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29 trang)

The objects in the huajian j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58 MB, 129 trang )

“花间”物件研究
THE OBJECTS IN THE HUAJIAN JI

周莉芹
ZHOU LIQI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3

I


“花间”物件研究
THE OBJECTS IN THE HUAJIAN JI

周莉芹
ZHOU LIQI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硕士学位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3

II


Acknowledgments


First and foremost, I am indebted to my supervisor Prof. Lam Lap for all the help
he give to me in my academic life as well as daily life. Without his patient guidance
and gentle encouragement,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I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Prof. Yung Sai Shing, Prof. Xiao Chi
and Prof. Lee Chee Hiang, whose modules have broadened my horizon and helped me
a lot during my writing. Meanwhile, I would like to thank Prof. Su Jui-Lung, his
enlightened suggestions have given me much appreciated insight to my work.

I also wish to convey my appreciation to my friends and stuff who provide me
with enthusiasm and warm friendship.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particular thanks to
my friends Lu Shuang, Ye Xiaojun and Zhang Yuanlin, their help and encouragement
really make me feel warm.

Finally, special thanks are due to my beloved families. Thanks for all the loves
and supports they give to me.

III


目录

“花间”物件研究 ......................................................................................... - 1 第一章 绪论 ............................................................................................ -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 - 1 一 物件与社会情况 ................................................................... - 3 二 物件与美人 ........................................................................... - 7 三 物件与词风 ........................................................................... - 9 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10 一 研究范围 ............................................................................. - 10 二 研究方法 ............................................................................. - 13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 14 第二章 《花间集》以前文学作品中的“物件” ................................ - 16 第一节 从《诗经》、《楚辞》到魏晋文学作品中的“物件”....... - 18 一 《诗经》《楚辞》中的“物件” ........................................ - 18 二 汉代诗歌中的“物件”...................................................... - 20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中的物件 .......................................... - 22 第二节 《玉台新咏》中的“物件” ............................................. - 25 第三节 唐代诗歌中的“物件” ..................................................... - 28 第三章 《花间集》中的“物件”........................................................ - 34 第一节 《花间集》的成书背景 ..................................................... - 35 第二节“花间”物件种类介绍....................................................... - 38 一 女子身上的穿戴性物件...................................................... - 38 1. 发饰............................................................................... - 38 2. 面饰............................................................................... - 45 3. 耳饰............................................................................... - 47 4. 臂饰............................................................................... - 48 5. 服装............................................................................... - 48 6. 腰佩............................................................................... - 52 二 女子闺房的家居类物件...................................................... - 52 IV


第三节 “花间”物件特点探析 ..................................................... - 58 一 “虽小却好” ..................................................................... - 58 二 形而上的“爱情”含义...................................................... - 61 第四章 “物件”与美人 ....................................................................... - 69 第一节 物件对女性外在美色的作用 ............................................. - 69 一 物件与姿容之美 ................................................................. - 70 二 物件与女性的姿态 ............................................................. - 75 第二节 物件对女子内在心绪的作用 ............................................. - 80 一 以“物件”替代心绪 ......................................................... - 81 二 以“物件”描摹心绪 ......................................................... - 84 第五章 “物件”与词风 ....................................................................... - 88 第一节 温、韦两派在“物件”种类选择上的差别、 .................. - 90 以及由此对词风造成的影响 .......................................................... - 90 一 两派词人在“物件”种类选择上的差别 ........................... - 90 二 “物件”种类差异对词风造成的影响............................... - 93 第二节 温、韦两派在“物件”描写方式上的差别、 .................. - 95 以及由此对词风造成的影响 .......................................................... - 95 一 温韦两派在“物件”描写方式上的差别 ........................... - 96 二 “物件”描写方式差异对词风造成的影响 ..................... - 100 第六章 总结 ........................................................................................ - 105 第一节 “物件”之于《花间集》 ............................................... - 105 第二节 启后与影响 ...................................................................... - 107 参考文献 ...............................................................................................- 115 -

V



Abstract
The Huajian ji is an anthology of song lyrics complied in the year 940, containing
500 lyrics by eighteen poets, most of whom lived in the state of Shu (present Sichuan).
Although produced much later than the ci anthology Yunyao ji, which was
rediscovered in Dunhuang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 genre , the
Huajian ji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first ci collection produced by literati. In most
of the Huajian ji song lyrics, the major topic is romantic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most common depiction of the romance revolves around a silent, abandoned, and
sorrowful woman in her boudoir. There are also many objects and things related to
women in the anthology--such as cosmetics and furniture in the female boudoir,
jewelry and different sorts of adornments used by women. All these objects are very
delicate. But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se objects in a lyric? This is the question which
interests me much. In my study, I intend to focus on the objects in the Huajian ji,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e literary functions of these objects in lyrics and how they help
fashion the aesthetic styles of individual lyricists.

Keywords:
1.The Huajian ji
2.objects and things
3.women in bedchamber
4.ci style
5.Wen Tingyun
6.Wei Zhuang

