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82 trang)

Nghiên cứu về bổ ngữ xu hướng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học tiếng Trung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2.97 MB, 82 trang )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趋向补语本身的复杂度高、学习难度大,而越南
语中又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法形式,使得趋向补语教学成为对越汉语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我们自建的 67 万字越南留学生汉语中
介语语料库中,越南留学生在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
本文以偏误分析研究为基础,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进行习得顺
序的研究,并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与其它
国别的留学生相同问题展开比较,试图透过这些异同点的比较来窥探
不同母语对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习得顺序是否存在一定的影
响,同时从理论方面挖掘造成这些影响的深层原因,从而为教学大纲
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趋向补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的主体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说明了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介绍了本
文所采用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章回顾了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的发展状况,分为本体研究和对
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第三章首先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了汉语趋向补语各个语法形式
与越南语中相对应成分的对应关系和语义上的联系。
第四章以考察项目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语料库统计结果和语法测
试结果的统计、检验,确定出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大致习得顺
序,并初步探讨了此习得顺序的成因。
第五章运用语料库分析法和语法测试法,得出了初级、中级、高
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分布情况;
最后探讨了这些偏误的成因。
第六章通过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以及
与其它国别的留学生相同问题的异同点的比较,尝试应用相关的理论
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


第七章对一些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项目的编排及讲
解进行分析,为改进教材和教学提出一些参考和借鉴。
第八章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习得顺序


RESEARCH OF VIETNAMESE STUDENTS
LEARNING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due to high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grammatical forms in the
Vietnamese, which make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teaching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our
sixty-seven million words corpus of Chinese Inter-language of
Vietnamese students, we found that Vietnamese students always make
mistakes in directional complement learn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about the order of Vietnam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makes comparison about the same question of the error
type and the order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learning among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and other country's students. Then I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se questions, trying to find
that how the different mother tongues will affect the bias type and the
order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I try to fi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se effects in theoretical aspects to give some
reference about constitution of syllabus,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The main text is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 seven components:
The first chapter is exordium, which illustrates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about directional complement learning study, and describes the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in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state abou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s, divided into noumen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The third chapter us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compare all
grammatical forms of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with counterparts


in Vietnamese i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nents and
semantic links.
The fourth Chapter is based on project explore. We survey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natural corpus statistics and questionnaire, which
we can identify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general order in learning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discuss the reasons of this learning order.
The fifth Chapter uses the corpus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to
obtained the error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age about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directional complement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reasons of these errors.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e error type and the order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learning among
the Vietnamese Students and other country's students, try to apply the
relevant theories to explain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seventh Chapter analyses the project schedule and interpretation
about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some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for
making some improvement and reference about textbook and teaching.
The eigh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KEYWORDS: Vietnamese students; directional complement; error
analysis; acquisition order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 ·······················································································1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2
第四节 理论基础 ·····················································································3
第五节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6
第一节 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6
第二节 趋向补语和其他语言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的对比研究 ·········8
第三节 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8
一、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8
二、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 11
第三章 汉越语趋向补语对比分析······················································· 13
第一节 结构形式的比较 ·········································································13
一、对应的趋向补语形式·································································································· 13

二、不对应的趋向补语形式································································· 15
三、汉越语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对比 ········································· 16
(一)零宾语的句子············································································· 16
(二)趋向补语与一般宾语的位置····················································· 16
(三)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的位置····················································· 18
(四)“把”字式中的宾语位置··························································· 18
第二节 语义方面的比较······································································· 19
一、趋向义的比较 ············································································································· 19
二、引申义的比较 ············································································································· 21
三、小结 ····························································································································· 22


第四章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及其成因 ······················· 23
第一节 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调查 ········································23
第二节 语法测试 ·····················································································26
第三节 测试结果的统计检验和习得顺序的确定 ································30
第四节 影响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的因素····················35
一、母语负迁移与标记理论···································································35


