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43 trang)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rượu trung quốc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73 MB, 43 trang )

河内第二师范大学
外语系
***



学生:阮氏芳
Nguyễn Thị Phương




中国酒文化研究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RƯỢU
TRUNG QUỐC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指导老师:李元芳


河内, 2014 年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 导师:李元芳
致谢
本论文是在李元芳的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顺利完 成的。在撰
写论文过程中,李老师从选题到内容的展开以及每一个字词的使用都给予
宝贵意见、悉心的指导和修改。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无不渗透着老师
辛勤的汗水。李老师丰富的学识和严 谨的治学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
此,我谨向李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感谢河内第二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教 育和培养。我
在这四年的学习中,丰富了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在此我
对河内第二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
的感谢!
我也要感谢与我相处四年的 K36B 班的各位同学!在论文修改上,同
学们的意见对我有很大帮助;在生活中,他们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完成本
篇论文的信心。
衷 心 感 谢 我 最 敬 爱 的 父 母 ! 他 们 在 我 的成 长 过 程 中 付 出 了 太多的 心
血,使我能够健康的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
四年的时间对于整个人生而言,也许是短暂而微不足道的。但即将过
去的这四年对我而言,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 四年的一切让我终
身难忘。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谢谢大家!
阮氏芳
2014 年 4 月 28 于河内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 导师:李元芳
目录
前言 4
内容 6
第一章酒的介绍 6
1.1 酒的概念 6
1.2 酒的起源 6
1.2.1 酿酒起源的传说 7
1.2.2 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10
1.2.3 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11
1.3 酒的分类 13
1.4 酒的功能 14
1.5 酒对身体的危害 14

第二章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16
2.1 文化的概念 16
2.2 酒文化的概念 16
2.3 史前 17
2.4 夏朝 17
2.5 商代 17
2.6 周代 17
2.7 春秋战国 18
2.8 秦汉 18
2.9 三国 19
2.10 魏晋南北 19
2.11 隋唐 19
2.12 宋辽金元 20
2.13 明清 20
2.14 新中国 20
第三章中国酒文化的社会功能 22
3.1 酒与政治 22
3.2 酒与经济 23
3.3 酒与文化教育 23
3.4 酒与社会生活 24
3.5 酒与文学艺术 24
3.5.1 酒与诗歌 24
3.5.2 酒与小说 25
3.5.3 酒与散文 25
3.5.4 酒与戏剧、曲艺 25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3 导师:李元芳
3.5.5 酒与书法 25
3.5.6 酒与绘画 26

第四章中国酒文化的其他方面 27
4.1 从酒文化中看人生态度 27
4.1.1 潇洒飘逸 27
4.1.2 淡泊超然 27
4.1.3 豁达乐观 28
4.2 酒与中国传统节日 28
4.3 酒与婚丧习俗 32
4.4 宴会喝酒 33
4.5 中国酒文化与越南酒文化的共性 35
4.6 越南常见酒介绍 36
结语 41
参考文献 42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4 导师:李元芳
前言
1.选题理由
酒是一种饮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让人忘掉痛苦和烦恼,到绝对
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让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自从酒出
现之后,它作为一 种物质文化而存在,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
经济发展史同步。
世界上酒的种类繁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的影响,自然也就
孕育出了各不相同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定义为以酒为中心,一系列物质
艺术、精神、风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综合体。
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风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研究
酒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酒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
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数千年来,两国各民族

和睦相处,在 文化上形成 了 许多相同的特 征 , 一 直 以 来 维 持 着 友 好 的 关
系。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 习 和 借鉴 。 我 是 一 名 汉 语专 业 的 越南学
生,而对酒文化很感兴趣,我想通过对中国酒文化的研 究,可以使人们更
深层次地了解和领悟中国的酒文化,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酒文化,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因为酒文化本身就
是人类文明史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之一。通过研究中国的 酒文化,加深对中
国的文化的了解。
3.研究的任务
本文以中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首先从中国酒文化
的起源、发展、特征等方面详细说明,接着从中国酒文化的多个方面,对
中国的酒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4.研究的对象
中国酒文化
5.研究的范围
中国酒文化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5 导师:李元芳
6.研究的方法
论述法,分析法
7.论文结构
本文除了致谢、目录、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还包括下面的内
容:
第一章酒的介绍
第二章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中国酒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中国酒文化的其他方面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6 导师:李元芳
内容
第一章
酒的介绍

