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25 trang)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UYỂN NGỮ TRONG các BUỔI họp báo của bộ NGOẠI GIAO TRUNG QUỐC và vấn đề DỊCH UYỂN NGỮ này SANG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2.38 MB, 125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阮怀南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特点研究
及其汉译越问题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UYỂN NGỮ TRONG CÁC
BUỔI HỌP BÁO CỦA BỘ NGOẠI GIAO TRUNG QUỐC
VÀ VẤN ĐỀ DỊCH UYỂN NGỮ NÀY SANG TIẾNG VIỆT

硕士论文

专业:汉语语言学
代码:60.22.02.04


2014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NGUYỄN HOÀI NAM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特点研究
及其汉译越问题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UYỂN NGỮ TRONG CÁC
BUỔI HỌP BÁO CỦA BỘ NGOẠI GIAO TRUNG QUỐC
VÀ VẤN ĐỀ DỊCH UYỂN NGỮ NÀY SANG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60.22.02.04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TS. PHẠM MINH TIẾN

HÀ NỘI, NĂM 2014


声明
我是阮怀南。我保证本论文的所有内容是我经过研究、探索和考察诸位
以前的著作,是从我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而总结下来的结果。

作者:阮怀南
2014年1月20日于河内

i


摘要
外交与内政任务是每个国家的两个支柱任务,因此外交活动在每国家政
府活动中持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外交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谈判,主要工具是语
言,为了完成外交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必须会利用各种外
交语言的技巧,充分发挥其功能,其中,外交委婉语获得诸位外交家采用的
最普遍的。外交委婉语乃至委婉语有约定俗成、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同时
随着时代发展,外交委婉语也不断发展。因此,研究外交委婉语对我们语言
学习者来说是很值得的。
笔者是在越南政府门户网站当越译汉编辑员,经常编辑有关中国外交部
记者会发言人所发表的内容,对越南与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若干了

解,所以本人想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发言人的委婉语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主要研究外交委婉语的语言结构
特点,笔者已经从同义相关词、人称代词、外来词、引申相关词语、缩略
词、新词、偏正短语等的词汇特点,借指、比喻、曲解、婉曲、象征等修辞
特点,词义扩大、词义升格、词义降格、语义模糊等的词义特点,否定形
ii


式、非人称主语句、虚词等语法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外交部记者会的委
婉语的语言平面结构。换句话说是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言语内部构
成的静态初步研究。此外,本论文已从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言语外部
因素初步研究。外交委婉语翻译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翻译,它政治敏感度、政
策性强,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忠实的翻译外交委婉语变得更为重要。本文第
三章涉及有关外交委婉语汉译越点滴,其中笔者注重研究关于中国外交部记
者会委婉语汉译越译法和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难点及注意事项。

iii


目录
摘要

................................................................................................................................................................................................................................

目录

..............................................................................................................................................................................................................................

ii


前言

..............................................................................................................................................................................................................................

1

i

1 选题理由 ........................................................................................................................................................................................................... 1
2 研究目的 ........................................................................................................................................................................................................... 2
3 研究任务 ............................................................................................................................................................................................................. 2
4 研究方法 ............................................................................................................................................................................................................. 3
5 研究对象及范围 ....................................................................................................................................................................................... 3
6 论文结构 ............................................................................................................................................................................................................. 3
第一章:外交委婉语相关理论 ................................................................................................................................................. 4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的语言特点 ..................................................................................................................................... 4
外交概念......................................................................................................................................................................................... 4
外交语言界定 ........................................................................................................................................................................ 4
外交语言分类 .......................................................................................................................................................................... 5
.中国外交语言特点 ...................................................................................................................................................... 6
答记者问的交际原则及语言巧妙 .........................................................................................................................10
答记者问的交际原则 .................................................................................................................................................10
答记者问的语言技巧 .................................................................................................................................................12
iv


委婉语概述 ..........................................................................................................................................................................................14
委婉语概念 ............................................................................................................................................................................14
委婉语分类 ............................................................................................................................................................................14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界定...................................................................................................................18

