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167 trang)

NGHIÊN cứu về đặc điểm và PHUƠNG PHÁP GIẢNG dạy “hư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2.19 MB, 167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 所属 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

范氏垂云

现代汉语虚词特点及其教学策略研究____
以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教学为例
NGHIÊN CỨU VỀ ĐẶC ĐIỂM VÀ PHUƠNG PHÁP GIẢNG
DẠY “HƢ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Nghiên cứu trên cứ liệu “hư từ” trong “Giáo trình Hán
ngữ” giảng dạy tại Học viện An ninh Nhân dân Việt Nam)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汉语理论与教学方法


专业号码 : 60 14 10

2013 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Ƣ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PHẠM THỊ THÙY VÂN

现代汉语虚词特点及其教学策略研究____


以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教学为例
NGHIÊN CỨU VỀ ĐẶC ĐIỂM VÀ PHUƠNG PHÁP GIẢNG
DẠY “HƢ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Nghiên cứu trên cứ liệu “hư từ” trong “Giáo trình Hán
ngữ” giảng dạy tại Học viện An ninh Nhân dân Việt Nam)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 Lý luận & phuơng pháp dạy học


tiếng Trung Quốc
Mã ngành

: 60 14 10

Giáo viên hƣớng dẫn : TS. Phạm Đức Trung

Hà Nội, tháng 12 năm 2013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范德忠博士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
了文中已经加以标注的地方以外,没有抄袭或剽窃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请人代做。若在论文的各种检查、审阅、批评中被发
现有以上行为,愿按学校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作者签名
2013 年 11 月


范氏垂云

i


致谢词

本人在撰写这份论文的过程中受到各位老师和各位朋友的热情帮助。
特别是范德忠博士,他已经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指导。在范老师
的指导下,本人一步一步地完成各项内容,经过不少困难,终于完成了本
论文。所以在此本人要向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尤其是范老师表示最真诚
的谢意。感谢老师的无私指教,不厌其烦的帮助,让我可以度过这么多的
障碍,获得今天的研究成果。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撰写过程若有不足之处,非常希望受到各位老师
和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正。

ii


摘要

众所周知,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可见,能否掌握好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衡量汉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事实告诉我们,尽管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很难做到正确地运用每一个虚词,对于以汉
语为目的语的初级阶段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虚词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意义空
灵、用法灵活、只能依附于实词在句子中获得暂时的语法意义,在汉语教与学中一直以
来是重难点。正因为虚词既难教又难学所以在教与学中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iii



当前,学者们对汉语虚词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所研究和触及并得出很多成果,但很
少有人专门针对一部教程(《汉语教程》)的虚词、一所高校虚词教学的情况,进行分
析研究和实际考察,从中提出虚词教学策略。本文结合当前汉语虚词教学和对现状的全
面调查,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当前汉语虚词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其中
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汉语虚词教学的策略。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归纳法、统
计法等研究方法,在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对当前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
词教学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应用于汉语语
法教学实践,既为汉语教师做出教学参考,又为该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依据。
全文研究共分三章:
第一章

课题研究理论基础。介绍本文选题的依据,虚词本体研究现状,现代汉语

虚词分类及特点,本文研究方法及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

《汉语教程》虚词分析研究及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教学考察。笔者

先对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部分进行具体分类分析,再对该校
汉语专业的学生和

名初级

位汉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有两份,学生学习汉语

虚词情况问卷调查和教师讲授汉语虚词情况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笔者得出了汉
语虚词教与学中的相应结论。同时,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笔者平时课堂上收集到的语料
中对该校初级学生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三章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教学策略及建议。本章主要根据前一

章对该校汉语虚词教与学情况的考察结果找出教与学中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来源

iv


于学生与学习环境、教材编写及练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本章的后部分是
为本校汉语虚词教学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及策略。
论文通过实践检验了三种虚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说明了该
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现代汉语虚词;

特点;

v

教学策略


目录
前言…………………………………………………………………………………………….1
选题缘由…………………………………………………………………………………..1
研究目的..............................................................................................................................2
研究任务…………………………………………………………………………………..2
研究方法..............................................................................................................................3
研究对象及范围…………………………………………………………………………..3