1.1 酒的概念
酒 , 是 人 们 最 重 要的饮 料 之 一 , 它几 乎 是 同 人 类 文 明 一 起来 到 人 间
的。自古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种饮料似它这般深受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
人们的普遍喜爱;更没有任何一种饮料,似它这般有无数的传说故事、诗
词歌赋,含有这般广义的文化意义。
那么,什么是酒?
1999 年版的《辞海》对酒是这样定义的:―酒,用高粱、大麦、米、
葡萄或其它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如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而 1992 年版的《汉语大词典》则作如下解释:―酒是用粮食、水果等
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
因此,可对―什么是酒‖归纳为三点:
1、酒是一种饮料;
2、酒含有酒精,化学名―乙醇‖,化学式为 C
2
H
5
OH;
3、酒是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至此,似乎已详尽的回答了―什么是酒‖这个问题。但酒是一种如此浪
漫而神奇的饮料,以致于千百年来,无数 的人们歌之、饮之;也有数不清
的 人恨之、禁之。酒 作 为 一 种 文化形 态 和 文化现 象 , 时 代 不 同、地域不
同、民族不同、其内涵自然也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
1.2 酒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 有了
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很盛行。综合起来,关于酒的起源

有很多传说,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酒的起源: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7 导师:李元芳
1.2.1 酿酒起源的传说:
1.2.1.1 杜康造酒说
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
解释―酒‖ 字 的 条 目 中 有 :― 杜康作秫酒 。‖ 《世本》也有 同样的说法:― 杜
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 中杜康已经成了
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
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
康汲水酿酒之泉。


1.2.1.2 上天造酒说
《晋书》中也有 关于酒旗星座的 记载 : ―轩辕 右 角 南 三星 日 酒 旗,酒
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轩 辕 ,中国古 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
猴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颗 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 搜寻,猴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
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
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 旗星的 发 现 ,最 早 见 于 《 周 礼 》 一 书 中 , 据 今已有 近 三 千 年 的 历
史。二十八宿的说法,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
发现之一。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8 导师:李元芳
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 酒旗星的种种记载

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
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1.2.1.3 仪狄造酒说
仪狄是夏禹的 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
纪《吕氏春秋》云:― 仪狄作酒 ‖ 。汉 代 刘 向的 《 战 国 策》 说 : ― 昔者,帝
女 令 仪 狄 作 酒 而 美 , 进 之 禹 , 禹 饮 而 甘 之 , 曰 : ‗ 后世必有 饮 酒 而 亡国
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 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 的记载,《神农
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9 导师:李元芳

1.2.1.4 猿猴造酒说
猿猴多嗜酒, 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今海南岛)多猿 。尝于石岩深
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
难得‖ 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奥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
善采百花酿 酒 。 樵 子 入 山 , 得 其 巢 穴 者 , 其 酒 多 至 数 百 。 饮 之 , 香 美 异
常,名日猿酒。‖ 无独有偶 , 早 在 明朝时 期,这 类 的猿猴― 造 ‖酒的 传 说就
有过记载。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
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 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
在石洼中将―酒‖ 的液体析出,这样的结果,一是并未影响水果的食用,而
且析出的液体——― 酒‖,还有一种 特别的香味供享用,习以为常,猿猴居
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这是即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猿
猴从最初尝到发酵 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
过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0 导师:李元芳

1.2.2 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以下几个典型的新
石器文化时期的情况对酿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 5000–6000 年)
(2)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 4000–5000 年)
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备酿酒的物质条
件。
(3)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 7355–7235 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统
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 100m
3
,折合重量 5 万公斤”还发现了
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
能性是很大的。
(4)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 7000 年):像甲骨文或金文―西‖字的罐
子。
(5)广汉三星堆遗址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埋藏物为公元前 4800 年至公元前 2870 年之
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 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
等。其形状之大也为史前文物所少见。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1 导师:李元芳
(6)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到大量
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 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

