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76 trang)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ên gọi thương phẩm trà và rượu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3 MB, 176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PHẠM THỊ THANH VÂN

汉、越语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特点研究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ÊN GỌI
THƯƠNG PHẨM TRÀ VÀ RƯỢU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专业:汉语言学
专业号码:9220204.01

2019 年于河内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PHẠM THỊ THANH VÂN

汉、越语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特点研究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ÊN GỌI
THƯƠNG PHẨM TRÀ VÀ RƯỢU
TRONG TIẾNG HÁN VÀ TIẾNG VIỆT
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阮文康教授
研究专业:汉语言学
专业号码:9220204.01

2019 年 5 月于河内




版权声称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撰写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
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019 年 5 月 于河内

论文作者签字

导师签字

Phạm Thị Thanh Vân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I


目录

摘要 ........................................................................................................... VI
绪论 ............................................................................................................. 1
01. 选题理由 ............................................................................................ 1
02. 研究目的及任务 ................................................................................ 4
03. 研究方法 ............................................................................................ 5

04. 语料来源 ............................................................................................ 5
05. 研究对象及范围 ................................................................................ 6
06. 论文的创新点 .................................................................................... 6
07. 论文结构 ............................................................................................ 7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8
1.1. 研究情况综述 ................................................................................... 8
1.1.1 国外的研究情况 ......................................................................... 8
1.1.2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 ............................................................... 18
1.2. 相关理论基础 ................................................................................. 20
1.2.1. 汉、越语中关于词素、词与词组概说 ................................... 20
1.2.2.语言对比及对比语言学简介 .................................................... 27
1.2.3. 命名及命名学的概说 .............................................................. 30
1.2.4. 茶酒二类商品名称及其相关的若干问题 ............................... 35
小结 ........................................................................................................... 52
第二章 汉、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 ...................................... 54
2.1. 汉、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中的专名和通名................................... 54
2.1.1.从文字角度看“茶”与“酒” ........................................................ 54
2.1.2.汉、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中的专名和通名特点 ..................... 55
2.1.3. 汉、越茶酒商品名称中专名和通名的组合方式 .................... 62
2.1.4. 汉、越茶酒商品名称中区别词数量的特点 ........................... 64
II


2.2. 汉、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中的语义结构特点 ............................... 67
2.2.1.中国茶与酒商品名称语义结构特点的考察结果及分析 ...... 67
2.2.2.越南茶与酒商品名称语义结构特点的考察结果及分析 ...... 72
2.3.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的音节数量特点 ...................................... 76
2.3.1.汉、越茶商品名称的音节数量考察 ..................................... 76
2.3.2.汉、越酒商品名称的音节数量考察 ..................................... 79
2.4.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中的修辞法 .............................................. 82

2.5.汉、越南语茶酒商品名称中的命名理据 ....................................... 93
2.5.1. 中国茶酒商品名称中的命名理据 ........................................... 93
2.5.2. 越南茶酒商品名称中的命名理据 ........................................... 98
2.6.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 ............................................ 104
2.6.1.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的语音特点 ..................................... 104
2.6.2.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的词汇特点 ..................................... 108
2.6.3. 汉、越茶与酒商品名称的语法结构特点 ............................. 115
小结 ......................................................................................................... 124
第三章 汉、越语茶酒商品名称的文化意义及应用价值 ..................... 126
3.1. 汉、越茶酒商品名称的民族文化特色 ........................................ 126
3.1.1.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对茶和酒的认知特点 .. 126
3.1.2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天、地、人合一的观念 ....... 133
3.1.3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信仰文化 ................... 135
3.1.4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审美观及追求美好生活的
愿望 ................................................................................................. 137
3.1.5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饮食文化的特征 ........... 141
3.1.6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交际文化 ................... 142
3.1.7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农业文化 ................... 144
3.1.8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146
3.1.9 茶酒商品名称体现中、越两国的壮丽山河 .......................... 147
III


3.2. 汉、越茶酒商品命名的应用价值 ................................................ 149
3.2.1 汉、越茶酒商品命名的经济价值 .......................................... 149
3.2.2 汉、越茶酒商品命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 151
3.2.3 汉、越茶酒商品命名在汉语言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153
小结 ......................................................................................................... 156
结语 ......................................................................................................... 157
参考文献 ................................................................................................. 160

