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63 trang)

Nghiên cứu từ FA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từ tương ứng PHÁT trong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968.19 KB, 63 trang )

TRƢỜNG ĐẠI HỌC SƢ PHẠM HÀ NỘI 2
KHOA NGOẠI NGỮ

NGUYỄN THỊ LAN HƢƠNG

NGHIÊN CỨU TỪ “FA”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TỪ TƢƠNG ỨNG “PHÁT”
TRONG TIẾNG VIỆT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ẠI HỌC
Chuyên Ngành: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HÀ NỘI, 2019


河内第二师范大学
外语系

阮氏兰香
NGUYEN THI LAN HUONG

现代汉语动词“发”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对比分析

大学毕业论文
专业:汉语专业

导师:陈灵芝博士

2019 年于河内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选题缘由 ......................................................................................................................... 2
第二节、研究内容 ......................................................................................................................... 2
第三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一、研究目的 ............................................................................................................................. 2
二、研究意义 ............................................................................................................................. 3
第四节、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3
一、研究方法 ............................................................................................................................. 3
二、语料来源 ............................................................................................................................. 3
第五节、文献综述 ......................................................................................................................... 4
第二章、相关理论 ............................................................................................................................. 5
第一节、中介语理论 ..................................................................................................................... 5
一、Selinker 中介语理论........................................................................................................... 5
二、K.K.Selinker 中介语理论 ................................................................................................... 5
第二节、对比分析概说 ................................................................................................................. 6
一、对比分析的定义 ................................................................................................................. 6
二、对比分析法 ......................................................................................................................... 8
三、对比分析的应用 ................................................................................................................. 8
第三节、多义词的定义 ................................................................................................................. 9
一、本义和基本义 ..................................................................................................................... 9
二、引申义和比喻义 ............................................................................................................... 10
第四节、词义............................................................................................................................... 11
一、概念义 ............................................................................................................................... 11
二、附属义 ............................................................................................................................... 11
小结............................................................................................................................................... 14
第三章、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及搭配能力 ....................................................................... 16
第一节、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 ....................................................................................... 16
一 、“发”的基本义 ............................................................................................................. 16

二、“发”的派生义 ............................................................................................................... 17
第二节、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及搭配能力 ................................................................... 27
一、出现在动词结构上的“发” ........................................................................................... 27
二、附带趋向补语的“发” ................................................................................................... 35


小结............................................................................................................................................... 35
第四章、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对比分析 .................................................... 36
第一节、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词义对比 ............................................................ 36
一、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词义上的相同点 .................................................... 36
二、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的不同之处 ............................................................ 42
第二节、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语法特征的对比 ................................................ 46
一、现在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词法功能的对比 ................................................ 47
二、现在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句法功能的对比 ................................................ 49
三 、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phát”语义特征的对比 ................................................... 53
小结............................................................................................................................................... 56
结语................................................................................................................................................... 57
致谢................................................................................................................................................... 58
参考文献........................................................................................................................................... 59


摘要
“发”一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能与“发”搭配的
词语不但数量大而且语义及结构也很多样。并且对于现代汉语“发”一词的
研究目前并不多。汉语学习者大部分通常使用“发”的基本义但不完全了解
“发”的本义、比喻义及引申义。本论文主要使用对比分析法深入研究现代
汉语“发”的各层意义以及由“发”构成的词语、结构、语义特征,说明
“发”是个多义词,从而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之间
的异同,帮助学习汉语者对“发”词有准确地理解,正确地使用。
经过考察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的“发”既可以当动词又可以当量

词使用。但“发”的词性主要是动词,使用频率比较高。另外,“发”这个
词,既可以当单音节词又可以作为词素去构成词。其构成新词能力很强。
现代汉语的“发”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比较复杂,除了“phát”
作为汉语借词外,还有其他多种表达方式,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
定。希望研究所获得的结果能够为越南汉语教学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关键词:现代汉语“发”;越南语“phát”;对比分析:词义;语义;
相对应表达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现代汉语里“发”是使用频率比较大的一个词,与“发”搭配的词语不
但数量大而且语义及结构也很多样。“发”一词既可以当动词又可以当量词
使用。其中,当动词的“发”表现的更复杂。另外,“发”既可以作为单音
节词自由活动又可以与其他语素构成新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发”除
了基本义以外,还有很多派生义。由“发”构成的词语从数量到结构、语义
都很丰富、多样,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多一词。
汉语学习者大多数是经常使用“发”的基本义,而并没有完全了解
“发”的本义和引申义。学习者在运用及翻译“发”这个词感到困难及误
解。若能深入研究汉语“发”,说明“发”的词义特点及搭配能力,与越南
语“phát”进行研究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汉语“发”及越南语
“phát”在翻互译时有哪个要注意的特点,从而能准确地翻译两者。所以本人
选择“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对比分析”作为汉语专业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本论文能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第二节、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对应词对比分析为研究内容。本论文
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简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语料来