VI


“花间”物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广政三年(940),后蜀赵崇祚编撰选集,收录晚唐、五代 18 位“诗客曲子词”
共 500 首,命名为《花间集》。
《花间集》的成书年代虽然晚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在敦煌石窟所发现的《云谣集》
(据考证为唐人所作),但是从作品的内容和作者
等方面来考虑,《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
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陈振孙在《直
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中云:“此近世倚声填词之祖也。”1
花间词由于受创作背景和动机、时代风气、文学风尚等的影响,视野集中于
裙裾脂粉,花柳风月。虽就整本《花间词》的内容而言,其中也存在一部分描写
求仕、边塞征战,咏物等非关男女风月的“非情词”,但涉及男女之情的“情词”数
量约为三百八十首,是花间词的主流。2这部分词作的内容多写些女性的姿色和生
活情状,以及她们的内心世界。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也无非洞房密室、歌筵
酒席、芳园曲径等室内场景。这种以女子为内容的描写取向、以室内背景为主的
描写方法,使得花间词与南朝的宫体诗十分相似,故王国维有“读《花间集》《尊
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的《玉台新咏》”之言语。3 然而即使相似,两相对照却大
有不同。
历来学者们分析宫体诗和花间词的区别,主要是从两者对待女子态度的不同
入手。认为宫体诗中对女子的描写,是南朝咏物诗的一个变体,女子在宫体诗中
是被作者观察、赏玩的物件,具有“物化”的特点,因此宫体诗对于女子的描写

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丛书集成新编》,第 2 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9
年),页 516。
2
洪华穗:

《花间集的主题与感觉》(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页 5。
3
施议对:
《人间词话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8),页 249。
1

-1-


主要停留在形貌上;而花间词除了写出女子的外表之美外,在刻画人物心理和抒
写人物情感方面渐趋深入。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即使同是刻画女子的形貌,花
间词和宫体诗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玉台新咏》倾向于对女子
的身体部位进行直接描写,比如会细致地形容女子的脸、手、皮肤等,对女子形
貌的表现方式可以称得上直接。如江洪的《咏舞女》一诗:

腰纤蔑楚媛,体轻非赵姬。
映襟阗宝粟,缘肘挂珠丝。
发袖已成态,动足复含姿。
斜睛若丌眄,当转复迟疑。
何惭于鹤起,讵减凤鸾时。4

诗中直接对女子的腰、形体、肘、足、眼睛进行分步白描,如同画图一般,
女子的形象是比较清晰具体的。而《花间集》对女子的描写却采取了一种间接的
道路,大量描写女子头饰、服饰等女子穿戴性物件或者是女子房中床、镜等闺房家
居物件,鲜有对女子身体部位的直接详细描写。与其说是在写美人,还不如说是
在写美人所用的物件来的直接。以温庭筠的《菩萨蛮》
(水精帘里玻璃枕)为例: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5


此词写一位女子的愁思。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评说:
“通篇如缛绣繁弦,
惑人耳目,悲愁深隐,几乎无迹可寻。”6 其实深隐的,又何止悲愁而已。此词中
的女子形象一样是深隐无迹的,她在整首词作中只是一个美丽而模糊的影子。词
4

南朝梁·徐陵:
《玉台新咏》

《四部备要》 (台北:中华书局,1981 年),页 58。
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颇黎枕) 见华连圃撰, 《花间集注》(台北:天工书局,
1992 年)
,页 2。
6
俞平伯:
《读词偶得》(上海:开明书店,1935 年),页 5。
5

-2-


的上阕描写了女子闺阁中的家居物件:水精帘、玻璃枕、弥漫于室内的暖香、鸳
鸯锦;下阕则致力于描写女子的穿戴性物件:秋色的衣裙、佩戴于发髻的人胜、
香红,以及那临风而微微颤动的玉钗。对女子容貌肤色、身高体态不着一字,将
女子形象潜藏在她所使用的每一件物件之中。当然,温庭筠词是“隐”的典型代
表,温词之外的一些花间词对于女子形象的描写则要具体得多、浅白得多,故而
也会涉及到对女子具体身体部位的描写。但是,花间词对女子身体部位的描写在
一首词作中往往所占比重不大,不会如宫体诗般对女子进行从头到脚各个身体部
位的分步刻画。而且,对于这些部位的描写,也往往是和衣物、首饰等物件结合

在一起的,而非宫体诗多对女子的身体部位进行直接的比拟描写。如和凝的<山花
子>(银字笙寒调正长)一词: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釐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7

此词对于女子的刻画,涉及到女子的腕、手、以及唇三个身体部位。但对腕
的描写与金扼臂这种首饰结合,对纤手的提及与房中的熏香结合,唇色与美酒联
系在一起,再加上词开篇第一句以水纹簟、画屏、银子笙等物件来构成女子闺房
的环境氛围,所以此词虽然涉及到女子身体的三个部位,但词中的物件依然让人
觉得琳琅满目。更有甚者,如孙光宪<浣溪沙>(兰浴初休曲栏前)中“宝钗长欲
坠香肩”8之句虽直接提到了女子的肩部,但由于“宝钗”的介入,使词句关注的
焦点不自觉地从“肩”转移到“宝钗”之上,“香肩”已然成为反衬“宝钗”位置
情态的“参照物”。花间词对女子的描写方式,导致花间词中存在众多女子使用
的物件。基于“花间多物件”这一特点,本文的研究动机如下:

一 物件与社会情况
对于“物”,《说文解字》解释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

7

和凝:<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同(5),页 142。(以下出自《花间集》的词作,
不再标明出处。)
8
孙光宪:<浣溪沙>(兰浴初休曲栏前),页 175。
-3-


牵牛,故从牛勿声。”9 可见,“物”的本义许慎解释为“牛”。后来王国维又说:

