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82 trang)

Nghiên cứu động từ năng nguyện “neng” và keyi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 đối chiếu với từ biểu thị nghĩa tương đương trong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000.06 KB, 82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

吴氏李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可以”
可以”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NGHIÊN CỨU ĐỘNG TỪ NĂNG NGUYỆN “ NENG” VÀ “KEY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 ĐỐI CHIẾU VỚI TỪ BIỂU THỊ
NGHĨA TƯƠNG ĐƯƠNG TRONG TIẾNG VIỆT)

硕士论文

专业

:中国语言
中国语言

专业编号 :60.22.10

2012 年于河内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

NGÔ THỊ LÝ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可以”
可以”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NGHIÊN CỨU ĐỘNG TỪ NĂNG NGUYỆN “ NENG” VÀ “KEY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 ĐỐI CHIẾU VỚI TỪ BIỂU THỊ
NGHĨA TƯƠNG ĐƯƠNG TRONG TIẾNG VIỆT)

硕士论文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 60.22.10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 TS. PHẠM MINH TIẾN

Hà Nội, Tháng 10 năm 2012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己经标
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明
说。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有本人承担。

2012 年 12 月于河内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Ngô Thị Lý

TS. Phạm Minh Tiến

签字日期:2012 年 12 月 日

签字日期:2012 年 12 月 日

i


致谢

从 2010 年我在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读研究生,开始对中医语言
研究感兴趣,并决定选择了“与中医有关的汉语成语研究”作为汉语专业硕士
论文课题。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幸受到本校中国语言文化系的范玉含副教
授的精心指导和热情照顾,在他严格的要求下,我终于完成了硕士论文。我
对此特别向范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各位任课老师平日里给予了悉心点拨、研究生部各位老师在培养过程中
付出的辛勤劳动,家庭与亲朋友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ii


摘要

本 论 文以现代汉语能愿动词为 理 论 基 础 ,以能愿动词“能”和“可
以”为 研究 对 象。通 过 能愿动词“能”和“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
比来深入了解两者的异同,尤其是在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因此,本
人 对 有关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理 论论论论结结 行 综 述,其次 对 能愿动词
“能”和“可以”论行统统,弄清该该能愿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本义、派
生 义 等特点,从而指出它们的异同,最后 对 汉语能愿动词“能”和“可
以”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进行对比。 为 了完成以上的任 务 ,本 论 文的 结 构
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发展
有三大部分: 第一、是
第一
历史、范围、分类、语法特点、及在越南及中国的相关研究等;第二
第二、是
第二
现 代 汉语 能愿 动词 “ 能” 和“ 可以 ”的 研 究 。这 章主 要 指出 能愿 动 词
“能”和“可以”的语法结构、语义,同时指出两者的异同;第三、
第三、是对
第三、
能愿动词“能”和“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进行对比,这章主要通过
考察、分析结果指出汉语能愿动词与越南语情态动词的异同。
关键键:能愿动词

“能” 、“可以”

越南语相对应词语


目录
前言 ................................................................................................................... .5
第一章 绪论....................................................................................................
.4
绪论
1.1 能愿动词本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4
iii


1.2 能愿动词的名称和定义............................................................................ 6
1.2.1 能愿动词的名称 ........................................................................... 6
1.2.2 能愿动词的定义 ........................................................................... 7
1.3 能愿动词的标准和范围 ............................................................................. 8
1.3.1 确定能愿动词的标准................................................................... 8
1.3.2 能愿动词的范围 ........................................................................... 9
1.4 能愿动词的分类......................................................................................... 11
1.4.1 从音节角度来分析 ................................................................... 11
1.4.2 根据语义场理论进行分析 ....................................................... 13
1.5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语法特点 ................................................................ 19
1.6 能愿动词在越南与其他国家研究情况..................................................... 20
小结 ................................................................................................................... 21
第二章:
和“可以
可以”的研究
第二章: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 能”和
可以 的研究 ..................................... 21
2.1 能愿动词“可以” 的分析 ............................................................................ 21
2.1.1“可以”的语法结构 ......................................................................... 24

