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doc) (58 trang)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HIỆN TƯỢNG “một DANH NHIỀU LƯỢNG” THƯỜNG gặ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738.09 KB, 58 trang )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KHOA SAU ĐẠI HỌC
Tên đề tài:
现代汉语常见一名多量现象初探
BƯỚC ĐẦU TÌM HIỂU HIỆN TƯỢNG
“MỘT DANH NHIỀU LƯỢNG” THƯỜNG GẶ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Học viên: Nguyễn Thị Minh Thu
Khoá học: 12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Hán
Giáo viên hướngdẫn: Thạc sĩ Đỗ Thị Minh
Hà Nội – tháng 9 năm 2007
1
目录
前言 4
有关一名多量现象的基础理论 5
(一)前人关于汉语名量词主要研究简述 5
(二)一名多量现象 6
1.一名多量概说 6
2.一名多量的分类 8
2.1 一名多量的数目分类 8
2.1.1 一名二量 8
2.1.2 一名三量 8
2.1.3 一名四量 8
2.1.4 一名五量 8
2.2 一名多量的语义分类 9
2.2.1 同类相构 10
2.2.2 异类相构 11
(三)一名对多量的选择条件 12
1 .一名异义的多量选择 13


2. 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 18
3. 一名异形的多量选择 24
(四)小结 31
第二章 常见的一名多量现象考察 32
(一)画类名词与“张”、“幅”组合情况考察 32
1.“张”和“幅”的历史考察 32
2.“张”和“幅”的语义考察 33
(二)颗粒状类名词与“颗”、“粒”组合情况考察 36
1.“颗”、“粒”的历史考察 36
2.“颗”“粒”的语义考察 37
(三)刀剑类名词与“把”、“口”、“柄”组合情况考察 41
1.“把”、“口” “柄”的历史考察 41
2.现代汉语“把”、“口” 、 “柄”的语义考察 43
(四)长条形类名词与“支”、“根”、“条”组合情况考察 44
1.“支”、“根”、“条”的历史考察 44
2. “支”、“根”、“条”的语义考察 46
(五)量词“个”的泛用现象考察 51
1.“个”的历史及其语义特征考察 51
2.“个”的泛用考察 52
3.“个”的适用范围考察 53
3.1.“张”和“个”构成配同量词的条件 57
3.2.“条”和“个” 构成配同量词的条件 58
3.3. “口”和“个” 构成配同量词的条件 59
(六)小结 61
61
第三章 越南学生常见一名多量运用不规范现象成因及教学建议 62
(一)越南学生常见一名多量运用不规范现象成因 62
1 . 同形量词误用成因 62
2
2. 异形量词误用成因 63

3. 同音量词误用成因 63
4. 依类相从误用成因 64
5.一名异义、一名异体、一名异形误用成因 65
6.受母语的影响而误用成因 66
(二)对越汉语常见一名多量现象教学的建议 67
1.对教材的建议 67
1.1.一年级“汉语教程”中量词安排考察(看附录 1) 67
1.2.对教材的建议 67
2.对越汉语常见一名多量现象教学的建议 69
2.1.越南学生的常见一名多量现象掌握情况(看附录 2) 69
2.2.对越汉语常见一名多量现象教学的建议 69
建议 1.要遵循准确性、得体性原则 69
建议 2.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71
(三)小结 73
结语 74
附录 1 75
附录 2 78
参考书目 80
3
前言
1.选题理由
量词的普遍应用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
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而言,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建构起汉语中量词运用的结构方式,揭
示量词运用中的语言文化底蕴。
从来许多研究者对汉语量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们的研究观
点仍存在着差异。实际上,理解和使用汉语量词也并不容易。因此,汉语量词对汉语学
习者(包括越南学习者在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本人对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特感兴趣。
但因受时间和水平的限制,只能在一小小范围内进行研究,探讨。在此拟“现代汉语一名
多量现象研究”为研究课题。
一名多量是指一个名词能分别和多个量词(本文讨论的是个体量词)组合的现象,

如“一支枪、一根枪、一杆枪”等。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一名多量现象。对一名多量的研
究,能揭示多量内部的一些规律性,解释名词对多量的选择条件,对于量词的运用和教
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这是第一次在一篇论文的篇幅内深入探索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希望能够为越南
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2.研究目的
一名多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普遍现象,是我们运用语言时经常碰到的问题。而受语
言线性组合的限制,名量组合只能是一 一对应关系,即一个名词一次只选择一个量词与
之搭配。这样在一名多量中,就存在名词对量词的选择问题。正确的选择是我们量词运
用和规范的要求,而错误的选择可能会引起语言信息的误导和量词运用混乱、不规范的
结果。因此,我们对一名多量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解释名词对量词的选择条件,从名词角
度说明名词语义对量词选择的制约,找出影响名词和量词在不同语境中达成最佳组合的
各种因素,揭示一名多量内部的一些规律性,这实际上也是说明一名多量现象存在的价
值和理据。
一名多量的研究对于量词的正确运用和量词的教学将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3.研究对象
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
4.研究范围
对一名多量研究范围的确立,有两个方面,一是名词范围,二是每个名词所带的量
词数。对前者来说,能够带多量的名词是一个庞大的集合,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这样的
名词作穷尽性研究,因此,类型性是名词范围确立的主要标准,即所选择的名词能代表
一种意义类型。而对后者来说,每个名词所带量词的数应该是比较稳定和规范的,排除
临时性的、特殊的量词。在这两点上,我们认为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1984)中的《名词、量词配合表》比较符合这样的原则;对量词的收录也体现了普遍
性和常见性的特点。因此,我们的研究范围基本上以《八百词》的《名、量词配合表》
为准。同时,为了使研究能更加深入和全面,我们又同时参照刘学敏、邓崇谟编著的
《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1989)和俞士汶等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
(1998)中的《名词表》,它们所收录的一名多量现象更多,这又可使我们的研究更广
泛更深入。
4

5.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静态和动态、历时和共时、个别和一般相结合。一名多量是一个系
统,对它的研究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因此,本文既从静态角度分析一名多量
的分类,又从动态角度研究名词对量词的选择;既注重一名多量的共时研究,也对某些
一名多量的形成作历时的探讨;既有一名多量的整体性研究,也对常见的一名多量形象
作个例性分析。最后对越南学生一名多量运用情况作个探讨,指出他们运用的不规范现
象及其成因。
6.研究任务
综述前人对现代汉语量词与一名多量现象的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的分类及一名对多量的选择条件
考察一名多量常见现象
找出越南学生对一名多量现象运用不规范现象成因,并对此提出一些见解和教学建
议。
7.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附录与参考书目以外,其内容分为三章:
第一章 有关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 现代汉语常见一名多量现象考察
第三章 越南学生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运用不规范现象及教学建议
有关一名多量现象的基础理论
量词和名词虽然在语法上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但两者在语义上却存在直接的选择
和制约关系。人们对名量词的研究,特别是名量词的语义分析中,经常通过分析量词的
语义特征来看什么样的名词和什么样的量词组合。当然对名词与量词的组合问题,可从
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以量词为主选个体,名词集合为被选群体,看某个(些)量词所能
搭配的名词范域,这样形成的是一量多名现象研究。二是以名词为主选个体,量词集合
为被选群体,看某个(些)名词所搭配的量词范域,这样形成的是一名多量研究。我们
研究的是后者。本章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前人关于汉语名量词主要研究简述
汉语显然是属于量词语言,量词在汉语名词的数量表达式里是必不可少的。量词是
一个系统,包含很多成员,要表达名词的数量时,必须选用与之相配的量词。例如:“一
条马路”、“两头牛”、“三本书”、“四枚邮票”分别用“条”、“头”、“本”、“枚”来修饰“马路”、

