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doc) (47 trang)

NGHIÊN cứu các từ XƯNG hô “TIÊN SINH, TIỂU THƯ, ĐỒNG CHÍ, sư PHỤ”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532.4 KB, 47 trang )

3

第一章
称呼语概述
1.1 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关系
1.1.1 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
为了进行交谈,谈话人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那是人际关系。人际关
系建立在一系列社会关系的系统上和此社会的结构基础上。
首先,谈到人际关系是谈到一个具体交际场合中的谈话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的交际都处在多极化的状态中。一个人在学校里要同学生或老师打交
道,在国家机关里要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在家里又要扮演数量不等的社
会角色。并处于各种不同的角色关系之中,如朋友、师生、邻居、同学、战
友、领导与群众、服务人员与顾客等等。这所有的关系组成了社会关系和角
色关系的网络体系。
在任何交谈中,说话者必须考虑到 “ 说什么、怎么说、使用什么句子、
什 么 词 语 、 怎 么 发 音”等问题。其中“说什么”和“怎么说”是一样重要(甚至 ” 等 问 题 。 其 中 “ 说 什 么 ” 和 “ 怎 么 说 ” 是 一 样 重 要 ( 甚 至
“ 怎 么说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 说 什么 ” 更 为重 要) 。为 了有 合适 的选 择, 说话 者要 注意 到自 身
与对方的关系。
谈话人之间的关系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从关系的变与不变,可分为固
定的和临时的。固定关系有亲属关系、老乡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不
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临时关系如原告与被告关系、商人与消费
者的关系、警察与罪犯关系、受害者与被害者关系、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
等。从关系对等与非对等看,言语交际的双方所处的关系有同等关系和权势
关系。同等关系如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权势关系如主人与仆
人之间、高级阶层与低级阶层之间、有权势者与无权势者之间、上下辈分之
间的关系等。在交谈中,只有确定好双方的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才能正确地
选 择 合 适 的 称 谓 语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谈 话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权 势 关 系 , 称 谓 语 必 须 较 为 正
规。如果谈话人之间的关系是同等关系,就可以选用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较随便的称谓语。

1.1.2 T/V 称呼形式:
这 种 术 语 第 一 次 出 现 在 罗 杰 • 布 朗 (Brown)Brow n)) 和 阿 尔 伯 特 • 吉 尔 (Brown)G ilman))


的研究。


4

罗 杰 • 布 朗 和 阿 尔 伯 特 • 吉 尔 ( 1960 ) 是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和 教 育 学 家 ,
他 们 的 著 作 首 次 掀 起 了 对 称 呼 系 统 进 行 研 究 的 热 潮 , 他 们 的 著 作 是 以 对 Tu
和 V ous , 即 对 欧 洲 语 言 中 第 二 人 称 代 词 和 动 词 的 研 究 为 基 础 的 。 法 语 第 二
人 称 单 数 可 用 Tu 和 Vous 来 称 呼 ( V ous 也 可 作 第 二 人 称 复 数 ) 。 这 种 形 势
来 源 于 拉 丁 语 。 Tu ( 以 下 简 称 T ) 有 时 用 来 称 呼 熟 悉 和 具 有 亲 密 关 系 的 对 方,
而 V ous ( 以 下 简 称 V ) 用 来 作 为 礼 貌 称 呼 。 在 欧 洲 许 多 语 言 中 , 都 有 与 法
语 相 同 的 区 别 形 式 , 如 拉 丁 语 ( Tu/V os ) 俄 语 ( ты /в ы ) , 意 大 利 语 ( Tu/
Lei ), 德 语 ( Du/S ie ), 瑞典 语( Du/N i ) , 希 腊 语 ( Es i/Es is ), 西班 牙 语
( Tu/V ous ), 英语( Y ou/Thou ),和 汉语( 你/您)。
罗 杰 • 布 朗 和 阿 尔 伯 特 • 吉 尔 在 “代词权力和团结” 认 为 , T/V 称 呼 形 式
最 初 只 用 于 第 二 人 称 单 复 数 区 别 , 然 而 以 后 则 发 生 了 变 化 : 在 早 期 拉 丁 语 中,
Tu 用 来 表 示 单 数 , 表 示 复 数 的 Vos 最 初 只 用 来 称 呼 皇 帝 … 用 复 数 第 二 人 称
称呼皇帝始于 4 世纪。那时罗马分为东西两个帝国—建都于康斯坦丁堡的东
罗马帝国和建都罗马的西罗马帝国。由于戴克里帝的改革的用语同时称呼了
两 个 皇 帝 。 因 此 , 用 Vos 的 称 谓 形 式 暗 指 复 数 形 式 。 皇 帝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表 示
复数,因为他可以为臣民说话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同样,皇室成员有时用
复 数 我 们( w e)代 替我 (I )。
在 中 世 纪 , 上 流 社 会 的 人 们 开 始 用 V来互称对方以示礼貌。这样,用 来 互 称 对 方 以 示 礼 貌 。 这 样 , 用
V /V 的 称呼 形式 就成 了一 种 礼 貌 用 语并 在社 会上 得以 流行 。 然 而 T 的称 呼形
式并非消失,上流社会用 V 互称与下层社会用 T 互称并行,同时上流社会
用 T 称呼下层社会并 接 受本阶层的 V 称谓。 因此, T/V 的不对等称呼形式 逐
渐象征了权力关系的联结。随后,这种称呼形式又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例
如人畜之间,主仆之间,传道士与教民之间,官兵之间,甚至上帝与天使之
间 , 前 者 用 T 称 呼 后 者 , 而 后 者 则 用 V 称 呼 前 者 。 这 样 , T/V 这 种 不 对 等 的
称呼形式的 广泛 使用就打上了社会等级的 烙印 。

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被看得很重,表示对等关系的
T/T 和 V /V 形式 逐渐 代替 了 T/V 的不对等称呼形式。在 某些场合,对等的 T/
T 称 呼 形 式 又 逐 渐 取 代 了 V /V 的 礼 貌 形 式 , 说 话 双 方 用 这 种 形 式 表 示 相 互 之
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同爱好和平等意愿,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在
个 人 交 往 中 平 等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礼 貌 更 重 要 。 例 如 父 子 之 间 , 雇 主 与 雇 员 之 间 等 。 罗 杰 •
布 朗 和阿 尔伯 特 • 吉尔 还指 出, 这种 互称 形式 的改 变, 即从 T/V 到 V /V 再 到