二、目的语的认知难度 ···········································································37
第五章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39
第一节 偏误类型 ·····················································································39
第二节 偏误原因 ·····················································································50
第六章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留
学生相同问题的比较············································································· 53
第一节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与其它国别留生相同问题
的比较 ···································································································· 53
第二节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留生相同问题
的比较 ···································································································· 56
一、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留生相同问题的比
较及其数据检验 ···················································································· 56
二、相关讨论 ························································································ 57
第七章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对教学的启示 ··············· 60
第一节 对大纲趋向补语安排的启示··················································· 60
第二节 对教材趋向补语编排的启示··················································· 61
第三节 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 62
一、加强汉越对比,减少越南语母语的负迁移 ································· 62
二、注重阶段性,进行”阶梯式”教学中级阶段的教学 ················· 62
三、强化引申义的理解与运用····························································· 63
四、结合实例,进行辨析····································································· 63
五、注重讲解动词和趋向补语的固定搭配 ········································· 63

第八章 结语 ·························································································· 65
参考文献 ································································································ 66
附 录 ······································································································ 70
后记 ········································································································ 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意义
趋向补语是汉语特有的句法成分,越、英、法、俄、日等各语言里都没有“谓
语+趋向补语”这种句法结构,再加上这种结构本身在语法和语义方面的复杂性,历
来是外国人学汉语的一个突出难点,不仅偏误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偏误的类型也趋于
多样化。因此,对趋向补语进行有针对性的国别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遍查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
Springer 电子期刊,并且用“搜狗”进行网上搜索,到目前为止,关于越南留学生
汉语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文章只有杨春雍(2005)、吕桂云(2007)两篇,且两篇文
章都只局限于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研究,而没有进行相关的习得情况考察研究。
虽然杨德峰(2003a)一文已将英语母语者和朝鲜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顺序做
了比较,并得出“不同母语对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一结论,但仅
仅局限于两国间的比较,结论的说服力显然还不够强。因此,为了能更科学地“透过
现象看本质”,本文将在偏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进行习
得顺序的研究,并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的留学
生相同问题展开比较,试图透过这些异同点的比较来窥探不同母语对汉语趋向补语的
偏误类型、习得顺序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从理论方面挖掘造成这些影响的深层
原因。希望本文所进行的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能对教学大纲的制定、教
材的编写、趋向补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

第二节 研究范围
趋向补语指在动词后由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多年以来语法学家们对能充当趋向

补语的趋向动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吕叔湘(1980)
、朱德熙(1982)、刘月华(1998)认为能充当补语的趋向动词分
别有 25 个、24 个和 26 个。虽然他们所认同的趋向动词的范围有所差异,但都一致
包括:来、去、上、下、回、过、进、出、起、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
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共计 22 个。
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材(黄伯荣、廖序东,2002)认为趋向补语是指:“表
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①这样的趋向动词共
有 25 个。其中也包括: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上来、下来、进来、
出来、回来、过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起来,共计 22 个。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7 页。
1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1996)、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2006)
都将趋向动词的范围圈定为:来、去、上、下、进、出、回、起、过、上来、下来、
进来、出来、回来、过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起来,共计 22
个。
现在大多数语法书中的趋向动词只包括了“上、下、进、出、起、过、回”等简
单趋向动词及其与“来、去”组成的复合趋向动词。持此种趋向动词定义的语法教材
如《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以及《汉语教程》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国内比
较权威的对外汉语教材。
考虑到我们所确定的趋向动词范围必须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实际需
要,因此,本文主要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1996)和《实用对外

汉语教学语法》
(2006),以及现行教材为划界依据,同时参照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较
为公认的分类标准,最终认定的趋向动词一共有 22 个,可分为以下 3 类:
1.来、去
2.上、下、回、过、出、进、起
3.上来、下来、回来、进来、出来、过来、起来、上去、下去、回去、进去、出
去、过去
其中,由第一类和第二类单音节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叫简单趋向补语,由第三
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则被称作复合趋向补语。(见表 1.1)
表 1-1 汉语 22 个趋向动词统计表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首先,本文在杨德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习得顺序初探》①一文中
按照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趋向补语的意义等把带趋向补语的句子简化以后得到的 10 个
考察项目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考察项目。考察项目确定以后,分别统计出语料库中
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各项目的用例,做出分析预测,再构拟出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
趋向补语的大致顺序。

其次,本文运用语料统计法,在偏误分析理论和习得理论的指导下,考察越南留
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重点探讨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偏误类型及其成因,确定他们在习得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对今后对越教
学中留学生可能产生的偏误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
然后,通过对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留学生相