本人已经发表过与论文相关的文章 ....................................................... 166
致谢 ......................................................................................................... 167

IV


表格目录

图 1:中国茶、酒商品名称中区别词数量的特点....................................64
图 2:越南茶酒二类单一和复合名称的比较统计示图............................65
图 3:中国茶叶名称音节数量的考察结果统计示图................................75
图 4:越南茶商品名称音节数量考察统计示图........................................76
图 5:中国酒商品名称音节数量考察统计示图........................................78
图 6:越南酒商品名称音节数量考察统计示图....................................... 79
图 7:中国茶叶名称中的命名理据统计示图............................................92
图 8:中国酒商品名称中的命名理据统计示图........................................94
图 9:越南茶叶名称中的命名理据统计示图……………………….…....99
图 10:越南酒商品名称中的命名理据统计示图……………..………...100

V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贸易关系形成且日益扩大。商品名称也随着商
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商品命名逐渐成为语言文字学和符号学、民族
学、美学、社会文化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之
边沿学。其中,中越茶酒二类商品的名称丰富多样,可视为两个代
表。本论文采取文献法、考察统计与分析法以及对比法对汉、越语茶
酒二类商品名称特点研究。除了前言、结语、附录及参考文献之外, 论
文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题为“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主要总

结前人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在中国和越南研究界发表过的
相关论文及著作,从而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命名尤其是
商品命名以及商标、商品、修辞等方面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以及语
言对比等理论进行总结,概括成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题为
“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主要对中国和越南茶酒二
类商品名称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语义、修辞手法以及命名理据
等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从而阐明各自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中茶酒商
品名称之间语言方面的异同。第三章 题为“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
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应用价值”,本章内容主要是弄清中越茶与酒二
类商品名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异其同,从而加以强调茶酒作为
商品,其命名之艺术性和应用价值是 突出的。经研究,笔者发现,中
越两国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有异有同。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茶
酒商品名称比越南的更为丰富多样。丰富性不但表现在种类众多,而
且命名理据也更为多样。构成中国茶酒商品名称的成分除了通称,又
叫标志字以外主要还包括两三个的别称,又叫区别字。中国茶酒商品
名称具有形象性而越南的茶酒商品名称比较单纯,主要是以产地和原
材料为命名理据。中越茶酒商品名称生动反映了两国人民的语言特点
和传统文化特色。
关键词:汉语;越南语;茶;酒;名称;语言特点;文化内涵

VI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ommercial products namely wine and tea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n inescapable trend in today’s world.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market enables commcercial products to develop at an astouding rate. The
nomination of commercial products, therefore, becomes an intedisciplinary subject
involving many fields: symbolism, nationalism, aesthetica, psychology, socioculturalism. The abundance of nominations of two products namely wine and tea
make them typical names of numerous commercial goods. In the doctoral thesis, a

number of research methods are employed such as survey, statistics, comparecontrast so as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nomiations of the two products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The body of thesis falls into three main chapters. Chapter 1 is
titl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summarizes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research conducted in China and Vietnam, thereby pointing out the
viewpoint of researcher. This chapter also synthesizes theories including
nomination, especially nomiation of products, notion of goods, brands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hesis. Chapter 2 is
name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nominations of two commercial products namely
wine and tea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The focus of this chapter is mainly on
speech sound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resources, semantics, and nominations of
tea and wine so as to highlight key features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ea
and wine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Chapter 3 is
called “Implicature of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ominations
of tea and wine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It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implied in nominations of tean and wine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nd makes
comparision between two languages. Therefore, the artisitics and practicality of
tea and wine become much remarkable.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i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linguistics between nominations of
wine and tea i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nd nominations of Chinese tea and wine
are much more remarkable than those of Vietnamese. Besides two common
components that constitute nominations of Chinese tea and wine, two or three
exceptional elements also play a part. While nominations of Chinese tea and wine
are higly evocative, those of Vietnamese simply refer to the location of producer
and raw materials. Overall, nominations of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tea and
wine imply cutural tradition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people.
Keywords: Chinese, Vietnamese, tea, wine, nomination, linguistic features,
cultural implicature