5

T/T 形式, 决定改变称呼的一方 往往 来自权 力的一方, “ 在 当今 社会中 … ,建
议 用 T/T 形 式 称 呼 时 , 年 长 者 多 于 年 轻 人 , 富 人 多 于 穷 人 , 雇 主 多 于 雇 员 ,
贵族 多于 平民 , 妇女 多于 男子 ” (Brown)1960,20) 。
对于具有特定地位的对象,如果有一个公认的正规称呼,则任何改变
称呼都是一种信息。例如,在公众场合下,朋友们爱用 V 来掩盖他们之间的
亲密关系,在谈及个人话题时,他们会用 T 来唤起友谊,而当话题转向与个
人无关的事 情时,又 恢复 使用 V。坎托维奇 (Brown)1966,25) 举了现行用法中 几 个类
似 的 例 子 : “ 我 对 我 的 下 属 称 ty , 但 我 这 样 做 不 是 因 为 我 小 看 他 们 。 我 知 道
他 们 会 用 vy 来 回 答 我 , 但 这 并 非 是 对 我 低 三 下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 这 是 一 种 尊 敬 的 表 示 …
我 称 之 为 ty 的 人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起 我 必 须 用 vy 称 呼 的 人 与 我 的 关 系 更 近 些 … 要 是 我 的 一
个工人 惹我 发了 火,要 招我臭骂 一顿 的话, 我会不 断的改用 vy 来称呼他 …”。
在因年龄或级别的关系而造成的不对等称呼系统中,对同级(或同
年)或下级(或年龄较小者)使用恭敬形式可以是表示尊敬,也可以是表示
疏 远 。 这 样 , 如 果 两 个 有 同 样 身 份 的 人 , 起 初 用 对 等 的 T/T 互 称 , 突 然 改 用
不 对 等 的 T/V 互 称 时 就 形 成 了 社 会 距 离 。 简 言 之 , 在 亲 密 关 系 接 近 的 社 会 成
员 之 间 , 用 对 等 的 T/T 互 称 ; 为 了 表 明 相 互 之 间 的 距 离 , 说 话 人 改 用 V 以 示
礼貌;当 说话人级 别较高或 年龄 较长 时则用 T 称呼对方而 接受 V 称呼 ;将 T/
T 的不对等称呼形式改为 T/T 的对等形式 往往 又具有权 力 的一方 决定。
总的来说,罗杰•布朗 和 阿尔伯特•吉尔认为,使用 T 或者使用 V 跟
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静态社会或者一个有保守思

想的公众中经常流行使用权势、非对等意义。相反,在动态、重视平等的社
会中,或者再有进步思想的公众中就流行使用同等、亲密意义。另外, T 和
V 变 换使用也表 示谈话者临时的心 情 状态。
除了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以外,一些中国语言研究者还多提出“服务关
系 ” 。 王 立 廷 在 《 称 谓 语 》 ( 1997 ) 写“服务关系指交际双方处于服务与被 “ 服 务 关 系 指 交 际 双 方 处 于 服 务 与 被
服务的状态中,如售货员与顾客、售票员与乘客、护士与病人等。这种关系
不是一种固定的长期的关系而是一种临时的短暂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双方
要相互尊重,使用称谓语时要尽量采用尊称,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本论
文认为服务关系已经包含在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之内,根据具体的语境可以
把服务关系列成权势关系或者同等关系。


6

1.2 称呼形式
1 .2.1 称呼语与称谓语的 界定:
什 么是 称呼 语 ? 什么 是称 谓语 ?两 者是 一种 什么 关系 ?有 很多 语言 学 派
提 出自 己 的 解释 。主要的有 两种意 见:
(1)称谓语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
等 的 名 称。 《辞 源》 (汉 语大 词典 出版 社, 1997 ) 和 《 汉 语 大词 典》 (汉 语
大 词 典 出 版 社 , 1997 ) 都 以 “ 称 呼 ” 解 释 为 “ 称 谓 ” , 而 称 呼 则 是 指 “ 表 示 被 招
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
辞 典 • 自 序 》 ( 1989 ) 中 也 指 出 : “ 称 谓 , 就 是 人 们 可 以 用 来 相 互 称 呼 的 有
关 名 称。 ” 孙维张 先生在 《汉 语社会语言学 》 ( 1991 ) 指出: “ 称谓就是称呼,
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 别人和自 己。 ”
(2)称谓语包含称呼语,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
系及身份、职业等的名称;而称呼语是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
名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称谓语”如下:“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
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老板等。”而
“ 称呼语 ” 则 是指 “ 当面招 呼用的表 示彼 此关系的 名称,如同 志、 哥哥 ” 。

可 以看 普通 人群 经常 流 行 第一 个意 见, 我已 经把 此问 题 询 问了 很多 中国
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不很清楚之外,一般都认为称谓语就是称呼语,要说
区别 ,也只是语体 风格 上的:称谓语是 书面 语的,称呼语是 口语的。
学 术 界 经常 流 行 第二 意 见 ,似 乎已 经 成 为了 一种 共识 ,然 而这 两种 目前
通 行的 观 点 都存 在问题。
第 一种 意 见 显然 抹杀 了称 谓语 与称 呼语 的 区 别 和 差异 。称 谓语 中有 一 部
分 如 “ 教 师 、 学 生 、 爱 人 、 丈 夫 、 妻 子 、 父 亲 、 母 亲 ” 等 , 或 者 越 南 语 的 “ chị
dâu, an)h rể, chồn)g, vợ,… ” 是 不 能 用 来 当 面 称 呼 的 , 它 们 显 然 不 是 称 呼 语 。
可见称谓语不全是称呼语。而用“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
的 名 称 ” 来 指 称称呼语是不可能的,上述 “ 教师 ” 等不能用于 “ 招呼对 象 ” 的。
第 二种 意 见 只注 意到 了称 谓语 中有 一 部 分不 能用 于 面 称, 不是 称呼 语,
而没有注意到称呼语中有一部分是并不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如
“ 老 曹 、 小 黄 、 秋 娟 、 奇 奇 、 钱 理 、 吴 汉 江”等,或者越南语的“ ” 等 , 或 者 越 南 语 的 “ P hươn)g
N guyên), bôn)g, cún),… ” 它 们 只 是 “ 当 面 招 呼 用 的 ” , 是 称 呼 语 , 而 不 是 称 谓


7

语。而 且 同限 定称谓语一样地用 “ 表 示彼 此关系 ” 来 限 定 “ 称呼语 ” 也 殊为不 妥 ,
这样一来,会 将 “ 老曹 ” 等列在了称呼语 大 家族之外。
因 此 , 我 们 认 为, 称谓 语与 称呼 语是 两种 具有 密切 联 系 却又 存在 明显 差
异 的不同的词 汇现象 。
从理 论 上 讲 , 称谓 语着 眼的 是人 们相 互之 间的 各种 社会 关系 以及 人们 所
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是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拥有的身份、职业、
地位等在词汇中的具体表现;它可以是面称用语 — 这时候的称谓语同时也
是称呼语,他也可以不是面称用语 — 这时候的称谓语只是称谓语,而不是
称呼语。而称呼语着眼的是人们的当面招呼的言语手段,是“在直接的语言
交往中指称某人的方式”;它可以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拥有的社
会评价等 — 这时候的称呼语同时也是称谓语,它也可以不反映人们彼此间
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 — 这时候的称呼语就只是称呼语,

而不是称谓语。 两者着 眼 的角 度明 显不同。
从 实 践 上 讲 , 称谓 语中 的一 些 部 分不 属于 当面 招 呼 用的 言语 手段 的, 如
“ 教 师、 学生 、 爱 人、 丈夫 、妻 子、 父亲 、 母 亲 ” 等, 固 然 不是 称呼 语 ; 同样 ,
称呼语中的一些部分不反映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
如 “ 老 曹 、 小 黄 ” 等, 固 然 不是 称谓 语。 但是 称谓 语中 的那 部分 既反 映人 们 彼
此 间 的 各 种 社 会 关 系 及 所 扮 演 的 社 会 角 色 , 又 属 于 当 面 招 呼 用 的 言 语 手 段 的,
如 “ 老师 、同 学、 老 公 、 太 太 ” 等, 就也 是称 谓语 。 它 们的 具体 区分 可以 表现
如下在 几 个因 素:
指称 因素