2.1.2 “可以”的语义 ................................................................................ 28
2.2 能愿动词“能”的分析 ................................................................................. 28
2.2.1“能”的语法结构 ............................................................................ 31
2.2.2“能”的语义分类 ............................................................................ 36
2.2.3 语义界限的模糊性 ...................................................................... 36
2.3 “能”和“可以”的比较分析.......................................................................... 38
2.3.1 “能、可以”的语法比较................................................................ 38
2.3.2. “能、可以”的语义比较............................................................... 43
小结 ................................................................................................................... 48
第三章 :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
50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 能,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可以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3.1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 50
3.2 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 51
3.3 汉语能愿动词“能”、“可以”与越南语情态动词的对比分析 ................. 51
iv


3.3.1 语义上的区别................................................................................ 52
3.3.2 用法上的比较................................................................................ 65
小结 ................................................................................................................... 70
结语 ............................................................................................................... ...72
参考文献 ........................................................................................................... 73

v


前言

1.
.选题理由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有了语言我们才能交流思想和知识。语言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世界上的语言非常丰富,每种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汉
语是语言的系统,可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也是独有特征
的。
汉语有十多个大词类,其中能愿动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词类,也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现代汉语能愿动词很多,用法灵活,数量众
多,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障碍。
在现代汉语能愿动词中,“能” 和 “可以” 使用频率很高。可能有人认
为“能”和“可以”都含有能够的意思但深入研究我们就发现两者具有特殊性
标点。虽然两者都可以表示具备的某种技能但从各角度来看各自所具有的
差异。再说,汉语的“能”和“可以”和越南语相对应词语的结构,语义及语
法也有许多异同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犯错误。
深入研究,我们不但提高汉语水平特别是能愿动词的知识而且还可
以帮助越南汉语学习者了解能愿动词的使用范围。从而避免使用这两者的
错误。
因上述的理由,本人拟定选择“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研究
(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作为我硕士论文的题目。
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想深刻了解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结构形式,
语义特征的各方面。从而指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
形式对比 ,使越南汉语学习者避免使用两者的错误。

1


通过本论文初步获得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希望能为汉语

学习者提供了一分参考资料,也是对汉语能愿动词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
提高学习效果。
3.
.研究对象及范围。
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和“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
词语对比。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只限于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结
构,语义两个平面,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对比。
4.
.研究任务
为了达上述的研究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一下几项任务:
-

概括一下有关汉语能愿动词的一些理论问题。

-

对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进行研究。从而

找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5.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的研究任务,本论文采取下列研究方法:
-

概括法:用来对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 “可以”的一些理论知

识进行总结。
- 分析法:对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 “可以”的结构,语义进行
分析。

-

对比法: 将对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 “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

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
- 调查法:将对“能”和“可以”进行考察,从而找出现代汉语能愿动
词“能”, “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的异同。
- 列正法: 用来取例说明。
6.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
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以外,共分为三章:
2


第一章

现代能愿动词的一些理论知识。

第二章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与”可以“的研究。
第三章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能,可以”与越南语相对应词语对比。

3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1.1 能愿动词本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语言学史上对能愿动词的研究出现过两次高潮:
第一个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汉语词类问题的争论推动力能愿动

词的研究。当时的研究着重考察了能愿动词的外部关系,分析能愿动词的
词性,划界标准、“能愿动词 + 动词性词组”的性质。这为以后的研究尊定
了基础,同时也反映出了问题的难点所在。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有黎锦煕
(1951)的《新著国文语法》、洪心衡(1957)的《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判断动词》。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刘坚(1960)的《论助动词》、梁式中
(1960)的《关于助动词》、王年一(1960)的《也谈助动词》等.
第二次是在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活跃和学术论证掀起
了第二次研究的高潮。学者们试图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理论方法解决能愿
动词的难题,诸如能愿动词的形式特征、语义特征的分析等等。代表著作
有:陈光磊的《关于衡词的考察》(1980)、李人鉴(1983)的《关于所
谓的“助动词”》、吕叔湘(1980)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李临定的《现
代汉语句型》(1986)等。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如陈
光磊的《关于衡词的考察》(1980)、李人鉴(1983)的《关于所谓的
“助动词”》、郑贵友(1989)的《汉语“助动词”研究刍议》等。
至今也有很多语言学家继续对能愿动词进行研究,其中段业辉
(2002)认为,“辅助性的动词”和“辅助动词的词”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属于动
词的范畴,应该具有动词的全部或部分语法特点,其范围窄、数量少;而
“辅助动词的词”,除了助动词以外,副词、形容词、某些名词、数词也可
4