“物,本杂色牛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由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更因以
名万有不齐之庶物,斯文字引申之通例矣。”10 王国维的话实际上指出了“物”
含义的演变过程,即由最初的指杂色牛,到最后用来指世上的万物了。人亦属于
“物”的范畴,因而有“人物”一词。而“物件”,则应该是除了人自身之外的
其他一切之物。因此,美国的评论家利奥·斯坦(Leo Stein)将物件概括为“我
们所碰到的一切。”11 也许正是因为每天都碰到,我们对物件习以为常,甚至常
常忽略掉物件的存在,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种种物件也往往不加深究。然而,
正如同西方学者伊莱恩·弗里德古德(Elaine Freedgood)在研究维多利亚时期小
说中的物件时所提出的那样:在“物件”这最看似无关紧要、最不需要理解的词
语背后,是否有什么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没有探究到的呢?12
物件,尤其是由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人工物件,它的出现或是盛行,都与当
时的纷繁的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物件的出现或是社会生产力进步
的结果。如唐代时由于丝织工艺的进步,出现了织金、描金等新品种的丝绸;有
的物件则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对外交流情况,如唐高宗、穆宗墓前的鸵鸟雕像就
可作为反应唐代对外交流情况的一项例证;有的物件的盛行则是与当时的社会上
的某一事件、风气有关。如在西晋曾出现过“洛阳纸贵”的情况。而导致这一状
况的原因,是大文学家左思作了一部《三都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
为之纸贵。”13正是由于物件与社会状况有着这种紧密联系,因此物件可以成为反
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
文学作品中的物件,当然不乏现实生活之外的虚构物件,如科幻小说中的时
空机等,但是也存在着大量的现实生活物件。这些现实生活物件进入文学作品之
后在形象上虽然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和润色,但是它身上所承载的社会信息是不会
改变的,它依然能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状况的“镜子”。因此,西方学者在对维多
9

东汉·许慎撰、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页 53。
王国维:

《观堂集林‧释物》
(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页 287。
11
“Things are what we encounter”, Leo Stein, The A-B-C of Aesthetic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27), p.44.
12
“what knowledge has remained unexplored and unexamined, safe in the words that have
seemed to designate the most inconsequential and uninterpretable of things?” Elaine
Freedgood, The Ideas in Things: Fugitive Meaning in the Victorian Nove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p. 1.
13
唐‧房玄龄:
《晋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九十二,页 2377。
10

-4-


利亚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行研究时,常将小说中的物件作为还原当时历史的文
化档案。通过对小说中物件本身的分析,还原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情况。比如
在伊莱恩·弗里德古德(Elaine Freedgood)的《对物件的思索》
(The Ideals in Things)
一书中,作者就将勃朗特(Bronte)《简爱》(Jane Eyre)中的红木家具、盖斯凯
尔夫人(Gaskell)《玛丽巴顿》(Mary Barton)中的印花棉布窗帘、以及狄更斯
(Dicken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中的“黑人头”牌香烟这三种在当
时社会中盛行的物件作为研究物件,通过研究这三种物件的起源、在当时社会中
的使用情况等,揭示出小说在情节之外所包含的社会历史信息。14 这些社会历史
信息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但是它们构成小说情节的社会大背景,使人能对
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花间词作为唐五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区别于宋词尤其是宋以后词的
特殊本质。词原是一种配合新兴音乐曲调的歌唱而创作的歌辞,是一种音乐文学。
处于词早期发展阶段的花间词不仅和乐歌唱,而且具有表演性。这与宋以后脱离
歌舞音乐而仅以书面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的格律诗,在功能和性质上都
有所区别。花间词所倚之“声”是隋唐新兴的音乐---燕乐。
“燕乐”一词,最早在《周礼》中便已经多次出现15。如《钟师》云:
“凡祭
祀、飨、食,奏燕乐。”
之。”

17

16

《笙诗》云:“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

此外,
《诗经·小雅·鹿鸣》云: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8

《穆

天子传》卷五亦云:
“许男不敢辞,升坐出于尊,乃用宴乐。” 19 综合这些早期文
献的用法,可见:
“燕”实与“宴”通,为“宴享”
“宴乐”之意。所谓“燕乐”,
便主要是指宾客宴饮时所奏之音乐。这是“燕乐”的本义,也是广义的“燕乐”。

隋朝建国后,设置清商署对音乐进行管理。隋文帝开皇初(581—600)设立
国伎、清商伎等七部乐。到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又增加了“康国伎”
与“疏勒伎”,变七部为九部。唐高祖武德初年(618—626 ),虽云“享乐因隋
旧制,用九部之乐”,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但却已删去了隋代之第九部的“礼毕”而于开端增加了

Elaine Freedgood, The Ideas in Things: Fugitive Meaning in the Victorian Novel, p.2-4.
刘尊明:
《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页 164。
杨天宇:
《周礼译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页 344。
同上,页 345。
周振甫:
《诗经译注》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页 214。
东晋‧郭璞:
《穆天子传》

《丛书集成新编》,第 102 册,页 634。

五代后晋·刘昫:
《旧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二十九,页 1059。
-5-


一项“燕乐”。从广义而言,隋代与唐代的七部乐、九部以及后来玄宗时期的十
部乐,其实都是宴饮时演奏都音乐,都符合“燕乐”的本义而都可以算作是“燕
乐”。但唐代的九部乐和十部乐中又都另立有“燕乐”之名,与清商乐和西凉、
高丽等诸“胡部乐”相对举。若就“燕乐”与诸“胡部乐”相对举而言,则此“燕
乐”便似乎本该指含有华夏成分较多的音乐;若就其与“清商乐”相对举而言,
则“燕乐”较“清商乐”便是更多胡乐成分之音乐。因此,杨荫浏先生将唐人的
特列出来的燕乐概括为“清乐与胡乐之间的一种创造音乐,是含有胡乐成分的清
乐,是含有清乐成分的胡乐。” 21 花间词所倚之“燕乐”,便是指隋唐时期这种新
兴音乐。此“燕乐”概念是狭义的概念,专指介于清乐和胡乐之间的新兴音乐。
但是此狭义的“燕乐”依然是宴饮娱乐时所演奏的音乐,是广义“燕乐”下的一
个特殊分支,它的目的还是为了宴饮娱乐。
早期的词既然是依声而填,那么作为燕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写作目的自然也
是为了娱乐。再加上宴饮时歌舞的表演者大多是女性,科举考试也没有填词一项,
因此词创对于早期文人来说没有社会和政治动机,往往只是他们在歌舞宴饮时的,
于特殊的场合和氛围之下的“兴到”之作,并无深意寄托。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反对张惠言以传统托喻方式去评词时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
蛮》„„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