“牛”、“书”、“邮票”。
作为汉语一大特点的量词,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马氏文通》问世之前,虽未见
语法的系统专著,未有量词专论,但古人已注意到量词的用法和搭配了。如:“数物以
筒”、“兔以首 言”、“纸谓之个,亦谓之枚”、“车可称两,孟子‘革车三百两 ’,绢称匹 者”。
1898 年出版的《马氏文通》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由马建忠开始,汉语语
法研究进入了草创、革新和发展的阶段。以《马氏文通》为起点经陈承泽《国文法草
创》、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到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初步构拟起汉语语法体系
的粗略框架。从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到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吕叔
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等代表性著作相继问世,学者们打破了旧
5
语法体系的束缚开始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语法体系。1952 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
所语法小组丁声树等的《语法讲话》发表后,量词正式列入现代汉语词类中,确立了它
的独立身份和作用。1956 年张志公《“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又把量词在词类中
的独立身份和作用明确化。从此一般汉语语法书中量词单列一类,名称开始固定下来。
随着量词研究的逐步深入,逐步成熟,讨论量词的专著也不断增加。在量词的内部分
类上,有张志公(1956)《“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物量、动量两分法,黎锦熙、
刘世儒(1959)《汉语语法教材》名量、动量、形量三分法,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汉语文
教研组编辑的(1975)《现代汉语量词手册》的物量、动量、复合三分法。还有,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把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临
时量词、标准量词、准量词、动量词”等八类;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把量词分为
“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临时量词、准量词、动量词”七类;程荣
(1996)《量词及其再分类》把量词分为“单纯量词”和“复合量词”两大类,单纯量词又分
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部分量词、度量词、品类量词、动量词”六类。量词的内部分类
日趋明确。在量词的历史研究上,从殷商时代至今的各个时期的量词都有相关的论著。
如:黄载君(1964)《从甲骨文、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量词的起源和发展》,黄盛璋
(1961)《两汉时代的量词》,刘世儒(1965)《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陈玉东(1998 )
《隋唐五代量词的语义特征》,白冰(2001)《宋元时期个体量词的变化和发展》。在量
词研究的角度上,有侧重句法方面的,如:吕叔湘专门讨论了数量词与名词的位置先后
问题,黎锦熙注意到量词替代中心词的特别用法。有侧重语义方面的,如:邵敬敏
(1993)《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陈级(2002)《简析汉语“陪伴性”物

量词的通假现象》。有侧重语用方面的,如:郭先珍(1987)《汉语量词的应用》,赵喜
桃(2000)《简论量词的修辞功能》。有侧重文化、认知方面的,如: 迟永长(1997)《谈
汉语量词的文化底蕴》,石毓智(2001)《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有侧重量词
的应用的,如:戴梦霞(1999) 《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教学的一点探索》,李清(2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量词的教学及其文化意蕴》。量词是豁着词,量词研究直接受其
它词类研究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名词与量词关系密切。谈到名词与量词的关系,人们
首先想到名词与量词的搭配问题。但量词大都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且现实生活中大量
存在着名词临时借用为量词的现象。当今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名量词进行单列一类来研
究的文章还很少。一名多量现象好像是没人研究过。在越南,这是第一次在一篇论文的
篇幅内深入探索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文中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以供大家商榷。
(二)一名多量现象
1.一名多量概说
从量词的计量对象看,量词有计量名词的名量词和计量动词的动量词之分。由于名
量词的丰富和复杂性,在整个量词的研究中,名量词的研究比较占优势,而名量词的研
究又往往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名词。以上所述,我们研究的是一名多量现象,并且,量
词的范围限制在个体量词之内(本文中,若没有特别说明,“量词”一词都是指个体量词)
因此,准确地说,我们研究的一名多量就是指现代汉语中一个名词分别与多个个体量词
组合的现象。看下面的例子。

1

a
:他抱着一床被条走近来,把它盖在我的身上。(郭沫若《我的童年》)
6
b
:在车站附近的一条侧街上,替我扛着一口小皮箱和一卷被条的我的大勤
务兵,突然把担子放下,当街向我跪了下来。(郭沫若《涂家埠》)

2


a
:这时从北面过来了两抬 花轿,后面紧跑着几辆大车。(孙犁《风云初
记》)
b
:“几乘轿?几个吹打的?”大娘说,“就打着咱们定不起官轿,花轿总得有
一乘的。”(同上)
c
:果见那条石级路上喘吁吁爬上了四末老叔,他的后边还跟了一顶四人小
轿。(《小说选刊》
1999
年第
11
期)

3

a
:几条枪象被电气指挥着似的,一齐口儿朝了北。
(
老舍《四世同堂》
)
b
:两支枪阻住她的去路:“干什么
?
不准出去
!”(
同上
)
c
:我狠他们,夺了他们一杆枪,打死他们两个人。

(
许地山《春桃》
)
d
:每枝步枪按最多的,背上它一百发。
(
曾克《战地婚筵》
)
例(1)中,“被条”可分别和“床”“卷”组合,例(2)中,“轿”分别和“抬”“乘”“顶”组合,例
(3)中,“枪”分别和“条”“支”“杆”“枝”进行组合。像这些情况,就是我们说的一名多量现象。
我们认为,“床、卷”、“抬、乘、顶”、“条、支、杆、枝”等这类量词,它们能分别和同一
个名词搭配,本文就将它们称为配同关系量词,或简称为配同量词。有时我们也称之为
多量集合,或简称为多量。称“配同量词”是着眼于量词和名词的组合关系,称“多量”是着
眼于能和相同名词组合的所有量词的聚合关系,但在行文中我们并不加以特别区分。若
用 L
1
, L
2
, L
3
等表示配同量词,N 表示名词,则一名多量现象就可表示为:
N: L
1
、 L
2
,、 L
3
……
因此,上述例子中的一名多量可分别记为:
(1)被:条、床、卷

(2)轿:抬、乘、顶
(3)枪:条、支、杆、枝
对于一名多量现象,从名词的所指角度,我们区分出同体多量和同质多量。所谓同
体多量是指两个或几个名词所指称的客观实体完全相同,但所搭配的量词却不同。例如:
(4)
奇怪的是,有一张椅子一直空着……,就把它挪到另一桌去了。另一桌的人,
看了看这把椅子,挺不高兴,也把它移开了。
(
《文萃报》
2002

3

26

)
(5)
一枪打死了七头野猪, 禾禾的声名大震起来。……七只野猪的消灭,使鸡窝汁
的庄稼再不被糟蹋。
(
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
)
例(4)中“一张椅子”和“这把椅子”的“椅子” 是指同一个客观实体,但使用的量词却不同。
例(5)的“七头野猪”和“七只野猪”中的 “野猪”所指也完全相同,但搭配的量词不同。
所谓同质多量是指两个或多个名词所指称的客观实体不同,但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
内涵特征,这形成同质名词,而同质名词和不同的量词组合,就形成同质多量。如:
(6)
怎么老天津卫俯佑大街东口、西口还有两眼老井呢
?(
林希《好酒好腊》

)
(7)
桃园里面有一口井。
(
废名《桃园》
)
例中的两个名词“井”不是指同一个客观实体,但它们的内涵相同,是指同一类客观事物,
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之为同质名词,它们所搭配的量词不同时,就构成同质多量现象。区
分同体多量和同质多量对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一名多量现象有一定的作用。
7
2.一名多量的分类
一名多量中,多量是量词成员的静态聚合,它是从具体语言运用中的名量搭配现象
中概括出来的。本文首先对多量这个静态现象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对比分析。通过
分类能使我们对多量现象有一个比较基本的和整体性的认识。
分类依据的标准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类。我们根据两个标准,分出两个不同的类。
一是依据具有配同关系的量词数目来分;二是根据量词的语义类别的构成来分。分类的
依据范围主要是俞士文等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简称《词典详解》)中的
《名词表》和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简称《八百词》)中的《名词、量词配合
表》。
2.1 一名多量的数目分类
从具有配同关系量词的数目看,不同名词所能搭配的量词聚合数有相同也有不同,
我们对《词典详解》进行了统计,其名词表共收名词 3571 个,其中能带两个以上量词
的名词共 1069 个,约占 30%。对这 1069 个一名多量现象,根据其量词数目的不同,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2

1

1
一名二量

指一个名词所搭配的量词聚合数有两个。这类情况是整个一名多量中所占比例最多
的,共 697 个,占总数的 65.3%。例如:
暗锁:个、把;报告:个、篇;白纸:张、页;苍蝇:个、只;白杨:株、棵;蚕豆:
粒、颗;长城:条、座;垂线:条、根;纪律:项、条;大象:头、只;大专:所、座;
稻草:根、棵;申请:张、页;横批:条、幅;急事:件、桩;主谋:个、名。
2

1

2
一名三量
指一个名词所能搭配的量词聚合数有三个。这种情况在一名多量现象中所占比例次
于一名二量,共 334 个,约占 31.2%。例如:
保姆:个、位、名;白兰花:朵、棵、株;宝石:粒、颗、枚;别墅:个、座、处;
渡船:艘、只、条;纲领:条、项、个;经典:本、部、卷;车:辆、列、部;标语:
张、幅、条;稿纸:页、本、张;歌曲:曲、首、支;金笔:支、杆、根。
2