以辅助动词表情达意,但它们均无动词的语法特点。崔希亮(2003),郭昭
军(2003)也都以“能愿动词”这一术语来称呼其他学者称为“助动词”的那些
词。
目前己出版的且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专著有:《实用现代汉
语语法》(刘月华等)、《实用汉语语法》(房玉清著)、《汉语语法难点释
疑》(郑彭德等)、《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等)、《对外汉语教学实
用语法》(卢福波)等。这些著述,都力求全面解释汉语语法,体系庞大,
讲释详赡。虽也结合外国人习得汉语中的偏误,但具体到能愿动词的用法
和使用条件的说明上,尚嫌不足。

语言学史上有很多语言学家对单个能愿动词探深研究,也有很多对相
近能愿动词比较的研究工程,例如情态动词“能”的研究有:赵兀任
(1968)、吕叔湘(1980)、邓守信(1983)、黄郁纯(1999)、土伟(2000)、陈若凡
(2002)等。赵兀任(1968:612-613)指出:注意“能”出现的频率,比英文的 can
低得多,因为动词有了补语之后,通常都用“动+得+补”或“动+不补”的能
性语式。邓守信(1983:98-102)认为:表示能力的“会”是一个各方面都类似“喜
欢”的状态动词;而表示“预言”的后一种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状态动
词。前者带简单的受事和目标。会”带一个句受事,而且是强制性的。黄
郁纯(1999)在他的硕士论文《汉语能愿动词之语义研究》里把汉语情态动
词的语义项,概括为 5 个,即“认识”、“道义”、“潜力”“泛指”
“意愿”。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会”、“能”、“可义”、“应该”、
“要”、“想”等六个情态动词的语法特征。在将相近能愿动词进行比较
的方面,有 Gau yung-deh(1981)、蒋善民(1982)、土晓钧 (1983)、周小兵
(1989)、孟祥英(1989)、Sanders(1992)、陶炼(1997)、渡边丽玲(2000a)、渡
边丽玲(2000b)、鲁晓棍(2001)、郑天刚(2002)等语言学家对“能”与别的
情态动词的比较研究。 Gau yung-deh(1981)把“能”、“会”作比较分析时指
5


出,表能力的“会”倾向十描述做事的知识,这时表示静态事件。而表能力
的“能”倾向十描述临时的事实,即使用这种能力行事。蒋善民(1982 认
为,凡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功能或表示某种“可能”性时,能愿动词
“会”和“能”可以换用。他指出:两个情态动词不能换用的情况是存在
的,即能达到好的结果用“能”,要导致不好的结果用“会”。 陶炼
(1997)当分析表示“或然性”的“可能”、“会”、“能”之差异时,主
要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入手,对“可能”、“会”、“能”的异同问题
进行了讨论。不过,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漏洞,而且主要是以罗列
的方式进行分析,没有理论上的概括。
另外还有很多语言学家对:“愿、希望、应该、应当、应、该、须
得、得、准、许、准许、充许、许可、容许等其他的能愿动词进行研究和

其之间的比较研究;可是由于条件有限所以本人不能逐一提出的。

1.2 能愿动词的名称和定义
1.2.1 能愿动词的名称
关于能愿动词的名称语言学历史上出现过能词、衡词、情态动词、助
动词、能愿动词等、现在使用较多的为后两者。
采用助动词这一名称的语言学家为黎锦煕、丁声树等。丁声树(1961)
说:“助动词通常放在动词前头,如‘肯来’的‘肯’,‘会唱歌’的‘会’。朱德熙
(1982)说,“助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包括:“能、能够、会、可以、可
能、得、要、敢、想、应该、应当、该、愿意、情愿、乐意、肯、许、
准、(不)配、 值得”等等。
另一使用得比较广泛名称的是“能愿动词”。王力(1943)有所谓的“能愿
式”,肃父(1954)“能愿词”说法;自 1956 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使用这
一术语后,洪心衡(I957)、李庚钧(1979),谢仁富(1980),江天(1983),薛
6