22

就指出这些词作是“兴到”之作这一的

特点。除了从早期词与燕乐的紧密关系这一方面之外,早期文人对待自己词作的
态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早期文人词为“兴到”之作、并无寄托的特点。朱彝尊在

《词综》开篇写道:“唐宋以来,作者长短句每别为一编,不入集中,以是散失
最易。”23 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很珍视的,因为儒家讲求通过“立德、
立功、立言”以不朽,文学作品是他们留名青史的一条途径。但是“言”的内容
必须符合“志”的要求。
“志”在儒学传统中是有特殊含义的。
《论语》上说:
“颜
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24 所有的学生说出来的“志”都是治国安邦的
理想。而在词发展的早期阶段,它多为文人歌舞宴饮时的兴到之作,多以歌舞表
演的女子为描写物件,全无士大夫胸臆的寄托,当然不能收入文集以留恶名。像
温庭筠这样致力于词作的晚唐文人,在当时社会就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旧唐
21
22
23
24

杨荫浏:
《中国音乐史纲》
(上海:万叶书店,1953),页 122。
施议对:
《人间词话译注》
,页 210。
朱彝尊:
《词综》
(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页 6。
黄怀信:
《论语新校注》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年),页 117。
-6-



书》卷一百九十《温庭筠传》记载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
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
25

早期词作为“兴到”之作的特点,使得词中的物件多是现实生活中、某种特
殊的场合下所用到的物件,是现实物件。物件在花间词中更多地还是发挥其“物”
的功能,而并非完全沦为作者的“载道”工具,也不是脱离了时代的虚构之物。
那么,这样的“物件”是否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呢?
又是什么影响了词人的选择,让他们以这些特定种类的“物件”入词而非其它种
类呢?通过花间词中的物件来了解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又凭借着这种社
会文化风貌去了解社会文化对花间词在物件选择上的影响,这是本文的第一个研
究动机。

二 物件与美人
花间词通过物件来刻画女子形象。词中物件与女子的关系,类似于转喻修辞
手法中的借代物和本体之间的关系。转喻(Metonymy) 又称换喻,或借代,是指
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
称来取代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即可由此物而联想彼物,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联想来勾连。如陈子昂《感遇》诗
歌中“黄屋非尧意”一句,就利用“黄屋”与“帝王”之间的密切关系(“黄屋”
是古时候帝王乘坐的车子),以“黄屋”来转喻“帝王”。26 花间词没有直接借用
物件来指代女子,故而不能定义为使用了“转喻”的修辞方法。但词中所描写的
物件与女子有密切关联:或是女子的服饰头饰,或是女子的起居用品,这样物件
也能起到转喻中由“此物联想彼物”的联想效果。换句话说,《花间集》中女子
的形象不是直接刻画出来的,而是通过“物件”联想出来的,物件和女子之间存
在一座联想的桥梁。读者们需要根据女子所用的种种物件,由物及人,去想象出
词中那个使用这些物件的女子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情。物件成了联想
的出发点和依据。这种联想,有赖于读者对于联想依据物----各种物件的了解和熟
悉程度。基于此,认识、了解词中各种与女性有关的物件,对于更深入地把握花

25
26

五代晋·刘昫:
《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下,页 5078。
叶嘉莹:
《汉魏六朝诗讲录》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页 27-30。
-7-


间词中“活跃”着的各个女性形象,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对
于物件的了解、熟悉,并不来源于词作本身,而是来源于词作之外的社会背景。
对于生活在花间词产生时代的读者而言,这些物件并不陌生,就是他们日常
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这些物品许多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
为遥远的记忆。物件的实际功能或者还能了解一二,但物件的样子以及这些物件
除了实际功能之外可能具有的价值,则变得非常模糊。不幸的是,物件的实际功
能对于我们的联想工作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正如比尔·布朗(Bill Brown)
在《物件理论》 (Thing theory)一文中所说:
“只有在物件停止为我们工作的时
候,我们才会注意到物件的物质性。”27 在文学作品中的物件,其功能性如何,
显然不能对我们的联想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物件中超越功能性的那部分价值才更
加重要。正是因为物件包含了实际功能和超越实际功能的价值两个部分,所以布
朗在《物件理论》中对物件的这两个方面区别对待,用 object 和 thing 这两个不
同的词来表示。他将具体的物件翻译为 object,且 object 一词强调的是物件的实
际功能方面。如“箱子”是一件具体的物件,当用“object”来表现“箱子”时,
强调的是“箱子”这一物件的实际功能,即它的装东西功能。而 thing 一词是所
有具体物件的统称,它可以替换任何一种 object,但 thing 不强调物件的功能,强
调的是物件中超越了物件的外形和功能的那部分价值。如“箱子”也可以用“thing”