当面 称呼

不 当面 称呼

称谓语
称呼语

+
+

+


人们用来表 示彼 此间的
各种社会角色
+
+

1.2.2 称呼形式:
汉语称呼形式很丰富,各学派的分类也不同。杨德峰在《汉语与文化

交际 》(1999 年) 已经把 称呼 归纳 为三 种类型:姓 名类 、身 份类 、亲属 类 。
荣晶 在《思想 战 线》( 1994 年第二 期) 把汉 语主要称呼语分成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类 :姓名 称
呼语、职业称呼语、身份称呼语和中国全民称呼语。本论文把称呼分成两大
类:亲属称谓 系统 和社会称谓系统。社会称谓又分成 几种类 型:


8

(Brown)1) 一 般 性 称 谓 ( 通 称 ) 。 用 于 一 般 的 社 会 交 往 , 尤 其 是 陌 生 人 之 间。
如同 志 、先生、 小 姐、老人家、师 傅、同学、 伙计 、小 伙子、 小朋友等。
(2)行业、职务称谓。如老师、大夫、主席、主任、处长等,这类称
谓 还 可以在称呼 前 加姓 。
(3)姓名称谓。直接用姓名称呼主要用于相识或相熟的平辈、朋友之
间,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如 王 丽、 小兰、小 刘、老 张等。
(4)泛化的亲属称谓。我们把用亲属称谓词称呼非亲属成员的现象称
为 亲 属 称 谓 词 的 泛 化 , 根 据 潘 攀 先 生 (Brown)1998) 的 研 究 , 现 代 汉 语 口 语 中 泛 化 较
为 定 型 的 称 谓 词 主 要 有 16 个 : 爷 爷 、 奶 奶 、 伯 、 叔 、 伯 母 、 妈 、 娘 、 婶 、
姨 、 哥 / 兄 、 嫂、 姐、兄弟 、 弟、妹、 姑娘 等。这些 泛化的亲属称谓词在社会
交 际 中 , 因 对 象 、 场 合 、 欲 求 等 的 不 同 , 表 现 为 众 多 的 变 体 , 如 大 爷 、 奶 奶、
大 伯、 刘叔叔 、大 娘、阿 姨、 大姐 、兄弟 、老 弟、小妹妹 等。
( 5 )人称代词称谓。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关系就是 靠人称代词 去表达 。
第一人称: 我 /我们,用于自称。
第二人称: 你 / 你们,用于对称, 另外还 有一个 敬称形式 “ 您 ” 用于单数。
第 三人称:他 /他们,用于他称。
(6)零称呼。在言语交往中不用称呼实际上也是一种称呼,或者说是
潜在的称呼,其交际功能不可忽视。使用中有三种具体情况:说话者不知
道或不敢肯定该用什么称呼而用零称呼。故意不用称呼。那往往是对听话
者的一种不友好或不 尊重的表 示 。 说话者权势的表 示。
在交际的 过程 中,有 很多 因素影响 到称呼语的选择。就在 “ 称 ” 与 “ 呼 ” 的
关 系 中 也 形 成 了 两 种 形 式 : 对 应 称 呼 和 不 对 应 称 呼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 A 叫 B “ 经 理 ” ,

如 果 是 对 应 称 呼 , B 应 该 叫 A“ 你 、 职 务 、 小 姐 ” 等 社 会 称 呼 语 。 如 果 B 叫
A “ 小 + 名 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 ” , 这 是 不 对 应 称 呼 。 不 过 , 交 际 中 称 呼 的 各 种 关 系 还 受 具 体 语
境 的 支 配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 上 面 的 A 与 B 在 工 作 上 的 关 系 是 上 级 和 下 级 的 关 系 , 可 在
生活上 A 与 B 是 男女 关系的。
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选择什么称呼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问题受社会
因 素 和语 境的 制约 和 影响 。为了 达到交际 目的,说话者要 恰当地称呼对方。
1.3 选择称谓语的原 则


9

恰 当 的称 呼 得 以使 交际 顺利 进行 ,而 不 恰 当的 称呼 则会 使人 不 快 ,产 生
交际障碍,甚至影响以后的交往。称呼语反映了交际双方角色身份、社会地
位、亲疏程度,是衡量人际关系的一把尺子。同时称呼又是敏感的语项,在
不 同 的 语 境 中 变 换 不 同 的 形 式 , 适 应 不 同 的 交 际 需 求 , 表 达 不 同 的 思 想 感 情。
研究称呼语的使用,本论文从两方面进行:首先从社会语言学家罗杰•布朗
和 福 特 对 美 国 英 语 称 谓 语 系 统 的 研 究 谈 起 , 静 态 描 述 称 呼 语 的 基 本 使 用 规 律,
主要受制于权势和同等关系。然后分析语境中的称呼语变化性,从 动态的交
际 过程 反 映称呼 实际使用的 灵 活多样 性以及非 常规用法。
3 .1.1 称呼语使用的 普遍 原则:
社会语言专家罗杰•布朗和福特通过对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
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考察,概括出两种基本语义关系,权势与同等关系,以
及姓名称谓系统的三种模式。权势是一种由于地位、出身、财富、职业、年
龄 、 性 别 等 因 素 而 产 生 的 不 对 应 关 系 , 用 V 标 志 , 表 示 礼 貌 客 气 的 尊 敬 形 式。
同等关系一般指一种平等地位和亲疏关系,用 T 标志,体现亲近随和的统称
形式。

“T”—“V”的应用规律如下:
交际对 象
上级与 长辈

下级与 晚辈

上级与 长辈

下级与 晚辈

V -V

T- V

T-T

T-V
V -V

V -T
V-T

密切 关系

T-T
疏远 关系

如 图 所 示 , 权 势 与 同 等 关 系 相 当 时 , 可 用 V -V , T-T ; 权 势 不 等 或 同 等
关系亲 疏不同时,用 T-V 不平等称呼。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 年长 者
父母

年青者、教师


子女 、雇主

雇员、 女士

学生、客 户

服务员、

先生,因为不对等的权势

关系 ,人 们 往 往尊 重传 统的 T- V 称呼 准 则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父 母直 接 叫 子 女 的 名 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 , 而
子女 一般不 直接 称呼 父 母名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 大逆不道的行为。
不过 这里有 两种 情况 值 得注意:


10

a) 当 权势 内部很 多因素 如双方 年龄 、地 位等发生 冲突时,一 般由 社会政
治地位支配。例如:一位在公司当了二十多年的老职员去面见年青总裁时,
一 般 用 尊称 V ,而 总裁 则用 T 来称呼老 职 员。
b) 当 权势和同等关系 产生 冲突时, 由同等关系 占主导地 位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 :一 位 饭 店赞 助 商 的权 势 当 然 高 于服 务生 , 赞 助 商 有权 用 T 称呼 服
务生,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从没见过面,从亲疏关系上讲,距离很远,按规
则 要用 V 来称呼,而 最 终,赞助 商用 V 称呼服务生。
以上只是从原则上静态描述了称呼使用的一些普通规律,随着时代社会的改
变 , 称 呼 语 实 际 使 用 也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在 实 际 使 用 中 还 存 在 这 样 的 问 题:
有时 我 们不能 把握 双方亲 密度 到底 有多 深,对方 年龄 是 否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你大 等等。
3.1.2 称呼语在使用语 境中的多变 性
我们所说的“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大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
( 包 括 地域 和时代的 差 别); 二是 指称谓现 象发生时的场合。