源、研究目标、意义及文献综述,让读者对“现代汉语“发”及越南语的
“phát”有大概的了解。以此作为本人研究的基础并借鉴。
第二章为本论文的相关理论依据,简单地介绍本论文有关的理论基础,
如:词义、多义词的定义、多音词的定义及其对比分析概说。
第三章为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及搭配能力,本章主要是研究现代
汉语“ 发” 的词 义 特点及 现代 汉语 “ 发”的 搭配 能力 , 本章深 刻地 研究
“发”的各层意义及“发”在动词结构中及附带趋向补语的搭配能力。在使
用“发”词时,更能准确地选用合适的意义及搭配能力。
第四章为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对比分析。本论文在
句法及词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异同之处。
第三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目的以如下三项目的:

2


1、以“发”词为多义词的代表,通过研究现代汉语“发”的语义特点
及表达形式,概括多义词的特点及使用,让汉语学习者更容易把握其他多义
词。
2、对现代汉语多义词“发”的语义及搭配能力进行考察分析,阐明其
特点。
3、指出越南语“phát”与现代汉语“发”的相对应表达形式。从而将
研究结果运用运用于汉越翻译,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二、研究意义
通过讲明白现代汉语“发”的语义、用法特点以及现代汉语“发”与越
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希望本论文可以为了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参考的资
料,帮助学习者更深刻地了解并正确的使用现代汉语“发”。从而把握越南
语“phát”的表达方式,为正确地进行相关的汉越互译提供方便。
第四节、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为了对汉语的“发”深刻地研究对比,本论文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1、统计法用以将“发”与其构成的词组进行统计之后进行分类。
2、分析法用以对“发”的词义进行分析。
3、对比法用以将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对应词“phát”进行对比,
指出两者的异同;另外,本论文采取引证法、例证法、考察法等。
二、语料来源
本论文的语料来源来自:
1、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料库(http:/ccl.pku.edu.cn)
2、现代汉越词典
3、字典
4、《汉语词汇教学》万艺玲
5、《阿 Q 正传》鲁迅
6、《狂人日记》鲁迅
7、《明天》鲁迅
8、《社戏》鲁迅
9、《对比语言学》许余龙

3


10、《对比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许余龙
11、Mảnh trăng cuối trời-Nguyễn Minh Châu
12、Số đỏ-Vũ Trọng Phụng
13、Rừng xà nu-Nguyễn Trung Thành
14、Chí Phèo-Nam Cao
15、Làng-Kim Lân
16、Dế mèn phưu lưu kí –Tô Hoài
17、Mùa Lạc-Nguyễn Khải
第五节、文献综述

《“发” 字小议》—李晓春、张章。本论文主要是研究现代汉语与及
古代汉语的“发”,它的来源有两个,原本音义皆不同,汉字简化两者
合二为一。还有他们的基本以及引申义,去声。对研究汉语古代词语起
得很大的作用。
《“发”字可解》—陈莎莎。本论文主要正《庄子养生主》里面,庖丁
为文惠君解牛之篇章中有一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来
研究“发”的意义方面,“发”一般也可以解释为“磨刀、打磨”。
《“发”字典词义浅析》—李晓春主要是将目前国内出版的几部大中型
语文辞书对“发”字义项的收录其释义经过了由少到多、由简趋繁和由
粗至精的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完善。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辞
源》仅收“发”字义项十二个,《汉语大字词典》为“发”字列出二十
三个一项,对前者有所弥补,但也不免有将临时的语境义误作固定词义
的现象,《汉语大词典》是国内收入“发”的一项最多的一本词典,达
到五十四个,但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单一对翻译方面促进一步。
《“发”字的尴尬》—苏培成。本论文主要研究“发”是一个多音多义
词。现代常用的有两项音义:一个读 “fā”,是发射的“发”;一个
是读“fà”。

4


第二章、相关理论
中介语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及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 所谓中介语是指
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
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所以此章,本论文就提出中介
语理论,对研究两种语言起得作用。
第一节、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 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
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
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