樽,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 100 多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
职业酿 酒 者 ( 王 树 明 :―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 酿 酒 ‖ ,《中国烹 饪 》 ,
1987.9)。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
在龙山文化时期,酒器就更多了。
以上考古得到的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
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1.2.3 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1.2.3.1 酒是天然产物
最近科学家发现,在漫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天体,就是由酒精所组
成的。所蕴藏着的 酒精,如制成啤酒, 可供人类饮几亿 年 。 这 说明什么?
正好可用来说明酒 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人类不是发明了酒,仅仅是
发现了 酒 。 酒 里 的 最主要的成 分 是 酒 精,( 学 名 是 乙醇, 分 子式为
C
2
H
5
OH),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
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酒精;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将某些
物质转变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备产生这些条件的基础。
中国晋代的江统在 《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
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
不由奇方。”在这里,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是符合科学道
理及实际学 的 。 江 统 是 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提 出谷物 自 然 发酵酿 酒 学 说 的
人。总之,人类开始酿造谷物酒,并非发明创造,而是发现。人们不断接
触天然曲蘖和天然 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于是就发明了人工
曲蘖和人工酒。现代科学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剩饭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
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 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2 导师:李元芳
酒香浓郁的酒。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
过液化和糖化,最易发酵成酒。其化学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
6
H
10
O
5
)n+nH
2
O=nC
6
H
12
O
6

nC
6
H
12
O
6
=2C
2
H
5
OH+2CO
2


1.2.3.2 果酒和乳酒 第一代饮料酒
人类有意识地酿酒,是从模仿大自然的杰作开始的。中国古代书籍中
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
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问
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也记载道某山民因避难山中,堆积在缸中的蒲桃
也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还有所谓“猿酒”的记载,当然
这种猿酒并不是猿猴有意识酿造的酒,而是猿猴采集的水果自然发酵所生
成的酒果。
远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水果为主食之一。水果中
含有较多的糖分,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
发酵生成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果酒 ,另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
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很有可能地从留存的乳汁中
得到乳酒。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醴酪”,即是中国乳酒的最
早记载。根据古代的传说,酿酒原理的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
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所需的
酿造技术较为简单。
1.2.3.3 谷物酿酒始于农耕时代还是先于农耕时代?
谷物酿酒始于何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传统的酿酒起源观认为:酿酒是在农耕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
早在汉代就有人提出了,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
耒耜。”现代的许多学者也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认为是当农业发展到
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粮食后,才开始酿酒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如在 1937 年,中国考古学
家吴其昌先生 曾 提 出一个很 有 趣 的 观点:“我们祖 先 最 早 种稻 种 黍 的 目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3 导师:李元芳
的,是为酿酒而非做饭……。吃饭实在是从饮酒中带出来。”这种观点在
国外是较为流行的,但一直没有证据。时隔半个世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人类学家索罗蒙·卡茨博士发表论文,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人们最
初种粮食的目的是为了酿制啤酒,人们先是发现采集而来的谷物可以酿造
成酒,而后开始有意识地种植谷物,以便保证酿酒原料的供应。国外发现
在一万多年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酒,而那时,人们仍然
过着游牧生活。
综上所述,关于谷物酿酒的起源有两种主要观点,即:先于农耕时代、
后于农耕时代。新的观点的提出,对传统观点进行再探讨,对酒的起源和
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极有意义的。
1.3 酒的分类
根据酿造方法分,可分为:
(1)蒸馏酒
原料经发酵后用蒸馏法制成的酒叫蒸 馏酒。这类酒含乙醇较高,俗称
高度酒,如白兰地、白酒均属此类。
(2)酿造酒
酿造酒亦称压榨酒或原汁发酵酒。是将原料发酵后,直接提取或用压
榨法而取得的酒。这类酒乙醇含量较低,如黄酒、啤酒、果酒等均属此类
酒。
(3)配制酒
配制酒 , 亦 称 兑 制 酒 。指用 一 种 白酒 、果酒或食 用 酒精 做 主 要 原 料
(通常这种主要原料称为基酒),再将其他不同的原料与基酒进行兑制。
使之成为种类不同的新品种。如药酒、玫瑰露酒均属此种酒。
以上分法是一种主要分法,另外还有两种常见分法。其一是按酒的特
点分: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鸡尾酒等品种 。其二根据酒精含
量分为 :高度酒 (含酒 精 成 分 40 度以上者 ) 、中度酒 (含酒 精 成分 20
度~40 度之间)和低度酒(含酒精成分 20 度以下)。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4 导师:李元芳
1.4 酒的功能
酒是世界四大饮料之一。酒之所以为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喜爱,是与酒