来表达,但这是关注的是“箱子”除了装东西的实际功能之外、它可能具有的价
值。这部分价值作为一种感性存在或者形而上的存在,它的作用是使物件变成了
意义、价值、被崇拜的偶像和图腾。28 如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有撒帐的习俗,即
将花生、枣子等物撒在新婚的床上,以此祝愿新人结婚后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在这项活动中,花生、枣子这两种物件(things)重要的并非它们可供食用的功能,
而是这两种物件具有象征生育的价值。这部分价值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有关。每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不一样,人们对于物件的看法也会不一样。中国人认
为花生、枣子能象征生育,西方人没有处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中,他们是很难
理解为何花生、枣子能够象征生育的。有时对同一种物件的看法甚至相反。比如
“we begin to confront the thingness of objects when they stop working for us.” “Thing
theory”, Bill Brown, Critical Inquiry, Vol.28, No.1 (Autumn, 2001), p.4.
28
“You could imagine things as what is excessive in objects, as what exceeds their mere
materialization as object or their mere utilization as object---their force as a sensuous presence
or as a metaphysical presence, the magic by which objects become values, fetishes, idols, and
totems.” Bill Brown, “Thing theory,” p.5.
27

-8-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瑞兽,是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则是一种恶兽,
极具破坏性,这都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了人们对物件的感知。这正如布朗
所说的那样:“无论物件在它的物质属性上是多么的稳定,但是对于不同的观念
而言,它们是不同的物件。”29 因此,要想对某一物件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将这
一物件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同样,花间词作中各种物件的超越实际功能所具有的价值,也只能从词作之
外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寻求。那么,这些与女子有关的物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呢?它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具有的超越功能性的价值是什么?它们会对作
品中女子形象的生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花间词人们为什么又会采取这样的写

作方式呢?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二个动机。

三 物件与词风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对写作花间词的背景和原因有所描述:
“„„则
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
休唱莲舟之曲。”30 花间词原本就是诗人文士“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时演
唱的助兴之曲,是“绮筵公子”为“绣幌佳人”所写的香艳歌词,内容是以叙写
美女和爱情为主,它所形成的美学特质,当然也与它所叙写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从总体上看,花间词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然仔细分
析,花间词风又大略可以分为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两种不同风格。温派词风
秾丽厚重,韦派词风清丽疏朗。近温者包括牛峤、顾夐、欧阳炯等人,近韦者则
有张泌、李珣、孙光宪等人。从词中对物件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两派词人也呈现
出不同的特点:从词中物件的总类来看,温派词作中的物件种类丰富,几乎涉及
到花间词中所有的与女子有关的物件种类,而且对女子穿戴性物件异乎寻常的关
注。相比之下,韦派词人对女子身上的穿戴性物件表现出来的兴趣,就不如温派
词人那般浓厚;从对物件的描写方式来看,温派词人对物件采取了一种详细的描
写策略,不仅试图描写出物件的材质,还对物件的外形也极尽描摹。如在<菩萨

“however materially stale objects may seem, they are, let us say,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scenes.” Bill Brown, “Thing theory,” p.9.
30
欧阳炯:<《花间集》序>,页 1。
29

-9-


蛮>(竹风轻动庭除冷)一词中,温庭筠描写了一只枕头: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
凤凰。”31 不仅写出了枕头的檀木材质,枕头的形状、颜色、枕上图案也都一并
写出,极为详细。而韦派词人对物件的描写方式就要相对简略,往往只介绍物件
一两方面的情况。
那么,词人对于不同物件的关注、以及对物件不同的描写方式,是否会对词
作的风格造成影响呢?此是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范围
本文拟将《花间集》中与女子有关的人工物件作为研究物件。具体而言,包
括女子身上的穿戴性物件和女子闺房中的家居类物件。穿戴性物件包括发饰、服
装以及随身佩戴性物件;家居物件主要包括了屏风、枕头、被子、各类帷帐、帘
幕等。
对于《花间集》中的物件,前人在研究中也早有关注。只是之前的研究多将
之视为“意象”。如唐晨<花间词意象研究>32一文,即是采用意象研究的方法,将
花间词中的“意象”划分为“女性中心意象群”、“自然环境意象群”以及“色彩
意象群”三大意象群体来对花间词中的意象进行全面研究。具体研究花间词中意
象个案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如袁天芬〈一重帘的世界---浅析花间集中的“帘”
意象〉33 一文,是以花间词中的 “帘意象”作为自己研究对象;赵梅<重帘复幕
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34一文亦对花间词中的“帘”
意象有所分析。这些研究都对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前人的意象研究往往倾
向于从梳理文学传统入手,再结合具体的文本剖析、挖掘某一意象或某几类意象
所凝聚的情感内蕴,而忽略了意象本身是在“物件”的基础上生成的,它们的“物
件”属性同样影响着文本的艺术韵味。尤其是花间词这样仅以娱宾遣兴为目的而
鲜有寄托的作品,“物件”本身的特性对文本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因此,

31

温庭筠:<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页 9。
唐晨:<花间词意象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年。

33 袁天芬:
〈一重帘的世界——浅析花间集中的“帘”意象〉,《西昌学院学报》,2011
年第 23 卷第 1 期,页 23-25。
34
赵梅:<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
《文学遗产》

1997 年第 4 期,页 41-50。
32

- 10 -


本文对花间词中的所有物件采用的是“物件”(object/thing)的定义而非“意象”
定义,将花间词中各种与女性有关的物事视为独立客观的客体,关注物件本身的
一系列属性对于词作产生的艺术意象。这就与先前的意象研究在切入角度、关注
焦点等方面有所区别。言之于此,首先需要对 “意象”和“物件”这两个概念
做一个厘清。
所谓意象,即“意中之象”
,至少要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要素。《周
易·系辞》上记载了孔子的两段话:

子曰:“书丌尽言,言丌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丌可见乎?子曰:“圣人
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35

这两段话代表了先秦思想家对意、象、言三者关系的看法。就诗人的艺术思
维来说,象,即客观物象,包括自然界以及人身以外的其他社会联系的客体,是
思维的材料;意,即作者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是思维的内容;言,即
以语词为基本单位的人类语言的记录,是思维的直接结果和书面表现形式。孔子
认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并最终用语言记录下来。物质世界

