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68 trang)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trong quá trình thụ đắc từ li hợ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636.55 KB, 68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阮氏花

越南大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分析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TRONG QUÁ TRÌNH THỤ ĐẮC TỪ LI HỢ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 汉语教学理论

专业号码

: 60.14.10

2011 于河内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Nguyễn Thị Hoa

越南大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分析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TRONG QUÁ TRÌNH THỤ ĐẮC TỪ LI HỢP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 汉语教学理论

专业号码

: 60.14.10

导师

: Nguyễn Thi Thu
Hà 博士
̣

2011 于河内


iv

目录
引言 ............................................................................................................. ...................1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4
1.1 离合词的性质及存在的原因............................................... ..................................4
1.1.1 离合词的性质................................................. ..................................................4
1.1.2 离合词存在的原因.................................... .......................................................7
1.2 离合词的分类和用法................... .........................................................................8
1.2.1 动宾结构的离合词........................................................................................... 8

1.2.2 动补结构的离合词..........................................................................................11
1.2.3 离合词的重叠方式.........................................................................................13
1.2.4 离合词的移位现象..........................................................................................13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4
1.3.1 中介语理论..................................................................................................... 14
1.3.2 偏误分析理论..................................................................................................16
1.4 国内外离合词偏误分析研究的成果....................................................................19
第二章:越南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类型及其分析.................................19
2.1 越南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习的情况的调查结果................................................22
2.1.1 调查方式..........................................................................................................22
2.1.2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设计................................................................................. 22
2.1.3 调查结果......................................................................................................... 24
2.2 越南大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类型及其分析....................................27
2.2.1 误加偏误......................................................................................................... 27
2.2.2 遗漏偏误......................................................................................................... 30
2.2.3 误代偏误......................................................................................................... 32
2.2.4 错序偏误.................................... .................................................................... 33
第三章:越南学生现代汉语离合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对策.............................44
3.1 越南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产生的原因....................... ........................................44
3.1.1 语际干扰..................................... ................................................................... 44
3.1.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46
3.1.3 教学方面的因素..................................... ....................................................... 47
3.1.4 目的语本身的难度..................................... ....................................................50
3.2 解决汉语离合词偏误的教学对策................................... ....................................51


v

3.2.1 常用离合词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51
3.2.2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52

3.2.3 对教材篇写的设想......................................................................................... 52
3.2.4 改进教学的方法.................................. ..................................... .................... 54
结语................................ ..................................... ......................................................... 60
参考文献......................................................................... .............................................. 62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1

引言
1.选题的理由
在对越南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见面
他”、“结婚他”、“毕业大学”等这样的偏误。象“见面”、“结婚”、“毕
业”等的语言单位,学术界最普遍的命名是“离合词”。
所谓“离合词”,主要是指那些“由一个单音动词和一个单音名词组成的双
音动宾结构”1。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语,看起来象一个双音合成
词。在使用上,它既可以合在一起用,象一个合成词;又可以内部扩展,象一个短
语。
关于“离合词”这一术语,对越南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因为在越南语词类
体系中没有这类词。越南学生之所以常常很难认知并掌握这类词,是因为汉语离合
词具有可合可离的特殊性。他们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合起来、在什么情况下可
以分开用,并且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讲清楚这类词的特殊性,学生也似懂非懂。关于
离合词的教学,很多学者都从偏误分析的角度提出,如: 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
式离合词偏误分析》、王桂秋《越南学生离合词使用偏误分析》、吴氏流海《越南
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习得的研究与教学对策》等等,他们都将学生的偏误归类,找
出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但他们提出的偏误类型却没有按照偏误分析理论分类。就
鲁建骥先生说的,常见的四类偏误特点就是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错序
偏误。本论文就按照这四种偏误类型进行论述,找出越南学生最常犯的偏误,然后

归纳成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类、分析,从而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
策。
2.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
2.1 研究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是初级阶段学生在《汉语教程》第一、第二、第三册(杨寄