3.1.2.1 社会 环境 、文 化环境 对称谓语的 影响 。
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称谓语。北京是中国政治文
化中心,各种信息都在这里汇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同偏僻的农村地区区
别 很 大 , 因 此 他 们 产 生 的 称 谓 语 就 带 着 京 派 的 味 。 根 据 北 京 各 种 杂 志 的 资 料,
“ 倒 爷 、 吃 息 族 、 大 腕 儿 、 穴 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 都 是 正 宗 的 京 腔 京 韵 。 相 反 , “ 种 田 能 手 、
穷 棒 子、 泥腿 子、 专业 户 ” 等称谓语 却源自农村 ,带着玉米花 的香味 。
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对称谓语的使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敌占区通行的称谓语是“先生、太太、小姐”等;而在解放
区最通行的称谓语是“同志”。国民党的军队同人民解放军所用的称谓语也不
一 样, 在国 民 党 的 军 队 中 ,对 当官 的要 称 “ 长官 ” , 解放 军 则 称 “ 首 长 ” 。 对称
谓 语 的 运 用 , 城 市 和 农 村 也 不 一 样 , 城 市 是 一 个 流 动 社 会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开 放 ; 农 村
是较为封闭的社会,文化气氛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农村中较多地使用亲
属称谓语,城市里使用亲属称谓语的范围就较小。有时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和
文 化 环 境 也 会 造 成 称 谓 语 运 用 上 的 差 异 。 王 立 建 在 《 称 谓 语 》 ( 新 华 出 版 社,
1997 ) 写“服务关系指交际双方处于服务与被 : 北京 大 学和 北京 师 范大学历史悠久 ,教师之间互称 “ 先生 ” ,中国
人民大学是一所建国后成立的大学,是一所新型的大学,教师之间一般不称


11

“ 先 生 ” , 见 面 互 称 “ 老 张 、 老 李”或“姓名 ” 或 “ 姓 名 + 同 志 ” 。 济 南 的 两 所 高 校 山 东 大 学
和山 东师范 大学也有 大 体类似 的现 象 ,山东大 学的教员 见面 多互称 “ 老师 ” 。
3.1.2.2 称谓现 象发生时的场合。
说话场合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两处完全一样的场合,但如果从整体可
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正式场合,包括各种正规的会议、各种类型的谈判、
法庭上的辩护与证词等。第二类,非正式的场合,包括家庭内部的闲谈、邻
里之间的说长道短、朋友之间的聚会及同学之间的忆旧等。说话场合对称谓
语的 影响 和 制约 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 面 :
1、不同 类 型的称谓语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称谓语中 除了一 般 社会称谓
外,还有亲属称谓语。这些称谓语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可随便运用,而是各

有其适用的范围,既有它们各自的语域。亲属称谓多在非正式的场合运用,
因为它们具有亲切、随便的色彩。社会称谓中的专称、职业(职务)称形式
多在正式的场合运用。通称中的大部分称谓语既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
非正式场合。用于正式场合的称谓语 大都具有 严肃庄 重的色 彩。
2、人们在语言交际中, 应根据 不同的场合选择使用不同的称谓语。人
们 总 是 处 在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 一 个 人 在 社 会 上 扮 演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角 色 。 因 此,
一个人的称谓语就显出多样化的特征来。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身份是由他
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个体同社会的关系越密切,他所具备的称呼语越丰富。
一个学校的女教师,面对孩子是妈妈。在社会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她还可
能 是 校 长 、 妇 联 主 席 等 。 这 种 称 谓 语 的 多 样 性 , 就 为 我 们 的 选 择 提 供 了 可 能。
说话者 根据 不同的场合来选择使用称谓语。
在正式场合,对于具有明确身份的称谓对象,我们应该选择能反映其
身份的称谓语来称呼,如职业称谓或职务称谓等。对于没有社会职务或不知
道身份的称谓对象,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的通称来称呼,如“同志、先生、小
姐 ” 等。这些称谓语都 很适合正式场合的 氛围 。
在非正式场合,称谓语的应用相对来讲要随便一些。在家庭中,晚辈
可对长辈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长辈可用大名或乳名来称呼晚辈。邻里之间也
常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同学、朋友间既可直称姓名也可称兄道弟。如果在非
正式的场合一口一个“x x 同志”就显得生硬、造作,另外也透露出某种不正
常的 信息 , 很难 使交谈进行下 去。


12

小结:人们总是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考
虑与对方的关系如何才能选择好合适的称呼形式。社会语言学家罗杰 •布朗
和 阿 尔 伯 特 • 吉 尔 已 经 把 这 些 丰 富 关 系 归 纳 成 权 势 关 系 与 同 等 关 系 , 形 成 T/
V 关 系 , 提 出 称 呼 语 使 用 的 普 遍 原 则 。 不 过 , 除 了 T/V 关 系 以 外 , 说 话 者 要
多注意说话时的社会 环 境、文 化环 境和说话的场合。



14

第二章
“ 先生、小姐、同志、师傅 ” 等泛尊称
2 .1 汉 语 泛尊 称概述:
汉语称谓语是个庞大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称谓很复杂,也很细腻。但
是却又有缺环、空位,甚至在使用中会令人尴尬,觉得没有适当可用的。尤
其是,目前汉语中缺乏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那种社会通称,或叫泛尊称。由
于 泛尊 称的使用 涉 及社会 范围 广, 因此, 泛尊 称的 缺乏 也就更 令人关注。
当您需要与一个人打交道,而一时对对方的姓名、年龄及职业、职称
等身份、地位又一无所知时,您如何称呼对方而又不失体面呢?这就需要泛
尊 称。
根据上面的泛尊称界定,泛尊称与其他称呼语的区别是指称对象更为
广泛 , 限制性 更小 ,对对方有 敬意的 感情色 彩。
语言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符号系统,泛尊称更是全社会的一种认
同。不过,不同的时期流行不同的泛尊称。泛尊称的时代性特别明显。在现
代 汉 语 中, 作为 社会 通 用 称呼 的 泛 尊 称 ,先 后出 现了 “ 同 志 ” 及 “ 师 傅 ” 等 。 根
据 中 国 各 家 社 会 研 究 者 的 材 料 , “ 同 志 ” 在 50-70 年 代 非 常 流 行 , 人 们 之 间 普
遍称“同志”,不但表达了新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反映了中国人民
为着 共 产主 义而奋斗 的 共同理 想。
七十年代末期,“师傅”一词开始逐渐流行于社会交际中,“师傅”在尊
称“有技艺的人”之外,获得了全社会成员之间的泛尊称的义位。特别是七十
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重心转到了经济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大背
景下,不但师傅辈出,而且无数师傅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是“师
傅”成为泛尊称的客观依据。于是,称呼“同志”的场合几乎都可以用“师傅”
取 代, 除 了 年 幼 的 儿 童 被 招 呼 为 “ 小朋 友 ” 或 “ 小 同 学 ” , 陌 生的 成人 之间 打 招
呼都可以使用 “ 师 傅 ” 这一 泛尊 称。
八十年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
化 , 泛 尊 称 开始 多 元 化。 其中 ,主 要以 性别 为基 点相 区别 的 “ 先生 ” 、 “ 女 士 ”

