vocabulary and the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which can lead to errors in the use of vocabulary, as well a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makes up for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study of the world class in Chinese and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The main body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preface. It mainly introduces previous research on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ino-Vietnamese and Chinese vocabulary. It also
review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gaps in the study of the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world class convers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vocabulary.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cope of the thesis, the related method
and theory.
iv



The third to fifth parts are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nouns that are transformed into
Sino-Vietnamese adjectives or verbal words (noun → verb, noun →adjective), and Chinese
verbs that are transformed into Sino-Vietnamese nouns or adjectives (verb →noun, verb
→adjective) and Chinese adjectives are transformed into nominal or verbal Sino-Vietnamese
words (adjective →noun, adjective →verb). It was found that 1) the Chinese notional words
are different in their ability and direction to correspond to the Sino-Vietnamese words.

Chinese verbs, followed by Chinese nouns, and finally adjectives have the strongest
transforming ability. After entering Vietnamese, adjectivization is most active, verbalization
is second, and nominalization is the last. 2)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word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Sino-Vietnamese words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metonymy and extension.
For example, the nominalization of Chinese verbs and adjectives is a shift from the motion
and quality meaning to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Sino-Vietnamese words; the verbalization
of Chinese nouns and adjectives is a shift from referential and quality meaning to motion
meaning of Sino-Vietnamese; adjectivization of verbs and nouns are shifts from motion and
referential meaning to descriptive and state meaning, and different POS changes imply
different shifts. The clearer the semantics is, the easier it is to activate. The words that express
abstract meanings are easier to change POS than the words that express the specific meaning.
3) After the conversion the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loses the Chinese word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acquires a new POS in Vietnamese. However,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is
different, some are "completely transformed" and some are "partially transformed".
The sixth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OS of the Chinese and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Chinese words to the
corresponding Sino-Vietnamese words is related to the meanings of the converted words
themselves, the meanings and the syntactic factors such as word formation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of the words. In addition, there are few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innovative principles as well as cognitive factors of Vietnamese people.
The seventh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hesis, explains its limitations, and
gives a perspective 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Sino-Vietnamese vocabulary, chinese words,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differences
v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

版权授权书

ii

摘要

iii

Abstract

v
vii

目录

引言

1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

1.2


本领域研究现状

4

第1章

1.2.1 关于汉越词的研究

4

1.2.2 关于名、动、形的三大实词的研究

12

1.2.3 关于词类转化的研究

22

1.2.4 关于汉越词和汉语词的对比研究

30

1.3
第2章
2.1

小结

32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论介绍

34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34

2.1.1 研究对象

34

2.1.2 研究范围

35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5

2.2.1 研究内容

35

2.2.2 研究方法

36


2.3

相关理论和主要原则

38

2.3.1 相关理论

38

2.3.2 主要原则

43

第3章
3.1

汉语名词转化为对应的汉越词形容词或动词

53

汉语名词转化为汉越词形容词(名→形)

53

vi



3.1.1 语义层面


55

3.1.2 句法功能层面

59

3.2

汉语名词转化为汉越词动词(名→动)

66

3.2.1 语义层面

68

3.2.2 句法功能层面

69

3.3
第4章
4.1

本章小结

74

汉语动词转化为对应的汉越词名词或形容词


76

汉语动词转化为汉越词名词(动→名)

76

4.1.1 语义层面

78

4.1.2 句法功能层面

84

4.2

汉语动词转化为汉越词形容词(动→形)

88

4.2.1 语义层面

90

4.2.2 句法功能层面

96

4.3

第5章
5.1

本章小结

102

汉语形容词转化为对应的汉越词动词或名词

105

汉语形容词转化为汉越词动词(形→动)

105

5.1.1 语义层面

106

5.1.2 句法功能层面

108

5.2

汉语形容词转化为汉越词名词(形→名)

111

5.2.1 语义层面


112

5.2.2 句法功能层面

113

5.3
第6章
6.1

本章小结

117

汉语词转化为不同词性汉越词的原因分析

119

词类转化的情况分析

119

6.1.1 不同类型的词类转化能力的差异分析

119

6.1.2 词类转化方向的差异

120


6.1.3 词类转化中的语义差异

121

6.1.4 汉越词和对应的汉越词的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122

6.2

汉语三大词和对应汉越实词之间的词性差异原因分析
vii

124



6.2.1 引起词类转化的语言内部因素

124

6.2.2 引起词类转化的语言内部因素

130

第7章

结语


135

7.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135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37