VII



绪论
01. 选题理由

我们周围的万物世界五花八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
对万物的探索与认识日益深入。事物之名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
经过人类长期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采用相关词语的形式予以客观事
物每一类一种叫法。这就是命名。世界每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中
都拥有大量的特指客观事物的专用名词,而名称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事
物的开始。客观事物的命名并不是武断的,而是有其缘由的。有时
候,对同一个客观事物,每个民族凭借自己的观察及认识发现其不同
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命名,导致其名称内涵的差异。至今,命名
学就是以命名相关知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当人类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日益丰富多样,贸易
关系随之而形成与发展。商品名称也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商
品的命名逐渐受到重视。命名学包括商品命名在内作为一门专业性强
的学科逐渐成为语言文字学和符号学、系统论、民族学、美学、社会
文化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甚至是商品学、广告学等众多的学科相互
服务的一门综合性之边沿科学并日益深受研究界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中,成败与否,企业形象是关键,而商品
名称又是企业形象的第一要素,好的商品名称能够让更多的人识别企
业与产品,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感。中国人有句话说“商名叫响,黄
金万两”。这一句话意味着引人注目的商品名称具有创造经济价值的功
用。好的商品名称宛如一曲动人的歌谣,给人以爱的温暖和美的享
受。好的名字会让商品美丽无限,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路。尤其是在
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商品命名受到众多企业与消费者的关注,成
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所有这一切都生动而有趣地反映在语言里面。商
1



品商标名称日益成为汉语言文化与经商艺术的热门问题,同时也是语
言学为经济学服务的方式之一。其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深刻,值得汉
语言文化工作者去深入探索研究。在实际的经商过程中,企业在给商
品命名时,都照顾到挑选何词命名为佳?例如,最近,越南某一家公
司出产了一种名叫 LOVE MI 的方便面。这一名称非常有意思,其中,
MI (面)ME(我)发音相近,字写不同,意思不同,英语的 LOVE
是“爱”的意思。人家给这一种方便面起名为 LOVE MI,光听声音朗
朗上口,以为是 LOVE ME(爱我),但是看其字眼却是英语的 LOVE
和越南语的 MI 相结合,让人们从 LOVE MI(爱吃面)联想到 LOVE
ME。其名称因谐音双关而激发消费者的兴趣,立即产生品尝的欲望。
为此,从语言学角度看,商品名称实在是一项十分有趣的研究课题。
商品的通用名称,指的是为公众所熟知的商品的一般名称,诸
如:洗衣机、计算机、微波炉、衣服、水饺、龙井茶、茅台酒等等。
通用名称只是用来指同一类商品的名称,不能用来区别同一种类的不
同商品。例如:手机这一通用名称是无法用以区别“东亚”公司生产
的手机与“万能”公司生产的手机。再如“洗衣机”这一名称只是笼
统地指定区别于吸尘机、电视机、粘粉机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产品。只
有“诺基亚”、“三星”、“红枣”等词加在“手机”二字之前才能
将“诺基亚手机”、“三星手机”、“红枣手机”等不同种类区分开
来。又如“东芝”、“三星”、“索尼”等词加在“电视机”之前,
才能够将“东芝电视”、“三星电视”和“索尼电视”等不同种类的
电视机区分开来,让消费者根据生产公司的信誉程度及产品质量做出
正确的购买决定。商品的特定名称,是指对特定商品的称呼,如:可
口可乐、孔府宴酒、护肤霜、两面针牙膏等。商品的特定名称在不违
反《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况下大多可以注册成为商标。商品命

2



名是指商品的指代符号,是生产者、经营者为推销商品时,给商品加
上的特殊指称符号。商品命名是属于命名学表物命名中的一类。
中国和越南茶文化和酒文化源远流长,茶酒二类商品这两种商
品,也是礼品自古至今是中国和越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历史文
化上以及在人民群众眼里,其地位一直是不可取代的。中国是茶酒二
类商品的生产基地,也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四五千
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全国通用之饮,深受大众的欢迎。茶与酒能
够融天、地、人于一体。因此,中国人常说“天下茶人是一家”、
“酒逢知己千杯少”。越南也有生产与饮用茶与酒的传统。茶与酒在
中越两国人民的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酒不成宴席”、
“Phi tửu bất thành lễ”都是两国家喻户晓的说法。酒在文学艺术创作中
扮演“促进剂”的角色。古人说“酒使诗狂随放逸”(喝着酒写诗,
诗意变潇洒、豪放)。茶酒二类商品的名称则是茶酒二类商品文化的
缩影,自然会有较强的语言文化研究价值。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尤其是饮食文化上大同小异,自
古已经有了长久的友好往来。改革开放以后,两国在经济、社会、文
化尤其是商贸方面的合作关系更为深入,随着两国进出口业务的扩
大,茶酒二类商品的市场及其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语言作为最有效
的交际工具对促进国际合作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中,
深入探索中越两国酒茶的名称,这项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在越南尚未出现过针对商品名称包括
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专著,汉越商品名称
特点方面的对比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基于上述的理由,本人拟定选择“汉、越语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特
点研究”作为自己的汉语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课題。
3