1

3
一名四量
指一个名词 所能搭配的量词聚合类是四个,这种情况共有 37 例,占总数的
3.5%。例如:
大将:个、项、名、员;笛子:根、支、管、个;雕像:尊、个、座、件;房屋:
栋、幢、间、座;棋子:个、颗、粒、枚;书:本、册、部、页;凉席:床、张、个、
领;命令:条、项、道、个;仪器:个、台、件、架。
2

1


4
一名五量

指一个名词所能搭配的量词聚合类为五个,《词典详解》只收了一例,即“笑话”,
它可以和“个、句、则、篇、本”搭配。一名五量或五量以上的情况极少,《八百词》也只
收了 1 例,即“药”,它可以和“服、剂、副、味、丸、片、粒”搭配。
8
在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情况中,由于各种词典收录的原则或对语料的掌握分析的不同,
对一名多量中量词的数目收入肯定存在差别。
下面我们对《词典详解》和《八百词》(共 254 例)中一名多量的数目情况进行
数据对比,情况如下(一名五量或五量以上的情况极少,在此忽略):
一名二量 一名三量 一名四量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八百词》
173 68.1
%
67 26.4
%
13 5.1%
《词典详解》
697 65.3
%
334 31.2
%
37 3.5%
(表 1)
实际上,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所反映的各种类别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就说
明了各种类别在一名多量中的基本状况。数据显示,一名二量是优势现象,即大部分一
名多量是一个名词可分别和两个量词组合;一名三量大大少于一名二量,但也基本上占

总比例三分之一,是一种常见现象,而一名四量甚至一名五量等所占比例数极少,是一
种偶见现象。
2.2 一名多量的语义分类
量词作为一个词类,属语法范畴,但汉语量词主要来自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
一个语法单位,汉语大部分量词还负载着一定的语义信息。这种语义信息影响到它和名
词的选择搭配,即具有一定语义特征的名词选择与之在语义上相适应的量词来搭配。这
样的选择搭配结果,就形成了量词的语义类别。比如:称量条形物体的量词就构成一个
条状义类量词的集合,如条、根、支、杆等,称量块形物体的量词就构成块状义类量词
的集合,如块、朵、锭、坨等。人们根据不同量词所表现出来的语义特点对量词进行分
析,就可以得出量词的语义类别。而在一名多量中,由于同一语义类别和不同语义类别
的量词能形成配同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语义类别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语义分类。
对量词进行语义分类,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方面是受量词本身语
义的显潜影响,如“条、块、扇”等表形义比较明显,归入形状类都比较认同,而“间、栋、
首”等表形义不明显,有人归入表形状类,但也可归入表形义较虚化的专指类;另一方面
是受人们认知的影响,比如“张”,它来源于动词,可归入动状类,但由于它称量的是具有
平面状的事物,在人的认知反映中“张”已定格为表平面状的形状类量词了。受量词分类的
影响,我们对一名多量的语义相构进行分类,难以得到一个准确而严格的普遍认同结果,
但我们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能对量词的语义相构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反映,使人们对其
有一个比较基本的系统的认识,因此,个别或少数的量词在归类上的分歧并不影响甚至
改变我们的结果。我们对“八百词”的个体量词进行归类,将其分为泛用型、形状型、动状
型、替代型、专指型。具体分布如下:
泛用型:个、只、枚
形状型:块、条、幅、枝
(笔)
、支、管、根、颗、粒、棵、株、朵、道、面、轴、
挺、牙、眼、孔、丸、扇、帧、瓣、锭、架、座
(碑、钟)
替代型:口、顶、头、峰、杆
(旗、枪)
、领、尾、枝

(花)
、把
(刀)

9
动状型:张、截、贴、抬、乘、铺、垛、滴、发、服、挂
(窗帘)
、出
(戏)
、卷
(书)

专指型:家、座、
(城市、矿山)
、份、项、艘、首、阕、本、册、部、件、样、所、
间、栋、幢、处、名、位、员、段、们
(炮、功课)
、篇、句、具
(尸体、棺材等)
、宗、层、辆、
节、户、级、则、期、副
(药)
、剂
(药)

(雷)
、匹、尊。
对一名多量进行的语义类别构成的分类,我们从量词的语义类别的相同或相异来分
出第一层次的同类相构和异类相构两大类,同时,根据量词语义类别的次分类,进一步
作第二层次的语义相构类别的划分。每次分类都以两个量词作为一个分类单位,三个以

上的量词语义相构情况涉及得比较少。
2

2

1
同类相构

如果配同关系量词在语义类别上属于同一类型,则构成同类相构。例如:

8

a
: 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
(鲁迅《在酒楼上》)
b
: 过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鲁
迅《非攻》)

9

a
: 架上满是中国书、外国书,《理想之良人》自然也在内
——
一共有两部。
(鲁迅《幸福的家庭》)。
b
: 学程正捧着一本小而且厚的金边书快步进来。(鲁迅《肥皂》)
(8)a 的“株”和(8)b 的“棵”都称量树,构成配同关系,而它们又都属形状型;(9)a
的“部”和(9)b 的“本”都称量“书”,构成配同关系,它们都是专指型,两例中的一名多量

都是同类相构。
一、 泛用型同类相构
,即陪同关系量词都属于泛用型。例如:
鼻子:个、只;胳膊: 个、只;耳环:个、只;翅膀:个、只;船:个、只;角:
个、只;轮子:个、只;鸡:个、只;老虎:个、只;纽扣:个、枚;炮弹:个、枚;
图章:个、枚。
这类配同关系量词主要是“个”和“只”、“个”和“枚”《八百词》没有收“只”和“枚”,但
“戒指”可用“只”“枚”及“个”。其中“个”与“只”相构所称量的名词主要是表示动物的或成对东
西中的一个事物。称量动物时,外形有显著特征(如蛇、蚯蚓等)和部分家畜(如猪、
马、牛)一般不用“个”和“只”。从这点可以看出,量词的形成既和事物本身的内因条件有
关,又和社会认知的外因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个”与“只”称量动物有区别,一是“个”
主要用于口语中,“只”既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二是在语法上,“个”不能单独指
代名词,后面必须出现表动物名词,而“只”可以。比较下面的说法:
鸡一只、鸭二只, *鸡一个、鸭二个
你们养了多少只鸡?五十只。 *五十个。
数一下这里的鸡,一只、二只、三只……。 *一个、二个、三个。
“个”、“枚”所称量事物除上面例举之外,还有“导弹、地雷、橄榄、鸡蛋、螺丝、金
牌、棋子、铜钱、校徽、勋章、硬币、炸弹”等。
二、 形状型同类相构
,即配同关系量词都属于形状型。例如:
扁担:条、根;瓜子:粒、颗;布:块、幅;肉:块、片。
由于形状型内部的再分类,如可分为条状、块状、面状、点状等,因此这种类型我
们又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再分,分为相同形状相构类和相异形状相构类。
10
相同形状相构类主要包括:
条状型相构,如鞭子:条、根;箭:枝、支;标语:条、幅;筷子:支、根;麦子:
棵、株;树枝:根、枝;牙膏:支、管;葱:棵、根;枪:支、杆等。
点状型相构:如豆子、花生、粮食、钻石、种子、糖果、珍珠、子弹:颗、粒;露
水、汗珠:颗、滴;药:粒、丸。
块状型相构,如墨:块、锭;云:块、朵;月饼:块、牙;泥:块、坨。

相异形状相构类主要包括:
块面状相构,如布:块、幅;地:片、块;肉:块、片;霞:片、朵;镜子:面、
块;砚台:块、方。
面线状相构:如:旗:面、杆;被面:条、幅;标语:条、幅;画:幅、轴;门:
扇、道。
块点状相构,如糖:块、颗。
点线状相构,如葡萄:粒、颗、棵;心:颗、条;钉子:根、颗。
块线状相构,如手巾:块、条;肥皂:块、条;木头:块、根;伤疤:块、条;花:
朵、棵。
三、
替代型同类相构
,即配同关系量词都属替代型。这种类型比较少。例如:
猪:口、头;枪:杆、枝;刀剑:口、把。
四、
动状型同类相构
,即配同关系量词都属动状型,例如:膏药:张、贴;轿子:
乘、抬;墙:堵、垛;席子:张、卷。
五、
专用型同类相构
,即配同关系量词都属专用性,例如:
房子:所、间、栋、幢;工厂:家、座;工作:件、项;故事:段、篇;家具:件、
样;事情:件、桩;剧院:家、座;楼房:栋、所、座、幢;日记:篇、本;人家:户、
家;书:本、部;课:节、门;诗:首、句;小说:本、篇;医院:所、家、座;银行:
所、家;火车:列、节;东西:件、样;人:个、名。
这种类型所搭配的名词基本上是,一是表书籍文章,二是表单位建筑物;三是表示
人;四是表事件。而且这几类名词的配同关系量词一般都是专指型量词或泛用量词“个”,
它们很少用其他语义类型的量词来称量。
2