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世界汉语教学》2003 年第 2 期。
2


同问题的异同点的比较,尝试应用相关的理论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
最后,对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项目的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并在前面构拟
的习得顺序的基础上,为对越汉语趋向补语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1.汉语趋向补语各个类型与其在越南语中相对应成分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和语义
上的联系。这样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发现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时产生
偏误的深层原因。
2.在考察的趋向补语中,哪些较容易掌握?哪些较难掌握?各趋向补语的习得
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顺序?
3.越南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哪些?产生这些偏
误的原因是什么?
4.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习得顺序与其它国别的留学生相同问题
有哪些异同点?产生这些异同点的根源是什么?
5.本研究所得的习得顺序与大纲、教材等设置的顺序是否一致?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 对比分析理论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
1957 年,拉多(R.Lado)就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运用对比分析的理

论方法来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对比分析理论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为基础。
对比分析通过母语与目的语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对比,找出异同,预测学习者学习第
二语言时的难点,并进一步在教学中突出这些难点,以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从而建
立新的学习习惯。他还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那些母语与目的语的不同点


就是学习者最难习得的,而那些相同或者类似的地方是学习者较容易习得的。
二、 中介语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L.Selinker)最早于 1969 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他将中介语定义为一种学习者创造的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独特的语
言体系。这种独特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可变性、系统性、石化性和重组和重建过程
结合等五大特点。另外,赛林克还总结了中介语产生的五大原因,即:语言迁移、目
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及交际策略。目前,
中介语理论已成为解释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中偏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Michigan :University of
3

Michigan Press,1957.


三、 偏误分析理论
1967 年科德(Pit Corder 1987 年)在其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中提出偏误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中国,鲁健骥(1984)在其《中介语

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最早引用“偏误”这个概念,“指的

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②而偏误分析是指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中在语音、语法、词汇、篇章、语用等不同层面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全面地分析,研究
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认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从而提高学习
者的学习效率。
四、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理论
科德(Pit Coder 1967 年)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内在
大纲”,学习者的偏误是“内在大纲”的反映。科德所说的“内在大纲”是指人类掌
握语言的客观、普遍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自然顺序”。
他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控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也不
是完全被动地服从和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是根据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自然顺
序习得语言的,而且这种顺序并不完全由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来决定。③“内在大纲”
和“习得顺序”理论的提出,推动了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认知科
学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渗透,为进一步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起到了
重要作用。
五、 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标记概念,这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
立和不对称现象,即两个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一区别特征的是有标记的,缺少这
一区别特征的为无标记的。无标记的语言成分比有标记的语言成分更基础、更自然、
更常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标记理论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第二语言学习
的困难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国内,杨德峰
在其发表的论文《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中首次结合标记理论重新解
释了复合趋向补语的问题。本文也受到这种应用的启发,试图运用标记理论来考察汉
语趋向补语在语义和语序中的标记模式,从而进一步证实标记项的有无对习得进程有
何影响。



Corder: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Press,
1967.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年第 3 期。

Corder: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Press,
1967.
4


第五节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分析研究、习得顺序研究、偏误分析研究。
对比分析研究:将汉语和越南语中关于趋向补语的语法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出两
种语言中趋向补语的对应情况和语法特点。
习得顺序研究:采用“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调查和语法测试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横向研究。
偏误分析研究:采用偏误分析法,对越南留学生的各种趋向补语偏误进行归类与
分析,从而发现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与方法。

5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一节 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关于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这一时期关于动趋式的相关文献数量比较少,也比较分散,且
“不少论述大都散见于一些著作中”①。而第二个发展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
后,这一时期则呈现出了与前一时期截然相反的局面,仅在文献的数量上就比前一时
期增加了三倍多②,更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两个层面超越了以前。关于 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以来有关趋向补语的研究,已经有人作过相关的综述(杨德峰 2004 a)
。以下
将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近 20 年来趋向补语的研究概况进行粗线条的介绍。

一、 趋向补语的意义
外国留学生总觉得汉语趋向补语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其复杂的语义。同
理,其难教的原因也在于此。汉语趋向补语不仅包含基本的趋向意义,又包含复杂的
引申意义。近 20 年来,人们一直高度关注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也较多,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刘月华等(1998;2001)将趋向动词的范围确定在二十八个,并对这些趋向动词
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她将趋向补语的意义分为三种: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
并且对每个趋向补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写,列出了“动词和趋向补