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共四十五课中离合词习得的过程中所产生
的偏误。
1

周上之(2006),《汉语离合词研究--- 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一页


2

研究对象是红星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外语。
2.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离合词使用的难点,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能
力。
通过学生的偏误分析,找出学习汉语离合词的难点、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
从而追寻减少偏误的对策。
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汉语离合词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减轻教学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在汉语教学工作中,无
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教材编写方面, 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研究任务
首先,本人在对以往离合词本体和教学文献研究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
从而发现无法解决学生离合词的偏误问题。
其次,从偏误分析的角度考察初级汉语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对这些
偏误进行分类分析。
最后,通过初级汉语学生离合词习得偏误的分析把产生的原因找出来,并结

合相关理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4.研究方法
本论文结合中介语、偏误分析理论研究及汉语离合词本体研究,在分析调查
语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统计、归纳、偏误分析、测试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这项研
究工作。具体如下:
统计:对学生常犯的偏误进行归纳。
归纳:对越南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进行归纳。
偏误分析:依据偏误分析理论对越南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进行分析,从
而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


3

测试调查:发现越南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的偏误。主要是为了了解越南学生
掌握汉语离合词的情况。
5.论文的框架
本论文共为三章:
第一章是综述相关研究的理论,包括离合词的性质及存在的原因、离合词的
特点和用法以及理论依据。
第二章对语言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对学生离合词习得偏误按照偏误分析理论
进行分类并对此进行分析。
第三章从第二章的偏误分析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


4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1.1

离合词的性质及存在的原因


1.1.1 离合词的性质
关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离合词是介于词
和短语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此离合词在汉语语法层级体系中究竟属于哪一层
次,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1.1.1.1 离合词是词
认为离合词是词的人为数不少,尤其是对外汉语学界的学者,大部分认为离
合词应归为“词”。把离合词看成词的前提必须是:汉语的一部分词在一些情况下
是可以分离的。
林汉达(1953)在《动词连写问题》中将这一组合命名为“结合动词”,他
认为“由动词跟附加语合成,中间可以插入某些音节的动词成为结合动词,动词跟
自身受词连写为结合动词。......自身受词并不是宾语,它是跟及物动词连用表达
一个概念,组成不及物动词的一个词素......”。如“唱歌、走路”。不能因为它
们可以拆开来插入别的词变成短语或句子,就认为它们不是词。

1

刘泽先(1953)认为,离合词偶尔也会被临时拆开使用,但并不能因此将拆
开的词看成词组。所以,他认为离合词是词,而不是词组。2
李清华(1983)认为离合词是“特殊的词”。她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
发,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涉及的离合词作了初步的分析,将动宾结构的离合词归纳
成动名、动形、动动三类,。同时列举了三种最常用的扩展形式和动词性语素重复
的形式,并整理了最常用的几十个离合词的扩展情况。她认为,这些离合词名属动
作性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3(转引自周上之,2006)

1
2

3


林汉达(1953),动词连写问题,《中国语文》,1953 年第 10 期
刘泽先(1953),用连写来规定词儿,《中国语文》1953 年第 3 期
转引自周上之(2006),《汉语离合词研究一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 69 页