02.研究目的及任务
02.1. 研究目的


(1)经相关语料的考察分析弄清汉、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征
包括结构及语义两方面的特征;
(2)阐明中越茶酒二类商品的命名理据、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
而进一步指出茶和酒二类商品的命名艺术及其应用价值;
(3)指出中国和越南茶酒二类商品命名特点的异同及其成因,从而加
深自己对汉越两种语言及文化的了解。论文撰写完毕之后为越南汉语
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参考资料。研究结果也为命名理论、语言与
文化相互关系以及汉越语言对比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
此外,基于商品的命名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不少名称运用了修辞手法,因此,在本论文里,笔者也侧重于探索中
越茶酒商品名称的修辞及其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其命名的艺术特色。
02.2.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论文要实现以下几项研究任务:
(1)对本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以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从中得出实际考察与分析的理论依据;
(2)对中越两国的茶酒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包括结构、语义及
命名理据等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阐明其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而弄
清中越茶酒商品名称中的民族思维联想能力及认知特点;
(3)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尤其是修辞手法等平面对中越两
国茶酒二类商品名称进行对比,弄清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探讨其
语言深层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并指出此项研究的应用价值。

4


03.研究方法

(1)文献法用来进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进行总结、梳理、设立

本论文的理论框架;
(2)考察统计法用来对中、越茶酒二类商品的名称进行考察,经
统计为定量及定性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采取归纳法对中、越茶
酒二类商品的命名理据进行归类;
(3)描写法、分析法用来对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征进
行描写与分析,阐明其语音、结构、语义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4)对比法用来对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命名
理据、修辞手法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另外,本论文还采取引证法、例证法、推理法等阐明中越茶酒商
品名称的语言及文化特征。
04. 语料来源

为了获得可靠的语料作为考察分析的依据,本人通过报纸、词
典、网络和其他途径收集下至少 1000 条中国和越南茶与酒二类商品的
名称,其中中国茶酒二类共有 600 条和越南茶酒二类共有 400 条,作
为考察语料,从定量到定性分析,希望可以从中了解到中越两国茶酒
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及文化特点。因为中国地方大、茶与酒数量及其
名称乃至茶业与酒业的发展都比越南的丰富多样,所以在收集语料
时,我们从中越两国茶业、酒业以及各家大公司所公布的茶酒二类商
品目录上按顺序从上到下选出如此的整百数量来进行考察统计。此
外,我们也从实际生活和茶酒商场上收集现行的茶与酒商品名称来丰
富自己的语料。所收集的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共 1000 条,力求便于
统计。不过,相比之下,越南茶与酒的名称不但数量少,命名方式又

5


更为单纯,导致笔者在中越对比上遇到较大的困难。然而,笔者尽量
弄清两者之间的基本异同,以便完成研究任务。
05. 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论文在商品命名的理论基础上,采取个案研究,其对象是汉语
和越南语中,茶与酒二类商品的名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
尤其是命名理据等方面的特征。在进行语音、词汇及语法以及修辞特
点时,我们只选择与商品名称意义相关的特点深入探讨而不是进行全
面的研究。基于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
生动而有趣地映射在语言深层,在茶商品名称与酒商品名称语言特点
分析结果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茶与酒二类商品名称背后的民族文
化内涵。茶文化和酒文化不属于本论文的研究领域。中国的茶商品名
称和酒商品名称非常丰富多样,其形象性特别强,命名过程中特别讲
究语言美,然而越南的茶商品名称和酒商品名称较为单纯。因此,在
研究过程中,本人主要深入探索中国茶商品名称和酒商品名称的艺术
特色及深刻意义,越南茶商品名称和酒商品名称则被视为联系的对
象,不深入探讨。
06. 论文的创新点