的许多功用分不开的。主要有以下功能:
(1)由于酒中含有各种醇类物质,对人的精神有刺激作用,所以适量饮
用,可以起兴奋神经、舒筋活血、祛寒发热、消除疲劳的作用。
(2)酒 中含有 人 体 所 需 要的糖 分 、 蛋 白 质 、 盐 类 和 丰 富 的 维 生 素等物
质。酒的发热量也很高,特别是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称。酒对身体
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饮料。
(3)酒 是 中药的 重 要 辅助原料 , 中 药 常 用 酒 , 特 别 是 用 黄 酒 作 “ 药
引”,经过浸泡、炒煮、蒸炙的各种 药材能增加其疗效。外科中用白酒推
拿按摩也能提高疗效。人们还饮用擦用各种药酒直接治疗各种疾患。
(4)酒是酒席及宴会上的必备饮料。俗语说“无酒不成席”,这充分说
明了酒在酒席宴会中的重要地位。酒宴上轻松愉快的气氛拉近了人与人之
间的距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能联络感情,消除隔阂,调和
矛盾,增强凝聚力。
(5)酒也是烹调中的上好佐料,它不仅可以避腥去腻,而且还可以增加
菜肴的美味。
(6)酒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角色。如借酒而言,借酒而观其性,边饮
边谈等。
1.5 酒对身体的危害
酒虽有很多好处,但是“物极必反”,若饮用过度则会伤身,酒对身
体的危害会对大脑、肝脏、皮肤、心脏、胃等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故此好
酒还需善饮、适饮。以下是酒对身体的危害:
(1) 大脑:少量酒 精能使人自觉振奋,机警,注意力集中,但是实
际结果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少量酒精个有镇静作用,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
力,注意力,判断力 及情绪反应都有 严重伤害。饮酒 太 多 会 造 成 口齿不
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5 导师:李元芳
(2) 肝脏:长期大量饮酒 ,几乎 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有 病 的
肝脏不再对来自消化道的营养加以处 理,也无法再处理 摄入人体的药物,

肝硬化的症状很多,而且是扩散性的,这些症状包括水肿(液体滞瘤,腹
胀),胃疸(皮肤及眼白发黄)。
(3) 皮肤:酒 精 是血管扩张剂,可使身体表面血管扩张,它除了使
你看起来脸红红的之外,也会使你身体组织过分散热,这会造成你在天冷
时全身冰冷(体温过低)。
(4) 心脏:大量饮酒 的 人会发生心肌病,心肌病就是心脏肌肉组织
变得衰弱并且受到损伤。
(5) 胃:一次大量饮酒 会使你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
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6) 酒 对身体的 危害包括生殖器官:酒精会使男性出现阳痿,对于
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
危险性增高。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6 导师:李元芳
第二章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
物。具体地讲,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
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
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狭义的文化,则是
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俗,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
等。
2.2 酒文化的概念
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广义的
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
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
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典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
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
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中国是酒文化的发展地,也是最早开始酿
酒的国家之一。可以说,在中国酒与文化是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既似一首抒情的诗,有激奋也有悲沉,有欢
歌亦不乏痛吟;又如一幅忘情挥洒的泼墨画,远近大小尽显,浓淡深浅自
成。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
可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学艺术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7 导师:李元芳

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
化中重德明理、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2.3 史前
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 部落的人们采集的
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经过最初的品尝后,
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在
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
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
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2.4 夏朝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中国
已知最早的 青 铜 器 , 在 中 华 历 史 上 具 有 重 要 地 位 。 古 云 : “ 杜康造 秫
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 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
程度。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
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诗充分展示了夏
朝的酒文化。
2.5 商代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
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 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
门以制作酒 具 为 生的氏族。当时 的 酒 精饮料 有 酒 、 醴 和 鬯 , 饮 酒 风气很
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2.6 周代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 ‖与―酒德‖,把酒的 主要用途限制的 祭祀上,于 是
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 乡大
夫为主人 , 处 士 贤 者 为宾。饮酒, 尤 以年长者 为 优厚,― 六十者三豆,七
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 为 主体
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8 导师:李元芳
2.7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 大的改进,农
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
了 很 大 发展, 物 资 财 富 大 为 增加。这 就 为 酒 的 进一步发展提 供 了 物 资 基
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种,系甜酒。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重酿之酒,配乐而
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礼记·玉 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 大夫侧 尊
用木於士侧尊用禁 。‖ 尚元酒 ,带怀古 之意,系君专饮之酒 。春秋时分国
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众。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他们一般的饭菜,
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
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
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 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
杯中饮用。
2.8 秦汉
秦朝经济的繁 荣 , 酿 酒 业自然 也 就兴 旺 起 来 。秦汉 年 间 出 现 ― 酒 政 文
化‖ ,统治者站在 ― 讲政治‖ 的 高 度 屡 次 禁 酒,提倡戒酒 , 以减少 五 谷 的消
耗,最终屡禁不 止 。汉代时 期 对 酒 的 认识进一步加宽,酒 的 用 途广为 扩
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 相当高。调和人伦 、献谀神灵和祭祀
祖先是汉代基本酒 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 精神内核。秦汉以
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
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19 导师:李元芳