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一、Selinker 中介语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 Selinker 于 1969 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
念。1972 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
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
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Theory)是由 Selinker 等人
最先提出来的。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
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
近。Selinker 的中介语理论重点强调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三个方面的问题,①
什么样的认知过程负责中介语的建构?②中介语知识系统的性质如何?③为
什么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这是关于中介语
的一个最早的定义.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
语的中间状态)。
二、K.K.Selinker 中介语理论
K.K.Selinker 认为,负责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有五种,它们是:语言
的迁移(language transfer);训练的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第二语言学习
的策略(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 );第二语言交际的策略(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 ); 目的 语材 料 的过 度 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Selinker 认为,学习者形成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心
理语法,学习者利用这些语法来解释和产生言语。这些心理语法是动态的、
易于变化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知识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复杂的心
理语法。Selinker 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现
象。它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

5


变的现象。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使得多数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

的语言能力。
KK 中介语理论后来有所的发展,但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介语的三
个特征方面:①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
的,它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②中介语具
有可变性,即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阶段突然跳到下一
阶段,而是不断的借助“假设-检验”手段,缓慢地修改已有的规则以适应
目的语新规则的过程。③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即中介语是相对独立的语言系
统,它具有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
KK 中介语理论是较早用认知观点解释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型,其重
要意义首先在于它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并提供了一个理论
框架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而且这种理论为后来人们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第
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Selinker 提出的中介语概念,从认知心
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实际是语言知识的一种表征。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
来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表征的性质,及这种表征在第二言语学习中的作
用打下了理论基础。Selinker 中介语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中
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也没有说明中介语系统是怎样影响语言输出
的。
第二节、对比分析概说
一、对比分析的定义
1、对比理论
对比理论是罗培羽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罗培羽首次提出。对比
分析从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上看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对比分析又称为对
比语言学或对比研究,主要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
确揭示语言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侠义的对比分析专指以语言比为基础的
一种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主要任务是
弄清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从而促进外语教学,对比分析是以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关于人类语言学
习理论重视语言行为,强调学习中的干扰因素,指出学习语言就是建立习
惯,而母语干扰恰恰是外语学习的难点所在。结构主义则强调外语学习中两
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差异。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其相

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为精确描写两种语言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对比分析的基
本理论依据概括有以下几点:外语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客服母语语言系统
中的困难;母语干扰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预测
和解释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对比分析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强调外语学习的根本
目的就是客服母语与所学语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干扰和差异,对比分析的主

6


要任务是渗入观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
困难。
罗培羽认为,任何事物的差距来自对比,没有对比的反差则无法彰显事
物的特征。例如,在排除外界和实践的影响下,对一个人来说,富有和贫穷
是等价的,快乐和悲伤是等价的。从人生意义上讲,当我们把对比尺度扩大
到无尽的时空上时,我们或许能得到屏时间不到的启发。
2、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写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
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比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
支是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一方面,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普遍语言学
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包括对比语言学在内的任何语言学分支的重要理论基
础。另一方面,语言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对比语言
学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语言学分支的发展,其他语言学分支的发展也能使我
们更好地开展对比语言学的研究。
第二,对比语言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它不同于一般
地描写语言学,因为描写语言学一般是对某一种语言加以描述。
第三,对比语言学是共时的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
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这将对比语言学与历史
比较语言学和语言发展史的研究区别开来。在实践中,所谓共时对比,主要

是对两种或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排拆将某
一语言的现实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
汉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第四,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描写语言之间的异同,但测重点是语
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
出这一侧重点,以示与一般的 “比较”相区别。当然,这种不同时建立在相
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语言之间
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便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
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对比语
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则可以说有两个源头,一个在欧洲,
一个在美国。
1.对比语言学的诞生_洪堡特的《语言比较研究与语言发展不同阶段
的关系》

7


对比语言学的真正奠基人是德国学者洪堡特,他发表于 1820 年的《语
言比较研究与语言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是对比语言学的第一部也是最早最
卓越的文献。在这篇文献中,洪堡特就对比研究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了阐释,他认为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他保持“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
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洪堡特,1999)。所以,在他看
来,“比较语言研究是对语言差异的准确探索”。他是当之无愧的对比语言
学奠基人。他认为的对比语言学与我们今天的“普通语言学”最求的目标是
一致的。并特别强调了语言与民族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
2.叶斯帕森的贡献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也提出了一种“新的比较语法”,这个“新的比
较语法”同样也就是对比较语言学,只是没有使用这一名称而已。他的《语
法哲学》奠定了他作为理论与延续家的地位。
二、对比分析法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对比语言学正处在形成、塑造自己的过
程中。它的对象、范围、概念、术语机制还没有完全定型,它还没有彻底制
定出自己研究的方法。我们认为,对比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下几种方法
及原则。
1.共时对比原则
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必须坚持共时原则,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
现象进行对比。
2.同语体对比原则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
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要把书面语和口语区分开,书面语
同书面语对比,口语同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3.理论对比与应用对比相结合的原则
对比研究可以是理论性质的,也可以是应用性质的。其中,应用对比研
究主要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的,因此,对比的过程与描写力求简易、实用,便
于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时,理论对比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外语教学
大纲。
三、对比分析的应用
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是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语法学著作的影响下发展起
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前马建忠编著的《马氏文通》,是汉语语法