国富(1989),孟样英(1989),李子云(1990)、郭志良(1993),黄郁纯(1999),
崔希亮(2003),郭昭军(2003)也都以“能愿动词”这一术语来称呼。
陈望道(1978)把汉语中的“应该、能够、肯、敢”这一类词称为“衡词”,他
说,“衡词之名是我们拟定的,用以称一般所谓助动词俏的称能愿动词);一
般所谓助动词都是衡量或评议事理的趋势的,所以称为‘衡词’,‘衡’为评衡
的意思”。看来,陈望道是从这类词的意义和功能的角度来对这类词进行
命名的。
高名凯(1957)“能”“可以”“应当”之类的词叫做“能词”,“所谓 ‘能’就是
说明历程或动作到底是属于可能或是属于应然,或是属于允许的等等”。
并认为“这些语法成分有类于西欧语的所谓助动词(helping verb auxiliary )
从,但细细的研究起来,却是两回事”。他指出,这些语法成分都是虚
词,所以“我们只就它们的作用,而称“能词”,而“不赞同马建忠、黎锦熙
和杨树达的办法,把它们叫做助动词”。

同时也有很多语言学家将能愿动词作为助动词中的一小类进行研究,
如黎锦煕(1998)在《新著国文法语》中将那能愿动词与“把”“被”等介词
合称为助动词,并将能愿动词归为前附助动词,将“把”“被”等归为后附能
愿动词。邢福义(2002)的《汉语语法学》中将能愿动词与趋向动词统称
为辅助动词。
1.2.2 能愿动词的定义
语言研究中对能愿动词称法虽然不一,但对于能愿动词的定义却大致
相同。
a.从意义角度定义
从意义角度定义:
从意义角度定义 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表示可能的动词
叫助动词”。洪心衡(1957)将能愿动词定义为“表示能力、必要或者愿望的
词”。或者吕翼平(2000)的《汉语语法基础》也是从语义角度将能愿动

7


词定义为“表示能力、必要、意愿等意义的词”,这与洪心衡的定义大体相
似。
b.从语法功能角度定义
从语法功能角度定义:如周法高(1961)在《中国古代语法-造句
从语法功能角度定义
编》中说:助谓词,如:可、得、能、足、敢通常放在谓词的前面,修饰
谓词有时可以单说或者省略它后面的谓词。王力(1984)在《中国语法理
论》中指出:“词置于主要动词之前,以助其势者,白助动词”。
c.从意义兼语
从意义兼语法功能的角度下定义
从意义兼语法功能的角度下定义,如黄柏荣、廖序东(1980)合著
法功能的角度下定义
的《现代汉语》将能愿动词定义为:“能愿动词是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
上面我所提到的各语法家从两个角度给能愿动词进行定义的。 其中
黄柏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提出的定义比较合理、我觉得这个定
义很明了、容易掌握。本文将使用“能愿动词”这一名称为研究主体。各语
法家对能愿动词有不同的看法,在各个语法家的观点上,我只给能愿动词
提出一些个人阐述:
“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能力、要求、意愿和可能
等”。
1.3 能愿动词的标准和范围
对能愿动词进行下位类别的研究, 首先应确定合理的标准。 有了标准
才能界定出令人信服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才能 进行类别的探讨。所以本文
先从能愿动词争议最大的标准和范围入手。
1.3.1 确定能愿动词的标准
一个词类的语法性质应该指这一词类的全部语法共性;词类的语法特
点是指仅此类词所有而其它类无的语法性质,即指这个词类所有区别于别的
词类的标准,就应该以此为原则。前人确定能愿动词的标准,多半是举例
式的,因此对能愿动词的看法也不同。关键的是没有一条公认的标准。
8