2


2
异类相构
如果配同关系量词在语义类别上属于不同类型,则形成异类相构关系。例如:

10
)因为这一块地方,张贴的“向雷锋同去学习”那条标语,比现在这张稍大一
些。(张洁《来点儿葱 来点儿 蒜 来点儿芝麻盐》)

11

a
:本来点在饭桌上的那盏油灯,这时移到靠床的一张凳子上。(何家槐
《出狱》)
b
: 二诸葛到了区上,看见小二黑跟小芹坐在一条板凳上。(赵树理《小二黑结
婚》)
c
: 小毛一见小喜,赶紧起来让开铺子叫他躺,自己坐到床边一 个 凳子上。
(《赵树理文集》第一卷,工人出版社)
例(10)称量“标语”的“条”和“张”,一个属形状型,一个属动状型;例( 11)称量
“凳子”的“张”“条”“个”则分属动状型、形状型和泛用型。两例中的配同关系量词都属异类
相构关系。
11
异类相构又分为下面这些类:
一 、
泛 用 型 量 词 与 其 他 各 类 型 量 词 构 成 配 同 关 系
。由于泛用量词(特别是
“个”)的不表形语义特征,使它能称量大部分名词。因此也就能和许多其它类型的量词构
成配同关系。例如:

泛用形状型相构,如:碑:块、个;火箭:支、枚;锣:面、个;船:条、只。
泛用替代型相构,如帽子:顶、个;骆驼:个、峰。
泛用动状型相构,如床:张、个;戏:出、个;布告:张、个。
泛用专指型相构,如歌:个、首;工厂:家、个、座;船:艘、个。
二、
形状替代型相构
,如:
牛:头、条;鱼:条、尾;碑:座、块;枪:杆、条、根;驴:头、条;
三、
形状动状型相构
,如:
药:服、粒、丸;墙:道、堵、垛;皮:张、块;炉饼:张、块。
管子:根、截;画:张、幅;子弹:粒、颗、发;纸:张、片。
四、
形状专用型相构
,如:
地图:幅、本、册;伤:处、块;原则:项、条;政策:项、条。
五、
替代动作型相构
,如:
喜字:领、张、卷;轿子:顶、乘、抬。
六、
替代专用型相构
,如:
螺丝:匹、头;骆驼:匹、峰;凶器:件、把。
七、动状专用型相构,如:
地图:张、本、册;纸:张、页;书:本、卷、部。
如果我们还考虑三个以上的量词构成的语义相构类型的话,则情形更加复杂。如:
a、船:条、只、艘; b、药:服、剂、丸、片、粒; c 、 心 : 颗 、 只 、 条 ;
d、杂志:本、期、卷。

a 是形状泛用专指型相构,b 是动状专指形状型相构,c 是形状泛用形状型相构,
d 是专指专指动状型相构。三个以上的语义相构形成的类型实际是两个语义相构类型的
简单延伸,对它们的考虑分析并不会更深刻地反映一名多量的语义相构类型特点,因此,
在此我们不再作进一步的分类。
(三)一名对多量的选择条件
分类只是对多量本身而言,而且多量是一种静态现象,但在一名多量的研究中,更重
要的是名量组合问题。而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名量组合只能是一个名词一次只和一个
量词搭配,因此,这就存在名词对多量的动态选择问题,这种选择是把静态中名词对多
量的可能组合变成现实搭配,选择是有条件的,比如名词 N 的配同量词为 L
1
和 L
2
,在甲
条件下,N 选择 L
1
,在乙条件下,N 选择 L
2
,这就形成有条件的 L
1
N、L
2
N 的名量组合,
讨论一名多量的选择,关键是讨论条件。名量组合中,名词是制约对量词选择的主导因
素,它决定选择什么样的量词与之搭配。所以,通过分析名词的概念义和语境义等,就
能解释一名多量动态选择的主要动因。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及名词量词搭配词典的分
析发现,制约名词对量词选择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但其中最主要体现在一名异义、一
名异体、一名异形等对量词的选择上。所谓一名异义是指相同名词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一名异体是指相同名词处于不同的语体当中,一名异形是指相同名词指代了不同的外形
12
对象。由于名词存在的这些意义差异,对量词的选择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一名异义 的

多量选择、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和一名异形的多量选择。
1 .一名异义的多量选择
1.1 一名异义是指相同的名词包含不同的义项,这样的名词我们称为一名异义名
词。这类名词,当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不同的义项时,对量词的选择也许是相同,
也许是相异的。就此,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能够带个体量词的一名异
义名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它们在对量词的选择上有相斥、重合、交叉三种情况。如果
我们分别用 A、B、C 等代表名词 N 的各个义项,用 L1、L2、L3 等表示各义项所选择的
量词,则这三种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相斥
相斥指当名词 N 分别代表义项 A、B、C 等时,其所选择的量词分别为 L1、L2、L3
等,即各义项选择的量词完全不同,以“竹”为例,它有两个义项, a:指常绿植物,茎圆
柱形,中空,有节,叶子有平行脉;b:指这种植物的茎。在运用中两个义项选择了不同
的量词。
如:


12
)她一下子沉到了井底,手里抓住那棵段竹。(楚良《清明以后是谷雨》)


13
)她发现了一根长长的枯死竹,奔过去一扳,断了。(同上)
例(12)的“竹”与上述义项 a 相对应,例(13)的“竹”代表了义项 b。义项不同,它
们选择的量词有区别,(12)选择了量词“棵”,(13)选择了量词“根”,它们选择的量
词是相斥的。
二、重合
重合指名词 N 所代表的各义项 A、B、C 等在量词的选择上是相同的,即它们共同选
择量词 L,以“图章”为例。它有两个义项,a:小块石头、木头、金属等做的方形或圆形
的东西,上面刻有姓名、图案等,印在书籍、文件等上面做标记;b:图章印在文件、书
籍等上面的痕迹。如:


14

a

1974
年陕西咸阳一位中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被埋在积土中的一
方白玉印章,刻有“皇后玉玺”的白文字样,(王志敏、闪淑华《中国的印章与篆
刻》)
b
:乾隆时期画家方士庶在居丧期间,曾在他以前画过的画上盖了一方印文为“偶然
拾得”的小方章,也是蓝色的。(同上)

15

a
:你又不是不懂这里的猫腻,怎么没有替我去刻个 图章呢?(张洁《来
点儿葱 来点儿蒜 来点儿芝麻盐》,长江文艺出版社)
b
:明天我通通盖上一个图章,让他们学生自己去填。(黄药眠《古老师和他的学
生》)
例(14)a 和例(15)a 的“印章”和“图章”代表了义项 a,它们分别选择了量词“方”和
“个”,而例(14)b 和例(15)b 的“方章”和“图章”分别代表了义项 b,但它们也分别选
用了量词“方”和“个”,因此在量词的选择上形成重合关系。
三、交叉
交叉指名词 N 所代表的各义项 A、B、等在选择量词时,A 选择了量词 L
1
和 L
2
等,而

B 选择了 L
2
和 L
3
等,这样,A、B 选择的 L
2
是重合关系,而 L
1
和 L
3
是相异的关系,以名
13
词“麻子”为例,它有两个义项,a;指人出天花后留下的疤痕;b:指脸上有麻子的人。
义项 a 可选择量词“个”“颗”或“粒”,义项 b 可选择量词“个”“名”,因此量词“个”是它们的共
同选择,“颗”“粒”和“名”是它们的相异选择。例如:

16
)碰上你这号的刁人有啥办法?怪不得人家说十个麻子九个坏,一个不坏是
无赖。(莫言《牛》)

17
)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老舍《离婚》)

18
)不是说我景小乐好得象仙女一样,脸上一颗 麻子也找不出来。(王东满
《柳大翠一家的故事》)
例(16)的“麻子”是指人,代表义项 b,此时它不能用量词 “颗”或“粒”。例(18)的“麻
子”代表义项 a,它可换用量词“个”或“粒”。例(17)的“麻子”也代表义项 a,用了量词
“个”,与例(16)相同,发生交叉关系。交叉关系中的重合量词大部分是“个”。本文讨论
的情况主要涉及相斥和交叉两种关系。