两汉时 期 ,饮酒逐 渐 与 各 种 节 日 联 系 起来 , 形 成了 独具 特 色 的 饮 酒
日,酒曲的种类也更多了。汉代之酒道,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
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2.9 三国
三国时期作为中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
类等都有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
珍先生 评价三国酒 风时 曾引用 这 样 一 段 话 : ― 三国时 饮 酒 之风颇盛,南荆
有三雅之爵,河朔有 避暑之饮。‖ 三国 劝 酒之风也 颇 盛 , 喝 酒手段也比较
激烈。
2.10 魏晋南北
秦汉年间提倡戒酒 ,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 禁大开,允许
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并出
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财文化‖。魏晋南北
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借助于酒,人们抒发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
的忧思、对历史的 慨叹。酒的作用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使酒的文化
内涵也随之扩展了。
魏晋时期之酒道,此时期开始流行坐 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此外,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2.11 隋唐
唐宋时期的酒文化是酒与文人墨客大 结缘。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
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 酒章文化‖,酒与诗 词、酒与音乐、酒与
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唐代是中国酒文化
的高度发达时期 , 唐代酒文化底 蕴 深 厚,多 姿 多 彩 , 辉煌 璀 璨 。 ― 酒催诗
兴‖ 是 唐朝文化最 凝 炼最高 度 的体现,酒 催发了 诗人的诗 兴 , 从而 内化在
其诗作里,酒 也就从 物 质 层 面 上 升 到 精神 层 面 , 酒 文化在 唐诗中酝酿 充
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
日常生活中。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0 导师:李元芳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贵器‖。其酒道,饮酒大多在饭( 食)后,正所谓
―食讫命酒‖―食毕行 酒‖―烹鸡设食,食毕,贳 酒欲饮‖。当时的饮酒之道,
是在食毕进行,饱食徐饮、欢饮,既 不易醉,又能借酒获得更多的欢聚尽
兴的乐趣。
2.12 宋辽金元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
接近我们现今的酒 文化。酒业繁盛、酒店遍布,宋代酒店强调名牌的文化
个性。金代北方民族素有豪饮之风,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金代有着烧
锅酒文化。而元代出现了烧酒(阿剌 吉酒)。此外,宋代发明了蒸馏法,
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2.13 明清
明代起义烽烟不断 ,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
的形成促进―酒域文化‖的产生。明清以 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饮品,每逢佳节节令,―专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饮椒柏酒、正月 十五
饮填仓酒、端午 饮 菖蒲 酒 、 中秋饮桂 花 酒 、重阳饮菊花酒。清代有 ―酒品
之乡,京师为最‖ 之 说,当 时 京城的 达 官 贵 人们比较崇尚黄 酒 ,中下层百
姓则多喜欢价廉味浓的烧酒。
明清两代可以说是中国历代行酒道的又一个高峰,饮酒 特别讲究―陈‖
之字,以陈作酒之姓,―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此外,酒道推向了一
个修身养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门,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鱼虫、
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无不入令,且雅令很多 ,把中国的酒文化
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名人雅士的所为普及为里巷市井的爱
好。把普通的饮酒提升到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懂饮道的高尚境地。
2.14 新中国
当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
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 活‖的酒文化得到
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如生日宴、婚 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
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1 导师:李元芳
2013 年 3 月,外媒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是
英国,中国排名第二。中国人自古爱喝白酒,醉了就喝醒酒汤,因此在一
些西方国家眼里,中国博大精深的 酒 文化似乎就 是 ― 买醉文化‖或―酒鬼 文
化‖。
然而中国的白酒文化实则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中国人打交道,无论在
怎样的场合,真正的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需要表达的也多是精
神层面的内容——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
酒 不 足 以 显 示 欢 快 惬 意 ; 丧 葬 忌 日 , 无 酒 不 足 以 致 其 哀 伤 肠 断 ; 蹉 跎 困
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网 络 上 还 有 这 样 的 段子 形 容 当 下 中国各大酒 企都在 卖 什 么: 茅 台 卖
― 贵 ‖ ;五粮液卖― 尊 ‖ ;剑南春卖― 喜 ‖ ; 国 窖 1573 卖 ― 历史‖ ;郎酒 卖
―红‖;水井坊卖―高尚‖; 洋河卖―情怀‖;金六福卖―福‖;董酒卖―密‖;古
井贡酒卖―年份‖;泸州老 窖卖― 老‖;酒鬼酒卖―醉‖;汾酒,卖―馆藏‖。这
些都是顺应当代中国人的饮酒需求而产生的观念性词汇。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中国的酒文化已渐渐演变成中国特
有的政治文化、中国特有的人情文化、中国商业权利寻租文化以及中国特
有的公关饭局文化。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2 导师:李元芳
第三章
中国酒文化的社会功能