关于茶酒二类商品的相关研究在越南尤其是在中国都已经获得了
可喜的成就。但是,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地进行中越两国茶酒二类商
品名称的对比研究是尚未出现过。本论文拟定从语言角度着手,对中
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音、结构及语义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
其语言特点尤其是茶酒二类商品的命名理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
深层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弄清中越两国人民对茶酒二类商品的认知
特点。可以说,这是在越南第一次对这一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最终目

6


的是弄清中越茶酒二类商品语言与文化的特点及异同。这项研究对越
南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都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参考价值。
07.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附录及参考文献之外, 共分以下三章。第
一章题为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在这一章,笔者先总结前人与本
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在中国和越南研究界发表过的相关论文及
著作,从而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命名尤其是商品命
名以及商标、商品、修辞等方面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以及语言对比
等理论进行总结,概括成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题为 汉、越语
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在这一章,笔者先对中国和越南茶酒
二类商品名称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语义、修辞手法以及命名理
据等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从而阐明各自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中茶酒
商品名称之间语言方面的异同。其中,关于茶酒商品名称的专名和通
名也得以剖析。第三章题为 中、越茶酒二类商品名称中的民族文化内
涵及价值。在这一章,笔者进一步探索,弄清中越茶与酒二类商品名
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异同,从而加以强调茶酒作为商品,其
命名之艺术性、市场价值以及茶酒商品名称研究的应用价值。

7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1. 研究情况综述
1.1.1 国外的研究情况
1.1.1.1 关于命名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

客观事物包括人在内的名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不是自然产
生的,而是要经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探索过程中凭据自己对其内在或
外观特点的认知予以名称。世界万物要想参与社会生活首要条件必须

有其名称。各事物之间之所以能够区别开来是因为各有其名。事物的
命名一般都有其依据而不是武断的。后来,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的探
究概括化成为命名理论。而一旦命名理论形成与发展,会引导后代人
经研究了解事物名称的特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体会到如何起名为
佳。命名学问世并成为具有趣味的学科,并日益深受研究界的高度重
视。研究界或从整体或从部分,或从理论或从实践进行世界万物名称
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关命名研究已经不仅局限
于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而且会与文化、心理、国俗,甚至是商品学等多
个社会领域相关。其研究意义特别深刻。
命名理论的覆盖面较广,包括人名学、地名学、商品命名学、自
然界命名学、社会事务命名学等多方面。研究茶酒的商标名称不可不
提到命名学研究。因为,这属于命名学的众多问题之一。
命名尤其是商品命名,包括茶与酒商标的命名是属于社会语言学
中的一项内容。对这一研究领域而言,1964 年出现在美国西海岸的社
会语言学是新兴的一门语言学科,它选择动态角度来探索语言并对由
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其中所提到的
“共变”理论就是指“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经美国学者布赖特

8


(Bright)1提出后,到现在这一项理论为社会语言学家所普遍认同。中
国学者采取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新词语。中国语言学家陈
原(1984)在《语言研究》第 2 期上发表的《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
社会意义》一文中认为:“社会语言学家对新语条的出现应当给予极
大的关心。即使出现了将来肯定被淘汰的新语条,社会语言学家们仍
然要付出足够的精力去搜集、比较和分析,并评定它们的社会价值和
社会意义。”这一看法,同其专著《语言与社会生活》(1979)、《社
会语言学》(1983)的观点是相一致的。赵金铭的《新词新义与社会情
貌》(《语文研究》1985 年第 4 期),也通过大量语料(语言事实)的

描写,说明词汇发展变化的基础经过社会的风云变化过程之后的演变
必定在词汇上有所反映。赵世开的《当前汉语中的变异现象》(《语文
建设》1988 年第 1 期),侧重于变异产生原因的剖析,文章强调“在中
国社会当前开放的新形势下,研究的重点应转向变异的研究,在这基
础上才有可能进行规范化的工作”。这一理论用于词汇研究,当然也
可用于命名研究。
提到中国命名学,我们不可不提到马鸣春,是中国命名学的开创
者。马鸣春曾发表过五十多篇论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等出版《命名学导论》、《命名分类研究》、《地名学》、
《军事命名学》、《商品商标命名学》、《命名学艺术》、《人名修
辞学》、《称谓修辞学》、《艺术命名美学》等专著九部。中国和世
界众多著名学者撰文将其称为“创始性制作”、“极富独创性之著
作”,尤其是在命名学领域上他的作品可称为“在命名学领域做出开
拓性建树”、“命名学的开山之作”、“拓荒之作”、“奠基之作”
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了命名问题的所有方面,从理论和应用各学科
间关系等方面,为建构命名学的科学体系,作了全面解释分析。他的
1