委婉语相关研究回顾 .................................................................................................................................................19
第二章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特点 .......................................................................................................................21
.词汇特点 ..............................................................................................................................................................................................21
.同义相关词 .........................................................................................................................................................................23
.人称代词....................................................................................................................................................................................24
外来词 ...........................................................................................................................................................................................25
引申相关词语 .....................................................................................................................................................................26
缩略词 ...........................................................................................................................................................................................27
新词 ..................................................................................................................................................................................................28
.修辞特点 ..............................................................................................................................................................................................29
.借指 ...............................................................................................................................................................................................29
.比喻 ...............................................................................................................................................................................................31
.曲解 ...............................................................................................................................................................................................32
.婉曲 ...............................................................................................................................................................................................33
象征

.................................................................................................................................................................................................

v

33


.词义特点 ...............................................................................................................................................................................................34
词义扩大 .......................................................................................................................................................................................34
词义升格 ......................................................................................................................................................................................35
词义降格

....................................................................................................................................................................................


36

语义模糊 ........................................................................................................................................................................................36
语法特点..................................................................................................................................................................................................38
否定形式 ....................................................................................................................................................................................39
非人称主语句 ........................................................................................................................................................................40
虚词 .....................................................................................................................................................................................................41
中国外交委婉语的语用特点........................................................................................................................................42
恰当利用忌讳 .......................................................................................................................................................................43
运用合作原则 .......................................................................................................................................................................43
利用转移焦点策略 .........................................................................................................................................................45
发挥礼貌原则 .......................................................................................................................................................................46
充分利用语境 .......................................................................................................................................................................47
利用掩饰、回避技巧 .................................................................................................................................................48
发挥幽默性 ..............................................................................................................................................................................49
发挥答非所问的技巧 .................................................................................................................................................51
利用超量回答技巧 ........................................................................................................................................................52
vi


第三章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翻译点滴.................................................................................55
.关于翻译理论 ................................................................................................................................................................................55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相关内容翻译对翻译者的要求.........................................................................55
政治立场....................................................................................................................................................................................56
严守国家机密、政治外交纪律...................................................................................................................56
客观忠实....................................................................................................................................................................................56
深厚的语言功底 ..............................................................................................................................................................57
丰富、宽广的知识 .......................................................................................................................................................57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点滴 ...........................................................................................................58
关于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译法 ................................................................................58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难点及注意事项 ...........................................................66
结语 ..............................................................................................................................................................................................................................76
参考文献 ...............................................................................................................................................................................................................78
附录 1.........................................................................................................................................................................................................................80
附录 2.........................................................................................................................................................................................................................84

vii


前言
1. 选题理由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国为增强国家利益及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而都在致
力于推动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定期举办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是中外沟通和互相
了解的重要桥梁,是传递信息、了解舆情、引导舆论,塑造公开、透明的政府
形象,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有关各方的官方
立场,让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以及各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时涉及到国家机密、国家政
策性等信息,许多问题发言人不方便回答的,他们常遇到一些不愿、不想、不能
或不敢回答的问题,但政治家没有沉默的权利,他们又不可不答。有人将外交部
记者会比喻为“布满地雷的战区”,这是因为发言人面对的是一个智商很高、经常
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中外记者群体,发言人总是属于问答式话轮中的被动地
位。他们一方面在接受采访时尽可能地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另一方面要通过媒
体采访进行有利宣传。他们不仅要快速反应回答背后所潜在某个意图的问题,而
且在回答时必须讲究策略。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使用的语言方面形成了自己语言艺术风格和语用特
征,如委婉性、坦率性、模糊性、论辩性和幽默性,其中他们使用的委婉语是
一种必备的语言工具,不可代替、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在外交活动中恰当地

1



使用委婉语 不仅可以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而且还可以使原则性与灵活性完美
地结合在一起 无损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显得温文尔雅、富有礼节。
委婉语是语言中重要而独特的表达手段之一,由于其使用的普遍性,很
多语言学者已从修辞学、语义学、文体学以及语用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
研究,而对委婉语的分支——在具体领域如外交部记者会上的委婉语运用的
研究较少,再说它与一般日常委婉语的具有区别及在国家外事活动中的重要
作用,因此对它进行研究无疑是具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从事越译汉工作者,特别是经常翻译关于越南与中国有关的外交
文件的。本人经过再三考虑拟定选“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特点研究及其汉译
越问题”作为汉语专业硕士论文课题。本人计划采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越中合
作若干问题、中国就反恐、气候变化应对、绿色增长、核武器、世界经济、社
会、文化等问题答记者问,中国国家领导人答记者问的著名答话等作为语料来
探讨中国外交委婉语的表现及其在外交活动所发挥的功效。
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具体如下:
- 本论文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语言结构、语用特征、语言行为、
应答技巧等进行分析、探讨,试图进一步了解这一语言行为,进而摸索和总
结一下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利用委婉语的巧妙和规律。
- 外交发言人语言属于政治话语中的一方面,它不同于政治演说或辩论,
因此对它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政治语言分析发展。