5

赵金铭(1984)认为离合词更接近词。他挑选了三组同形异质的 VO(动+宾
格式)进行比较,区分了短语、离合词和词。他认为,要给离合词定性,“单凭意
义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主要的凭据还是它的内部结构关系,其次还要看看它和哪些
单位相结合,结合力怎样,以及如何结合。 1 由此可见,他给离合词定性的主要依
据是离合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将离合词处理成词的好处在于简单明了,便于翻译。但这种观点和词的本质
特征存在一定的矛盾。
1.1.1.2 离为短语合为词
这是一种最具典型性的观点。有些学者在兼顾了离合词的两个对立面的基础
上,主张离合词在合起来使用时应该看作词,再分开使用时应该看作短语。比方
说,动宾格复合词如果能扩展,扩展前是一个单词,扩展后是两个词,如“我们洗
澡了。”中“洗澡”作谓语,而不是“洗”作谓语,“洗澡”是一个词;但拆又可
以拆开来使用,如“我们洗了一个冷水澡。”,“洗”是谓语,“澡”是宾语,
“洗”和“澡”是两个语法成分,两个词。
张寿康(1957)成动宾式词为“离合动词”,认为这类词在句法上常常充当
一个成分,也可以拆开来用作两个成分。2
陆志伟(1957)认为,“有好些动宾式格的例子,单说的时候能扩展,可是
用在句子里,能产生一般的动宾格所不具备的语法作用,同时也叫它们在句子里不
能扩展。这样的例子也是词,连写。”这些“能扩展的结构”,“当它们不扩展的
时候,整个词连写,同样收入词典。已经扩展了,其实不能不分写......变成两个
词了。......这样的动宾格的词是离合词。”3
词的性质,认为“理发”的“理”是自由语素,“发”是黏着语素,但是
“理发”可以扩展,而且“理”和“发”的次序有时还可以调换。根据这些, 把

“理发”看成词,把扩展以后的格式“理了个发”、“理不理发”看成词组。4
1

赵金铭(1984),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年第 2 期

2

张寿康(1957),略论汉语构词法,《中国语文》,第 6 期

3

陆志伟(1957),《汉语的构词法》,商务印书馆
钟锓(1954),谈怎样分别词和语,《中国语文》,1954 年第 12 期。

4


6

“至此,离合词的讨论了词和短语区分以外,又引出了一个词和语素的划界问题。
这又是离合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 50 年代的讨论中未曾设计的。”1
1.1.1.3 离合词是短语
主张离合词是短语的人为数不多。
王力(1946)最早在划分词和仇语的界限时指出:“凡两个字的中间还可以
插得进别的字者,就是仇语,否则只是一个单词。”他认为像“说话”、“走路”
甚至“打仗”“害病”都是仇语,因为可以说“说大话”、“走小路”,也可以说
“打了一仗”、“害了一仗大病”。但像“挖苦”就只是单词,因为只可以说“挖
苦他”,但不能说“挖他的苦”。2
钟锓(1954)从词的语法特征的角度,将离合词划为短语。他针对学界讨论
中以意义为标准把离合词划入词的观点,提出这种看法“忽略了在用这些词组造句

时的语法上的特点。”如“走路”、“说话”都是由两个独立的词组成;对于动宾
两个成分已经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以及宾语已与动词合二为一,失去了具体予以这
一点,他认为,并不能因此否定它们仍然是词组。因为“当句子中缺少一个具体的
宾语时,吕叔湘(1979)在离合词的问题上从汉语的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强调由
于汉语没有形态,造成许多语法的渐变现象,使得词和短语之间存在及物
动词常常拖上一些‘一般的’宾语,这些宾语并不带有新的逻辑含义,例如
‘吃饭’”。对于这类名词,“只要说他们没有具体的含义就是,大可不必硬说它
们已经融合成了新的词。”对于“打仗”、“打架”这样的离合词,他认为在语法
特征上与“吃饭”这样的词组相近,与词相反。他认为词是不能分开的,能分开的
就是短语 3。
“中间状态”,因此难于“一刀切”。他的立场是尊重客观事实,充分承认
矛盾与对立,对离合词的看法也不强求一致。同时,吕先生还摆出了两个矛盾,

1
2
3

周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周上之(2006),《汉语离合词研究 —— 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力(1946),《汉语语法纲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新版。


7

就是词汇标准内部的矛盾(不可分割性和相互依赖性)和词汇标准与语法标准之间
的矛盾。“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矛盾表现在: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
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或者相反 1。但最终,“在词汇和语法的矛盾中,吕叔湘先生
似乎更偏重与语法原则,赞同词汇原则(意义)向语法原则(形式)让步。”(周
上之,2006)
以上是学界对于离合词性质的界定。本人在本文采用周上之先生“离合词和