的“象”一旦根据作家的“意”被反映到一定的语言组合中并且用书面文字固定
下来之后,便成为一种心灵化了的意象。36 也就是说,客观的事物若要上升为物
象,必须要经过作者主观思想的再创造。作者根据自身思想表达的需要对客观物
件进行加工创造,舍弃客观物象中与自己思想无关的特征,而突出能表现自己思
想的特征,以使得主观意识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最终在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一句中的“柳
絮”和“桃花”两个意象,37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小人憎恶的胸臆,撷取了桃花
逐水流的“轻薄”之态和柳絮随风的“癫狂”之状来比拟小人。这里的“桃花”
“柳絮”已然不是自然界中的普通植物,它们因为作者胸臆的浸染而具有了“恶”
的特征。这样一来,意象即来源于客观事物,与客观事物有着相似之处,但又不
35

宋·吕祖谦:
《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续修四库全书》,第 2 册(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页 12。
36
陈植锷:
《诗歌意象论》
(秦皇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页 15。
37
王士菁:
《杜诗今注》
(成都:巴蜀书社,1999),页 352。
- 11 -


完全等同于客观事物,它是作者和读者想象中的虚像。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

将意象的这一特点表述的非常清楚:

戴容州(叔伦)于:“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丌可置亍
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38

也就是说,“意象”是在存在于“物件”的基础之上的,但由于作者主管情
绪的浸染、寄托,它比物件更高了一层,在形象上也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事物
的原貌。“意象”形成的关键是(作者)意识的作用。39裴雯先生说得好:“客观
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40而文
学作品中的“物件”,则仅仅是将现实中的“物件”移植到文本中,这些“物件”
没有或极少经过作者的主观臆造,不是作者某种情感的寄托。更确切地说,文学
作品中的“物件”,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物件”,它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物件”
的属性。根据比尔·布朗在<物件理论>一文中对“物件”的论述,将“物件”的
属性作如下概括,用以作为文学作品中“物件”范畴的界定标准:
首先, 物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具有能被人的感官切实感觉到的物
质性,如颜色、触感、气味等;
其次,物件具有有用性,能被人类所利用,对人的生活产生功能。不同的物
件种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各不相同,但文学作品中的“物件”保留了它在实
际生活中相应的功能,继续在文本虚拟的世界里发挥它的有用性。换句话说,物
件在实际生活中所具有的“有用性”并不因为“物件”移植到文本中而消失或发
生改变。比如“屏风”在件物件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用来遮挡、划分空间,那么
在文学作品中作为“物件”而存在的“屏风”则继续在文本虚拟的世界里具有同
样的有用性。
最后,在物质性和有用性之上,物件还具有形而上的含义和价值。这种形而
上的含义与价值来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其所赋予物件
38

唐·司空图:
《司空表圣文集》,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083 册(台北:台湾商务

印书馆,1983),页 501。
39
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文学评论》
,2002 年第 3 期,页 71。
40
裴雯:<意象思维刍议>,
《诗缘情辨》(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页 109。
- 12 -


的形而上含义也会各有差异。
花间词作为早期词,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宴饮娱乐,思想轻浅。词中的物件基
本上不承载作者的胸臆寄托,也不是作者某种情感追求的象征物。它们只是构成
词作中所描写的某一场景的组成物、装饰物,或者是词人刻画女子形象的媒介,
用来装点、陪衬女子形象,不具备意象那种寄托作者胸臆的特点。因此,花间物
件只是“象”,而很少有作者的“意”,更适合“物件”的概念而非“意象”。 本
文的研究范围研究也就限定在词中这些主要集中于室内的,与女子有关的,需要
由人力创造的人工物件上,结合当时社会的背景下去了解这些人工物件的形态、
有用性以及其形而上的含义与价值,思索这些“物件”对于词作的艺术价值所产
生的影响,以此来期望能从“物件”这一切入角度对《花间集》有所探究。

二 研究方法
如前文所述,花间词作为早期词作,多为“兴到”之作而少有寄托,花间词
中的物件没有经过作者胸臆的浸染,依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的现实生活物件。要想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物件,就需要我们把物件放置到特殊的
习俗和环境的背景中去,努力找出这种物件的起源、在当时社会的使用情况、在
其它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情况等,以此将物件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文化氛围联
系起来。收集越多有关该物件的信息对我们的认识就越有帮助,这么做可以让我
们找出该物件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曾经具有的意义。我们现在对于物件意
义的理解仅仅是它原有意义的一部分。比如说屏风。写作花间词的词人们每天都

会接触到这种日常用具,他们了解屏风的种类,知道不同材质的屏风价格的区别,
给人感官上带来的不同感觉,知道屏风上的图案有何寓意。而今天的读者对于屏
风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它的功能了。这种对物件了解不深的状况,会让今天的读者
对词作的理解也存在一些障碍。因此,还原出物件在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曾经
具有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将花间物件放置到词创之时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的研究方法,类似于对物神
崇拜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ical fetishism)。人们对某一种物件的崇拜,是与特
定时期特定地点下的社会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想研究明白某种物神
崇拜的原因,需要去了解物神崇拜起源时期的社会状况,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布朗对物神崇拜研究所做的概括:“它不关注物
- 13 -