/>
9


著作为命名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马鸣春撰写的九
部专著当中,与本论文理论问题相关的是前四部,包括世界图书公司
1999 年出版的《命名学导论》、《商品商标命名》、《命名艺术》和
《命名分类研究》。本论文也沿着马鸣春提倡的命名学理论对茶酒二
类商品名称特点进行考察研究。
在《命名学导论》这一著作中,马鸣春提出命名与命名学的含
义、本质、属性与作用,同时为命名学下了定义,确定研究对象与方
法。文中,作者指出命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命名者心理机制的成熟与生活群体化,生活的群体化导致了命名
产生的必要性,心理机制的成熟,使生命的产生具有可能性。命名又
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命名的起源过程
和动物的叫声与指代及人类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马鸣春认为,命名
制作活动离不开三方参加,即著作者、被命名者和使用者,因此,命
名分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类:(1)命名制作参与者及使用方式角度
分类;(2)命名的结构分类;(3)命名的功能分类。命名结构由语
音、语法、语义、感情色彩这四个因素组成。作者特别强调命名还与
语言交际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法、卜算中以及在文化生活中
的使用联系在一起。
马鸣春第二部著作是《命名分类研究》。这一拥有五十多万字著
作与上述所提的《命名学导论》中的命名分类部分,构成了命名分类
学科的独特体系,从分类理论到分类实践,为这一分支学科打下了扎
实的基础,填补了这一学科的空白。作者从命名制作参与者及使用方
式、结构要素、功能等多个角度,比较了古今中外各种命名分类实践
活动,总结出了命名分类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命名分作四大类,即时
空命名、表人表物命名、文化科技术语命名、音色图书标志命名的分

10


类新格局,以此作为《命名分类研究》的总体结构框架,深刻地揭示
了命名学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马鸣春的第三部著作为《命名艺术》。作者用三十多万字通过命
名与描写对象、命名与表现手法、命名与问题标题、命名与结构框架
等四篇章阐明了中国的命名艺术。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一篇和第二
篇,文中作者特别强调命名与描写对象的关系和命名与表现手法的配
合运用两项内容。
马鸣春(2004)在石河子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略
论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的关系》。文中,作者肯定,

命名是人类语言的起点与基石。在人类从事产生的初期,为了区别周
围的人、地以及其中各个培训点事物,只能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表
示出来。由于当初思维能力有限,人类最原始的语言具有原始有声语
言就是命名、原始命名系统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原始语言没有动
词、形容词、数量词等三大特点。
梅德明、高文成(2007)在外语学报刊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命名理论的辩证观与实践观》。该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历史因果指
称及其优劣,同时也分析了摹状词理论及其优劣。另一方面指出了命
名活动与人类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及社会实践对汉语名称的影响。
李章吕(2009)在《试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一文中
已经对克里普利的这一方面的理论做了总结。他指出,对专名、指称
等概念的限定方面,克里普克认为,在什么是专名、什么是指称等问
题上,不同的哲学家对此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 解,有的时候是含糊不
清的,甚至还会引起混乱。比如,对于指称,唐纳兰在《指称与限定
摹状词》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特定的说
话者可能这样来使用一个限定摹状词,就是意味着不用它去指称该摹
11


状词本来的指称对象,而去指称他所选择的并以为是该摹状词的本来
的一个指称对象。
后来历代词典编纂工作大部分都沿用这一考证溯源法,如近年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语文建设》的“新词新语新
用法”栏内发表的有关新命名的文章,也对这一方法加以改革,然后
把它运用于实践。研究者在进行词源、语义分析的同时,还特别侧重
新用法实例的搜罗并以书证,如例句、出处等支持语义上的分析。此
外,还在词汇、语法的结合上对新命名、新用法的“稳定”程度进行
超前的科学预测。以上所述的关于命名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视为
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命名理据考察一分析的理论指导。
1.1.1.2 关于商品商标名称的相关研究情况