7.3

课题展望

138

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与对应汉语词(词性不同类)单性实词词表

139

附录
参引文献

149

致谢


155

viii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汉越词是越南语词汇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越南语中能够独立运用
1

的汉越音类汉语借词以及由汉越音类语素按照汉语结构模式构成的复合词。” 。语音方
面,汉越词的越南语发音与汉语唐朝语音有着对应关系,书写形式为越南国语字(拉丁
字母),大多为两个音节,如:chính trị(政治)、kinh tế(经济)、đơn giản(单简,
即“简单”)或 nhạc sĩ (乐士,即“音乐家”)等。
汉越词中, 直接从汉语借用过来的汉越词(下面称为全借型汉越词)数量最多。根
据我们的统计,现代越南语使用的 46540 个词语中(此数据依据词典学中心编写、岘港
出版社出版的《越南语词典》,2015 年版),双音节汉越词有 12671 个,其中有 7259
个词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找到与其对应的汉语词汇(占现代越南语双音
节汉越词的 57.29%,占越南语词汇的 15.6%)。
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是越中两国历史、文化、语言漫长接触的结果,与现代汉语
词汇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因此不少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在语音、词性、词法、
语义等方面基本上都能找到与汉语词汇的共同点。
比如:汉语:“恩人”,名词,偏正结构。
越语:“ân nhân”,名词,偏正结构。
在语义方面,这两个词的意义也完全相同,都表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
汉越词和汉语词之间的这种语音、意义、用法上的相通关系无疑会给汉越两种语言的学
习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然而,“汉越词作为越语词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变化要遵
守该系统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汉语词汇——这些汉越词的原型,也根据汉

语词汇系统的发展规律而发生变化(包括语音、语法、语义)。此外,它们还深受两国
社会、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语言以外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它们之间的距
2

离越来越远,产生了差异。”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汉》(第 5 版)中有 7259 现代
汉语词汇能够在越南语中找到对应的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其中,汉越词和对应的汉语
词词性都为名、动、形等单一词性实词有 5880 个(下面称为“汉(单性实词)→越(单
1

谭志词、祁广谋,《越汉翻译教程》[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第 54-55 页
阮福禄(Nguyễn Phước Lộc),《双音节汉越词语对应汉语词对比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北
京师范大学,2004
2

1


性实词)”。这些汉越词中,有 5404 个词的词性与对应的现代汉语词的词性相同(占
越南语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的 74.45%,占“汉(单性实词)→越(单性实词)的 92.02%);
词性不同的有 469 个(占越南语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的 6.46%,占“汉(单性实词)→
越(单性实词)”的 7.98%)。在这“词性不同”的 469 个词语中,与汉语词相比,词
性变化类型也较复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 6 种类型:汉语词为名词,对应的汉越词为
动词(名→动);汉语词为名词,对应的汉越词为形容词(名→形);汉语词为动
词,对应的汉越词为名词(动→名)、④汉语词为动词,对应的汉越词为形容词(动→
形);⑤汉语词为形容词,对应的汉越词为名词(形→名)、⑥汉语词为形容词,对应
的汉越词为动词(形→动)等 6 种。
汉语词语与对应的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词性之间复杂而多样的差异,往往会给越
南汉语学习者造成困扰,导致他们在运用汉语词语时出现错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我
们经常看到下面的句子:
(1)*她被大家纷纷异议。(Cô ấy bị mọi người dị nghị nhiều lắm,句中的 dị nghị

为动词,意为“议论”)
(2)*这位守门很受欢迎。(Thủ môn này được nhiều người yêu mến,句中的 thủ môn
为名词,相当于汉语的“守门员”)
这些例子中,例(1)dị nghị为动词用,而其对应的汉语词“异议”在汉语中则为
名词用,dị nghị的词性由汉语名词转化为汉越词动词;例(2)thủ môn 是名词,而其对
应的汉语词“守门”,是动词,可见 thủ môn 的所指的对象已经由动作行为转变为实现
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不仅如此,有些汉语词进入越南语后,由于词性发生了变化,它的句法功能(包
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也发生了改变。如:汉语词“贵重”是形容词,表
示“价值高;值得重视”,一般不带宾语。但与其对应的汉越词“q trọng”则一般做
动词用,后面可以带指人或指物的宾语。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有些越南学生却将“Tơi rất
q trọng anh ấy.”(我很重视他)、“Chúng ta phải biết q trọng những thành quả lao động
này.”(我们要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分别直接翻译成“我很贵重他”和“我们要贵重这
些劳动成果”,造成了病句。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词性不同往往会使汉语词语和与其相对应的汉越词在各自
语言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肝胆”(名)→ can đảm(形)为例进
行说明:
2