语料来源…………………………………………………………………………………..3
论文结构…………………………………………………………………………………..4
第一章:课题研究理论基础…………………………………………………………………5
现代汉语虚词该说………………………………………………………………………..5
定义和分类……………………………………………………………………………..5
特点和功能……………………………………………………………………………..9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基础…………………………………………………………………10
什么是语法教学………………………………………………………………………10
语法教学原则…………………………………………………………………………11
语法教学方法………………………………………………………………………….14

vi


虚词教学………………………………………………………………………………17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18
现代汉语虚词本体研究………………………………………………………………18
现代汉语虚词教学研究………………………………………………………………21
总结和评价……………………………………………………………………………23
小结………………………………………………………………………………………24
第二章:《汉语教程》虚词分析研究及越南人民安全学院虚词教学考察…………….26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及《汉语教程》简介........................................................................26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简介………………………………………………………………26
《汉语教程》简介…………………………………………………………………….27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专业本科生简介……………………………………………30
《汉语教程》虚词分析与研究………………………………………………………….31
《汉语教程》虚词统计及分类……………………………………………………….31
《汉语教程》虚词教学目标………………………………………………………….35
《汉语教程》虚词样题分析………………………………………………………….36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教与学情况考察…………………………………………39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学生学习汉语虚词情况考察……………………………………40

vii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教师讲授汉语虚词情况考察……………………………………50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偏误分析…………………………………………………56
副词偏误分析…………………………………………………………………………56
连词偏误分析…………………………………………………………………………60
介词偏误分析…………………………………………………………………………62
助词偏误分析…………………………………………………………………………64
小结………………………………………………………………………………………67
第三章: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教学策略集建议………………………..68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虚词教学存在的问题………………………………………………68
学生与学习环境………………………………………………………………………68
教材与教学资料………………………………………………………………………69
教师教学的方法………………………………………………………………………74
教学策略和建议…………………………………………………………………………77
对学生的建议…………………………………………………………………………77
对教材的建议…………………………………………………………………………79
对练习设计的建议…………………………………………………………….……...80
对教师的建议…………………………………………………………………………82
汉语虚词教学的几种方法………………………………………………………………85

viii


虚词对比教学…………………………………………………………………………85
虚词语境教学…………………………………………………………………………90
虚词配对教学…………………………………………………………………………92

虚词教学策略的运用……………………………………………………………………93
虚词教学策略运用的过程……………………………………………………………93
虚词教学策略运用的效果…………………………………………………………..101
小结……………………………………………………………………………………..102
结语………………………………………………………………………………………….104
附录 ………………………………………………………………………………………..105
附录 ......................................................................................................................................111
参考文献…………………………………………………………………………………….113

ix


前言
选题缘由
李晓琪曾经指出:“虚词教学在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全过程中占有其重要有极特殊
的位置,应该给它以特别的关注。” 现代汉语的虚词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个词类。论数
量,虚词没有实词多,但使用频率极高;论表意功能,虚词显然没有实词强大,但虚词
能使实词的表意功能增强、甚至能完全改变实词表示的意义。如:鲁迅先生的《阿
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有一段描写:
“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
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前者和后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了”的有无,但是表达的意义迥然不
同。这个助词“了”描绘了两种态度完全相反的看客,完全改变了句子的意义。
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的语法手段全靠语序和
虚词。可见,虚词在汉语中担负着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由
于汉语的虚词意义难以掌握、用法又特别灵活,所以能够正确理解虚词、恰当地运用虚

1


李晓琪《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世界汉语教学》期刊第 3 期 1998 年

2

鲁迅《阿 Q 正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年

1


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是一个难点,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是难上加难。
本人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表达中,若遇到某个实词不会用,可以替换一个
与之相近的实词,对交际的影响并不大。可是若随意替换一个虚词,大半会扭曲表达的
原意,在交际中遇到不少麻烦。
据统计,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的全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跟虚词有关的要超过一半以
上,即使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不是例外。顾名思义,虚词很虚,它的抽象性极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受到适当的关注,甚至是常被忽略的语法现象。这一点本人相信长
期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都有同感。
笔者认为要想学好汉语语法一定要把握住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因此若对汉语虚词
特点及汉语虚词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就能帮助越南学生、越南汉语教师正确地理解、
恰当地运用虚词,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法。
关于虚词教学前人已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很少人专门针
对一部教程(《汉语教程》)的虚词、一所高校虚词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实际
考察,从中提出虚词教学策略。
因上述原因,笔者拟定于选择《现代汉语虚词特点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以越南人