选择的标准不同, 划分出来的类的范围就会不一样。标准应该体现词
的语法特点, 单纯意义上的不适宜作为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应该遵循什么原
则呢? 朱德熙先生说: 原则是由此建立的词类在语法功能上要有足够的共同
点,同时跟别的词类又要有足够的不同点, 总之要充分地反映出词的分布情
况。也就是说, 采取形式标准, 便于人们把握。形式标准如何确定? 这就要
根据能愿动词的语法特点。如果将能愿动词作为一个形式的类来处理, 就
必须保证两点, 据以此归类的标准对这一类词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足够的普
遍性,这个类具有足够的特点与别的类相区别, 也即具有封闭性或者排他
性。
我们认为马庆株先生在《能愿动词的连用》一文中确定的形式标准是

科学的, 他认为: 能愿动词是只能后加谓词性成分的非自主动词。 第一能
愿动词属于非自主动词
愿动词属于非自主动词, 不能自由构成肯定祈使句。如: 准备! 预备! 能够!
可能! 前两个词加上感叹号就构成了祈使句, 证明不是能愿动词, 后两个词
加上感叹号不能构成祈使句, 证明是能愿动词。第二能
第二能愿
第二能愿 动词后面只能加
上谓词性成分
上谓词性成分
例如: 你+ 可以+ 走。
在这样的句子中,主语“学生”与宾语动词“来”之间有直接的“施事行为”的
关系。能愿动词 “可以” 与动词“走”构成述宾关系。
能愿动词争论多, 意见分歧大, 主要由于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马先
生这个标准注意了能愿动词的性质、功能、分布等方面特征。 我们依靠这条
标准划分能愿动词有两点好处: 第一, 标准简单明确, 容易掌握; 第二, 解决
了能愿动词与其他动词和副词相纠缠的问题。
1.3.2 能愿动词的范围
关于能愿动词的范围已有不少著作提出了划定意见,由于不同的学
者依据的标准不一致, 所以, 能愿动词的范围也就不同。
9


如丁声树(1997)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为 18 个;马建忠《马
氏文通》提出 4 个能愿动词;杨树达《高等国文法》提出 25 个能愿动
词;周法高《中国古代汉语(造句法)》提出 5 个能愿动词;马忠《古代
汉语语法》)提出 30 能愿动词;史存直《汉语语法史纲要》提出 20 个能
愿动词;王力《汉语语法史》提出 9 个能愿动词;胡明扬的《词类问题考
察》提出 108 个能愿动词等。

解放以后,经过研究并根据语法家所确定的标准,他们发现有许多

词不是能愿动词,应该把其排出之外,所以还留下 59 个词汇单位。它们
是:可以、可、可能、能、会、配、要、想、希望、企图、愿意、愿、情
愿、乐意、高兴、乐得、懒得、甘于、肯、敢、敢于、应该、应当、应、
该、须得、得、犯得着、犯不着、来得及、免不了、值得、好意思、得
以、准、许、准许、充许、许可、容许、容易、难于、乐于、勇于、有助
于、苦于、要想、便于、宜于、善于、适于、好、忍心、一定、不见得。
时至今日,各语法家所提出能愿动词的数量范围往往不一致。差距
的悬殊说明能愿动词的范围一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是语言研究争论的焦
点。
关于能愿动词的范围本文根据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条件
来确定能愿动词的范围。本文因实际情况而只选择两个使用最广,使用频
率最高的能愿动词来进行研究。它们是:能、可以。
1.4 能愿动词的分类