2


- 指出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译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研究,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进一步了解越中友好合作关系,
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当好推进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
“桥梁”的角色。同时,为汉语学习研究者,特别是中国外交语言的研究者提供一

份有意思的参考资料并作为研究越中在各领域合作关系的科学依据。
3、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论文注重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 对本课题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
- 收集中国外交部所发布的中国外交发言人例行记者会相关内容作为研究
的语料,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进行统计、描写、分析、归类并指出其语
言结构、语用特征、会话合作原则、应答巧妙以及有关社会文化等特点。
- 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进行考察,经考察结果分析指出中国
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研究方法
- 本论文借鉴的研究理论主要有:语义场理论、语用学、语言研究的三个
层面理论(包括词汇、句法及篇章)。
- 采取统计法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进行统计并归类,从定量到定
性,为阐明其特点提供依据。

3


- 采取分析法、描写法、例证法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语言结构、
语用特征、会话合作原则、应答巧妙等方面进行描写、分析之后采取归纳法
将其特点归纳成若干原则。
- 使用考察及对比方法对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译越实际情况进行考察,
经考察结果分析提出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若干建议。
5、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语义场理论、语用
学、语言研究的三个层面理论(包括词汇、句法及篇章)。另外还针对中国
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问题进行实际考察。
、预料来源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是从中国外交部网站 “”

收集的。
7、论文结构: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附录及参考文献以外,分成三章:
第一章: 委婉语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的语言特点及语用特征
第三章: 中国外交部记者会委婉语汉译越翻译点滴

4


第一章
外交委婉语相关理论
.外交部记者会的语言特点
.外交概念
外交是通过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实施某国对外政策,实现对外政策的
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权益,解决国
与国之间的分歧、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
定。外交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谈判和各种形式的对话。英国外交家尼科尔森、法
国外交家加登及德国国际法学家马尔藤斯都认为,在狭义上,“外交是谈判的科

学或艺术”。《苏联大百科全书》给外交下的定义是:“在狭义上,外交是国家
之间进行谈判或签订条约的艺术”。
当今的国际形势需要各国间的外交活动更为频繁,各国政府不可轻视制定并
健全国家外交政策。为了深化各国家的密切关系以及解决各种矛盾、分歧,外交
谈判方式早已代替落后无效的武力方式并成为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方式。
.外交语言界定
外交语言是 外交领 域 使 用 的 一 种 语 言 。 语言在 外 交 谈 判 中 是主要工
具,也是外交的主要工具。因为在谈判中,外交家通过语言来阐述本国的立
场、看法、观点,通过语言说服谈判对手,通过语言向对方施加压力,通过
语言达成协议。所以,语言对于外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古老的波斯手稿
《君主训诫》讲到外交使节时也称:大使必须像使用一把锋利的剑一样,善

5


于巧妙地使用语言。但是,在他的语言的表面,要是有柔和的羽毛,以便明
显表面出亲切。如果他的讲话开始显得严厉,他应用柔和之剪修剪一下,如
果他开始说了冷酷的话,它就应以和善的、令人愉快的话来结尾。正如人们
所说: “动听的话语消除了心中邪恶的根源,甜言蜜语抚平对手眉宇间的皱

纹;最聪明的人可以用语言完成百万勇士无法完成的事业”。那些可以用一句
无礼的话,破坏整个和平的人,也会危害整个民族;而另一些人能以动听的
言语促成两个敌人言归于好。
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因此外交语言与常态语言有所不
同。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国与国之间主权平等、利益、领土完整等领域。
在语言上也要更讲究,往往注重温文尔雅,讲究表达方式,不会让对方过于难
堪。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可能会存在。一般都会避免
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弱小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由于
实力和地位决定,要在国际上立足和发挥影响,往往会更讲究策略,语言会更
含蓄、婉转。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
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
辞。因此,外交语言特点也变化莫测的。
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
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曾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