短语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结构,只是内部成分和外部功能上有不同程度之分”的观
点,认为“虽然在形式和结构上各自分离了,但是其内部的意义,却相互关联”,
因此,也不能说它们就是短语,只是“离合词从词的这一头演变,扩展度不断增
加,到了与短语相连的边缘部分,其扩展力已与短语不相上下。”2
1.1.2 离合词存在的原因
从词汇的内容来看,第一,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结
果。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从单音节到
双音节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过度的主要途径是两个单音词连用,经过了很长
的一段时间,就定型化, 成为一个双音合成词了,如:
1)学而时习之。(《论语》)
2)有逊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墨 。(《诗经》)
这两个例子,包含着现代汉语“学习”、“切磋”、“琢磨”三个词,这几
个词的生产正是双音节的结果。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过程中,大概是受使用频率等语用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词定型化的时间有早有晚,过度的进程有短有长。一般说来,定型早而且过
渡进程快的,形成了今天的合成词,而定型缓慢,过度进程也缓慢的就可能形成今
天的离合词。

1
2

周上之(2006),《汉语离合词研究一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 329 页
同上,第 169 页


8

离合词分为半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三种。一般来说,由自由语素构成的双音
节词或其中一个语素是自由语素的双音节词,其稳定比不上由不自由语素构成的
词,如:“起来、游泳、睡觉”

第二,离合词是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汇不稳定性的结果 。现代汉语词汇的历史
一般都不长,具有不稳定性。从词的构成看,构词成分有不自由语素如“睡觉”、
“洗澡”等词中无不带有自由语素,影响了其稳定性,从而形成了可离可合的离合
词。
从词的外部语素(语用)来看,离合词是言语交际对词汇作用的结果。言语
交际中要表达的意义是千变万化的。为满足言语交际的需要或为了表情达意的方
便,人们往往在词语中插入另外的语言成分,这也带动了离合词的产生。

如:

“动什么员”、“顾而不问”“检什么查”等说法的增多便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我们再看“提高”这个复合词,在某种情况下,两个语素上升为词,各自附
加相应成分后,扩展为“提得/不高”,在词的内部显示出了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同构
关系,从而成为一个离合词。
从上可见,认为离合词是逆汉语词汇双音节的潮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离合
词是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1.2 离合词的分类和用法
在复合动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词属于离合词。这类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越南学生(母语是非汉语
的)使用这些离合词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掌握不住离合词的特点
和用法。下面我们将离合词常见的几类分别谈一下:
1.2.1 动宾结构的离合词
动宾结构的离合词的两个语素是动宾关系,多由单音动词性语素加单音宾语
构成,这个宾语,多数是名词性的,如报仇、谢幕等;也有形容词性的,如着凉,
保密等;也有动词性的,如受骗、造反等。这些离合词,多数动作性动词,具有一
般动词的基本特点:


9


(1)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如“她离婚了。”“孩子们在唱歌。”
(2)后边可以加动态助词“了”,如“他跑步了。”“她上当了。”
(3)能够接受副词的修饰如“他们已经结婚了。”“他又吃亏了。”
(4)能以肯定否定形式相叠,如“昨天你游泳没游泳?”“他生气不生气?”
这些特点越南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而对离合词的特殊的一面,就是可以
扩展这一点规则,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一般地说,不外乎下面情况:
(1) 用“了、着、过”扩展
当强调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已经完成、而且在同一个句子中不再有其他的动作发
生时,不扩展,如:
3)他毕业了。
4)他发烧了。
5)他报名了。
当强调离合词的构词成分——动词性语素所代表的动作时要扩展。再分三种
情况:
A.如果强调动作已经完成,用“了”扩展,如:
6)他毕了业了。
7)他发了烧了。
8)他报了名了。
这种情况,一般有句尾“了”,或者后边还有其他动作紧接着发生,应该这
样表达:
9)他离了婚以后,一个人在家。
10)我每天早晨起了床就去操场跑步。
11)他放了学就出去了。