能愿动词范围不同,语法特征不同,致使语法著作中能愿动词的内部划分
不同。关于能愿动词内部划分主要有几种分法:两分法、 三分法、四分
法、六分法等。
10



分类本文从二个角度对能愿动词进行分类。
1.4.1
1 从音节角度来分析
根据能愿动词的音节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能愿动词分为单音节和多
音节能愿动词。多音节中包 括双音节和三音节。 从统计情况来看, 单音
节能愿动词 15个,占21.1%;双音节能愿动词46个,比例最大,占 64.8%;三音
节能愿动词10个,比例少,占 14.1%.
(1) 单音节能愿动词: 得、应、该、要、会、可、能、好、肯、 敢、配、想、
准、许、愿。
(2) 多音节能愿动词。
双音节能愿动词, 如: 可能、应该、可以、能够、乐意、应当、须得、敢于
等等。
三音节能愿动词, 如: 犯得着、犯不着、来得及、好意思、 怪不得、恨
不得、免不了、有助于、不见得、免不得。
能愿动词的音节差别往往会造成句法功能的差异, 在表达上也会产生
细微的差别。
如:“我能去”和“我可能去”、“我不见得去”, 前者语气肯定, 而后两者语气
不十分肯定。
1.4.2
2 根据语义场理论进行分析
从语义角度对能愿动词进行分析也有较大的差异。能愿动词这个聚
合类的意义如果看作一个语义场,每个语法家有自己的意见。有的把能愿
动词分成四种小类,有的分成六种小类。
马庆株(2004)在《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中把能愿动词分为六个
子场,能愿动词的意义分别属于这六个子场。据此,能愿动词可以分为六
种小类:
(1)
)可能动词A类
可能动词 类:说话人对客观事物或说法真实性推断的概率把握程

11


度如何。 如: 可能。按其可能性把握程度大小分四类:
- 极大可能性:

说话人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作出极大把握性推断。

如: 很可能、非常可能、极可能等, 在“可能”前加程度副词.
-可能性:说话人对客观事物或说话真实性的推断有一半把握。如:
可能。
-极小可能性:说话人对一个事实说法有较小把握性。肯定时用“也许
可能”; 否定时用“不大可能”、“不太可能”、“极小可能”。
-不可能性:说话人对客观事实说法持完全否定态度。 如: 不可能。
这几种情况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 对极大可能性的否定构成极小可
能性; 对可能性的否定构成不可能性。 如:
他非常可能很快回来 (把握性> 50% )
他可能很快回来 (把握性= 50% )
他也许可能很快回来 (把握性< 50% )
他不可能很快回来 (把握性 0% )
(2)必要动词
必要动词:
必要动词: 说话人根据事实,提出明确的看法。如: 应该、该、得、应
当、须得、必得、要、犯得着、犯不着。
(3) 可能动词
可能动词 B 类:指的是人本身具有的能力,也可指客观事物的能量。
可分为理论可能性和事实可能性,一般说来,理论可能性是假设的、想象的
能力; 事实可能性是实际具有的能力。 如: 会、可、可以、能、能够、好、免不
了、容易、来得及。
(4) 愿望动

愿望动 词:表明说话人想做某事的意愿。 如: 乐 意、愿、愿意、情
愿、想、想要、希望、企图、好意思、乐得、高兴、乐于、肯敢、敢于、勇于、
甘于、苦于、懒得、恨不得、怪不得、希 图、甘心、甘愿、宁可、宁愿。

12


(5) 估价动词
估价动词 :说话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估价表态。 如: 值得、配、便
于、有助于、易于、宜于、免不得、不见得。
(6) 许可动词 :说话人根据客观需要认为某一动作可 以做, 即允许某
人做该动作。 如: 准、许、准许、许可。
上面,本文所提到的各语法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能愿动词进行了有趣的探
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角度,能愿动词的分类也
不同。
1.5 现代汉语能愿动词的语法特点
1.5.1 绝大多数能愿动词能单独作谓语
绝大多数能愿动词能单独作谓语,
愿动词能单独作谓语,这主要出现在问答中
例如:
(1)A:“牧师,我还有一个弄不清的事儿,可以问吗?”
B:“当然可以!我是牧师!”(老啥《正红旗下》)
(2)甲:明天你能去看电影吗?(教二)
乙:能。
1.5.2 能愿动词能用正反句式表示疑问
(3)他今天能不能打球?(汉语教程第三册)
(4)你想不想学开车?(HSK 中级)
1.5.3 能愿动词的主要功能是充任谓语(
能愿动词的主要功能是充任谓语(其后的成分是宾语)
其后的成分是宾语)