民安全学院 汉语教程 虚词教学为例》作为汉语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课题,希望
本论文撰写完毕之后会为越南汉语虚词教学尤其是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学提供一份参考

资料。

2


研究目的
虚词在汉语中起着经络作用,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实词,因此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虚词教学,让他们不仅在语法意义上,语义方面上都能
把握,而且在运用上能够运用自如,这不仅是汉语词汇教学及语法教学的重点,更是一
大难点。
本人的研究目的在于,在汉语虚词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阐明现代汉语虚词特点及汉
语虚词教学原则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对《汉语教程》的虚词教学进行分析,从而对
虚词教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研究任务
为了能够达到以上所提出的目的,本论文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概述一下现代汉语虚词及汉语虚词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对《汉语教程》中的虚词进行分类分析,指出虚词教学的特点、类型,对该教程的
虚词教学目标及样题分析和研究。
对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教与学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经考察结果分析提出相关
的建议。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统计法、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是:

3


.收集、阅读有关现代汉语虚词研究及汉语虚词教学法并将其分类整理,建立个
人参考数据库。
使用统计法对《汉语教程》中虚词的数量及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类。
立足对比分析理论,将《汉语教程》虚词部分进行语内对比,从而为虚词教学提

供一点帮助。
使用分析法将《汉语教程》中虚词的四种类型提出相关的教学技巧。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所获的结果将作为
汉语虚词教学应用的实践依据。
除了以上所列的研究方法以外,本文还使用例证法、引证法、描写法、归纳法等。
研究对象及范围
现代汉语虚词分成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共七类。但
由于语气词、叹词、拟声词在汉语虚词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因此本文提到的虚词主要指
的是副词、助词、连词及介词。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教程》前五本中的虚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及
其教学实践。
语料涞源
本论文所使用的语料来源于:

4


本人通过收集、阅读有关现代汉语虚词研究及汉语虚词教学法并整理,建立的个
人语料库。
.越南人民安全学院使用的《汉语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修订本,
年。)
.笔者对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虚词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得出的个人语料库系
统。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分成三章
第一章: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第二章:《汉语教程》虚词分析研究及越南人民安全学院虚词教学考察
第三章:越南人民安全学院《汉语教程》虚词教学策略及建议

5



第一章:

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定义和分类
汉语虚词的定义
虚词作为汉语的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汉语语法家对汉语虚词
进行研究的历史已有

多年。到

世纪末《马氏文通》的诞生后虚词才第一次被

正式列入语法学概念并确定了类别。从《马氏文通》至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
其是近

年来汉语虚词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具有特色的著作、

虚词词典及虚词研究的论文。同时虚词研究的理论及虚词教学得到了语法学界的重视。
那么关于虚词的定义,马建中的《马氏文通》一开头就给虚词正名,马氏提出:
“有解者为实词,无解者为虚词 ” 的主张。从学者所说的 “有解”和“无解”可以看出在较
长的时间里我们对虚与实这两个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虚词的含义上众说纷纭。综
合前人的观点大概有两种:以意义为依据和以功能为依据。
对马氏文通的这一观点,一些语法学家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吕叔湘先生认为虚词
并不是“无解”的,虚词也有意义,只不过它的意义是“空灵”、“空虚”的。他说:“凡是实
词义,至少是那些标准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能在我们脑筋里引起具体的影像,比
如我说 ‘猫’,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一只猫,我说 ‘跳’我可以想象一个孩子或是一只蚱蜢


3

马建忠《马氏文通》第一卷第 8 页,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4 年

6


的形状;我说 ‘红’,我就想象起桃花或国旗的颜色。但是‘极’、‘有’、‘如何’这些词能在
我们脑筋里引起什么影像呢?不能。它们不是没有意义,只是那些意义空虚得很。” 王
力先生也明确指出虚词在语法上有一定的意义:“词的分类,差不多完全只能凭着意义
来分。就意义上说,词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实词,它们的意义是很实在的,它们所指
的是实物、数目、形态。动作等等,第二类是虚词,它们的意义是很空灵的,独立的时
候它们几乎没有意义可言,然而它们在句子里却有语法上的意义。”
如上所述的是“意义派”的代表性论点,至于“功能派”的观点,可以提到陈承泽的,
他不同意马建忠给虚词下的定义,说:“有客观之体、相、用者、可为文之主语或说明
语;无客观之体、相、用者,则不能为文主语或说明语,此字词性质之大别也。” 这里
的“字”、“词”分别指的是实词和虚词,两者的区别在于实词能做“主语或说明语”而虚词不
能。陈承泽的这个重要发现在于指出划分词类的标准应当是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功
能。
另外,一些汉语语法著作也从功能的角度划分虚实的。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中认
为:“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叫做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叫做虚词。”