8


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早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建忠不但是
中国汉语语法的学的鼻祖,而且也是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创始人。
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再找你那个国形成于 1977 年,那年吕叔湘作
了《通过对比研究方法》的著名演讲,其背景是正在起步并发展越来越快的
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外对比研究史,应该从马建忠学起,这是没有疑义的。
第三节、多义词的定义

一、本义和基本义
1、本义
本义为歌词本来的意思。我们一般认为文件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思是词
本来的意思。例如:
走:本意是“跑”。《韩非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其中的
“走”是“跑”的意思
向:本义是“窗子”。《诗经》:“塞向墐户”意思是“堵好窗子,用
泥涂塞门”
学者:本意是“求学的人” 《论语》:“子日”:“古之学者为已,
今之学者为人。”其中学者是“求学人”的意思。
单音节词是一个字表示一个词,所以单音节词的本义一般与子的形体有
直接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字形来推断词的本义。如:走、闻、本等。
很多词的本意现在已经消失,在一般词典中,已经不把它列为义项了,
加前面所举的“向”和“学者”。在古代书箱需要了解它们时,可以借助工
具书的帮助,如查阅《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词典。
有的词的本意虽然保持至今,但已不能单独运用,只作为语素义存在,
出现在有它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如前面所“走”、“闻”等。
有一部分的词的本义,到现代仍然,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
“圆”表示“圆形”,“短”表示“两端之间的距离小”
2、基本义
基本义是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当人们看见一个单独的次的时
候,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它的基本义。例如前面说的“走”和“学者”:
走:基本义是“脚交互向前移动”
学者:基本义是“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9


这两个词的基本义和本义是不一致的,也有不少词的基本义和本义是一
致的,如前面所讲的“圆”、“短”。

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人来说,首先应该掌握词的基本义。在很多描写现
代汉语的词典中,基本已往往被列为第一个义项,例如:
消息

:关于人或者事物情况的报道。
音信、杳无。



:叫人赶快行动或者做某事:图书馆催她还书。
是食物的生产和变化加快:催眠、催生。

二、引申义和比喻义
1、引申义
引申义是由原词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新的意义。引申时产生多义词的重要
途径。如:

:“深”的基本义是“从上到下或从歪道理的距离大”,如“这
口井很深”。可引申为“深度”,如“这口井有几十米深。”还可以引申为
“深奥”、“不容易懂”,如“这本书所讲的理论很深,不容易懂。”也可
以引申为时间的长久,如“年深日久,这件事渐渐被人遗忘了。”还可以引
申为程度高,如“我和他的交情很深。”“深的这些引申义都是从“深”地
表示的具体的距离大出发,联想出的抽象的意义,“(距离)大”是“深”
的原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想纽带。
轻“重量小”是这个词的基本义,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数量小”(年纪
轻)、“负载小”(轻装)、“不重要”(负责轻)、“用力小”(轻坮轻
放)等意思。“(重量,分量)小”是愿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想纽带)。

:“温度低”是这个词的基本义,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寂静、不
热闹”(冷落)、“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不热

闹”(冷冷地说)等意义。
2、比喻义
喻义是特殊的引申义,它是通过比喻而产生出来的意义。如:
梦话:本来是指“睡梦中说的话”,后用“睡梦中说的话”来比喻不切
实际、不能实现的话,如“说什么一个月就能学会汉语,那是梦话。”“梦
话”的这个比喻用法逐渐固定,就产生了新的比喻义,即“比喻不切实际、
不能实现的话。”

10


高峰:本来是指“高的山峰”,后用“高的山峰”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
点”,如“上下班高峰时间三环路上经常堵车。”
后台:本来指“舞台的后面部分”,后用来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
人或集团”,如“他这样的人能当上女主角,一定有后台。”
值得注意的是,词临时的比喻用法不是比喻义,比喻用法经过长期运
用,巩固在词义中才能成为比喻义,如上面所举的“梦话”、“高峰”、
“后台”的比喻义。
对于一个有多各义项的多义词来说,它虽然不一定包含这所有四种不同
性质的一项,但每个义项的性质还是有不同,如前面所举的“走”有九个义
项,其中第一个义项“人或鸟兽的交互相前移动”是基本义,第二个义项
“跑”是基本义,其他七个一项是引申义。再如“小丑”有两个义项,第一
个是“戏曲中的丑角或在杂技中作滑稽表演的人”,第二个义项是“比喻举
动不庄重、善于凑趣的人。”其中第一个义项既是本义也是基本义,第二个
义项是比喻义。
第四节、词义
一、概念义
概念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反应后形成的意义,是词义的基本成
分。如:“战士”和“大兵”的概念义都是“军队中的最基本层成员”,
“吝啬”和“小气”的概念义都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概