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6


.外交语言分类

外交语言因属于政治语言,又因常需遵循一定格式和使用相应套语而被
认为是枯燥、单调和缺乏生气的。再说,外交本身是一种艺术和技巧 如何使
用外交语言同样也是艺术和技巧。外交语言的风格和色彩可因形式、内容、
场合而异 也常带有民族和个人的特性。外交语言有时是庄严的、严峻的、冷
静的;有时是幽默的、俏皮的和富有感情的;有时是条文式的、政论式的;
有时是抒情的和散文式的;有时是非常简练、平易和口语化的;有时又是非
常文雅、优美和富于文学性的。总之,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地而宜,决
非千篇一律,而是具有多样风格和多姿多彩的。
在会谈、会见、对话、交涉、磋商、答记者问等外交活动中,主要使用口头
外交语言,有时也使用书面语言。口头阐述完立场后交给对方的说贴、备忘录等
文字材料,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条约、协定、公报、联合声明等外交文件。在
外交实践中,除了各种形式的面对面对话以外,国家与国家之间还通过本国外交
部及其驻外使、领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及其驻外使、领馆通过交换外交文件、
外交文书等方式进行沟通,保持联系。
外交谈判分为口头谈判和书面谈判。通常以口头方式为主,必要时配合
以书面形式。总之而言,外交语言也分为口头与书面两类。
.中国外交语言特点
世界各国的外交语言虽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
同,所处的历史阶段、国际地位不同,实行的国内和对外政策也不同,所以

7


具有不同的外交风格,因而外交语言也各有特点。一个对外实行霸权主义、
扩张政策的国家,其外交上的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其外交语言必然带有浓
厚的强权政治色彩。而一个受到强国压力、欺凌的弱小国家,在外交上也许
会采取低姿态,其外交语言可能会更“外交”,更含蓄婉转、更讲究策略。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几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不畏强暴、主
持公道、坚持原则、求同原则、求同存异、实事求是、说话算数”的独特外交
风格 。体现外交政策的外交语言自然要反映中国外交的独特风格,因此中国

外交语言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委婉性
国际形势、地区形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各国、各地
区、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意图。相互之间有着发展程度不同、纵横交
错的分歧和矛盾。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隐而未露的。每个国际事件、
国际问题都有特殊的具体情况、背景、时间。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制定具体
的外交政策时,既坚持原则性,又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
中国外交语言一般要求比较委婉、含蓄,就是把不愿、不便或不能直说的
话,用委婉而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又不失本意,又能为对方理解、领悟。在
中国外交语言的各个特点中,委婉语最为突出的,最普遍的。中国外交委婉语与
一般委婉语不同的在于:一般的委婉语侧重于受话者,就是说减轻语言对受话者
的刺激,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受话人的利益和面子,尽可能地做到使受话者“快于

姜秋霞

外事笔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意”、“惬于心”,换用一种婉转或温和的方式表示那些不便直言的事物或现象,采
用美化或淡化事实真相的办法来提高其所传递负面信息的可接受程度,而外交是
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因此外交委婉语在充分发挥一般委婉语的功能的同时,代
表着国家利益、权利的发话者(外交部发言人)还要更加注重尽力维护自己,为
自己保留余地,此外还充分发挥语言掩饰功能。例如
( )当外交部发言人说会谈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或者双方进行了“坦率”的对
话,其实这意味着会谈双方分歧较多;对某事表示“遗憾”,这里的遗憾有两种意思,
一是对别人表示不满,二是为自己含蓄地表示歉意,或委婉地承认自己不对;会谈双
方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分歧依然如故,而又不愿否定会谈的意义,影响各方解决问题
的愿望或现存的关系,只好在会谈公报中避实就虚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在外交过程中,各国领导人或外交人员的措词非常重要,因为它的表达关
系到各国之间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如果措词不够严谨,不仅会影响到本国
的国际形象,而且还可能导致紧张的国际局势,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外
交委婉语通常给人模糊不清的表象,让公众对其真正动机和国内外问题产生模
糊印象。实际外交场合表明,当两位外交官举行了一次有益且有效的会晤,则
其实是一次什么问题也没解决的会谈;如果是严肃而坦率的讨论,则事实上讨
论中存在着重大分歧;有时在难以表达或要保守秘密或表示愤怒时,常用“无可
奉告”来搪塞;如果是两国之间意见有分歧时,则会委婉地说“对此表示遗憾”、
“对此不敢苟同”等。有的国家为了掩盖战争罪行,把战争说成大规模的交火,
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将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所发动的侵略说成积极防御、防