关于商品商标名称的相关研究,据笔者了解,目前,尚未发现有
关茶与酒命名的研究专著。有关商标名称研究的著作要提到朱亚军的
《商标命名研究》和王军云的《中国起名宝典》。这两本书从语言
学、符号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多角度出发,作者运用了静态描
写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语言直觉与调查测评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商
标命名的语言因素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阐明
其特点。这两部书对于我们的这项中国商品命名研究工作包括茶与酒
在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商品商标的命名作为商标理论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向深受广泛的语言文化研究工作者和经商
者的高度重视和研究。研究成果逐渐形成商标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
据我们的了解,中国学者对商标命名的研究一直到现在仍然限于
起步阶段。这是因为中国较晚才接受商标这一概念。因此,在中国各
家企业中有的缺乏对商标命名的足够认识,甚至有的企业以为,给商
标命名只是微不足道的技能。这样不正确的看法导致较多的中国商标
12


名称原来是人们伤脑筋去创造出来的,但是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
一个原因是在命名方面,语言研究家往往侧重于人名和地名,而对商
标命名的研究尚未得到高度的重视。如果涉及到商标命名问题,研究
者却往往是从广告学、经营学等角度去探讨。至于茶酒二类商品这些
具体的商标命名问题却更加尚未受到中国和越南研究界的高度重视,
导致其研究成果尤其是越南的茶与酒商品名称研究成果尚未丰硕。在
中国学者相关的研究方面,我们收集到的与茶酒商标名称相关文章可
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有关商标或者商标命名的著作及论文。马鸣春在《命
名学导论》与《命名学分类研究》所提倡的理论基础上,又写出了
《商品商标命名学》一书。书中作者肯定,商品命名属于命名学表物
命名中的一类。该书第一次详细剖析了商品商标命名的本质、功能、

起源、制作、分类、结构、使用、演变、规范和商品商标命名学的研
究对象、范围及方法等,其内容较为全面而且具有系统性,实在是这
一分支学科的奠基著作。作者认为“商品命名是指商品的指代符号,
是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推销某种商品时,给这种商品所加的特殊指称符
号”,有着指代和区别两方面的功能,其结构要从语音和语法这两个
角度去探索研究。作者特别强调,商品商标命名特点与跨地域、跨民
族交流和跨时间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范涛的《商标命名术》,
文中作者总结了商标的命名。除此之外,应该提到以下作者及其文
章。其一是,朱亚军《商标命名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出版。书中,作者从语言学、文化学、符号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
等多个角度出发,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语言直觉与调查
测评相结合等方法,对商标命名的语言因素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
全面而且具有系统性的分析研究。该书对于白酒商标命名的研究有着
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贺川生的《国际商标命名案例及商标战
13


略》也为我们的这份论文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其二是陈洁光、黄月
圆 (2002) 在南开管理评论第一期报刊上发表的《中国商品商标命名的
规则和特点》,文中作者已经总结出了汉语商标名称的倾向双音节、
倾向“修饰语+名词中心语”的合成名、名称最后的语素为高声调、倾
向于褒义名字等四项原则。其三是陈洁光、黄月圆(2015)发表的
《中国的商标命名——十类中国产品商标名称的语言学分析》,文中
作者分析了十类产品商标名称的语言结构,从而指出酒类商标名称具
有 40%以上采用地名为名和喜用泉、河、溪、湖等与水有关的词汇组
合成名称以及含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的韵味等三个特征。其四是苏一凡
(2006)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五期上发表的《商标
名的语义分析》,文中作者从语义学的七类意义入手,对商标名称的
语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阐明其特点。其五是王军云(2013)编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起名宝典》,文中作者系统性地分析了