念义的“义”是词所标志的客观对象的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歌歌词的概念
义千差万别,概念义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同它联系。
词的概念义是构成词义的基本成分,要掌握词义,首先应该掌握词的概
念义。词典一般对此的概念义有较详细的说明,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汉语词
典》来解释词的概念义。而词典一般对词的附属义很少说明。
二、附属义
附属义指词在表示客观对象的同时,带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感情
色彩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口语和通用三种。
如:“大兵”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战士”的感情色彩是褒义的,“吝
啬”的语体色彩是书面的,“小气”的语体色彩是口语的。附属义的“义”
反应的不是词所标志的客观对象的一般本质特点,只是表明运用者的主观态
度或词的运用场合,词的附属义只有有限的几种类型。
词的附属义又可以叫词的附属色彩。本论文主要介绍词的感情色彩和语
体色彩。
1、感情色彩

11


感情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或感受。肯定(一般也叫“褒”)和否定
(一般也叫“贬”)的态度,就是感情的两大类型。人们经常不使用语言,
而是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来表示感情。例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
舞足蹈;伤心时紧皱眉头,无精打彩采等。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变
化,说话的不同语调,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问:“画的好不
好”?答:“好!”如果达话语调是重、强,表示称赞、肯定、是褒。如果
声音有不正常的变异,则是反话,表示否定,是贬。
词也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达的人们对该事
物或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就是该词的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可以分
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类型。
凡是表达了赞美、喜爱、亲近、仰慕等感情的词,我们认为这些词的感

情色彩是褒义的,是褒义词。如:
英雄

珍品

漂亮

温柔

活波

贡献

伟大

诚实

凡是表达了。如:贬斥、厌恶、轻蔑等感情的词,我们认为这些词的感
情色彩是贬义的,是贬义词。如:
小人

财迷

凶恶

刺耳

虚伪

懒惰


粗糙

丑陋

凡是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既没有赞美、喜爱,也没有厌恶、
贬斥等感情的词,我们认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是中性词。大部分
的词都不带有固定的感情色彩,是中性词。如:






国家

世界

学习

计算机

杂志

我们前面说某个词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是针对这个词的某个意义来说
的。对只有一个意义的单一词来说,感情色彩对应于整个词的意义,对于有
多个意义的多义词来说,它就不是对应于词而是对应于词的某个义项了。
如:
骄傲


(1)自我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自豪。
(3)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东西

(4)泛指各种具体的或者抽象的事物。
(5)特别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老婆子

(6)年老的妇女(含厌恶义)。
(7)丈夫称妻子(用于年老的)。

12


老头子

(8)年老的男子(含厌恶义)。
(9)妻子称丈夫(用于年老的)。

以上例词每个义项都有不同的褒贬义。“骄傲”第一个意义是贬义,第
二、第三个意义是褒义。“东西”第一个意义没有特定的感情倾向,第二个
意义具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老婆子”、“老头子”作为一般的泛称,
有厌恶的感情色彩,而作为专门的称呼,则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实际上这
是反语的修辞手段在意义引申中的一种固定化表现。
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感情色彩不同。如:褒 “战士、老大爷、雄
心、成果”;贬“大兵、老不死的、野心、剃头的、后果”;中“士兵、理
发员、结果”。这些其实是感情色彩不同的同义词。再造句时要注意选择与

句子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如问路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如果问:“老头
子,请问去北京语言怎么走?”就很不合适,因为“老头子”表示一般老人
时是贬义,用“老头子”称呼老人很不礼貌,应该用同义的褒义词“老大
爷”、“老先生”或“老师傅”等。
词的感情色彩是就词的一般情况而言的,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也有故意
违反词原有的感情色彩进行照常表达的情况,构成“反语”。如:“啊,不
简单,星期三之后是星期四,这你都知道,真聪明。”“聪明”原来是褒义
词,这里用贬义,表达讽刺、挖苦旳意味。
2、语体色彩
有些词由于经常往往在口头上使用较多,有通俗、活波、生活气息浓厚
的特点,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口语词,如:
小气

打听

挖苦

聊天

老人家

酒鬼

黑糊糊

红扑扑

有书面语色彩的词大多是通过文字记录流传袭来的词语,有庄重、文
雅、严肃的特点,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书面语词,如:
慷慨