9


御战争。美国空军认为空袭只是空中增援,侦察飞行则仅仅是越界飞行。如,
年美国派直升飞机营救在伊朗的人质失败,卡特总统称之为不圆满的胜
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将镇压农民起义说成“平反叛乱”,将侵略邻国称为“扩
充疆土”的情况。
用含蓄、温和、文雅、无刺激性的委婉语表达代替生硬、直率、粗俗、恐
惧、带刺激性的外交语言表达方式,让那些令人不快不悦的事变得容易让人接
受,营造了轻松、愉快的交谈气氛是在外交语言中最普遍的。
鲜明的立场
外交语言用来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外交语言都具有鲜明的立场,中国
外交语言也不例外,往往一个词的使用就可以区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例如
(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

年决定改善对中国关系以前,美国官方和美

国报刊都把中国的台湾称作“福摩萨”,对于中国也从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甚
至很少称“中国”而称“北京”、“共产党中国”、“大陆中国”、“红色中国”等。

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改变对中国政策所采取的第一个正式信号就是



月在他为访问美国的罗马尼亚总统而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有意识
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正式名称。敏感的新闻媒介当时已立即意识到尼
克松总统将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又例如:( )英国和阿根廷有争议的马尔维
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支持阿根廷立场的国家一般称马尔维纳
斯群岛,反之则随英国的称呼。改变称呼将被认为改变立场。现在中国常使
用中国大陆这一名称,这是指除台湾、香港、澳门等中国地区以外的中国大

10


陆地区 这是正确的。但如使用“大陆中国”就是不恰当的名称,因为这将意味
着还有另一个“岛屿中国”,因而背离中国只有一个中国的国策。
明确性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既有总的外交路线,又有对各地区、各个国家,对各个
重大国际问题的具体方针政策,都明确无误地归纳为几条、几点、几个字。例如:
( )中国与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谈到越南
与中国之间关系时,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始终按照两国领导人确定的“长期稳

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

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

好伙伴”的四好精神,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各项重要共识,推进两国全
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说过:“外交工作比其他工作是困难的 ……被人家


抓住弱点,便要被打回来。”他所说的弱点就包括了语言的错误和不当。所以
对待外交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准确无误。即使在对待一般套语
时也不应掉以轻心。如正式照会常以“我荣幸地……”作为开头语,但如果是对
于对方领导人逝世表示哀悼、或对于对方遭受天灾表示慰问的正式照会也套
用“我荣幸地”的格式就必然要引起不良影响和后果。准确性对于外交语言是非
常重要的,它不仅意味着应准确地表达己方的立场、感情和态度,也应包括
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立场、感情和态度。
分寸感

11


八十年代,在纽约举办的一次联合国国际安全问题专家会议上,瑞典主
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一位老师曾提醒他说,外交语言讲究分寸,不
应滥加形容词,说 “I love you”,已经是很强的语气了,如果画蛇添足地说什
么“I love you very much”,这就意味着两人关系出了问题了 。
外交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域不同,原因、性质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表
态的轻重、缓急、方式也不同。外交表态一般不外乎赞同、反对和中立三种,然而
同是赞同、反对或中立,都可用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分寸。
比如同是赞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异议”、“同情”、“欣赏”、“欢迎”、
“赞同”、“支持”、“站在 ……一边”等不同分寸的语言来表达。同是反对,可以用“关
注”、“严重关注”、“感到不安”、“表示担心”、“遗憾”、“深感遗憾”、“痛心”、“愤慨”、
“谴责”、“反对”、“抗议”等不同分寸的语言来表达。向对方提出警告也有不同的分
寸,如“正在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还可加上“并研究这一行动的含义”,再可加上“保
留予以评论的权利”,以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等。更严重的警告可用“要求不再发
生类似事件,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的全部责任将由……承担”。最严重的
警告就是要对方在