1.2 我们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
(刘学敏等编,下简称为《搭配词典》),发现存在对个体词选择不同的一名异义名词
主要有三类,一是植物类名词,二是体育类名词,三是其他一些名词。
一、植物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根、茎、叶、果实、种子、皮等器官构成的,这些
器官是植物整体的构件成分,对于某个植物来说,整体名称只有一个,而构件名称却可
以有多个,即植物的根、茎、叶、皮等的名称可以不同。在植物的整体与构件名称当中,
存在两种关系。
一是整体名称与构件名称不同,如:
a: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果实细长,种子黄色,有辣味。
b:芥子:芥菜的种子。
a 的“芥菜”是指这种植物的整体,而其构成部分“种子”却用名词“芥子”。相同情况的还有
(前者指整体,后者指构件):菖蒲——蒲剑、竹——竹叶、牡丹——丹皮、蓖麻——
蓖麻子等。这类植物名词由于所使用的名称不同,意义不同,属于不同的名词,因此,
在对量词的选择上就存在鲜明的区别,它们不属于我们说的一名异义名词。
二是整体名称与构件名称相同,如:
a:扁豆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
扁平,微弯
b:扁豆 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
a 的“扁豆”指这种植物的整体,b 的“扁豆”指其构件部分的“荚果”或“种子”,两者所指意
义不同,却用了相同的名称,类似的如八角、巴豆、芭蕉、槟榔、蚕豆、冬瓜、番茄、
苦瓜、黄豆、菊花、姜等等。这类名词是我们要讨论的一名异义名词。由于它们用相
同的名称代表了不同的义项,意义不同,所指外延对象各异,那么在量词的选择上就
有区别。又正因为不同意义用了相同的名称,因此,量词就成了不同语境下区别这类
名词意义的词汇形成标志,“一棵葫芦”与“一个葫芦”不同,前者指其整体,后者指其果
实,区别标志就是量词“棵”和“个”。看下面这个例子: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
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4
一般来说,称量整体植物时用量词“棵”或“株”,称量构件成分时则根据构件成分的外

形特征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量词,如构件成分是花,则用“朵”;是根或茎,则用“根”或
“枝”;是果实、种子时,则用“颗、粒、个”等;是皮时,则用“块”等。下面我们通过系列
例子来说明存在一名异义的植物名词对量词的选择情况。

19

a
:那是一株 很瘦很弱,细线一样的小草,秆是青色的。(李佩甫《败节
草》)
b
: 房内的日常用具,如桌子,椅子,床铺,火柴,手巾,面盆,报纸,书籍,
甚至于一粒沙,一根草,在他都可以发生兴味来,(鲁彦《小小的心》)
(20) a
:我看它们最喜欢这株 玫瑰花了,它们老是停在花上不肯走了。
(
倪贻德
《初恋》
)
b
:这一看,他便看见了一朵单枝玫瑰花,恰好被丢弃在垃圾箱的箱盖上。
(
《北
京文学》
2001
年第
3

)
c
:张英手里一直拿着他送的那支玫瑰花,就连吃东西时也没舍得放下。

(
同上
)
(21) a
:而那三棵 葡萄却丝毫不为所动,如插在泥土中的枯枝,不见一点生机。
(
《北京文学》
2001
年第
4

)
b
:他想那一个个圆圆的葡萄在筐里挤压着,被颠簸得够厉害。(《张炜中篇小
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2) a
:他就重新咀嚼这案情起来,额上的那条青筋由葱发育成了一根肥蒜。
(

文井《风雨》
)
b
:有时候他在老恒元那里拿一根葱,几头蒜,我娘也不吃他的。
(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
)
上述例中,除(22)例的 a, b 植物名词都是表构件意义外,其余的例子中,a 例植物
名词都是表整体意义,使用量词“棵”或“株”,b 或 c 例是表构件意义,根据构件部分的形
状而选用了不同的量词。

植物整体名称与构件中的哪一个成分同名,主要取决于构件成分对人类社会的功能
价值。对社会价值越大的部分,那它在人们认知心理上的突显度就越高,因此,命名时
人们就更容易倾向于将其与整体同名。比如蚕豆、花生、西瓜等,因其果实的食用价值,
使果实成为整体中的突出部分,人们就将果实的名称代表整体名称,使这两者同名。这
样的命名结果是,突显的构件成分的名称就成为无标记形式,而其余不突显部分被指称
时就必须另外命名,或带上标记形式,如西瓜藤、西瓜籽、西瓜叶等。
植物类的一名异义名词在量词的选择上是相斥的,即表整体植物的名词所选择的量
词与表构件成分的名词所选择的量词是不能互换的。如果把表示整体意义的义项作为 A
义项,表示构件成分的义项作为 B 义项,则 A 选择的量词基本上是“棵”或“株”,而 B 义项
选择的量词根据构件的外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
B
1
量词:颗、粒、个;例如:八角、巴豆、稗子、扁豆、菜豆、扁桃、蚕豆、大麦、
冬瓜、豆蔻、地瓜、豆子、葫芦、谷子、西瓜、海棠、番茄、瓠子、花红、橘子、荔枝、
栗子、罗汉果、花生、麦子、芒果、葡萄、荞麦、山里红、石榴、龙眼、青棵、橄榄、
玉米、芋头、高粱、芝麻、柚子等等。
B
2
量词:朵;例如:菜花、丁香、杜鹃、菊花、荷花、腊梅、芙蓉、蒲公英、蔷薇、
婴粟、樱花、紫罗花等等。
15
B
3
量词:条、根、枝;例如:黄瓜、草、苦瓜、豆角、芦苇、芹菜、葱、蒜、当归、
人参、甜菜、香蕉、剑麻等。
B
4
量词:块、片;例如:桂皮、生菜、榨菜、姜等。
B
5

量词:头;例为:蒜。
二、表体育类的一名异义的名词一般包括两个义项,一个指体育运动项目;另一个
指这个体育项目所使用的工具。如《现代汉语词典》对“篮球”的释义是:
a: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把球投入对方防守的球架铁圈中算得分。得分多的获胜。
b:篮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牛皮做壳,橡胶做胆,也有全用橡胶制成的。
对量词的选择上,表示运动项目的义项一般选择的是“场、次、项”,表示器材工具的义项
则根据器材工具的形体特征来确定。例如:

23

a
:英国选手桑德逊虽然通过标枪这一项拿了很多分,但他的跳高和
800
米成绩是所有这些人中最差的。
(
《辽宁体育科技》
1982
年第
1

)
b
:我喜欢用这根标枪,这几次比赛我都用它。(同上)
(24) a
:这场篮球谁能赢。
(
引自《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
)
b
:如图

b
所示:队员围成一圈传两只球
(
按:指篮球
)
,… …要求两个球不能同时传
向一人。
(
《体育与科技》
1999
年第
3

)
(25) a
:这次冰球看得真过瘾。
(

(2)a)
b
:把那个冰球捡回来。
(

(2)a)
上述例中,表运动项目的义项用了“项、场、次”,表器材工具的义项用了“根、只、个”
等。如果 C 用来表示后者选择的量词类型的话,则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类:
C
1
:量词:个、只、枚;例如:篮球、网球、乒乓球、橄榄球、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
铅球等。

C
2
:量词:根、条、支、杆;例如:标枪、单杆、双杆、飞标等。
C
3
:量词:把;例如:单刀等。
如果从词义的发展演变关系看,我们认为体育类一名异义名词应该是,表器材工具的义
项是本义,而表运动项目义是由此义派生出来的派生义。就是说,首先某种东西被作为
一种活动的依凭工具,然后经过逐渐地对活动规则的发展完善,使这种活动成为一项体
育运动,在命名上,因工具或器材是整项运动的核心部分,处于人们对这项运动认识的
最重要位置,因而运动项目就倾向于与之同名,这样命名方式的好处是,既能使人们容
易记忆和理解运动项目的最突出属性,符合人们心理上识别事物的突显原则,也因不另
外取名而减少了词汇量,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当然,在量词的选择上,由于意义的改
变,指称对象也改变了,所搭配的量词就随之不同了。
三、其他类的一名异义名词是指在这个名词包含的两个或多个义项中,其中一个
或几个义项(派生义)是从另一个义项(本义)当中通过引申或比喻等方式产生的。意义不同,
指称的事物不同,所选取的量词就有差别。以便衣 为例,它有两个义项,a:平常人的
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b: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例如:
(26)
他穿了一件便衣,看起来相当随意。
(
韩少华《红点颏儿》
)
(27)“
听着
!”
那人抢前半步,那痕子也一耸;俩便衣儿一左一右,跟了上来。
(