及 “ 小 姐 ” 一 组 称 呼 , 它 们 附 着 洋 味 色 彩 , 卫 但 使 用 有 局 限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方 农 村 里 、 平
民阶层中一般不用。另外,“老师”在近年来跳出教育行业圈,扩大了使用范
围,在更大的区域或整个文化界通用开来。媒体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年长于


15

己的 嘉宾 基本 就以 “ 老 师 ” 称呼 。可 以 认 为, “ 老 师 ” 这一 特定 区域 内的 泛尊 称,
是当 代尊师重教潮 流下的 产物。
与五 十 年 代的 “ 同 志 ” 相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 当 前 称 呼中 的 “ 先生 ” 、 “ 女 士 ” 、 “ 小姐 ” 以
及“老师”都还只是亚通称、准通称,它们的通用性都不够强,使用范围上还
都有一定的局限。与此同时,目前有些人开始使用一种“类通称”:到学校都
称 “ 老师 ” , 不 论 是 勤 杂 工 还是 门卫 ;到 医院 全叫 “ 医 生 ” 不 管 是护 士还 是收 款
员;到商场一律唤“老板”。这些尊称是一种行业内的类尊称,对所有业内人
士都以高 职 务相称,从而形成一种 “ 类通 称 ” 。
另外 , “ 兄弟 ” 以 及 “ 哥们 ” 、 “ 姐 们 ” 、 “ 爷们 ” 等 ,一 直都 在一 定 范 围 内
存在着泛称的用法。它们均是对亲属称谓的一种借用,属于拟亲属称呼的社
交称谓语。对本不具有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以亲属称呼,这自然突现其亲昵的
情感色彩。但是,它们在传统之中透露些许粗俗,知识分子一般不使用“朋
友”作为表示人际关系的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原本是不做“面称”使用的。但
是,近年来特别获得一些男青年的青睐,被用作当面打招呼使用了。这其中
可 能 是 一 种 另 类 渗 透 , 外 国 影 片 或 港 台 武 侠 电 视 片 中 “ 朋 友 ” 的 呼 声 不 绝 于 耳,
追求新 颖的 青年 人模仿 一叫,于此也 沾得些豪爽 之气。
语言是社会的多棱镜,称呼语更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现代汉语中每
一个泛尊称的诞生及使用,都取决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取决于
人们的 思想 及文 化状 况 ,每一个 泛尊 称都 依托于一定的社会语用 环境。
严格说来,在当前汉语中,中国社会所认同的、可以指称任何个体的
中国全民通称的确呈现为空位。面对任何陌生人都可以使用的真正泛尊称在
哪里 ?是同 志? 是师 傅?还 是先生、 女士 或小姐 ?
首先,“先生、女士、小姐”均是区分性别的称谓。仅此一点就不可以

泛称任何人,因此,也就算不上真正的泛尊称。况且,它们其中又均有指称
上的 尴尬 。
汉语中的“小姐”一词历史悠久。不过,先前的“小姐”是专门指称豪门
富户 人家的 女儿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只生 得个 小姐,小 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莺莺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西厢记 》)
直到解放前夕才开始出现泛化的用法,用来泛称年青女子,成为社交
场合的 泛尊 称。


16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 “ 琴 小 姐 , 改 天 再 谈 罢 , 我 要 走 了 , 我 还 有 别 的 事 ” ( 巴 金
《 家 》 ,第 7 章)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姐”一词随着豪门富户的上崩瓦解消沉了好些
年,不论专称义项还是泛称义项都不被使用了。改革开放以后,“小姐”一词
首先在沿海开放地区悄然兴起,今天“小姐”作为一般敬称的用法在内地已广
为流行。由于青年女性在社会中众多行业都发挥了特别的作用,所以交际中
迅速 出现了 “ 空中 小姐 、导 游小姐 、 促销 小姐、 礼仪小姐、 公关小姐 ” 等等。
但是,最近几年,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从事色情服务的青年女子,于
是 就有 了所 谓的 “ 三 陪 小 姐 、 坐台 小姐 ” 等 等, 称呼 中 往 往 又 被 简 称为 “ 小 姐 ”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如 : 坐 台 小 姐 过 来 , 要 么 倚 在 他 的 身 边 , 要 么 坐 在 他 的 膝 盖 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 她 们 半 跪
着 给 他 点 燃 香 烟 , 当 他 有 兴 致 的 时 候 便 让 小 姐 一 次 性 地 点 燃 算 了 。 (Brown) 池 莉
《小姐,你早》 )。这种特指意义下的“小姐”出现以后,的确影响了“小姐”
尊称义项的使用。现今一些义化嗅觉敏感的人已慎用或不用“小姐”了。特别
是在饭店、旅店等一些服务场所,前些年人们多为呼唤“小姐”,而今已多改
为呼 唤 “ 服务员 ” 了。
“小姐”之外,尊称女性的还有“夫人”与“太太”,但均限制性很强。被
称 为 “ 夫 人 ” 与 “ 太 太 ” 的女 性, 其 丈 夫 一 定是 有 尊 贵 地 位的 。 因 此, 若不 了 解
一位女性的婚姻背景,是不能使用的。何况当今许多女性更强调自我的社会
地 位 ,这种随 夫而称的称呼 她 们并不 喜欢 。

相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之 下 , “ 女 士 ” 是 女 性 尊 称 中 限 制 性 较 弱 的 一 个 。 它 不 受 婚 否 限 制 ,
所 指女 性 的 年龄 段 较 长 , 虽 然 称呼 青年 女 性 已有 “ 小 姐 ” ,但 用 “ 女士 ” 泛 指 成
人女性还是可以的。但是,“女士”是典型的舶来品,洋味较浓,因此要注意
其语体制约性,目前这个称谓似乎还只使用于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而且往
往 只用于 背 称或 叙 称, 当面 对称一 般很 少使用。
与“女士、小姐”等相对,“先生”是男性的泛尊称。但是“先生”在现代
汉 语中是个多 义词, 目 前常 用的 义 项也有如下 三个:
1

男 性的 泛尊 称;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 “杨先生收了,还说谢谢你家大外甥。” (高晓声《老清阿叔》)
“ 先生, 你 能帮 我们照 张像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 (中国 电 视剧《从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再来》,第 17 集 )
2

知识界 对有一定 技 术水 平者的 尊 称;

“ 先生, 孔丘 又来了 !”(鲁迅《出关》) ” (鲁迅 《 出关 》)


17

3

丈夫 。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如: 女:这是 我先生 …… 你先生是 干什么的 ?
由于词的多 义性 ,所以在称谓中有时会 产生误解 。
其次,“先生”在第一义项“男性泛尊称”的义项下,其使用的范围也并
非真 的是 “ 泛 ” 。 可以 背 称 为 “ 先生 ” 的 虽不 必非 得衣 冠 楚 楚 , 但一 般也 是 衣 衫