姓名的来源于发展,起名的标准、技巧、方法以及禁忌的相关问题。
从而深入探索十二属相不同的起名习惯、改名状况及原则等方面的问
题。书中还对中国人给公司、商品起名的秘诀进行描写与分析。
这些文章或多或少地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商标或者商标命名进行了
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对于我们的这份论文撰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类是,有关商品名称的著作及论文方面,最近出现了比较多
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到以下几份具有典型性的相关研究。其一是
萧力争与黄慈源(2008)在《中国农学通报》第 9 期上发表的《论茶
酒商标个性的塑造》,文中从商标及商标个性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
对茶酒企业商标建设的某些实证进行研究,从茶酒商标个性化的定
位、产品、包装、服务、传播、促销等方面,探讨了茶酒商标个性的
塑造。其二是戴盟(1996)在《茶叶机械杂志》第 4 期杂志上发表的
《茶商品名称艺术浅议》一文,文中作者经分析指出茶的优劣主要在
14


于品质,但优美的茶商品名称却可以为之增辉添彩。其三是,潘福刚
的《中国白酒酒商品名称的语言特点分析》, 该文总结了白酒酒商品
名称的专名和通名及其组合方式、音节数使用情况及白酒酒商品名称
中 对词汇语义的选择。应学凤、张丽萍的《酒商品名称的结构模式和
用字情况》将酒商品名称 的结构模式分为十一类,如特殊质料+类型、
商标+分商标等,并且对酒商品名称的用字 情况进行了总结。黎福清的
《酒商品名称艺术》指出酒商品名称要具有文化内涵、吉庆色彩、 艺
术美感等要素,尽量忌讳定位不准、怪异、平庸和跟风。王华的《中
国酒商品名称文化初探》一文中介绍了酒商品名称与礼、春、民俗传
说、皇家关系、诗词名著以及吉祥语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些
文章研究对象虽不都是白酒,更不是白酒商标名称,但白酒商标名称
在宏观意义上属于白酒商品名称的范畴,因此对于白酒商标命名的研
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所列的相关研究之外,还要提到谢付亮,著名商标专家

也是中国超低成本塑造商标第一人于 2011 年发表的 《茶翅高飞——中
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著作。他第一次提出“一分钱做商标”的
运作理念、系统理论和操作技巧,并强调,凭借超低投入为众多商标
创造过知名度和美誉度火速上升、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的优秀奇迹。此
后一年,他还发表了中国第一本超低成本商标运作论著,题为《商标
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商标的 16 条黄金法则》,尤其是他的《一分钱
做商标》这一经典课程深受各地企业家的高度评价,现在已经成为各
家企业进行超低成本商标运作的首选培训课程。
以上所述的这些专著和文章的研究对象虽不都是商品,更不是茶
与酒商标名称,但是茶与酒商标名称在宏观意义上是属于茶与酒商品
名称的范畴,因此,这些研究对于茶与酒商标名称的语言特点研究具

15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从前人的这些研究
成果得出了很多的启发。
1.1.1.3 关于茶酒二类商品名称的相关研究情况

对茶酒二类商品商标名称的特点研究近年来也深受国内外研究界
的高度重视。许万景 1994 年在《茶叶通讯》第一期上发表过《试论名
优茶的商品命名》。文中,作者已经明确了茶叶命名的两个目的。其
一是,学术性。所谓学术性指的是为了区别名类茶叶和加工工艺,从
而进行科学研究。其二是,商业性。所谓商业性指的是,为了把产品
推广到国内外市场上去,有助于消费者的牢记和认可,从而打开销
路,推动产品的销售,为产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命名方面,
人们兼顾茶叶与酒的外形以及色、香、味,供五官共享以及茶叶品种
等多个因素作为茶叶与酒的命名模式。
最近,2009 年,汪津在自己题为“中国白酒商标命名研究”的硕
士学位论文中,作者从语言学、文化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学科

的理论指导基础,对中国白酒商标名称的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平面
进行考察分析,揭示白酒商标命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文中指
出,白酒商标名称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型符号,其命名是语言学在经济
领域的结合运用,是企业需要采取的商标战略的至关重要的措施。本
文按照命名的理据将白酒的名称分为以地名、人名、原料、质量、工
艺命名、酒窖、酒坊以及龙、王、 神、仙、诗词名著、历史渊源、哲
理、祈愿、自然事物、饮用者、引用场合等多方面为命名理据。
从构词方面,作者经研究指出,白酒商标名称的构词方式可分为一
般式、拼凑式、缩略式和复合式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加以
肯定,白酒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上孕育并成长起来,是一种
偏向精神性的商品,因而白酒商标命名与中国的灿烂文化有着密不可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