《现汉》(第 5 版)对“肝胆”的解释如下:
[肝胆]ɡāndǎn 名①比喻真诚的心:~相照。②比喻勇气、血性:~过人。
《越南语词典》:can đảm 肝胆 t. có dũng khí để không sợ nguy hiểm, đau khổ ͽ một
con người can đảmͽ "Đi đi em, can đảm bước lên, Ừ đói khổ phải đâu là tội lỗi!" (Tố Hữu;12).
ĐN dũng cảm, gan dạ. TN hèn nhát.
从两本词典对“肝胆”和“can đảm”的解释可见:“肝胆”在汉语中本是指人身
体部位的名词,有时也用来比喻真诚的心或勇气、血性,一般作主语和宾语使用。而与
其对应的汉越词“can đảm”在下面的例子中都是形容词,表示“大胆、勇敢”之义,
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使用。“can đảm”在越南语中充当的句子成分和汉语“肝胆”
在汉语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有很大的不同,如:

(4)Anh ấy rất can đảm. (*他很肝胆,做谓语)
(5)Không phải ai cũng là người can đảm.(*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肝胆的人,做定语)
(6)“Có sâu sát tình hình,can đảm thừa nhận những bức tranh méo mó thì mới có hy
vọng khắc phục,thay đổi” (Tuổi Trẻ,25/12/2016)(*只深入了解情况,肝胆(勇于)
承认不良现象的存在才能去克服、改变它们,做状语)
作主语不是汉语和越南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作为形容词的汉越词“can đảm”也不
例外,除非能满足一些条件,如:汉越词“can đảm”做主语时,要么句子的动词必须
为“là”(是)或“có”(有)等表示判断的动词,要么其前面要加 “sự”(之事)、
“lịng”(之心)等要素。如:
(7)Xét trên khía cạnh đạo đức, can đảm là dám đương đầu với nguy hiểm để làm điều
tốt.3
(直译:*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肝胆(果敢)是为做好事敢于冒险)
(8)Sự can đảm là đức hạnh vĩ đại nhất trong mọi loại đức hạnh, bởi nếu bạn khơng có
sự can đảm, bạn có thể sẽ khơng có cơ hội phát huy tất cả những thứ còn lại. 4
(直译:*事肝胆(勇气)是所有优良品质中最伟大的品质,因为如果没有事肝胆
(勇气),你可能就没有发挥其他才能的机会)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can đảm”一词已失去了对应汉语名词“肝胆”主要作主语、
宾语的能力,获得了形容词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的能力。
由此可见,汉语词和与其对应的双音节全借型汉越词的词性和句法功能存在很多差
3
4

/> />3


异,而这种“貌似神离”、“同中有异”的现象容易使汉越语言学习者产生理解和运用
上的错误,影响到他们学习汉语和越南语的效果。对有如此特殊关系的两种语言的词汇
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规律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
值。
但是,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汉越词研究是以汉越词的

词源、语音、语义、结构为主要内容,而关于汉越词的词性研究比较少,汉越词和对应
汉语词的词性比较研究成果更为薄弱,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汉越两种语言教学研究的
现实要求。
在现代汉语和越南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被认为是三个最基本的词类范畴。
上述的 496 个汉越词与对应的汉语词存在着词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可以看作本来属于
汉语某种词类的汉语实词向不同词类的汉越词转化的现象。本文关注的是汉语名词、动
词、形容词进入越南语后词性转类的方向、表现形式和动因。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收集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标注为单性词的双音节名词、动词、形
容词和与其对应的在《越南语词典》(2015 年版)中标注为单性词的双音节汉越词名词、
动词、形容词,探讨这种词类转化的类型及其规律特征,并通过实际语料尝试对产生这
种词类转化的原因提出假设。希望本研究能够帮助对汉语或越南语学习研究者从中看到
语言接触的有趣现象,对汉语词和汉越词之间的词义、词性、句法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以免因对词性错误的理解而导致词汇运用上的错误,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希
望能够对汉语和越南语的语言学对比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本领域研究现状
1.2.1 关于汉越词的研究
通过统计汉越词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汉越词研究一直是越南国内外越语学者关注
的热点。从法国著名学者马伯乐(Henri Maspero)1912 年出版的第一篇与汉越词有关的
成果《越南语语音史——声母研究》至今,关于越南语汉越词的研究硕果累累。学者们
对汉越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汉越词的形成和发展、汉越词的语音、语法、语义特点、
汉越词与汉语词的对比、汉越词的定量问题以及汉越词翻译教学研究等。下面我们主要
对汉越词的形成和发展及汉越词的界定问题进行梳理。