整 洁 、 着 装 较 为 讲 究 者 。 对 一 位 农 民 装 束 的 男 性 , 人 们 一 般 是 不 叫 “ 先 生 ” 的。
这是 因为虽 不能说 “ 先生 ” 是 纯粹 的舶来品, 但语言的 感 染,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照英 语中 “ s ir"
,“ 先 生 ” 总 是 沾 了 些 洋 气 的 , 所 以 作 为 泛 尊 称 的 “ 先 生 ” , 其 文 学 语 言 意 味 较
浓,指称对象一般也限于白领阶层。将“先生”限定于某个阶层,这是汉义化
的 作 用 。 但 是 这 种 语 用 规 约 已 属 约 定 俗 成 , 我 们 每 个 使 用 者 必 须 认 可 。 另 外,
“先生”作为尊称,年轻人称呼年长者我们习惯,而年长者称呼年轻人我们就
不习惯 了,这也是 我们 传统汉文 化所 决定的。
“ 师 傅 ” 是 不 区 分 性 别 的 泛 尊 称 , 就 这 点 来 说 , 它 的 确 是 称 职 的 泛 尊 称。
但是,“师傅”一词的基本义项是指称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汉语中又常常“工人师傅”组合称呼,泛化后的社会尊称便仍是多用来称呼体
力劳动者。虽然八十年代初“师傅”一度扩张,用以称呼知识分子,但是后来
便跌 价收缩 。今天已 没 有人 再称教 授 学者为 “ 师 傅 ” 了。
“同志”是现代汉语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泛尊称。但是,随着社会变革
及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人物称谓也获得一系列新的变异。一些新的称谓诞
生了,一些原有的称谓又得到起用,“同志”一直以来就再没有完全恢复到五
十 年 代 的 那 种 泛 尊 称 地 位 。 当 今 社 会 , 年 青 人 称 呼 陌 生 人 大 多 不 用 叫 “ 同 志 ”,
他们感到叫“同志”有政治的气味,太严肃了,感到时代不同了,应该使用新
时 代 的 新 称 呼 。 相 对 而 言 , 五 十 岁 以 上 的 老 龄 人 大 多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认 可 “ 同 志 ” 。 这 一
称呼,其中有些人 还主 张舆论导向而 推广尊 称 “ 同 志 ” 。
“同志”与“师傅”及“先生、女士、小姐”,是当前汉语中相对较为活跃
的 社 交 通 用 尊 称 。 但 是 在 使 用 中 , 它 们 又 各 有 所 长 各 有 所 短 。 在 个 别 语 境 中,
它们均有不能泛指之处,它们表现了现代汉语泛尊称的多元化及缺位。下面
本 论 文 加 深 研 究 “ 先 生 、 小 姐 、 同 志 、 师 傅 ” 等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个 最 常 用 的 泛 尊 称 的 特 点 及
使用方法。
2.2 “ 先生、 小 姐、同 志、师 傅 ” 等泛尊 称特 点


18

以本论文的汉语称呼语系统分类为标准,“先生、小姐”属于表示身份

的名称,“同志、师傅”属于表示职业和职务的名称。可有些其他材料,“同
志、师傅”就被列为中国全民称呼。“先生、小姐、同志、师傅”的指称对象
范围 可以说是 最广泛 的。下 面我 们了 解这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个泛尊 称的 泛化和用法。
2.2.1 “ 先生、 小 姐、同 志、师 傅 ” 的 历史 发展和 泛化
A . 先生
“ 先 生 ” 依 上 所 提 相 当 于 英 语 的 “ s ir ” , 等 于 越 南 语 的 “ an)h, ôn)g, n)gài,
tiên) s in)h, thầy ” , 是 汉 语 最 广 泛 使 用 的 称 呼 语 之 一 。 可 “ 先 生 ” 的 本 身 意 义 、
形成 历史 和用法如何 ?
“ 先生 ” 最初 并不都是用作称呼语的, 它 最早 出现于 《诗经》 中, 《诗 ·
大 雅 · 生 民 》 云 : “ 诞 弥 厥 月 , 先 生 如 达 。 ” 表 示 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生 之 子 的 意 思 。 《 论 语 · 为
政 》 : “ 有 酒食 ,先生 馔。 ” 何 晏集解引马 融曰 : “ 先生,谓 父兄。 ”“ 先生 ” 最
早用作称呼语见于《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
注: “ 先生,老人教学者。 ” 犹 今之言教师,这种称呼一 直延续 到现在。如:
① 先生 既息 ,各就其友。 (Brown) 《 管子· 弟子职》 )
② 先生问 尧卿 : “ 近看道理,所 得如何 ? ”(Brown) 《 朱子语 类》 )
③ 第 二 次 行 礼 时 , 先 生 便 和 蔼 地 在 一 旁 答 礼 。 (Brown) 《 鲁 迅 全 集 · 朝 花 夕 拾 · 从
百草园 到三 味书屋 》)
④ 小 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呀 小 儿 郎 … 就 怕 那 先 生 把 我 骂 呀 , 没 有 学 问 哪 无 颜 见 爹 娘 。 (Brown) 歌 词
《 读 书 郎》 )
“ 先生 ” 用作称呼语的时 候还 有以下用法:
1. 应 用客体主 观 上认 为是 年 老而有 德业 且 知识 渊博 的人。如:
学 士年长 者, 故 谓之先生。 (Brown) 《孟子· 告子下 》)
又如我们经常称呼那些年老并且学识渊博并不是自己的老师的学者为
“ 某某 先生 ” , 这种 称呼 和 后 文 的 把 “ 先生 ” 用 作客 套称 呼语 是不 同的 ,至 少在
语 气 上 前 者 的 恭 敬 意 味 就 要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后 者 要 浓 很 多 。 这 种 称 呼 方 式 到 现 在 还 在 使 用。
这种意 义上的 “ 先生 ” 还可以 简 称为 “ 先 ” ,如:
① 夫叔 孙先非不 忠 也。 (Brown) 《汉书 · 梅福传》 )
② 如 亮 之本 意, 岂 敢求 多于 儒 先。 〔陈亮 《 乙巳春 书之二 》)
③ 这两个秀才好生眼熟,似三年前一个借鞍马的韦先儿,一个求俊童的
崔 先 儿 。(Brown) 汤 显祖 《紫钗记 · 醉侠 闲评 》)



19

不过,这种简称现在己经不多见了。这里“先生”的应用客体一般限定
为男性,但是,人们往往也忽略一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的性别而称之为
“ 先 生 ” ,如 中国 解 放 后 , 人们 经常 称宋 庆 龄 、冰 心为 “ 先 生 ” 。这 种现 象和 女
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 有着 紧密的关系。
2. 文人学者自称。如:
① 张 良 道 : “ … 帝 在 先 要 寻 觅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个 人 不 能 勾 得 他 每 来 , 这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人 名 东 园 公 、
绮 里 季 、 甪 里 先 生 、 夏 黄 公 , 唤 商 山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皓 , 为 帝 轻 侮 儒 士 的 上 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躲 在 山 里 不
肯为 汉臣 , 帝多 曾说这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人难得。 ” (Brown) 商山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皓中有一老人以 甪里先生为 名。 )
(Brown) 《 直说通 略· 西汉》 )
② 晋 代陶渊 明自称 五 柳先生。
3. 用 来 称 呼 以 看 风 水 、 相 面 占 卜 、 行 医 为 职 业 的 人 , 唐 、 宋 、 元 时 也 专
门用来作出家人的称呼语。如:
① 善,先生相 寡人如何 ? (Brown) 《史记· 淮阴侯 列传》 )
② 玄都 开秘篆 ,白石 礼 先生。 (Brown) 唐殷尧藩 《 中元日 观诸 道士步 虚》 )
③ (Brown) 洞 宾云 :) “ 你 这先 生 敢 是 风 魔 的 ? 我学 成 满 腹 文 章上 朝求 官应 举 去 ,可
怎 生 跟 你 出 家 , 你 出 家 人 有 甚 好 处 ?” (Brown) 《 元 曲 选 校 注 · 邯 郸 道 省 悟 黄 粱 梦 杂
剧》 )
④ (Brown) 洞 宾 云 : ) “ 一 个 先 生 , 好 道 貌 也 。 ” (Brown) 《 元 曲 选 校 注 · 邯 郸 道 省 悟 黄 粱 梦
杂剧 》)
⑤ 几十年以后,那位踏上自由之路的年轻僧人己经是这里的一名大勘布
… ‘ 先 生 , 您 还 认 识 我 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 谍 报 官 壮 起 胆 子 走 到 他 跟 前 。 (Brown) 扎 西 达 娃 《 西 藏 隐
秘岁月 》)
4. 用作对他人的 敬称。如:
① 西门 子曰 : ‘ 先生 止矣 ,予不敢 复言。 ’ (Brown) 《列子 · 力命》)
② 妾恐 先生之不能 保命 也。 (Brown) 《 列女传 · 楚 于陵妻》)
③ 东 明 先 生 张 氏 曰 因 , 尝 有 以 文 荐 于 天 子 , 天 子 策 试 甚 高 , 以 为 长 安 尉。