10

类似的还能举出很多很多,如“下了课就回家”,“放了假就去上海”,
“着了凉就感冒”,“理了发就洗澡”等等。
B.如果强调的是动作的持续,用“着”扩展,如:

12)外面正下着雨呢。
13) 小朋友鼓着掌欢迎我们。
能用“着”扩展的离合词,比用“了”和“过”扩展的数量少。
C.如果强调的是过去的经历,用“过”扩展。如:
14)他给我报过名。
15)这个人在那次会上发过言,我认识他。
16)我从来没有滑过冰。
(2)用数量词扩展:
很多动宾结构的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中间,在加了“了”或“过”的同时,还
能加数量词。如“打了一年仗”、“出过一趟差”。也可以只加数量词,不加
“了”或“过”。如“打一年仗”、“出一趟差”,但意思有所不同。这里的数量
词作前面的动词性语素的补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3)用“的”扩展
如:“理的发,毕的业,见的面,发的言,做的饭”等,这类扩展不能单
用,可用来对事实做描述和说明,如:
17)你什么时候做的饭?我中午做的饭。
这种形式还适用于“是.....的”的句式。如:
18)他是去年毕的业。
(4)用“什么、你(他、我)的”扩展
如:着什么急,担什么心,道什么歉,犯什么罪,比什么武等。“什么”后可以加
定语,如:犯什么大罪,操什么闲心。这类扩展形式也有不同的意思,如:


11

19)时间还早,你着什么急。(意思是你不用着急)
“干你的活,吃你的饭,上你的学”之类有“干好自己的事”、“不要分心”、
“干其它事”之意,如:
20)吃好你的饭,不要罗嗦。
(5)用“上”“开”“起”扩展

表示行为动作开始并要持续一段时间,其形式有“拼上命了,造起反来,做
起事来,放开手”,如:
21)小王一做起事来,谁都放心。
(6)用“完”扩展
离合词中间加入“完”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如:“洗完澡,看完病,散完
步,跑完步,做完饭”这种形式不能单独使用。如:
22)跑完步以后洗洗澡,很舒服。
23)妈妈做完饭才上班。
有的离合词不能用“完”扩展,如:“成名,失学,出门,吃惊”
1.2.2 动补结构的离合词
动补结构的离合词由单音动词性语素加单音补语组成,这个单音的补语多为
动词或形容词,如:
打败、打倒、打开、达到、推翻、推动、摧毁、攻破、超过、提高、叫醒、
听见、看见、看到、看透、看破、弄坏、气坏、记住、学会、站稳、变成、完成、
说服
这类动补结构的离合词,和动宾结构的相比较,其词性更接近于一般动词,
扩展的方式不那么随便,只能在两个语素中间加“得”或“不”,加“得”表示可
能,加“不”表示否定,如“打得(不)倒、听得(不)见、完得(不)成”除此
以外,再不能加其他成分。这类词的两个语素,虽然有的是临时搭配的,但结合得
却比较紧,表示单一的概念,后边可以加动态助词“了”或“过”。


12

另外还有一种单音动词后缀“得”的结构更象是动词。常见的有:记得、认
得、舍得、晓得、值得、中间可以加“不”表示否定,“不”也可以加在前边,但
意思有所不同。“这件事我记不得了”和“这件事我不记得了”比较,后者比前者
否定的程度更强。
顾得、要得、了得、吃得、所得
表示否定时,“不”字一定要加在中间,不能加在前边。