语搭配总表”。

陈昌来(1994)认为,动趋结构中的趋向补语至少能表达三种意义:趋向意义、
结果意义、动态意义。
王国栓(2005)将趋向动词的本义定义为三个语义特征:[+位移][+方向][+立足
点]。如“上”表示从低到高的运动,立足点可以在高处,也可以在低处,它的语义
特征是:[+位移][+方向][±立足点]。④至于复合趋向动词的语义特征,作者“表示
为[+位移][+方向][+立足点]。其[+位移]义是由趋 1 来表示的,[+立足点]义是由趋
2 来表示的,[+方向]义是由趋 1 和趋 2 联合表示的。”⑤而趋向动词在其本义的基础
上“向三个方向发展,引申出[+主观位移]、[+结果]和[+时间]三种比较抽象的意义。”


①①

杨德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动趋式研究述评》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2 期。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420-701 页。

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华夏出版社,2005 年,第 15 页。
⑤⑤
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华夏出版社,2005 年,第 134 页。


6


李斌(2005)指出趋向补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除了基本意义——趋向意义,都是
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虚化而来的,而且虚化程度不同,加上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不同
的意义用相同的形式表示,故很难用一个简单有效的形式标准来区分趋向补语的意
义。
二、 动趋式宾语的位置
动趋式宾语的位置问题历来是语法学者关注的热点,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刘月华(1998)详细地将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归纳为以下几种句式 :

N 施+V+N 处/N 受+“来/去”(趋、结、状)
N 施/N 处+V+“来/去”+N 受/N 施(趋)
N 施+V+简单趋向补语+N 受(趋、结、状)
N 施/N 处+V+“上”类字+N 处/N 受/N 施+“来/去” (趋、结、状)
N 施+V+复合趋向补语+ N 受(趋、结)
N 施+V+N 受+复合趋向补语(趋)
贾钰(1998)概括出“来/去”作简单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有 3 种可能,
“来
/去”与其他趋向动词组成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有 4 种以及宾语在这几种位
置上的实际分布情况,并探讨了影响宾语位置的因素。
陆俭明(2002)划分出了动趋式中宾语可能出现的三个句式,并归纳了制约趋
向补语的宾语位置的因素。即:
1.动+趋+宾

2.动+宾+趋
3.动+趋 1+宾+趋 2
郭春贵(2002)分析了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三种位置②:
X 格式:“动词+复合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
Y 格式:“动词+非处所宾语+复合趋向补语”
Z 格式:“动词+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来/去”
作者还指出宾语的位置的制约因素在于宾语是施事还是受事,有定还是无定以
及动作是已然还是未然。
范继淹(1963)将宾语分成一般宾语、存在宾语、处所宾语等几类,指出宾语
的类型影响宾语在动趋式结构中的位置。
吕叔湘(1980)认为,动趋式既可以带受事宾语,也可以带处所宾语,这两种
宾语共现时用“把”字把受事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
朱德熙(1982)强调一般宾语还是处所宾语、宾语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动词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45 页。
郭春贵:《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世界汉语教学》,2003 年第 3 期。
7




谓语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宾语的位置。
张伯江(1991a、1991b、1996)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句式
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阐明了动趋式中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
此外,贾珏(1998)、杨德峰(1991)等专家也讨论了动趋式中宾语与补语的制
约性因素。

第二节 趋向补语和其他语言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的对比研究

依据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需要,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有针对性地对比
动趋式和其他语言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期望可以从中找出两者的区别特征和规律,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延伸到汉语趋向补语与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哈萨
克语、泰语和越南语相对应形式之间的对比研究,比如,汉语中表示趋向的动词短语
和英语中相对应形式的比较研究(邱质朴、Isable Tasker、Morag Deans1980;宋卫卫
2006);汉语中的“来”、
“去”和日语中相对应词的关系的对比研究(朱巨器 2000);
张丹(2002)发现,汉语的趋向补语在法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语法形式,法语动词本身
就具有指示动作行为方向的功能,且这些趋向动词相比汉语更为灵活,也更少受语义
和语法方面的制约;有的学者将汉语动趋式“V+来/去”和其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
进行比较(崔健 2002;金海月 2002)
;成燕燕(2003)对汉语趋向补语及其在哈萨克
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赵秀芬(2000)比较了汉泰语趋向补语的结构形式
和语义差异;杨春雍(2005)则说明了在越南语中也存在趋向动词,但却没有与汉语
相对应的语法成分,此外,他还具体描述了汉语“动词+趋向动词”这一结构在越南
语中对应的表达形式。