(Brown) 《 柳宗元 散文 全集 · 碑志 · 东明张 先生 墓志铭 》)
④ 楚 王 道 : “ 恁 道 得 是 , 如 先 生 的 言 , 我 谨 奉 社 稷 随 着 恁 去 。 ” (Brown) 《 直 说 通
略· 战国 》 )
⑤ 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长过岁
数。 (Brown) 《张爱 玲 全集 · 花凋 》)


20

⑥ 洋 先 生 却 没 有 见 他 , 因 为 白 着 眼 讲 得 正 起 劲 。 (Brown) 《 鲁 迅 全 集 · 阿 Q 正
传》 )
⑦ 先生, 女士 ,您想 看 天葬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Brown) 扎西达娃《西 藏隐 秘岁月 》)
5. 先生的 应用客体是 “ 丈夫 ” ,使用主体可以是 妻 子也可以是他人。如:
① 女 :这是 我先生 … 你 先生是 干 什么的 ?
② 我 先生 刚刚 出去 ,请 您待会 儿 再打电话过 来。
③ 男 : 你先生在 哪 里高就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上 文 敬 称 他 人 为 “ 先 生 ” 中 的 例 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 也 许 有 人 会 认 为 此 处
的 “ 先 生 ” 和 前 文 5. 的 用 法 相 同 。 其 实 不 然 , 例 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中 的 “ 先 生 ” 的 使 用 主 体 是
妻子,应用客体是“丈夫”,使用的场合是夫妻间的对话,可以视作是妻子尊
重 丈 夫 对 丈 夫 的 一 种 敬 称 。 虽 然 二 者 的 应 用 客 体 相 同 , 但 是 例 ②,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处 和 前 文 中 的
“ 先生 ” 的 用法 还是 有 很 大 的 差别 :这 里的 “ 先 生 ” 的使 用主 体有 可能 是 妻 子,
但也有可能是他人,使用的场合已经不再是夫妻间的对话,“先生”在这里己
经 成为 丈夫 的代用语。这种用法现在在社交场合中 已经 相当普 遍。
在 以 上 “ 先 生 ” 的 几 种 应 用 客 体 中 , 用 法 2. 的 应 用 客 体 已 经 完 全 消 失 ,
现 在极 少 有 文 人 学者 称自 己 为 “ 先 生 ” 的, 用法 3. 的应 用客 体也 发生 了一 些变
化,它已经慢慢在减少,现在这种称呼方式只保留在对风水、相面占卜者以
及 出家 人的 称呼 中。 “ 五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 以后 ,因 为受 欧美 的 影 响 , 用法 4. 中 的 应 用客 体
也发生了变化,“先生”在用作对男性的敬称这种用法上不断泛化,只要使用
主体有这个意愿,无论阶级、阶层、年龄、收入情况如何,凡男性一般都可
以称之为“先生”。但是,这种用法还是局限在非体力劳动人群的范围之内,

被或多或 少 地打上了阶层的 印 迹。
1949 年 以 后 , “ 先 生 ” 这个 称呼 语 曾 一度 销声 匿迹 ,社 会主 义社 会在 理
论上是希望推翻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等级差别的社会,而“先生”在解放
以前的应用客体曾一度将下层劳动人民完全排斥在外,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言
语社团或者阶级的专用语,己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即使“先生”有时
也被用来称呼一些以占卜相面为生的人和出家人,但是,以社会主义的理论
原 则 来 看 , 这 些 人 不 是 封 建 主 义 的 余 孽 就 是 和 劳 动 人 民 相 对 立 的 不 劳 而 获 者。
因此,如果社会主义要从理论上推翻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等级差别,破
除一切封建的东西,那么“先生”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客体,便首当其冲的应该
被禁用了。到文革的时候,这种禁用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称呼语


21

己经被另一种称呼语“同志”完全取代了,但是这种取代并不是绝对的,特别
是在外交场合,因为交际对手还是处在有阶级差别的社会中的,使用对方所
熟悉并且可以接受的这种表示尊敬或者客套的称呼语是必须的。然而,即使
人们 在一 定的 场合 中 还 在运 用 “ 先生 ” 这 一称 呼语 , 但 是和 “ 同 志 ” 相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而言 ,
它 还 是 被 带 上 了 一 定 的 政 治 色 彩 , 如 文 革 之 前 , 中 国 人 始 终 都 称 呼 李”或“姓名 宗 仁 为
“ 先生 ” 而不称其为 “ 同 志 ” 。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因为政治氛围的宽松以及与西方国家和港台地
区接 触的 日益 频繁 , “ 先生 ” 又 在交 际场 合中 恢复 了它 的 “ 合法 ” 地 位, 而 且 已
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阶级或者阶层烙印,也不再具备它在“文革”以前被赋予
的特殊政治色彩,它是一种全新的称呼语,可以用来称呼任何职业、阶层、
收入、籍贯的男性。并且由于这种完全意义上的泛化,“先生”在一定的场合
被一定的使用主体用来称呼一定的应用客体甚至具有了特殊的意味。在港台
影视中,“先生”被一些对警察不怀好意的使用主体用来称呼警察,成了含有
侮辱、戏谑意味的称呼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称呼方式也逐渐影响
了大 陆。如:
① “ 向您 道歉 ,先生 ! ”他 尝过这玩 意儿的厉害, 后退两步 。 (Brown) 扎西达 娃《西

藏隐 秘岁月 》)
② 早 点 回 家 , 别 带 着 她 深 夜 在 外 面 鬼 混 。 是 啰 , 先 生 。 (Brown) 扎 西 达 娃 《 西 藏
隐秘岁月 》 )
③ “ 是 的 是 的 。 再 见 , 先 生 ! ”“ …… 你 这 个 … … 狗 娘 养 的 ! ” 警 察 气 得 低 声
骂着。 (Brown) 扎 西达 娃《西 藏隐 秘岁月 》 )
B . 小姐
“ 小姐 ” 依 上所 提相当 于 英语的 “ M is s ” ,等于 越南 语的 “ cô, chị ” 。
最初,“小姐”并不是用来表示尊敬或者客套的称呼语,在宋代的时候,
“ 小 姐 ” 的 应 用 客 体 一 般 都 是 那 些 裨 女 、 侍 妾 、 女 艺 人 、 妓 女 等 社 会 地 位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低下的女子,对于应用客体的婚姻状况也不做具体的限定。如宋代钱惟演
《玉堂逢辰绿·荣王官火》中的宫女韩小姐,马纯《陶朱新禄》中的陈氏姬
妾,岳珂《怪史·汪革谣讥》中的洪恭的姬妾,宋洪迈《夷坚志 ·林素云》中
的乐伎林小姐都是一些处在社会下层的低贱女子。当时在社交场合中并无称
官宦 或富 家未 婚女 子为 “ 小 姐 ” 的言 语 习 惯 , 后来 , “ 小姐 ” 的 应用 客体 不 断 增