件是什么,而关注物件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不是关注物件本身,而是关注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的主客体关系。”41
为了能在当时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去认识这些物件,以便于对花间物件有更
深入的认识,本文遵循本雅明(Benjamin)在《拱廊计划》(The Arcades Project)
一书中所说的收藏家理解物件的原则。在《拱廊计划》中本雅明将收藏家和寓言
家作对比,认为:寓言家放弃了通过研究物件的属性和关系来阐明物件的企图,
他将物件从背景中除去,而依靠物件的深奥性来说明物件的价值、意义。而收藏
家刚好相反,他把本来属于一起的东西聚集到一起,通过在心中牢记这些物件彼
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时间上的顺承次序,他最终能够提供关于物件的信息。42 本
文将把花间词中所涉及的物件从字面上提出,然后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其他文学
作品中对物件的描写等,收集关于物件的起源、材质、在当时社会中的流通情况、
与当时社会风俗的关联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期望能将物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
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一方面将物件作为折射当时社会物质文化、风俗文化的一
面镜子;另一方面能在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的统照下,对花间物件有着更深入的认
识。

第三节 论文结构

论文共包括六个章节,本章为第一章,主要针对研究动机和目的、研究范围
以及研究方法作出一个说明。
第二章将对《花间集》以前文学作品中的“物件”情况作一个大概的梳理,
以进一步厘清“意象”与“物件”二者之间的区别,并试图探讨“物件”在中国
古典文学中的滥觞以及地位变化等情况。
第三章主要探讨《花间集》中的“物件”情况。首先将会从社会文化背景的

“They(Methodological fetishism) are questions that ask not whether things are but what
work they perform----questions, in fact, not about things themselves but about the
subject-object relation in particular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exts.”Bill Brown, “Thing theory,”
p.7.
42
“The allegorist is ,as it were, the polar opposite of the collector. He has given up the attempt
to elucidate things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ir properties and relations. He dislodges things
from their context and, from the outset, relies on his profundity to illuminate their meaning.
The collector, by contrast, brings together what belongs together; by keeping in mind their
affinities and their succession in time, he can eventually information about his objects.” Elaine
Freedgood, The Ideas in Things: Fugitive Meaning in the Victorian Novel, p.2 .
41

- 14 -


角度出发,分析《花间集》中之所以出现众多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的原因;然
后再对《花间集》中各种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进行分类介绍,以期对词集中的
“物件”情况有一个总括性的认识。
第四章将探讨各种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对花间词中女性形象塑造所起到
的作用。《花间集》中“活跃”着众多风姿嫣然的美人,而这些美人形象的塑造
都离不开各色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可以说是“物件”塑造了花间美人。“物
件”将如何塑造美人?“物件”之美将如何“转化”成美人之美?这些都是第四

章所关注的问题。
第五章主要探讨花间词中各种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对于词作风格的影响。
花间词虽然总体词风华美浓丽,但就其内部而言,词风又有细微差别。“物件”
对这种词风上的差异是否会有影响?又是如何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传统的二分
法,将花间十八家词人约略划分为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两派,以两派词作之
对比来说明“物件”对于词风的影响。
最后一章将对之前的论述作出总结,并延伸探讨《花间集》中的“物件”对
于后世词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 15 -


第二章 《花间集》以前文学作品中的“物件”

小山重叚釐明灭,鬓于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釐鹧鸪。
——温庭筠 〈菩萨蛮>1

这首<菩萨蛮>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词中的第一首,同时,它也是《花间
集》500 首词作的开篇之作。
《花间集》作为一本词集,并非是当时社会中某一现
实群体、流派的创作,而是由后蜀的赵崇祚在唐末五代的词作中挑选了词风相近
的作品编订而成的。换言之,《花间集》的成书是一种人为选择的结果。不少学
者都指出,编选文学作品集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提倡(从而贬抑)某一地、某
种风格或某一个群体的作品。2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即对南朝的宫体之风
表示出不屑,说“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并将花间词界定为“诗客曲子词”,以此来区别花间词和民间流行的“莲舟之曲”。
3

欧阳炯的这些做法都明确表明《花间集》的编订具有推崇特定文风的意图。而


这种特定文风,从以上所举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可以窥见一斑。
词上阕首句以一架美丽的屏风开启了室内的晓景:屏风上金光时明时暗,在
重重叠叠的山景间浮动。就是在这样一间以美丽屏风作为装饰的屋子里,词作中
的女主人公出现了:她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欲
度”二字,叶嘉莹认为实乃欲掩之意,然“掩”字平板,“度”字生动,“掩”字
但作径直之说明,
“度”字则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4 俞平伯也认为“度”字含
有“飞动”意,5 如此一来,
“此不但写晴日之下的美人,并写晴日小风下之美人。”
6

三、四句则写女子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一“懒”字和

一“迟”字,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时,故过
1
2
3
4
5
6

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颇黎枕),页 2。
林立:
《沧海遗音---民国时期遗民词研究》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页 21。
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 页 1。
叶嘉莹:
《迦陵论词丛稿》
(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页 2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页 19。
俞平伯:
《读词偶得》
,页 2。
- 16 -


片重开,即写女子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
前镜,妆台奁内之坐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两镜相交,“套景”重
叠,花光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区区十字之数,写此难状之景,
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最后两句写女子更换新衣时,忽见衣上有成双的鹧鸪
图案。词作笔尽于此, 似乎突兀,却留给人无限遐想:鹧鸪尚且成双,而闺中
的女子,虽然居住于华美的屋宇之内,人面如花,却始终独自一人。两相对比,
女子的心境可想而知。此种心境又与开头之梦起妆迟者相应,回环往复,婉转地
透露了词中女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以上这首词通篇写闺怨之情,但所写景象却金碧辉煌,华美异常,是刘熙载
所言的温词“绮怨”风格之典型代表。7这种“绮怨”风格,也是整本《花间集》
所推崇的“特定文风”。而“绮怨”为何呢?所谓“绮”,许慎的《说文解字》上
说:“绮,文缯也。从糸,奇声。”8 “绮”的本义是指织工、图案精美迷人的丝
织品,后用“绮”来形容一种奢侈靡华的、精雕细镂的美,与清水芙蓉的天然美
相对。温词的“绮”,主要体现在温词所描写的女子起居环境、穿戴用具,无不
精美奢靡,具有着华丽的外在美。“绮”指向于外在世界,“怨”则是指向于内在
心灵,指词中的女子内在精神极度空虚寂寞,具有多愁哀伤的神情。整首词将华
丽的外在美与内在的悲苦愁思并置,或者说以华丽的“外壳”包裹敏感脆弱的心
灵世界,这就是“绮怨”。值得注意的是,物件、特别是与女性有关的人工物件,
在“绮怨”风格的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以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
金明灭)词为例:词中涉及到的屏风、梳妆镜、绣罗襦等物,不仅仅是构成“绮”
的要素,也是生发、衬托出词中女子“怨”情、并让读者藉以去想象、去感悟女