第三节 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国内关于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偏误
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上,有关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的研究还不多
见。
李大忠(1996)在《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一书中,分析了 9 个国家的留
学生的趋向补语的语料,并从趋向动词的立足占点、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等方
面对留学生的偏误句进行了归类。这是所见最早对趋向补语进行偏误分析的专著。
一、 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根据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我们将有关趋向补语偏误分析的研究分成下面九大类:
(一)韩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许哲(2002)采用语法测和试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
的习得情况,归纳了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主要表现为三类:

8


一是不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二是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
三是带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情况。
金善熙(2004)比较了汉语趋向补语与韩语中相对应的语法成分的异同,并采用
问卷调查法对韩国学习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
高宁栏(2007)考察了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口语或书面语中趋向补语的
习得情况,归纳了偏误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
(二)日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钱旭菁(1999)采用调查法,考察了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指出
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类型。
吴丽君等(2002)归纳了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简单趋向补
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的混用、结果补语与趋向补语的混用、趋向动词的错用、趋向补语
的缺失和赘余、宾语的位置错序等。
杨德峰(2004b)运用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日语学习
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抽取了带有趋向补语的例句,并确定十个考察项目,对
比和统计了初、中、高三个阶段中各种趋向补语考察类型的习得情况,并探讨了影响
日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成因。
(三)英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李淑红(2000)考察了中级阶段的美国留学生 5 万字的作文语料,分析了他们在
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偏误情况。
李艳杰(2004)根据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作文语料中反映的汉语趋向补语的习
得情况,将这些偏误句分为结构上、语义上的偏误和回避使用三种偏误类型。接着在
分析了汉语趋向补语和其在英语中相对应形式的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
策略。
宋卫卫(2006)首先比较了汉语趋向补语与英语的对应表达形式,对英语为母语
的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地考察了这些偏误的类型和成
因。
(四)俄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何戎(2005)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时的难点,
以母语干扰因素这个角度为出发点,进行汉俄本体的对比,进一步为教学提供了一系
列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对策。

9


(五)维吾尔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王莉(2004)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 80 名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在六级以下的维
吾尔族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指出了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简单趋向补语的过程
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六)哈萨克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成燕燕等(2003)对汉语趋向补语在哈萨克语中相对应的表达结构进行了描写,
并对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了考察,最后分析了这些偏
误产生的原因。
(七)印尼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唐玲(2004)考察了印尼留学生粘合式述补结构的习得情况,归纳出了偏误的主
要类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成因。文章虽然指出印尼留学生能够较好地习得趋向补语
这一语法项目,但是他们对趋向补语带宾语的结构中宾语的位置学习出现了“化石化”
现象。
傅子轩(2007)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印尼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
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五类偏误类型,并从多层面讨论了这些偏误的特点和成因,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八)泰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陈晨(2005)首先将汉语趋向补语及其在泰语中相应的表达形式作了结构形式和
语义两个角度的对比。其后分别考察了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的偏误情况,归纳出结构
上的偏误和语义上的偏误这两大类偏误类型。此外,作者还详细讨论了偏误产生的根
源,即语言迁移、认知难易程度、汉语本身、学习策略、教学和教材 5 个角度,并进
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九)越南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杨春雍(2005)分析了汉语补语在越语中的对应形式,指出了越南留学生在学习
汉语补语时出现的偏误,探讨了偏误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作者认为越
南语中虽然也有趋向动词,但却没有与汉语趋向补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这是导致学
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时出现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吕桂云(2007)从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个方面对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
补语的偏误进行分析,旨在提示这些偏误形成的原因,进而为对外汉语教师趋向补语
方面的教学提供某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文献的研究方法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先收集并分析偏误语料,归纳出偏误
10