小时之内满足所提要求的最后通碟。中国从



年代开始使用“中国人民不能置之不理”、“不会袖手旁观”和“中国人是说话算数

的”等措词的警告。
总之而言,外交语言要求该露则露,该含蓄则含蓄,或露中有蓄,蓄中
有露;一切由当时的国家关系和利益来决定,这就是分寸感。外交语言的分
寸感要求外交官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有高度的机智和敏感 一方面能在各种
2

世界知识杂志

年第



12


场合使用有分寸的语言,同时又能敏锐地发现对方语言分寸的细微变化以及
字里行间的种种含义。
答记者问的交际原则及语言巧妙
答记者问的交际原则
外交部发言人必须掌握和运用外交语言表达艺术,因为他们作为外交部门
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因此,外交部

发言人有着其他公关人员不同的语言系统,形成了特有的语言艺术风格。
在双向对话中实现平等性
外交部发言人语言表达的平等性是指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运用语言表
达思想时,应当与对方主要是媒体记者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外交部发言人与中
外媒体记者的关系而言,外交部闻发言人代表了国家、政府的利益,政府的利
益,而媒体记者又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
因此,两者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例如( )
我们可以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





日下午在主持例行记

者会所发言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上得到证实,在记者会开头向所有媒体记者说
道:“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在答记者问之
前,他声明:“今天有来自非洲国家新闻记者研修班的

者会。他们来自

名学员旁听例行记

个非洲国家,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祝你

们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愉快”。在正式开始之前,他还说道:“大家如果有问题,
我愿意回答。”

13



从这几处发言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语言内容中是非
常尊重媒体记者的,无论是正式记者还是来自非洲国家新闻记者研修班的学员,
他都是充分尊重和认真接待他们的。在语言表达上,他运用了一些敬辞,极尽礼
貌和谦虚,并富有热情。因此,只有在新闻活动中充分重视平等性,新闻发言人
才能获得尊重,才能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在互相交流中追求真实性
外交部发言人语言表达的真实性是指在记者会上发言人的言语必须与客观实
际相一致。作为政府部门的代言人,要通过发言人树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
制政府”的形象,因此发言人在公众面前的诚实表现是一个基本特点。例如:
( )





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举行例行记者会,记者问:

中国特使昨天开始访问叙利亚,请介绍有关情况。他是否敦促叙政府采取相
关措施,以及是否同反对派领导人会面?答:杨洁篪外长的代表李华新大使
正在叙利亚访问,将会与有关各方进行接触,进一步阐述中方在叙利亚问题
上的有关立场和主张,推动叙利亚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无条件停止一切
暴力活动,同时尽快开启包容性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矛
盾和分歧,达成一个全面、详尽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尽快予以实施,以
便恢复叙利亚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秩序。 目前我还不了解此访具体情况 ,中方
会适时发布有关消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言人是非常注重言语的真实性的,一切话语都必
须有确凿的事实作为基础,有些问题可以不说,但一旦说出去的,就必须是

14



真实的。否则发言人失去诚信,意味着政府可能因此失去公众的信任,从而
使政府形象受到损害。
.在话语博弈中追求灵活性
由于提问的记者居于主动进攻的位置,因此方方面面的有关情况都可能
成为记者感兴趣的话题,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
迅速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例如:
( )有记者问:澳大利亚政府建议与中国签署关于向中国出售铀的协议,
请证实并介绍协议的具体内容。有报道说,协议将在温家宝总理下月访问澳大
利亚时签署,请证实。答:中国与澳大利亚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展开和平利用
核能的合作持积极态度,两国在该领域展开有关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
利于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我要指出的是,双方在有关谈判中都重申支持国
际防扩散努力,并将在履行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基础上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
合作。关于这个协议的具体内容,我现在还不了解。至于由谁、在什么时候签
署这个协议,我现在没有任何可以向你提供的信息。如果签署的话,我们会适
时发布有关消息。
中国发言人秦刚面对记者突然提出的话题,在极短的瞬间完成对问题的内
容、含义和问者的态度等的思索和分析,并据此迅速确定所要作答的内容和选
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发言人需要一种很强的
临场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在答记者问题中不至于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
.答记者问的语言技巧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