询问

批示

然而

假苦

阁下

吝啬

飞翔

获悉

绝大多数的词语可以通用于各种语体,是通用语词,如:



















散步

商量

杂志

词义的语体色彩在词典中不可能完全反映出来,虽然有些词带有语体色
彩的形式标记,可以根据前面我们讲的从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成分方面去判
断词的语体色彩,但多数词语自身没有标记。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
言材料去体会、学习,在实践中把握。
汉语中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语体色彩不同,如:

13


口语

书面语

通用语

挖苦

嘲讽


讽刺

月儿

月球

月亮

老头儿

老者

老人

这些同义词由于语体色彩不同,因此使用场合也不同。
口语总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改用口语词的时候,用了书面语,便会
陷得严肃,从而改变气氛。如:书面语词“父亲”和口语词“爸爸”,向人
介绍说“这是我爸”同“这是我父亲”相比,后者便严肃、庄重得多,而见
面称呼一般用“爸爸”或“爸”,用“父亲”便会让人觉得有隔阂。
小结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
义。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
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
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
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
的特点。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
色彩和语体色彩)
-本义也叫基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

的意义。比喻义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词义的性质包括客观性、概括性和社会性。客观性是客观事物、现象
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社会性总是被社会所承认和共同使用。语言是不
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
括六条: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
变、单一词变成复音词。许多词都不只有一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
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有价格不同的含义就叫有几个一项。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
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
此不同而有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
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
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新旧词义并

14


存。多义词大多是一些与生活有关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
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标其中的一个
意义。多义词在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中,因其“多义”的特点,可以收
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意义间没有关联时,只能认作是同音词的一种,如表示
颜色的“白”(白的花)和表示徒劳的的“白”(白费力)就是两个同音
词。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
是最初的或是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
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
义。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
-多义词往往与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结合考查;有时
也和病句,如“表意不明”等结合考查;有时也和同义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在古文阅读中,设题者既考查实词中的一词多义,也考察虚词中的一词多
义。辩析多义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现象辨析;从词性辨析;从语境
辨析;从语境中看出;从搭配辨析。


15


第三章、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及搭配能力
第一节、现代汉语“发”的词义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动词的“发”主要有 16 个义项:
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
2、派出去:发宾。
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病、这一带去年发了大水。
4、表达、发表:发布、发言、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
5、发射:发炮、百发百中。
6、扩大、开展:发、发扬、发育。
7、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
8、食物等引发酵或水浸泡而膨胀:发面了、发海参。
9、放散、散开:发散。
10、揭露、打开:发现、揭发。
11、因变化而显现、散发:发黄、发潮、发愁。
12、流露(感情):发怒、发笑。
13、感到(多指不愉快的情况):发麻、发痒。
14、启程:出发、整装待发。
15、开始行动:发起、奋发。
16、引发、启发:法人深省。
16 个义项中,“发”的基本义为第(5)义项;“发”的引申义为第(1)义
项及第(14)义项;“发”比喻义为第( 2)、(3)、(4)、(6)、
(7)、(8)、(9)、(10)、(11)、(12)、(13)、(15)及(16)
义项。
一 、“发”的基本义
基本义是指词的最早意义。“发”这个字的基本义从前到此其实并没有
改变,还是“发射”:发炮,百发百中。“发”的这条义项是“发”的基本

义。依据说文《说文》:发,射发也《诗·召南·驺虞》:发彼有的,《礼
记·射义》:矢四发, 《史记李将军列传》:骑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
内,度不中不发,发及应弦而倒,《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6


现代汉语表示“发炮、发枪、发箭、百发百中”等的“发”的基本义与
越南语相对应的词有“bắn‖(bắn súng); ―phóng‖(phóng một mũi tên),例如:
(28)要不然,即使自己发枪伤了他,自己也无法逃过他那三发枪火。
(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29)刚离开不远,有两三发炮弹已经落上了山头。(北京语言大学语
料库)
(30)等我把四十一发炮弹放出去,我就是真正的“炮孩子”。(北京
语言大学语料库)
(31)但发炮弹缺了一个翅膀。(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除了这个义项以外,其他都是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派生义。
二、“发”的派生义
不能从动词的本身来确定词义的派生义,我们要针对动词与某一客体事
物搭配,然后才对动词进行语义分析。
1、“发”的引申义
“发”的引申义包括“送出、交付”和“起程”的义项。
表示送出,有 “交付”的意思。例如:“发货”、“分发”、“印
发”、“发了一封信”等。例如:
(32) 因此说,为了一个人退货就停止向外发货,是值得研究的。
(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33)我是六月分发病的,直到十月为天冷以后,疟病才慢慢好起来
了。(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34)来自部队和机关的 19 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军事学术报告,还
印发了 25 份学术材料。(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因为“发”一词本身是动词,所以“发”一词带着“送出、交付”的义
项的时候可以带名词宾语、“发”后如有间接受事宾语,需由介词“给”引
出、可带宾语。比如:
(35)记者在邮局发着电讯稿呢。(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36)老师还没发给我写作教材。(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37)文件发出三个月了。(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17