少华《红点颏儿》

)
例(26)的“便衣”是义项 a 的意思,用了量词“件”,例(27)的“便衣”是义项 b 的意思,
用了量词“个”。这类名词因形同音同,意义相关,所要求的量词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所以
16
在《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中,对它们就分立条目,并对每一项意义所搭配的量
词分别列举,如果仅从个体量词搭配的不同来看,其收录的此类名词共 59 个,另我们统
计《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这类名词大概 50 多个,其中包括前者未收的有 34 个,
这样两者相加,共 90 来个。
下面分相斥和交叉两种情况略举几例。
名词 义项 量词
相斥 菜
娥眉
麻纱

穿心莲

草稿
a 蔬菜
b 指烹调过的蔬菜、蛋品、肉
品 等副食品。
a 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b 泛指美丽的女子。
a 用麻的细纤维纺成的纱。
b 一种平纹布。
a 一种草本植物。
b 一种成药。
a 未定的画稿
b 未定的文稿
棵、株
个、道

条、道
个、位
根、条

棵、株
颗、粒
颗、粒
张、幅
篇、页、

交叉 插曲
旗帜
茶座
寄生虫
纬线
a 穿插在电影或戏剧中的歌曲。

b 比喻事情发展中临时发生的
小事件。
a 旗子
b 比喻榜样或模范
a 通常指室外出售茶水的地方。
b 为供顾客喝茶而设立的座位。

a 寄生在别的动物或植物体内或
体外的动物。
b 比喻不劳而获、以剥削为生的
人。
a 指纬纱或编织品上的横线。
个、首、


个、件
面、杆


个、家
个、张
个、只、



条、根
17
b 指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 个

(表 2)
相斥类名词还有词、毒草、底牌、光、记录、课、楠木、篷车、亲家、渠道、杂感、
支柱等。交叉类名词还有槽、磁石、电台、关口、架子、马掌、药房、运动、增刊等。
具有交叉关系的量词主要是“个”,这也说明了“个”的泛用性。下面看几个实例:

28

a
:抓一个舌头来摸清敌人的情况。
b
:没有胳膊,没有腿,没有眼睛,没有嘴,甚至没有鼻子,只有一条粗而且长的
舌头、
(
张洁《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
)


29

a
:李先生,借给我俩钱,万一得买把家伙呢。
(
老舍《四世同堂》
)
b
:你这个家伙真会开玩笑。
(
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

30

a
:这家商店是个什么字号
? (

(2) b)
b
:这家字号名气大。
(

(2) b)

31

a

:甲:我给你找根东西。乙:拐棍儿。
(
姜昆李文华《如此照相》
)
b
:这个小东西,年纪不大,嘴巴倒挺会说。
(28)a 的“舌头”、(29) b 的“家伙”、(31) b 的“东西”都是指人,使用了量词“个”,而与之相适应的
(28)b, (29)a, (31)a 都是指物,分别使用量词“条”、“把”、“根”;(30) a 的“字号”意指“商店的名称”,
用了量词“个”,(30) b 的“字号”意为“商店”,使用的量词是“家”。
2. 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
明吴呐《文章辨体》及徐师曾《文体明辨》之“体”,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体”
概念。本节的“体”即“语体”之义。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是指在不同的语体里,相同的名
词对配同量词的不同选择。
语体是从交际风格或功能风格对话语进行的分类。在语言体系中,语言材料是语体分
化和存在的物质基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语体,反映出不同的语体特征。
语言要素中,词汇的选择是建构语体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作为词汇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量词也参与了语体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于某种语体选择某些量词作为自己的特定量词,
而这些量词反过来也体现出这种语体的特征。语体对量词的选择使具有配同关系的量词
产生分工。比如配同量词 L
1
和 L
2
,如果 L
1
被作为某种语体的常用或规定性量词,则 L
1
就带有这种语体的特点,而 L
2
就被排除在这种语体之外,这样,两者就形成了语体意义
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带来了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问题。

由于划分的原则或着眼点等的不同,不同的人对语体进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郑远汉
(1998)根据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的风格表现,将语体分为科学体、艺术体和谈话体。科
学体用于论述和说明事理,词语概念明确、句法严谨而正规。艺术体主要用于唤起形象,
强化感觉,词语具描绘性,句式多变或畸变。谈话体主要用于日常谈话和陈述事件,词
语和句式平实自然,轻捷灵活。我们考察量词的语体差异选择:不是完全遵循语体的类
别进行,因为我们发现在各种语体中,对配同量词具有选择要求的主要体现在谈话体和
科学体当中。因此,本节主要讨论在谈话体和科学体中名词对多量的选择。
一、谈话体对多量的选择 谈话体是在人们日常的、随意的、非专门性的交谈
中形成的,它在词语特征上表现为用词通俗、广泛、灵活。谈话体与口语不是一回事,
口语与书面语相对,它们是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式;谈话体与科学体、艺术体相对,它们
18
着眼于同一定交际任务相联系的言语特点系统。但口语与谈话体却是紧密相关的,谈话
体适于口语表达,而口语表达出的语言特征又与谈话体基本一致。这里我们所采用的材
料不是从口语和书面语角度来区分的,而是从谈话体的言语特点来分析的。下面我们考
察几种谈话体的语料,看它们对配同量词的选择情况。
首先我们考察的材料是陈建民的《汉语口语》(1984)的附录。这是原始状态的成篇
口语材料,材料共 10 篇,1.8 万字左右。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量词“个”的使用特别
突出,因此,就“个”与其他量词的情况作了统计对比,结果是:
使用次数 所占比例

308 86.5%
其他
49 13.5%
总计
357 100%
(表 3)
对数据“个”的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为:一是称人的名词选择“个”共 99 次,只能用“个”
称量的名词如问题、环境、读音、词等共 168 次;二是从一名多量现象看,如果不包括
称人名词的话,其余名词当中,有多量现象的名词共出现 69 次,而其中有 42 次是选择
了“个”,比例占了 61%;三是有些不能用“个”称量的名词,也用了“个”,如街、大褂、衬

衫等,共 5 次。情况表明,用于口语中的谈话体,量词“个”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有强烈选
用“个”的倾向。下面看材料中的几个例子。(1)组是从配同关系量词中选择了“个”的例子,
(2)组是不能用“个”却用了“个”的例子。

1

a
:还有个儿歌“上转辘台,乡下婕姥倒茶来”。
(
儿歌:个、首、支
)
b
:比方说,开始嘛,关个窗户,可以自己去把窗户关好。
(
窗户:个、扇
)
c
:或者有两个服务员,一个人管五个桌子。
(
桌子:个、张
)
d
:北京方言词典遇到一些问题,这个题目太大,不可能都讲。
(
题目:个、道
)
e
:过去到了这个布店,卖这个绸缎布匹的这个商店里头,那是最客气。
(
布店、商店:家、个

)

2

a
:拿针挑吧,也没有,人生地不熟的,拿纸
?
拿个刀。
(
刀把、口
)
b
:我们这个街呢,唯一的一只胳膊就这么一个,没有第二个。
(
街:条
)
c
:您把那个递给我好不好,那个黄色衬衫,看看。
(
衬衫
:

)
d:
我本来是打算买一个大褂的,但是呢,由于他……
(
大褂:件
)
朱德熙先生(1982)认为:“几乎所有的个体量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
能说‘个’。”这指的大概就是“个”在这样的谈话体中使用的情况。

谈话体在随意与认真之间也有程度之分。上述口语材料是在非常随意自然状态下形成
的,因此是最随意的谈话体。另外的谈话体是已形之于文字,经过了一定的加工整理的
口语材料,如戏剧、相声等。它们的认真程度稍大一些,言语特征上又稍有不同,比如
对量词“个”的考察就可发觉这种差异。我们对《中国相声精粹》(吴文科主编,同心出版
社,1996)里的五个相声中“个”与其他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共使用量词 274
次,“个”为 183 次,其他 91 次,“个”占总数的 66%,这比上面口语材料的 86.5%要低
我们再看在配同量词中选择“个”的情况。下表第 1 列是能带配同量词的名词总数(简称名
数),第 2 列是这些名词选择了“个”来称量的次数(简称个数),第 3 列是选择“个”的次数在
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简称比例)。
名数 个数 比例
19
《不正之风》
13 11 84.6%
《路子野》
19 9 47.4%
《多层饭店》
30 18 60%
《电梯奇遇》
20 14 70%
《虎口遐想》
7 4 57.1%
总计
89 56 62.9%
(表 4)
各相声中对配同量词中的“个”选择的比例有所不同,但其平均数 62.9%与上述材料
基本一致,这也说明像这类随意性程度稍小于自然状态下的口语的材料,其对“个”选择也
有很强的倾向性。下面也举几个例子略作对比:
(32)a
:暖
!