4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出版社 1979 年

5

王力《中国语法刚要》,北京出版社 1949 年


6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 1922 年

7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7


现代有的学者还从实词和虚词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区别来给虚词下定义:实词是开放
性的,没一类都不便在语法论著里穷尽地列举,而虚词却是封闭性的,每一类都能在语
法论著里列举穷尽。
虚词的定义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实词能够做短语或句子成分,能够独立成
句。虚词不能做短语或句子成分,也不能单独成句。( )虚词在句子里的搭配关系粘
着定位,不像实词那么自由。( )从意义上看,虚词没有明确的词汇义,只表示某种
语法意义。( )虚词的数量全部严格封闭,没有实词那么开放。
结合上述的观点,加上本人的看法,现代汉语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
象,在句子里的搭配关系较为固定,属于封闭性的,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虚词的划分标准
汉语虚词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是汉语语法学界议论的热点。从《马氏文通》创立之
后的进半个世纪,词的意义一直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
法》、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到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一直到吕叔湘、朱德熙的
《语法修辞讲话》都是根据词的意义去划分虚实的。上述这些学者专家对划分虚词的标
准的看法都反映了中国学者对虚词特点的传统认识,就是虚词是没有具体词汇意义的
词。就像“虚词”这个术语本身,是从训诂学那里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以此为出发点,

人们划分汉语的实词和虚词的时候,运用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准就是词的意义。

8


不可否认的是,用意义的标准去划分词类可以既直观又有效地把词汇分为虚词和实
词,特别是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刚开始学习汉语语法时,意义往往可以
帮助我们来区分词类。但因为同类意义的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不一定相同。如形容词的
“红”和名词的“红色”,“红”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很”而“红的”则不能加“很”。再说,每一种
语言中都有一些词不具有意义上的典型特征。所以若仅从意义上就很难把握其意义特
征。再说意义标准本身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和可实证性。如今把虚词看做是语法上的一类
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特别重视它的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在这一前提下,
以意义为标准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换句话说,用意义做标准来划分词类不能给词汇做
语法上的分类。
然而,从

世纪

年代起,随着结构主义语法的开始逐步兴起,根据词的句法

功能划分词类的理论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的《语
法讲义》也都采用了语法功能的划分标准。所谓语法功能的划分标准是以词的语法特点
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诸如词能否做句子成分的特点、词和词之间的组合能力等。
但是这种依据仍然存在这许多问题。因为词的语法特点是多方面的,所以当我们采
取不同的语法特点作为标准的时候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使使用同一个语法特点作为
标准,但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一样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叹词向来被认为是典型的
虚词,但如果从是否能单独成句,回答问题的角度来看,叹词就不能归入虚词了。由此
可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划分词类的标准,虽然行之有效,分出来的类特点较为明显,
学习起来不那么容易混淆,但是与传统意识有所相悖,显然不是最佳的依据。


9


同时,

年的《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认为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形态变化,

若仅根据词的句法功能而完全不考虑意义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又提出了以意义为基础,
以功能为依据的两项结合的标准。它认为:“实词能够做句子成分,并且能做句词,就
是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关的词就能够成为句子,回答一定的问题。实词都有实在
的意义,表示实体事物以及实体事物的动作、变化、状态、数量等概念”。“虚词在任何
场合都不能表示实在的意义,不做句子成分,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划分词类标准有三种较为突出的方法:一是根据词的意
义,二是根据句法功能,三是一和二的结合。本人比较赞成第三种分法,应该讲意义和
功能相结合的标准是相当完备的。
汉语虚词的分类
关于汉语词类中哪些是虚词,这是一个一直受到汉语语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
一,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总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中在给虚词分类的过程中出现了颇
多的问题。自《马氏文通》把汉语文言词分成