我们都知道引申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新义的方式。 “送
出、交付” 义项 是“发”的引申义,那么这一条义项跟基本义“发射” 的
相关在哪?引申点是什么?
(38)工程技术人员发火箭。(现代汉语词典)
(39)你替我发发报纸行吗?(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例:(38)“发”一词着基本义“发射”,就是把一个关于枪弹、爆
弹、火箭、电波等的的高科技术东西送出到目的地的来实现发射主体的愿
望。例(39)“发”一词带着“送法、交付”的引申义。这条义项跟基本义
是有关的。那相关点就是把一个东西送出到另一个地方、以便实现送东西的
人的要求。但是在这里,提到的东西并不是有关高科技术的东西,而只是普
通,日常生活,一般使用的东西。如:“一封信、包裹、报纸”等等。
越南语―phát‖与现代汉语“发”的义项都表示“送出:交付”的意思。例如:
(40)Về Thái Nguyên cả cơ quan đàn ông đàn bà làm việc ở các cơ quan đều
được may được phát một bộ quần áo một kiểu như nhau. (Ba người khác - Tô Hoài)
(41) Trước khi chết, anh gửi cho làng Xô-man thƣ này. (Rừng xà nuNguyễn Trung Thành)
(42)因此说,为了一个人退货就停止向外发货,是值得研究的。(北
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43)他本是团长,秋收暴动处,却几次发信发指示要指挥余洒度。
在此场合,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例子“发”翻译成一些越南与相对应的词
―phát, gửi, giao‖,如:“发一套衣服”(phát một bộ quần áo)、发给苏素曼

村这封信(gửi cho làng Xô-man thư này)、发货(giao hàng)、发信(gửi
thư)
*表示起程:有“出发”、“整装待发”、“超发夕至等意思。例如:
(44)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按照党性原则办事,需要有共产主义的远
大理想和广阔脑怀。(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45)当他们的年龄、健康等因素到了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时,能
够从党地事业出发,主动退位,以便让优秀的年轻同志接班。(北京语言大
学语料库)
发”的基本义“发射”与“发”的引申义“起程”有一定相关的意思。
像基本义一样,都带着把一个东西搬到目的地的意思。但这里“起程”提到
的东西,也不完全是东西,也可以是人,甚至是时间、地点。

18


越南相对应的词与汉语“发”的义项都是表示“起程”的意思,如:
(46)首批钻并队一千人已于今日启程。(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47)今年 7 月 13 日,战士刘宾从部队驻地武汉启程,回湖南凤凰探
亲。(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上述的几个例如都表示“起程”的意思,中越例如按照“从什么地方出
发”的句式来造句,而越文句子就是“xuất phát từ đâu”的句式来造句。两个
越中句子形式是一样,就是两种越中语言互译的方法。
引申义是基本义一个或几个义素的变换、延伸过程一定要针对语素的关
系。这种关系只有一个的。基本义和引申义的联系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是
间接联系。但比喻义义和基本义之间都是接联系的。因此,基本可以派生出
几个引申义。
按照某种标准“发”的意思来说;“起程”是基本义的引申义,它能派
出“引起行动”的义项;“起程”义项是基本义的引申义,它派出“开始行
的动”的义项。“引起行动、开始行动”是“起程”的直接引申义,也就是
“发射”的间接引申义。

(48)公路全长十四公里,设十三个车站,每天双向发车三十四个班
次。(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49)起点站坐满才发车。(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
好像 现代汉语“发”的“开始行动、引起行动“义项在越南语中没有
存在表示这两个意思的相对应的词。
2、“发”的比喻义
比喻义是根据基本义所指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用于本质不同但有相似之点
的另一种事物而得来的意义。比喻义和基本义所指的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两
个意义指的是属于性质绝不相同的事物。(力量《试谈多义词的引申义和比
喻义的区别》,1983)。
(50)豆芽再发发就可以吃了。(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51)我自己发过电。(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52)虽然我们的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但是我们都发扬了互助友爱的
精神。(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53)这 几年来 , 不少农民 都 发 了。 (现代汉 语常用词 用法词典1997)