4


1.2.1.1 汉越词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越两国在语言方面有着漫长而密切的接触关系。两种语言的接
触过程中,有些汉语词通过多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在不同时期进入越南语,被越南语

同化、吸收并成为越南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源词。
按照汉源词进入越南语的时间,学术界一般把汉源词分为三种:古汉越词(古汉越
语)、汉越词(汉越语)、越化汉越词(越化汉语)。下面对这 3 类汉源词略做介绍:
1.2.1.1.1 古汉越词(古汉越语)
大概在两汉、唐朝以前,汉语词汇主要是通过口语途径零星传入越南口语,其读音
变化较大,且不成系统,如 buồng、mùa。学者们把这个阶段进入越语的汉语词汇叫古汉
越词(Old Sino - Annamite ),将其读音叫做“古汉越音”。
法国语言学家马伯乐(1912)的《安南历史语音学研究》、中国学者王力的《汉越
语研究》、越南语言家阮才谨(Nguyễn Tài Cẩn,1995)
《越南语语音历史》、王禄(Vương
Lộc,1985)的《古汉越词研究的初步成果》都曾经证明:语音方面,古汉越词比唐音
还古老,有些词可以找到与上古汉语字词的对应规律,并且还保留上古汉语字词的意义。
但是,由于它们进入越南语口语的时间过早,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其读音受越语的影
响而发生了变化,已不保持原状,正如王力先生认定的:“古汉越语好比中国人在安南
5

住了十几代,现在己经没有人知道它们是汉族的血统了” ,这些古汉越词很难与纯越南
语的词语区分开来。因此,众多研究者都把古汉越词看作纯越南语的词语。
1.2.1.1.2 汉越词(汉越语)
自汉以后,汉字在交趾地区逐渐传播运用。至唐朝改置安南都护府,“设立学校、
鼓励百姓研读四书五经,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儒家文化、科考
制度对越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长安音为标准音的近代汉语也在越南生
根、发芽,其直接结果就是近体诗艺术的日渐成熟与汉越音系统的形成。其后,汉语汉字
6

逐渐深入到了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它的影响下,越南出现了一批精通汉学的儒士,
他们积极传播汉语汉字,使汉语词汇通过书面途径系统地传入越南。因汉语对越南人来
说是一种外语,会汉语的人很少,大部分是当官的或学过汉语的人,而一般的老百姓都
不会。再加上,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对没有文字的越南人来说更加陌生、难懂。为
了让汉字更接近广大群众,让越南儒生更容易掌握汉字和汉语词汇,越南人创造了一种

5
6

王力,《汉越语研究》[M],岭南学报,第九卷,1948,第 1 期,第 58 页
祁广谋,《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6(05),第 89 页
5


模仿唐朝长安音的越式读音,即汉越音。因此,封建时期,越南人学汉语的方法是看汉
文、写汉字,却使用汉越读音来读。通过该方法,当时的越南学生便能够学完儒家的“四
书五经”、道教和佛教的书籍。汉语词也因这样经过越语语音越化之后,于唐末宋初形
成了一套越语书面语词汇。这类被视为汉语和越语激烈接触过程中形成的规模最大、最
系 统 的 语 音 越 化 书 面 语 词 汇 , 越 南 语 叫 “ 汉 越 词 ”(từ Hán Việt) , 法 国 人 称
“Sino-Annamite”,王力先生则译之为“汉越语”。汉越词的读音为汉越音。
1.2.1.1.3、越化汉越词(越化汉语或今汉越音)
所谓越化汉越词,指的是在大量“汉越词”传入越南语之后零星传到越南口语里的
字音。“在今汉越音中,有些音进一步越化,与汉字原音相差越来越大,一般人很难分辨
7