这部电话是新安的吧
?(
《路子野》
)
b
:一再设新公用电话放在我们家嘛,我那要有个电话多方便。
(
同上
)
(33)a
: 我给你办一台吧,波兰进口彩色
24
寸。
(
同上
)
b
:您弄个电视机往这一摆……
(
同上
)
(34)a
:奥
!
填个表吧。
(
《多层饭店》
)
b
:这张是什么表

?(
同上
)
(35)a
:尤其我住的那家饭店,那环境可太美了。
(
同上
)
b
:你住的是哪个饭店
?(
同上
)
为什么在谈话体中,“个”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在配同量词中被选择的频率比较大呢?
这大概与下面的两点原因有关:
一是语义约略谈话体对词语的选择是随意性的、不事斟酌的。特别在口语形式中,它
难以追求精确形象的表达效果。因此,常常是所选择的词语是近义的、模糊的,词义是
隐性、约略式的。对量词的选择也是如此,说话时人们并没有过多地去根据某个名词的
词义而准确地选择具有表形意义的量词与之搭配,而是随意性地使用语义不显现的“个”来
称量。
二是惯性意识在整个量词系统中,“个”的适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因而在人们
的意识中是最突显的,这样的意识使人们在使用量词时,除非是有意识地去考虑名词与
量词之间意义搭配的和谐准确性,不然的话,往往会受“个”的突显意识影响,无意识地去
将“个”填入到数量名结构中“量”的位置。这就像物理运动中的惯性现象,一个物体由于惯
性的作用,如不受外力影响而将保持运动或静止状态。“个”的这种惯性意识在口语形式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有时是不拘常规地将不能用“个”的地方而用“个”代替了,如上面的原始
口语材料中的一些情况。
从谈话体的言语特征上看,“个”这个意义不明显的量词,正适合了谈话体通俗、自
然、随意的特征,也即是说,在谈话体中对量词的选择,“个”是最佳的选择对象,“个”是
体现谈话特征的一个词语因素。像下面这样的例子,“个”的使用能体现谈话的随意性,如

果换成其配同量词,效果反而没有“个”好。

36
)两头用砖垒垒,安个窗户来个门,你们老两口子就住里头啦。
(
《不正之
风》
)

37
)认识我吗,交你个朋友,有事言语。
(
同上
)

38
)有个事,星期日下午两点,我得用辆车,最好来个“面包”,接趟新娘。
(


)
20

39
)叠个被,铺个床……(《多层饭店》)

40
)验验血,验验尿,透个视,照个相,打个心电图,做个肝扫描。
(
《路子

野》
)
二、科学体对多量的选择 科学体是在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
目的是准确而系统地阐述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基于这种目的,它形成了自己的语言
特征。体现于词语上,主要是要求术语统一、词义单意、表达简洁稳定等。对量词特别
是度量衡单位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是国际统一、通用。汉语量词丰富,一个名词可
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量词,以表达不同的语义,起到丰富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但是在科学体中,名词对量词的选择受到了限制。在某个科学领域内,其名词特别是主
题性名词要求搭配的量词是单一的、稳定的、同一的。因此,在配同量词中,如果其中
一个量词是科学体所选用的量词,则其他量词就被排斥于科学体之外,这样,就使配同
量词之间产生科学体与非科学体的意义差别。这种差别,也使科学体必须在多量之间进
行选择。配同量词的科学体与非科学体的差别,或者说,科学体对多量的选择结果,我
们可以通过语言事实来观察到。下面是两组一名多量的例子,A 组的名词是军事类中的
主题性名词,B 组的名词是农业类的主题性名词。
A 组:枪:支、条、杆、
根;子弹:发、颗、粒;
船:艘、只、条
机关枪:挺、架;炮弹
发、枚、颗;炮:门、
座、颗
B 组:牛:头、条;鱼:
尾、条
猪:头、口;树:菜等
株、棵
(表 5)
我们把 A, B 两组中的名词在科学体和非科学体中对多量的选择情况做对比,从中了
解它们对多量的选探差别。
首先看 A 组,A 组的科学体语料为《轻武器与战争》(黄守锉、卞荣宣编著,国防工
业出版社,下简称《轻》)和《海外兵器排行》(李巨泰主编,长征出版社,下简称
《海》),非科学体语料为《狗娘养的战争》(巴顿著,肖新文、王立力等译,时代文艺

出版社,下简称《狗》)和《平原枪声》(李晓明、韩安庆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简称
《平》)。语料所反映的选择结果为:
枪 支 杆 条 根 枝 柄 把
《轻》
125 0 0 0 0 0 0
《狗》
10 2 0 3 0 1 0
《平》
37 3 26 0 1 0 1
(表 6)
机关枪 挺 架 门
《海》
10 0 0
《轻》
34 0 0
《狗》
6 4 1
《平》
36 0 0
(表 7)
子弹 发 颗 粒 个
《轻》 2
2 0 0
21
《狗》
2 7 1 1
《平》
0 2 5 0
              (表 8)
 

炮弹
发  枚  颗  个
《海》
33 4 0 0
《轻》
105 1 2 11
《狗》
21 13 4 0
《平》
1 0 5 1
(表 9)
船 艘 只 条
《海》
113 0 0
《狗》
17 3 4
               (表 10)
数据表明, “枪”“机关枪”“子弹”“炮弹”“船”在科学体中分别选择了“支”“挺” “发”“门”
“艘”作为它们的量词,对其他量词则基本上不作选择。“子弹”“炮弹”中有时用了“颗”和“枚”
但情况较少,不排除作者失误的原因。但在复合量词中,只用“发”,如“1000 发/分”。在
非科学体中,“枪” “机关枪”等对量词的选择则比较自由。在同一作品里可以选择不同的量
词来称量同一名词。下面略看几个例子。(1)组是科学体的例子,(2)组是非科学体的例
子。

1

a
:火控系统的探测与跟踪设备分雷达和电视两个通道,射速
5000


/
分。
(
《海》,注:指炮弹
)
b

114mm
对海
/
空两用舰炮
1
门,
30mm
速射炮
2
座。
(
《海》
)
c
:司登冲锋枪是
1941

6
月开始生产的,到
1943
年达到高潮,周产量为
4700
支。

(
《轻》
)

2

a
:但由于我用的是一柄卡宾枪,鹿一时死不了。
(
《狗》
)
b
:事实上,原子弹相对于第一个伞兵、轰炸机队形,或第一尊大炮、第一艘潜
水艇而言,并不是多么有创意的东西。
(
《狗》
)
c:我们现在就好象乘着一条小船漂流在一条虚无飘渺的迷人的河上。
(
《狗》
)
再看 B 组的多量选择情况。农业类科学体语料来自《养牛学》(中等农校养牛教科
书编委会编,农业出版社,下简称《养牛》)、《养猪与猪病防治》(席克奇等编著,中
国农业出版社,下简称《养猪》)、《池塘高产养鱼技术》(重庆市九龙坡留科委组编,
四川科技出版社,下简称《养鱼》)、《蔬菜良种良法栽培》(申书兴主编,中国农业出
版社,下简称《蔬菜》);非科学体语料分别来自《1980 年全国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
品集》《 1981 年全国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简称《作品
集》)、《1982 短篇小说选》《 1983 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简称《小说
选》)。统计的具体结果是:
牛 头 条 个 只

《养牛》
128 0 0 0
《 作 品 集 》 《 小 说
集》
42 7 1 2
22
(表 11)
 猪 头 口  个 只 条
《养猪》
65 0 0 0 0
《 作 品 集 》 《 小 说
选》   
11 4 1 2 5
(表 12)
鱼 尾 条
《养鱼》
65 0
《作品集》《小说集》
2 9
 (表 13)
蔬菜、树等 株 棵
《蔬菜》
48 1
《作品集》《小说选》
15 61
(表 14)
结果显示,在科学体中,“牛”“猪”“鱼”“蔬菜、树”分别选用了“头、尾、株”作它们的量词,
而排斥“条、个、只、口、棵” 等,这是一个比较明确、严格的选择结果。在非科学体中
对量词的选择则不受限制。下面也略举几例。(1)组为科学体的,(2)组为非科学体的。
(1) a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植的合理密度为每亩
3300-4000
株。
(
《蔬菜》
)
b
:一头体重
400
公斤的水牛,每天排粪约
16
公斤,尿
14
公斤,内含氮、磷 、

0.9% (
《养牛》
)
c
:一头猪在一昼夜
(24
小时
)
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之为猪的日粮。
(
《养
猪》
)
d
:鳙、鲢、草鱼的放养密度,各为每亩