19


(54)发了一盆面,中午蒸包子。(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例(50)(51)“发芽”、“发电”就是“生产、发生”的意思;“发
芽”为动词,指植物长出芽。同义词有,“萌芽”。意义就是种子在适宜的
条件下,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流渐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发电”
是指即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热
能、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转换为电能。20 世纪未发电
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资源不多,日渐枯竭,人类已经渐渐较多的使
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来发电。例(52)
“发扬”的意义是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扩大、开展良好的朋
友关系。例(53)“发”的意思是,这几年来,不少农民的生活日益繁荣。
例(54)“发面”表示面已经发酵了,中午可用来蒸包子了。“发炮”(基

本义)是气体压力把“炮”从斜轨、发射器或其他装置放出或者送出去,是从
一个低的地方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含义是使原有的存在状态发展到一层
新状态。所以,“发”的基本义跟上述几个例子之间相似点就是事物都从从
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状态。例(50)
(51)“发芽、发电”就是从没有变化的状态到变化的状态。例(52)“发
扬”指的是虽然我们都是不同的国家、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从陌生的关系
成为友好关系,有关系的变化,例(53)的“发”表示从贫穷到繁荣、富裕
的状态,让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变化的现象。例(54)的“发面”就是从小的
到大,从少到多的面粉状态,原有的状态变成新的状态。
现代汉语“发”与越南相对应的词都表示“产生;发生”、“扩大、开
展”、“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的意思,
例如:
(55) Hạt lúa cời từ đống lửa
Chín nắng mười mưa lòng nào lỡ bỏ
Lúa ơi nước mát lúa ngâm
Hạt lúa bị thương trăn trở nảy mầm
Thương lúa quặn đau như người đẻ khó.
(Tuyển tập thơ Cát trắng,Nguyễn Duy,NXB Quân đội nhân dân,1973)
(56) Lại đâm chồi nảy nở những mùa xuân
Chim bướm lại về múa hát quây quần.
(Đất đen và hoa thắm,Vĩnh Mai,NXB Tác phẩm mới, 1982)

20


(57)Trong 16 phố phường ấy chẳng may có khi xảy ra một sự gì phạm
vào trật tự thì phần nhiều lại không thấy bóng vía các thầy cảnh sát đâu cả!
(Số đỏ, Chương 2-Vũ Trọng Phụng)
(58)Từ đầu năm đến giờ đã phát những gì? (Số đỏ-Vũ Trọng Phụng)
经考察,我们发现,在一些场合,现代汉语“发”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词

可以互相翻译,比如:“发芽” (đâm chồi; nảy lộc;nảy mầm)、“发出”
(phát ra,sinh ra)、“发生”(phát sinh,xảy ra)、“发电”(phát điện)、
“发病”(phát bệnh,mắc bệnh)、“发展”(phát triển)、“发扬”(phát
dương; phát huy)、“发财”(phát tài)、“发面”(bột nở)。有些像“发
芽、发病、发生、发出、发扬”一样的特别场合,现代汉语“发”的意思就
是越南语相对应的一些词的意思。具体的就是现代汉语“发芽”就是越南语
―đâm chồi;nảy lộc;nảy mầm‖的、现代汉语“发病”就是越南语的―phát bệnh,
mắc bệnh‖、现代汉语的“发生”就是越南语的―phát sinh,xảy ra‖。目前,我们
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不同这种特别的场合,“发”在每一个场合就有
不同的 意义 ?现 代 汉语的 “发 ”与 越 南相对 应的 词有 哪 些?可 能是 因为
“发”的本义也有跟它相同或接近的词,比如“发芽”中的“发”等于“长
出”;“发病”中的“发”等于“生、得”(生病;得病);“发生”中的
“发”等于“产”(产生);“发出”中的“发”等于“生”(生出)。其
他场合的互译方法大部分都是使用汉越词语的。
(59)关于这篇论文的平价问题,几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
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60)喝碗热姜汤,发散发散就好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61)他在数学研究上的这一新的发现震惊了世界。(现代汉语常用词
用法词典-1997)
(62)春风一吹,草坪发绿了。(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
例(59)“发表”、例(60)“发散”、例(61)“发现”、例(62)
“发绿”表示是因为这些例子所提出的理由,所以所发生的结果会向周围的
环境散开的。具体是例(59)“发表”就是几位老师经过考录、思考,然后
把自己的意见,思想向周围的各位老师见解;例例(60)喝完了一碗姜热
汤,热量会向外面周围散开;例(61)“发现”带着经过研究,探索等方法找
到以前在数学上没有的意思,让藏匿的问题显示出来;例(62)“发绿”是
因为有春风吹过,所以周的草坪都变绿了。上述的例如都是以为某些原因而
把发生的结果,或藏匿的食物,事情向周围显露出来,改变了它原来的存在
空间。“打开、表达、散开”都是因为什么变化而显出的,跟基本义相同,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