子之“怨”的一个个“触发点”。可见,物件对于以“绮怨”风格为追求目标的
花间词,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物”的描写,并非始于“花间”。确切地说,
“物”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是一以贯之的,这与中国人对“物”与文学关系之
认识有着莫大的关系。《毛诗·大序》中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

7

刘熙载曾在《艺概·词曲概》中云: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续修四
库全书》
,第 1714 册,页 519。
8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长沙:岳麓书社,2006),页 273。
- 17 -


言为诗。”9认为文学作品是人内心情意的表达,而人的内心之所以会产生情感,
则如《礼记·乐记》所云:
“人之心动,物之使然也”,10 是由受到生活中物件的
感发而产生。 钟嵘的<《诗品》序>对引起人心动的“物”做了更进一步的描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灵,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
暑雨,冬月祁寒,斯四时之感诸诗者也。” 11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的
“感物”传统诗论,也透露出两个问题:
首先,中国早期诗歌对于现实生活中物件的关注,多以自然物件为主,这是

早期农业文化的反映。而对于《花间集》中那类人造物件的关注,并且有意识的
突出人造物件形态、颜色、材质之美的文学作品,时间则要相对较晚,而且需要
特定的时代背景。
其次,中国“感物”传统诗论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件与作者的情感、志向密切
结合在一起,所以当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件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描写中时,它往往
成为作者主观情绪的象征、寄托,它本身的颜色、材质等物质性特征以及它在现
实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在文学作品中反而不那么重要。如此一来,这些在现实生
活中的物件在进入文学作品之后就成了“意象”而非“物件”了。而“意象”并
非本文的讨论范围。
那么,文学作品中的“物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它们与《花间集》
中的“物件”又有着怎么样异同呢?

第一节 从《诗经》、《楚辞》到魏晋文学作品中的“物件”

一 《诗经》《楚辞》中的“物件”
对于中国最老的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
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9

<毛诗序>,见夏传才著,
《古代文论译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上册,页
83。
10
《礼记·乐记》,见潜苗金译注,《礼记译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年),页
453.
11
梁·钟嵘:<《诗品》序>,
《丛书集成新编》,第 78 册,页 288。
- 18 -



兽草木之名。”12 学诗而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则可知《诗经》对现实生活中
的草木鸟兽等自然物件的提及是颇多的。然而,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件在《诗经》
中大多是作为引发作者情感的“兴”或寄托作者情感的“比”,密切地与作者的
主观情愫缠绕在一起。物件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物质性特
征、以及物件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实际功能,在作品中是完全被忽视的。也就
是说,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件在进入《诗经》中的作品之后,“沦为”了为作者
主观情愫服务的“工具”,因而它们在作品中是作为“意象”出现而非作为“物
件”。如《魏风·硕鼠》中提到的“硕鼠”。在现实生活中,“硕鼠”只是一种普
通的动物,属于“物”的范畴。但在《魏风·硕鼠》中的“硕鼠”,则象征、代
表了令人厌恶的剥削者,而不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那种小动物了,因而《魏风·硕
鼠》中的“硕鼠”是意象而非物。
《楚辞》对现实生活中物件的描写更是颇得《诗
经》“比兴”手法之妙。《离骚》一篇,汉代王逸《离骚序》中写道:“<离骚>之
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脩美人,以媲於君。”13 此后,香草美人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与忠君
爱国的思想紧密缠绕在一起。<橘颂>一篇,“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
也”,14更是对诗经“比兴”传统的深化。因此,在《诗经》《楚辞》的文学作品
中,多的是意象而非物件。并且由《诗经》《楚辞》所开创的比兴寄托传统对后
世影响深远,导致了中国文学作品中多“意象”而少“物件”。
尽管如此,单纯的物件在《诗经》和《楚辞》的作品中仍然存在。尤其是《诗
经》中有不少诗篇是描写周人现实生活场景的叙事诗,现实生活中的物件在进入
这类文学作品中后它的作用只是叙述、还原周人的生活场景,并不寄托、比喻作
者的某种感情,因而依然属于“物件”的范畴。但是叙事诗仅仅只是提及物件的
名称以完成叙事,与《花间集》中以物件装饰人物、烘托环境的情况并不相同。
唯一比较特殊的是服饰物件。
《诗经》和《楚辞》中都有对人物服饰物件的描写。比如《楚辞·九歌》中
的<山鬼>,描写山鬼的装扮,曰: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15 《诗

12

《论语·阳货》
(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页 162。
<离骚序>,见夏传才著《古代文论译释》,上册,页 113。
14
梁·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见黄叔琳注、李详补注,《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2012)
,页 111。
15
楚·屈原:
《楚辞·九歌》 见聂石樵注《楚辞新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
13

- 19 -


Tài liệu bạn tìm kiếm đã sẵn sàng tải về

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ng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