的主要类型:趋向补语的缺失、趋向补语的赘余、趋向补语的混用、趋向补语与宾语
的位置错误等四大类,然后再从母语负迁移、结构本身的难度、教材编排、实际教学
等层面探讨偏误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给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另外,趋向补语和
宾语的位置问题、趋向补语的引申义问题等都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过
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关于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笔者目前所见的有:
钱旭菁(1997)从语料中收集整理出 401 个带趋向补语的例句,运用横向调查的
方法,依次计算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的正确率和错误率,
并构拟出各个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作者还分别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不同用法的习得顺
序和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这一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汉语趋向补语的
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魏耕耘(2001)采用调查问卷法考察了 113 个在二、三、四年级水平上的留学生
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并按照趋向补语的结构将其分为 8 类,得出了留学生习得
这 8 类趋向补语的习得难度等级,然后讨论了形成这些习得难度和错误类型的成因。
杨德峰(2003a)通过收集整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英语母语者所使用的带趋向
补语的句子,按照趋向补语结构上的特点和意义排列出 10 个考察项目。作者在这 10
个考察项目的基础上,对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
比较,指出了影响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因素,并大致构拟出了以英语为母语背景

的学习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杨德峰(2003b)通过收集整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一、二年级的朝鲜留学生使
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分别考察了初、中级阶段留学生 12 个考察项目的习得情况,
大致构拟出了以朝鲜语为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并依据此习得
顺序分别构拟出了表示本义和表示引申义的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杨德峰(2004)通过收集整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日语母
语者所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对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
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影响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因素,构拟出了以日语为母
语背景的学习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洪婷(2006)考察了多国别的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探讨了不同
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影响因素,拟构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同时分析一
些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编排情况,结合前面拟构的习得顺序分
别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于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只涉及英、日、韩三个国家,有关越南留学生
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这些学者大都是根据考察对象的出错率
11


高低来排列习得顺序,虽然能表明它们的难易程度,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单一,还难以
证明它们被掌握的顺序。

12


第三章 汉、越语趋向补语对比分析

鉴于对越汉语教学的需要,已有人将汉语的趋向补语与越南语中相对应的表达形
式进行了对比,希望从中找出两者的对应关系,以期能给对越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有
所启发。如杨春雍(2005)把汉语的“动词+趋向补语”结构与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作了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差别。但杨文的对比研究着重于趋向动词

的语义对应上,而忽视了两者在结构形式方面的对比。本文将在杨文研究的基础上,
从结构和意义两方面入手,全面而系统地描述汉、越趋向补语的对应情况。
与汉语一样,越南语中也有表示趋向意义的动词,但是越南语趋向动词的用法与
汉语趋向动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汉语的趋向动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而越南语
只有单音节一种。在本文中,我们只比较跟汉语趋向动词作补语相对应的用法。
(见
表 3-1)
表 3-1 汉语、越南语趋向动词对应形式一览表


lên

下 xuống

进 vào

出 ra

回 về

过 qua

起 lên/dậy

来 lại

上来 lên 下来 lại

进来 vào


出来 ra

回来 về

过来 qua 起来 lên/lại

去 đi

上去 lên 下

进去 vào

出去 ra

回去 về

过去 qua



xuống/đi

第一节 结构形式的比较
一、 对应的趋向补语形式
在“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结构形式的对比中,汉越语基本相同。汉语“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结构中的“趋向补语”由单音节趋向动词充当,表示方向;越南语中
也是将“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后边,表示方向。不过越南语中不把趋向动词叫补
语,而是叫状语。例如:
(一)简单趋向补语
1.V+来

忽然一只小狗向我跑〈来〉。
Đột

nhiên

忽然




một

con

chó



只 小狗

chạy

[lại] cho tôi.





2.V+去
站在高处向下望〈去〉。

Đứing


trên


cao
高处

nhìn [xuống].


下。
13



我。


3.V+上
我刚爬〈上〉车,车就开了。
Tôi

vừa






mới

xe, xe đã

trèo [lên]







车,车

chạy

已经

ngay.



立刻。

4.V+下
这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hong

cảnh






để

này

[lại]







ấn

tượng





sâu


sắc



5.V+进
我们走〈进〉教室。
Chúng

tôi

bước

[vào]

lớp học.











室。

6.V+出
我拿〈出〉两本书。
Tôi

lấy






[ra]

hai quyển







sách.
书。

7.V+回
他的性器走〈回〉宿舍了。
Anh ấy

đã

chay

[về]



已经






ký túc xã rồi.
宿舍

了。

8.V+过
人造卫星从河内上空飞〈过〉。
Về

tinh

nhân

tao









đã


bay

[qua]

已经





bay

[lên]

bầu





Hà Nồi.
河内。

9.V+起
空中升〈起〉一个气球。
Một


quả bong đang



气球



trời.