10-15
万尾 ,鳞鱼为每亩
3 0-40

尾。
(
《养鱼》
)
(2)a
:他似乎也不需要什么人,只有现在他正朝拜的那株老榆树,理解他,安慰
他……
(
《小说选》
)
b
:只有那棵老榆树,年年冬枯春荣,岁岁抽枝落叶,把生的信念留给唯一守护
它的主人。
(
同上
)
c
:“张二屠”自豪地嚷:“我吃了六头牛,一匹马,一头猪
!” (
《作品集》
)
d
:我不由想起那天喝酒,桌上摆着的鸭肉、鸭蛋和两尾 大鲤鱼来。
(
《小说
选》

)
科学体对多量的选择中,我们认为有这样的特征:
* 具有科学体与非科学体意义之别的配同量词之间,存在一个单向转化关系:用于科
学体中的量词也可用于非科学体中,而用于非科学体中的量词却不能转化到科学体中。
如“枪”在科学体中用“支”称量,而在非科学体中也能用“支”,但在非科学体中称量“枪”的
“条、根、枝、杆”等却不能用于科学体中。像下例中的“株”“棵”也是如此,(1)的科学体只
能用“株”,(2)的非科学体则用“株”和用“棵”都行。
(1)
山东果树研究所试验结果表明,每株 成年果树多施
1
千克氮肥,能增加产量
16
千克。
(
张志明主编《复混肥料生产与利用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
)
23
(2)a
:窗里窗外同时照亮起来,瀑布般的阳光从院内那棵老枣树的浓荫中过筛般
地纷纷扬扬洒下来。
(
王朔《我是你爸爸》
)
b
:鹰、隼、白头雕蹲踞在同一株树上的不同枯枝头,呆呆地长久凝视着远方的
高空。
(
同上
)
* 在某个科学领域内使用的量词有语体意义,到另一个科学领域内不一定有语体意义。

一名异体的多量选择只适用于某一科学体的主题名词,而不作用于其他非主题性名词。
如称量画的“幅”与“张”,“幅”具有科学体意义,在绘画美术领域内称量画应选用“幅” (如郭
因著《中国绘画美术史稿》称量画 24 次,全部用“幅”),因为“画”类名词是其主题性名词。
但如果在绘画美术领域内出现了非主题性名词,则这些名词不一定要选择与其相应的用
于科学体中的量词。如“牛”,在《中国绘画美术史稿》中就不必要用“头”来称量,下面的
这个例子就用的是“尾”和“条”:
因为画家画的牛,不仅画出了牛的“常形”,而且画百尾之多,“喜、怒、俯、仰、小、
大、伏、立、趋、并、浮鼻、荷痒,尽其情状。”一条条神气活现。
总之、一名多量中,多量是名词选择的可能范围,而语言运用,名词对量词的现实选
择一般是决定于不同语境中名词的语义特征。但在科学体中,决定名词对量词的现实选
择条件是语体环境因受语体言语特征的制约,它不是个别名词的语境化选择,而是系列
名词的共同的规约性选择。因此,与名词本身的语义联系不如其他语体那样紧密。
3. 一名异形的多量选择
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大多数名词代表客观世界的实体,如树、米、瓶子等等。
它们占有一定的空间,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义。所谓空间义即是名词占有一定的空间,随
着具体事物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大小、高低、厚薄、聚散、离合的特征。名词的空间义
可以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量词就是表达名词空间义的主要语法手段。首先,人们通
过量词的组合能力来判定名词各类的空间义的强弱状态,如能和个体量词组合的名词其
空间义比较强,只能与种类量词组合的名词其空间义比较弱。这样,人们依此而将名词
的空间义强弱排列为一个序列:个体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其次,对于
有较强空间义的名词来说,人们又根据量词的不同表形特征来确定名词的空间状态,如
“一条纸”与“一张纸”不同,前者是条状,后者是片状。本节讨论的一名异形是指同一个名
词的不同空间状态,即不同的形体特征。因形体特征的不同而对量词的选择也不同,就
是我们的一名异形对名量的选择。
量词大多数来源于名词,少数来源于动词(如张、堵等)或形容词(如方)。量词具有的
表形义是由与其来源相关的词赋予的。如“条”原是指“枝条”,枝条是长条状的,因此,量
词“条”就具有长条形义。“头、口、把”等原义是指事物的某个部分,由于这些部分的形状
的稳定性,因而也逐渐将它们的形态固化在“头、口、把”等上面,使“头、口、把”等也有
表形意象,我们认为它们也具有表形功能。“张、堵、方”等虽然来源于表动作义的动词或
表性质状态义的形容词,但由于它们长期用于称量某事物,因而已形成了表事物形状的

意象。量词在表现名词的形态特征时,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其整体形态,二是表其局部
形态。同一个量词可能有时表整体形态,有时表局部形态,如“一张纸”和“一张沙发”,一
前者表整体形态,后者表局部形态。这种现象在一名多量中是可以确定的。这样,在一
名多量现象中,配同量词在表达名词的形态时,有三种类型,一是各量词都是表示事物
的局部形态,如称量猪的量词“头”和“口”,我们记之为 I 类;二是各量词之间,有些是表
24
事物局部的,有些是表事物整体的,如称量鱼的“条”和“尾”,我们记之为 II 类;三是各量
词都是表示事物的整体形态,如称量扁担的“根”与“条”,我们记之为 III 类。下面我们分别
从这三种类型来探讨一名异形对多量的选择问题。
3. 1 由 I 类量词构成的一名多量的情况较少。查阅《八百词》及《详解》,只
发现了这么几例:
A.剑:口、把; 猪:口、头
B.旗:面、杆; 花:枝、朵; 椅子:张、把
A 组的量词“口、把、头”来源于所称量事物的某个部位,这几个部位在构成名词所指称的
对象时是不可缺的。B 组的量词“面、杆、张、把、枝、朵”来源同于 A 组,但对于名词所
指称的事物来说,“杆”之于“旗”、“把”之于“椅子”、“枝”之于“花”是可缺的,而“面、张、
朵”分别对于“旗、椅子、花”来说,是不可缺的。与不可缺部分相关的量词总是可以称量
和其相关的名词,而可缺部分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己经缺少,则不可以用与其相关的量词
来称量。具体地说,“一面旗、一张椅子、一朵花、一头猪、一口猪、一口剑、一把剑”总
是可以说,“一杆旗、一把椅子、一枝花、”却是有条件的。因此,“面、张、朵、头、口、
把”称量“旗、椅子、花、猪、剑”是无标记的,“杆、把、枝”称量“旗、椅子、花”是有标记
的。有标记性和无标记性在对量词的选择上会产生差别。
如果在某种情景下,名词对多量的选择是任意的,互换而不引起语义错误或表义不确,
我们就称之为互选;相反,名词对多量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即选择量词甲的
情况下,不能选择量词乙,这就为限选。下面我们从任选和限选来看上面两组一名多量
的选择情况。
任选条件 如果上下文语境没有提供对所称量事物局部特征的突显信息,则可在
多量之间任选,任选的结果不会产生语义搭配错误。如:
(41)a
:他的职务是举着一面绣着金龙的长旗,为别人喊着堂威,或是为主角“带

马”。
(
靳以《下场》
)
b
:那人的字摊旁立着一杆大旗,旗土自称叫圣手子婴。(周建新《阿门 ,
1990
年》
)
c
:这是面索净而大方的旗子……假若有人强迫他拿那杆蓝旗,他会拼命
!(
老舍
《四世同堂》
)


42

a
:这一看,他便看见了一朵单枝玫瑰花,恰好被丢弃在垃圾箱的箱盖上 。
(
许建平《情人节下午的玫瑰花》
)
b
:于是那枝下午花店打折出售的玫瑰花,在完成了今晚的光荣使命后,便被情
人张英随手扔进了楼洞门口的垃圾箱里。
(
同上
)

c
:她说不定就是深谷中的一朵幽兰,或者是旷原里的一枝百合。
(
郭沫若《黑
猫》
)

43

a
:但实际上只仅仅是三间茶社房,六七十张竹躺椅,一套
水壶茶具。
(
贾平凹《火纸》
)
b
:阿金气上来,偏要决心把茶社办好,……又新盘了一台炉灶,置了二十把躺
椅。
(
同上
)
(41) a, (41) b 的“面”和“杆”可互换,(41)c 是同体名词,前用“面”,后面用“杆”。(42)
a 与(42) b 是同体异量,因此,“朵”与“枝”可互换;(42) c 中“朵”与“枝”并举,构成的是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