懂得、觉得、取得、显得
不能扩展,和一般动词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就是一般的动词。
免得、省得、懒得、显得
不能扩展,看起来有点儿象助动词,用的时候,后边还要有其他动词,如
“免得出错、懒得动弹、难得看一次戏”。又有点儿象连词,后边常带有小句。如
“没事你就打电话通知一下,免得大家白跑一趟。”“难得你到我这儿来一次。”
“懒得”好象没有连词的性质。“省得”和“免得”的用法、意思差不多,只是
“省得”更加口语化一些。
对得起(对不起)瞧得起(瞧不起)
看得起(看不起)信得过(信不过)
对得住(对不住)靠得住(靠不住)
管得着(管不着)舍得来(舍不来)
这些结构中的“得、不”不能去掉,“对得(不)起”不是由“对起”扩展
而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对起”这种形式)。可以把这些结构看成一个动词。有
的只有否定形式,而没有肯定形式,如:
巴不得、恨不得、了不起
前二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值得注意的就是也有些动补结构离合词后面可以带宾语,如:
最近你遇到老同学了吗?


13

请打开你的提包。
你看见那幅世界名画了吗?
1.2.3 离合词的重叠方式
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以“洗手”为例,常用重叠方式即“洗洗手,
洗了洗手,洗不(没)洗手,洗手不(没)洗手”,后两种形式意思有所不同,主
要靠不(没)来区分,除了以上集中以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如:
24)她加班加了三个小时。

25)我妹妹做饭做了半天。
在这种格式里“洗手”与“洗”之间可以加入“就”或“才”强调时间长或
短,如:
26)洗手就洗了半天,谁等得了呢!
27)睡觉才睡十五分钟,就要上课了。
这类离合词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具体行为的延续性动词,故不能说“毕业毕
了好几天。”离合词重叠并带宾语的情况还有:
28)跑步跑得很快。(程度补语)
29)做饭做得满头大汗。(情态补语)
1.2.4 离合词的移位现象
在句子中,离合词不一定非得以动词在前名词在后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以
借助别的手段将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把”字句、“连 ...
也”、“疑问代词(谁什么)+也(都)+不(没)”等句式中,如:
30) 孩子把手洗得很干净。
31)他礼也送了,钱也花了,可事没办成。
有时,为了强调,必须把宾语放在前面,这是句子中得有“总算、必须”等
副词或表示“双重否定”的词以加强语气,如:


14

32)事总算出了,埋怨、后悔都没有用。
33)货已经出手了。
34)题出好了,还得去复印。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由塞林克 Selinker 等学者提出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
其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中介语理论对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从静态进入动
态研究,为第二语言教学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流派
的重要理论基础。
Selinker 认为学习者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即不同
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习者自己的一套内在语言体
系,是一种语言变体。他们把这套语言体系成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换句话说,所谓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
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
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它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
“静态”语言系统,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
语言发展轨迹,是个阶段相连而成的一种连续体。1
中介语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系统的本质,从而揭示第二语
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安
排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被概括成以下四个阶段:
(1)无规律性的错误阶段(random error stage)
(2)突生阶段 (emergent stage)
(3)系统形成阶段 (systematic stage)
(4)稳定阶段 (stabilizaition stage)
1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鉴论》2002 年第 21 页


15

塞林克(Selinke: 1972)1 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
律泛化、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其中,语言迁

移和目的语规律泛化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产生的重要根源。因
为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特征相似,“诱惑”学习者跨越两种语言的限制进行比

较和识别,从而不知不觉地运用母语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目的语规律泛
化造成了大量中介语规则,它反映了学习者的目的语特征。不同母语的学习
者享有共同的泛化现象,因为当学习者不知道按照母语表达是否准确时,会
试图按照先前学过的目的语规律创造自己的语言,因此构成了带有目的语特
征的中介语规律。
我们综合比较刘顺(2000)、王建勤(1997)的观点,将中介语所具有的特
点概括为如下几点:
(1)中介语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它
有意要自身的规律,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这套规律去生成或理解从未接触过的话
语。它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也是交际的工具。
(2)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它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
和交际需要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第一
语言向目的语靠拢。
(3)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尚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所作的不全面归
纳与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中介语中存在一定的偏误,但它并非都是错误的,也
有正确的部分,而且正确部分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扩大。
(4)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可以收到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律或形式的渗
透。从母语来的渗透, 是正负迁移的结果;从目的语来的渗透,则是一学过的目的
语规则或形式过度泛化的结果。而母语则不具有可渗透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已经纠正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的重现。