天空。

14

cho


tôi.
我。


二、 不对应的趋向补语形式
(一)简单趋向补语
汉语中的简单趋向补语都是由单音节趋向动词充当,跟在谓语动词后,而越南语
只用一个动词表示,而不带趋向动词。
1.他闭〈上〉眼睛。
Anh ấy

nhắm

mắt.






眼睛。

2.我一觉醒〈来〉。
Tôi

ngủ





một

giấc





dậy.
起床。

(二)复合趋向补语
汉语中的复合趋向补语都是由双音节趋向动词充当,跟在谓语动词后,而越南语
里没有双音节趋向动词,所以由单音节趋向动词来充当。
1.V+起来
太阳升〈起来〉了。

Mặt

trời

mọc

太阳

[lên].



起。

2.V+下去
听完这个坏消息,他的脸立刻沉〈下去〉。
Nghe

song





tin

tức

消息


này,

mặt

这个,脸

anh


3.V+出来
他从屋里走〈出来〉。
Anh

ấy





buồng

đi

[ra].



屋里




出。

4.V+下来
他平静〈下来〉。
Anh

ấy


bình

tĩnh

平静

[lại].
下。

15

xịu


[xuống]


ngay.

立刻。



三、 汉、越语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对比
根据动词后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以及宾语的性质这两项标准,我们将简单趋向
补语分成 3 小类,将复合趋向补语分成 3 小类,以便进行对比研究。(见表 3-2)
表 3-2 汉语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一览表
类别

结构形式

例句

动+趋

忽然一条小狗向我跑

简趋 1:零宾语

〈来〉。
简趋 2:带一般宾语

动+趋+宾

他给我带〈来〉一份礼物。
龙梅把羊赶〈上〉山。

简趋 3:带处所宾语

动+宾+趋


他给我带一份礼物〈来〉。

动+趋+宾

他立刻跑〈出〉教室。

复趋 1:零宾语
复趋 2:带一般宾语

复趋 3:带处所宾语

动+趋

大家急忙向他跑〈过来〉。

动+宾+趋

他拿一本书〈出来〉。

动+趋+宾

他拿〈出来〉一本书。

动+趋 1+宾+趋 2

他拿〈出〉一本书〈来〉。

动+趋 1+宾+趋 2

我走〈回〉家〈去〉。


(一)零宾语的句子
汉语和越南语的句式是一样的。如:
表 3-3
汉语

越南语

(V+C)
请同学们坐〈下〉。

(V + C)
Mời các bạn ngồi [xuống ]!


他从屋里走〈出来〉。

同学们







Anh ấy ở buồng đi [ ra].


在屋里


走出。

(二)趋向补语与一般宾语的位置
在动词后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的句子中,宾语和补语的位置是有讲究的。它受
多种因素制约——既跟动词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所带的趋向补语的性质有关,既跟
宾语的性质有关,而且也跟动词带不带“了”有关,有时还跟语境有关。根据前人的
研究成果,我们知道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有 3 种可能:一种是“动+趋+宾”;一种
是“动+宾+趋”;一种是“动+趋 1+宾+趋 2”。①而越南语中宾语的位置并不是与汉语


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2 年第 1 期。
16


的一一对应的。
1.动词+“来/去”+一般宾语
在汉语的这一结构中,
“来/去”的位置既可以放在宾语之前,也可以放在宾语之
后,而越南语中的“đến/đi(来/去)”只能放在宾语之前。
表 3-4
汉语

越南语
(V +C

(V+C+O)
我给你带〈来〉一本书。
(V+O+C)

+O)


Tôi mang

[đến]







một


quyển


sách


cho


em.
你。

我给你带一本书〈来〉。

2.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一般宾语
汉语的这一结构所带的宾语只能放在简单趋向补语之后,而越南语中的宾语既可

以放在简单趋向补语之前也可以放在简单趋向补语之后。
(1) 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一般宾语
表 3-5
汉语

越南语

(V+C+O)
Any ấy

他爬〈上〉车。

(V+

C+

trèo

[lên]

xe.





车。

[ra]


cách rồi.



办法


我想〈出〉办法了。

Tôi nghĩ




(2) 动词+一般宾语+上/下/进/出/回/过/起
表 3-6
汉语

越南语

(V+C+O)
他抬〈起〉手。

(V+ O+ C)
Anh ấy


giở



tay [lên].


17

起。

O)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