类。虚字包括介字、连字、助字、叹

字共四类。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把实词叫做实义词,虚词称谓辅助词。辅助词有
包括限制词(副词)、指称词(称代词)、关系词、语气词等。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把虚词分成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感叹词。然而胡裕树主编的
《现代汉语》却把副词归入实词。

8

张志公、王力《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从以上的几部汉语语法著作可以得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语气词属
于虚词是大概没有什么问题的,有分歧的是副词。
副词究竟属于实词还是属于虚词?这是一个语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因在
于客观来讲,副词兼有实词、虚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诸如“远、近、大、小、快、慢”之
类的词既能修饰名词又能修饰动词。那么它应该是形容词还是副词呢?还是两者兼类?
此外,起关联作用的一些副词和连词就很难划分。如:“要是……就”、(要是你不来,就
给我打电话。)“即使……也”(即使他做得不好,你也不应该这样骂他。)这样起关联
作用的“也、就”又怎样与连词划界呢?关于副词是否虚词,吕叔湘先生说:“副词本来就
是一个大杂烩。”
李锦熙、吕叔湘、朱德熙等认为副词应列入虚词。陈望道、胡裕树、黄伯荣等主张
副词应归入实词。一从意义出发,一从功能出发。笔者是倾向于用意义观点区分词类
的,应把副词归属虚词。因为如果从功能上看,虽然有的副词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但是
从来没有一个能做句子的基本成分,多数只能做状语。
因此,本文所谈到的虚词是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
共七类。但是由于叹词、语气词和拟声词在汉语虚词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所以本文的研究
范围只限于副词、连词、介词和助词四类。
特点和功能

11


现代汉语虚词的第一个特点是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不能单独做句法成
分。虚词都不能单独使用,这个特点和实词相反。一般我们都可以用单独的某一个实词
回答问题如“冷!”、“手机。”、“走!”。各种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

语、中心语等虚词都不能充当。只有副词可以充当句子的状语如特别、非常、比较等。
第二个特点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说虚词的特点是依附于实
词或语句,即虚词具有黏着性。黏着性是指该词必须与其他实词或语句同时出现才有意
义。这个特点也是由于虚词不能做句法成分才有的。虚词里的介词必须在词或短语的前
边,组成短语(介词短语)才会有意义。如介词“从”,单独地看没有次会意义,但“从我
家”这个介词短语的意义就很明显了。再比如连词,连词的作用是连接前与后的词、短
语或分句,也就是说必须与词、短语或分句同时出现才有意义。助词也有黏着性,比如
结构助词“的”必须放在其他实词的后边,组成“的”字词组才有实在意义(的

老师

的)。
第三,数量少,封闭性强,其数量基本没有增减。据一般统计,虚词的数量一般在
个左右,其中常用虚词只占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所收虚词大约有

个,除去集中交叉的情况,数量就不足
量就只有

个左右了。可见现代汉语常用虚词的数量并不多。根据朱德锋、张华

瑞、段慧明、俞士汶
高的前


个。如果在除去丁级虚词,虚词的数

年的统计,在


个词语中虚词就有

年《人民日报》的预料中,使用频率最

个。其中结构助词“的”是虚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高

次。可见虚词虽然数量少但是其使用频率极高。虚词的封闭性指的是与实词

12


的开放性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中,收录了大约

万个实词,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中收录了

常用的虚词只有大约

个左右(陆剑明、

万多个实词。但

年)。这样看实词是开放性的,虚

词是封闭性的。
第四,虚词中的介词既不能重叠又不能带时态助词,但是实词的动词则可以。我们
不能说“经过经过”、“自从自从”、“把把”或“朝朝”,但可以说“试试”、“看看”、“去过”、“买
了”等。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基础
本文所谈到的汉语语法教学是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汉语语法教学属于汉语教学的基础学科理论体系,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
习者。可以说在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最难的
一项。因为教学对象是比较特别的,远远不同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就像吕叔湘先
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曾经说过:“汉人教汉语,往往有些彼此都知道,不成问题,
就是不知道也不去深究。可教外国学生就是个问题了,就得我们逼着去研究。”
什么是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乃至篇章的组织规
则。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语法规则才能进行交际。

9

吕叔湘《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期 2001 年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