它是否来自汉语,只有谙晓音韵学知识的人才能根据声韵的对应关系来做出判断” 。这
种文字口语化的产物,王力先生称之为汉语越化,谭志词称之为越化今汉越音。越南学
者把它叫做“越化汉越音”。
由此可见,汉越词不同于汉源词。它跟古汉越词和越化汉越词构成越南语中的汉源
词汇系统,是汉源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越南语中占据重要地位。据马伯乐统计,汉越
词占越南语词汇总量 60%。据我们最新统计,在现代越南语使用的 46540 个词语中(数
据依据越南词典学中心编写、岘港出版社出版的《越南语词典》(2015 年版),仅双音
节汉越词就有 12671 个,占现代越南语总词条的 27.23%。

1.2.1.2、汉越词的界定和特点
关于汉越词的界定,我们赞成谭志词、祁广谋先生的看法:“判别一个词是否是汉

越词,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汉越音的外壳,其次看其是否符合汉语词语语序结构模式,还
8

原汉字后是否可以按汉语结构模式进行理解。” 。下面,我们就从前人对汉越词的语音
和结构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汉越词的界定问题。
1.2.1.2.1 前人对汉越词的界定
1)根据读音是否为汉越音来界定汉越词
这是大多数学者常用的最主要的标准。
马伯乐(1912)、三根谷(MineyaToru, 1972)等人认为汉越音是当时的“官音”,
与“切韵”音系有整齐的对应规律,即便是不同时代的书面语汉越词系统,其读音都比
较一致,并有系统性和规范性。阮才谨(Nguyễn Tài Cẩn,1979)指出:“汉越音是一
7

谭志词,《论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 年 3 月,第 21 卷
第 2 期,第 34 页
8
谭志词、祁广谋,《越汉翻译教程》[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第 54 页
6


种来源于唐代的汉语语音系统,具体是第 8—9 世纪在交趾教授的唐音”,“在越南取
得独立后(第 10-11 世纪),这种语音在越南语语音的作用下逐渐变化,形成了一种完
全不同于汉人使用的汉语语音而具有与越南人自身语言文化相适应的特殊语言。这个变
化过程也是汉越音形成的过程,具有自身的历史特点。这种语音在理论上可以用来识读
每一个汉字,在功能上接近于汉语语音本身,在职能上服务于越南人学习释读汉文”9。
汉越音形成的过程,学术界叫做语音越化过程。方晨明(2004)认为“这种越化是汉语
词的语音、语法、语义等各种越化形式中最早、最明显、最系统的一种形式,并且是越
化过程的第一步……结果是大批的汉字都披上了与越语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外套,‘汉越
读音’已成为汉语进入越语的一种‘护照’”10。“正是汉越音的形成,汉越词这一类
词汇才能从传统所谓汉语借词中分离出来。汉越词是越南语中的一类词汇,它来自汉语,

11

是汉语借词的一部分,并且以汉越音为基础语音特征。” 。目前,学者们界定汉越词
时一般都将汉越音作为识别汉越词的基本标志,换一种说法,汉越词的读音必须为汉越
音。
关于汉越音和纯越音的关系,王力(1980:474)指出:越南语的 20 个辅音中,只
有 r 和 g 是与汉越词无关。元音方面,越南语的 21 个元音中,只有两个元音 e、o 与汉
越词无关。韵母方面,越南语 140 个韵母中,有 66 个是汉越语和越南语共有的,而剩
下的 74 个韵母是越南语独有的(见王力,1980:474)。裴德静(Bùi Đức Tịnh,1992)、
阮玉珊(Nguyễn Ngọc San,1993)、黎英贤(Lê Anh Hiền, 2000)、阮德存(Nguyễn Đức
Tồn,2001)、潘玉(Phan Ngọc, 2000)都对汉越音和纯越音做过详细的对比研究并提
出,可以通过一些语音形式来区别汉越音和纯越音,可据此将汉语词和纯越词区分开来。
我们就不在这里详细地重述了。
2)根据词的结构来界定
如上所述,汉越词的读音为汉越音,汉越词的构词单位为汉越音的语素。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汉越音。但不是所有具有汉越音的汉字都能进入越南语、成为越
南语的构词语素。像“chẩm”(怎)、“ma”(吗)、“giá”(这)等字因为未曾被
Nguyễn Tài Cẩn,Nguồn gốc và quá trình hình thành cách đọc Hán Việt[M], Hà Nội,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 1979,tr.14-15
10
方晨明,《越语中汉语借词的越语化模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11 月,第 21 卷第 6 期,第 141 页
11
张宏亮,《浅谈越南语汉越词——汉越音的概念及关系》[J],《青年作家》,《语言研究》,2014,
第 16 期,第 335 页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