22

多 , 一 些 社 会 地 位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高 的 未 婚 女 子 也 慢 慢 加 入 了 这 个 称 呼 语 应 用 客 体 的 行
列。赵翼《陔除丛考·小姐》云:“今南方缙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
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耳。”然而,“小姐”这一称呼语的特殊注定
了它所具有的强烈独占性和排他性。于是,在演进过程中,以前的应用客体
逐 渐 被 排 挤 出 来 , “ 小 姐 ” 则 成 了 对 社 会 地 位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高 的 未 婚 女 子 的 专 门 称 呼 语,
而 且 其中的意 味也 逐渐 完全 转 变为 恭敬 了:
1. 成为对 官宦富 家未嫁 女子的 尊敬 称呼语,如:
① 只生 得个 小姐, 小字”,这是不对应称呼。不过,交际中称呼的各种关系还受具体语 莺莺 。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西厢记 》)
② (Brown) 夫 人 云 : ) : “ 孩 儿 请 坐 。 下 次 小 的 每 , 说 与 梅 香 , 绣 房 中 请 出 小 姐 来,
拜 哥哥 者。 ”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迷青琐倩 女离 魂杂剧 》)
③ (Brown) 孟 云 : ) 放 下 斑竹 帘 儿 来, 请小 姐在 帘儿 里边 ,看 他 三 人, 随 小 姐心 中
自选一个。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孟德 耀举案齐眉 杂剧》)

2. 母 家的人对 己经 嫁 出的 女 子也称 “ 小姐 ” 。如:
① (Brown) 嬷嬷 虚下, 取砌 末上 科云: ) 小姐,老身无什么 馈送 ,止有这 棉团袄一
领,自 银两 锭,鞍 马一 副。(Brown) 《元曲 选校注 · 孟德耀举 案齐眉 杂剧 》)
② (Brown) 梅 香 云 : ) 小姐 ,老 相 公 知 道 , 则 怕不 中么 ?(Brown) 《 元曲 选校 注 · 孟德 耀举 案齐
眉 杂 剧 》)
③ (Brown) 正旦 云 :) 小姐 ,我道 你休 说波。(Brown) 《元曲 选校注 · 诌梅香 骗风月杂剧 》)
3. 宫宦 人家的 男 性称 新婚妻 子也称 “ 小姐 ” 。如:
① (Brown) 正 旦 念 书 科 , 云 : ) 富 都 下 小 婿 王 文 举 , 拜 上 岳 母 座 前 : 自 到 阙 下 ,
一举状元及第,待授官之后,文举同小姐一时回家,万望尊慈垂照,不宣。
(Brown) 《 元曲 选校注 · 迷青 琐倩 女离 魂 杂剧》)
② (Brown) 梁 鸿 上 , 云 : ) 小生 梁鸿 ,自 从老 相 公 招 过 门 来 , 七 日 光 景 也 ,并 不 曾
见小 姐 面皮 ,则着 梅香供 茶送 饭。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孟 德耀举案齐眉 杂剧》)
③ (Brown) 正 末 云 : ) 小 姐,兜住 马 ,慢慢 的行 将去。 (Brown) 《元曲 选校注 · 孟德耀举案
齐眉 杂 剧》 )
这 三 种 意 义 上 的 称 呼 都 对 婚 姻 状 况 有 着 比“说什么”更为重要)。为了有合适的选择,说话者要注意到自身 较 严 格 的 限 制 , 从 表 面 上 看
起 来 2. 、 3. 似 乎 有 些 例 外 , 但是 ,事 实 上 ,这 两类 情况 只不 过 是 对 应 用客 体
婚前称呼的一种延续。而且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特定的应用客体,“小姐”己
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在前后两种应用客体的斗争过程中,后者适应


23

了这一称呼语的独占性从中取胜,完全占据了这一称呼语的应用客体,这和
后者身 后的权势与社会地 位是分不 开 的。
“ 五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 以 后 , 随 着 社 会 的 演 进 , 这 种 阶 级 烙 印 也 逐 渐 变 淡 , “ 小 姐 ” 可
以用作对任何未婚女子的敬称。然而,由于使用主体有意或者无意、主动或
者被动的排斥,这一称呼语还是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这种称呼语还是局限
在对为非体力劳动者未婚女子的称呼上。于是,解放以后,它的命运几乎和
“ 先生 ” 没什么 差别 了。
改革开放以后,“小姐”曾一时表现出了它的大度,无论职业、收入、

阶层 、 籍 贯 , 都可 以被 敬称 为 “ 小姐 ” 。 甚至 于到 了二 十世 纪后 半期 “ 小 姐 ” 这
一称呼语的地位己经快要等同于“先生”,只要是女性,无论婚否,只要使用
主体 有这 个意 愿, 都可 以称 之为 “ 小 姐 ” , “ 小姐 ” 己 经 不 再是 未婚 女子 的 专 用
称呼语。如:
① 侍应小姐过来了,继续使用亲切的语气说:“小姐先生,你们还要一点
什么 ?需要 加水吗”(中国电视剧《从头再来》,第 ?” (Brown) 年轻女 孩子称 四—这是一种尊敬的表示十五 岁 的中 年妇女 )

池莉《小姐,

你早》 )
② 艾 月 进 门 就 仔 细 打 量 了 李”或“姓名 开 玲 一 番 , 赞 叹 说 : “ 哇 , 好 古 典 的 小 姐 ! ”(Brown) 称
呼五十 岁余 的老 太太 )

(Brown) 池莉 《小 姐 ,你早》 )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称呼方式迎合了妇女们希望自己青春常驻的社会
心理。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大度,使得“小姐”又一次表现出了它的排他性。
在云贵一带,未婚女孩子严禁被称作“小姐”,否则使用主体将会受到不同程
度的惩戒,轻则怒目相待重则殴打。因为“小姐”也经常被用来称呼那些出卖
肉体和 操不正 当职业 的 女性。如:
① 坐 台 小 姐 过 来 , 要 么 倚 在 他 的 身 边 , 要 么 坐 在 他 的 膝 盖 头”都是正宗的京腔京韵。相反,“种田能手、 , 她 们 半 跪
着 给 他 点 燃 香 烟 , 当 他 有 兴 致 的 时 候 便 让 小 姐 一 次 性 地 点 燃 算 了 。 (Brown) 池 莉
《小 姐,你早》 )
② 戚润物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一个海鲜城的洗手间里,与一个给大款
做 妾 的 小 姐 进 行 一 场 突 如 其 来 的 推 心 置 腹 的 直 接 对 话 。 (Brown) 池 莉 《 小 姐 , 你
早》 )
③ 她 们 的 档 次 那 就 是 与 三 陪 小 姐 不 一 样 , 她 们 本 身 就 有 新 闻 效 应 。 (Brown) 池 莉
《小 姐,你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