1

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 65 页


16


(6)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
化”或“化石化”。
中介语理论“有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
阶段,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及第语言的影响”1(刘珣,2000)本文就是以这一
理论为支掌,考察初级汉语水平大学生的语言状况,对其语言系统进行分析,有助
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1.3.2 偏误分析理论
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目的与形式与所学的目的与标准形式之间总存在一
定的差距,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层面上,这种差距叫做“偏
误”。
错误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没有规律性,即使操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学习者一旦意识到可以自己改正,同样的错误以后也不一定再次出现,它不能反映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偏误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
的一种带有普遍一致性的、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学习者
的能力和水平。偏误学习者自己一般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同一错误会多次重复
出现。学习者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其所学习的语言才能逐步接近目的语的标准
形式。这类规律性的偏误是中介语特征的反映,是偏误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偏误分析把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使用
的目的语形式(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
中介语理论则是把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当做一个整体、一个动态系统加以研
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揭示整个习得的过程。所以,偏误分析是中介
语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刘珣所介绍的偏误分析的各步骤如下 2:
(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听力理解
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1
2


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 192 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999 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 193 页


17

(2)鉴别偏误:进行区分偏误于失误,区分结构形式的偏误及于用的偏误;
(3)对偏误进行分类;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偏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1) 遗漏偏误。在有些语法形式中,少了必须具备的语言单位。
(2) 误加偏误。在有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以或必须使用某个成
分;但当这些成分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学生由于不了解
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此出现偏误。
(3) 误代偏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语言环境的一
个所造成的。这些形式,或者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用;或者只是形式上有
某种共同之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意义相反。
语法形式的误代多由于母语干扰造成。汉语中某两种语法形式有时在学习者
的母语中是用一种语法形式表达的,学生常简单的用母语中的相应形式来替代,于
是出现了误代。
句式的误代是指该使用某种句式时没有使用,而用以熟悉的、比较简单的句
式代替;反之,在不该使用某句式的时候却使用了。两种结果都会造出本族人不能
接受的句子。
(4)错序偏误。由于句中某个或几个成分错了位置而造成了偏误。
偏误分析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偏误分析的作用,科德
(Corder,1978)作出了如下总结 1:
(1)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其所达到的
阶段;


1

陈唱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05 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第 241 页


18

(2)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有助于了
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
(3)通过偏误分析,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检验所学的语言规则做的假设。造成偏
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参考鲁健骥(1999)和刘珣(2000)的研究结果,将偏误的来源主要归
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母语负迁移。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学习者只能依赖母
语知识,因此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不充分的目的语知
识,用类推的方法不适当的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因此造成偏误。
(3) 文化因素负迁移。受学习者本国文化的影响,或由于未能正确理
解目的语文化,也会造成语言形式或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4) 训练迁移。包括教师不够严谨的解释和指导、不正确的示范,教
材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与中介语理论研究不同
的是,偏误分析关注的对象是偏误及其产生的原因,而中介语理论关注第二语言学
习者使用的语言整体。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摸索单词、语法规则和其它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
方法。一方面面对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学习者一时不能完全消化,就把其中的规则
简化为一种简单的系统,以便减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因为某些句子结构可能需要
不止一条规则或不同程度的应用统一规则,但学习者不能全面地了解和应用而将其
泛化。
(5) 交际策略的影响。交际策略表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表达意思
时所运用的方法。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没能完全掌握,在需要表达某些超过他现有

的语言知识或技能所能表达的内容时,就不得不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语言或非语言手
段进行交际。主要的方法有:回避(avoidance)、换说法(paraphrase);求助权