酒是一种饮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饮品。酒是属于物质的,但它又融
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具 有一些特殊的
功能。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
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
文化的综合载体。
3.1 酒与政治

在古代,统治者认 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 决定一个部落或
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
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
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
为―超自然之物‖,要奉献给上天、神灵和祖先享用。
悲哀的是,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
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 祸乱的根源。这种神秘液体协助统治
阶级一时,却不能使保佑他们一世。统治阶级独占美 酒的同时又陷入了自
我迷醉,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直到毁掉了他们的江山。历史上
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战国策 》 记 载: ―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 美 , 进 之 禹 , 禹 饮 而 甘 之, 遂
疏仪狄而绝旨酒。 曰 ,后世必 有 以酒 亡其国者。‖ 实践证 明 夏禹 的 预言是
正确的 。夏商两代的 末君都是 因 为 耽 湎 于 酒 而 引 来 杀 身 之 祸 并 导 致 亡 国
的 。西周统治者在 取得天下之后,周公总结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 历史教
训,制定和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酒诰》中认为酒是丧德
亡国的根源,这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某些时代禁酒的主导思想之一,成为后
世人们引经据典的范例。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3 导师:李元芳
3.2 酒与经济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 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
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
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决定了酒业的兴衰,各
朝代统治者根据 粮食的 收 成 情况,通 过 发布酒 禁 或 开 禁 , 来 调 节 酒 的生
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
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
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从汉武帝实行国
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收入或酒税就成为了国家财
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家富豪及民众争夺

的肥肉,是引发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之一。
3.3 酒与文化教育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中国
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 相聚,首先要通喝三
杯;酒宴上晚辈或 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 ,晚辈或下级在碰
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而且讲究的是 先干为敬。敬酒时
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
受罚的。敬酒时酒杯要满。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
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
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 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长
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
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酒
文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化规则,酒文化所传播
的不是单纯的礼,而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文化核心中的核
心。中国酒文化既 是 ― 德 ‖ 的 完整体现,也同时 起到对― 德 ‖ 的 强大传 播作
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等方
毕业论文 阮氏芳 –K36B 外语系

中国酒文化研究 24 导师:李元芳
面独一无二的综合 载体。―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要素,自然万物的
运行规则为―道‖, 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为―德‖,而孔子把―德‖的推行又具
体化为―礼‖,这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基因‖。
3.4 酒与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入人们日常活动的各
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逐渐程式化,形 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
惯。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
着血肉相连的 密 切 关 系 。 诸 如 农 事 节 庆 、 婚 丧 嫁 娶 、 生 日寿庆、庆功祭
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

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 感和意愿;村中乡 饮时,乡里邻居间
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都因为 酒的兴奋作用和亲作用而达到极致。
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
的 欢 乐 情 趣 。 丧 葬 之 酒 , 表 后 人 忠 孝 之 心 ; 生日寿庆之酒 ,显人生之乐
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
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3.5 酒与文学艺术
3.5.1 酒与诗歌
中国历史上就有―酒 文一家‖、― 酒文天地缘‖之说。从中国三千年前的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郭小川的《祝酒
歌》等,他们诗作的字里之间,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兼优的大
家名流更是灿若星辰。李白流传下来的 1000 首诗中,说到酒就有 170,
比如:《 将 进 酒 》 、 《 把 酒 问 月 》 、 《 月 下 独 酌 》 、 《 金 陵 凤 凰 台 置
酒》、《客中作》、《南陵别儿童入 京》、《金陵酒肆留别》等等。杜甫
现存 1400 首诗中 ― 含 酒 味儿‖ 的 约 有 300 首之多 , 最出名 的《登高》 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苏轼的嗜酒堪称―一绝‖,他精通
品酒,甚至曾写过一篇论述酿酒技术的专著 《东坡酒经》。真可谓,诗
中有酒、酒中有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