19

威以及借助母语直译等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交际策略主要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产
生影响。
偏误的出现是学习过程的正常现象,反映了学习者的目的语体系的发展过
程,同时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演变过程。学习者要不断地克服偏误才能学会语
言。1 作为老师就有协助学生改正偏误的责任,但针对不同的偏误种类需要采取不
同的恰当的态度及纠正措施。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最好能一针见血地抓住要
害,用最简洁的话语,尽可能少用语言学术语,给学生纠正其偏误。
偏误分析对第二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偏误分析对偏误进行细致描写和
解释,其研究成果是我们可以预测有可能会产生的偏误,同时确定偏误的来源;了
解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正如古人所说:“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对于课堂
教学来讲,教师预知了学生偏误级偏误成因,在教学中就能掌握主动权,可以因材
施教、因地制宜,预治偏误;从一开始就做出准确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语法
规则并进行训练。这样是外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并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本文将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分析初级汉语大学生离合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希
望能从此找出偏误的规律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4 国内外离合词偏误分析研究的成果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第二语言教学方面
的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可能是因为离合词的本体研究不够充
分。
在中国已有若干学习者对汉语离合词进行研究。主要有:
任雪梅(1999)从偏误分析角度,分析了外国留学生离合词是用的偏误,将
留学生的离合词偏误归为以下几类:离合词+宾语;离合词+了、着、过;离合词+介
宾结构;离合词重叠;离合词和时量、动量补语;离合词和结果补语;离合词和程
度补语;离合词和特殊句式;离合词此行混淆。是对留学生学习离合词的偏误分析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999 年 第 199 页


20

中最多的类别。此外,她还对偏误原因进行了探讨,找出三方面原因:(1)预计干
扰;(2)过渡泛化;(3)教材及外部环境造成偏误。对此现状,她提出几点建
议:一是加强理论研究,二是改进教学实践。1
高思欣(2002)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中,不仅分析了离合词的显性偏误,还分析出留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的使用上还存
在隐形偏误。而留学生生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与双音节动词、动宾式词组的偏误是
有一致性的,这与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关。她从偏误类型来分析,指出产生原因是语
际干扰、语内干扰、文化干扰、学习策略的干扰、讲解的不足,但是她基本上只从
语法结构的角度去考察留学生离合词的偏误,并且最终没有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
方法。2
王瑞敏(2005)《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
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归类,主要是应该“离”而没有“离”,“离”了但成分处理
不完善,以及“离合词”其他形式的偏误,并对这些偏误及其成因进行分析。3
吴氏流海(2007)《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考
察了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时常常出现的一些偏误,总结出了常见的偏
误类型,探求了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对策。基
于量化统计,得到了越南学生 22 类离合词的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4
据我所知,在越南,阮氏青玄(2007)《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涉及到越
南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但她分析不是很深入。因为她主要对离合词本体进行研
究。
总的来说,前人对于离合词习得和教学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发现,但是所寻
找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母语迁移这一因素,而对其他方面的因素未作更多探讨。而且

分析的对象或者部分别国,或者只是针对欧美、日韩学生,很少有专门针对越南学

1
2
3

4

任雪梅(1999),外国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汉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乱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新欣(2002),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王瑞敏(2005),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5 年第 1 期
吴氏流海(2007),越南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研究与教学对策


21

生的分析。另外对于出现偏误的动宾式离合词该如何辨析,以及如何讲解才能提高
学生的运用能力也没有很深入地探讨。

小结
本章首先从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介绍了以往有关离合词的研究。其
中,本体研究主要是从离合词性质、存在原因以及离合词特点和用法的角度展开
的。这些部分,构成了离合词本体研究的核心。对外汉语的教学领域有关离合词的
研究主要包括离合词处理方式的研究、离合词语用研究以及留学生离合词习得和教
学的相关研究。其次,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就是中介语理论、偏误理论,我们在
以后的研究中将依据这两大理论对初级汉语大学生离合词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和分
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