(5)你还在盛年,来日方长,以后还可以为人民做事情嘛!(邓友梅《我
们的军长》)
(6)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很能受委屈的。(王朔《我是你爸爸》)
1 .5.4 能愿动词的宾语只能是动词(
能愿动词的宾语只能是动词 ( 短语)、
短语 )、形容词
)、 形容词(
形容词 ( 短语)、
短语 )、主谓短
)、 主谓短
语,不能是名词或代词。
不能是名词或代词。
(7)师傅,您能不能快一点?(汉语教程第二册)
(8)不过她的那双眼睛可以表达一切。(张炜《柏慧》)
13


1.5.5 能愿动词可以受某些副词修饰(
能愿动词可以受某些副词修饰(但不同的能愿动词受修饰的情况不
同)
(9)我去可以,他去也可以。(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著,2000 年出版)
(10)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成功。(汉语教程,第三册,2000 年出版)
1.5.6.能愿动词不能重叠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
大多数动词都可以重叠,用来表达动作时间短、尝试、轻微等意
义。如:试试;看看;研究研究…
但能愿动词不可以重叠:*可以可以;*愿意愿意,*要要...
这一点是能愿动词与普通动词的区别。
1.5.7 能愿动词不能带“了
、“着

着”、
、“过
过”等动态助词
等动态助词
能愿动词不能带 了”、
大多数动词都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来表示动作的进行、
完成或经验的意思。
(11)等我考上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我就可以用研究生津贴过日
子,我用不着去那家计划生育宣传科领工资。(张承志《北方的河》)
(12)作完了这个作业我们就去玩儿。(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著)
但是能愿动词不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
* 他能着来。
* 我会了说。
* 他想过看。
如果在句子末尾加上“了”,那时,“了”式语气助词,则不是动态助
词。
(13)他昨天不愿意去,今天愿意去了。(汉语教程第二册)
1.5.8
8 能愿动词可以连用

14


能愿动词连用有两种情况,即连续连用和间隔连用。所谓连续、间
隔,指的是两个能愿动词是否紧挨着。两个能愿动词紧挨着就是连续连
用,否则一般是间隔连用。
在1.4“能愿动词的分类”本文提出马床株对能愿动词进行分类。他把
“能愿动词”分为六类:
(1)可能A
(4)愿意


(2)必要
(5)估价

(3)可能B
(6)许可

1.5.8.1 能愿动词可以连续连用。
能愿动词可以连续连用。
能愿动词除了可以拿一般动词作它的宾语,还可以拿能愿结构甚至
复杂的能愿结构作宾语,于是形成二重或多重述宾结构嵌套格式。
A)二重连用
A)二重连用
a)以可能动词A类开头可以连续连用。
(14)天阴了。可能会下雨。(HSK 中级)
(15)讨论当中可能会出来一些错误的意见。 (邓小平 1977.8.8)
b)以必要动词开头的连续连用。必要动词表示须要,后面不能是(1)
类的“可能”,而可以是 (3)(4) (5) (6).
(16)他学得不错,应该值得表扬。(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著,
2000 年出版)
c)以可能动词B类开头的连续连用。
c-1)可能动词B类能自相组合。
(17)他可以会不来。(《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第49页)
(18)他会可以不来。(同上)
c-2)可能动词B类后面以加上(4)(5)(6)类能愿动词。
(19)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他一定会愿意作。(汉语教程第三册)

15



(20) 这里条件不错能便于治疗。(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著,2000 年
出版)
d)以愿望动词开头的连续连用。(4)-(5)(6):
(21)在中国学习汉语,希望有助于听说练习。(HSK 中级)
e)以估价动词开头的连续连用。(5)-(6):
(22)你的要求不妥当,他难于容许实现。(《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
构》第48页).
由a~e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类能愿动词在线性序列上的排列规
则,总是类号小的在左,类号大的在右,它们的先后位置相当固定。
B、
、 多项连用 :三个或多项的能愿动词连续连用仍然遵循序号小的则在
前,序号大在后的原则。末项经常是能愿结构。
三项连用如下:
(1)-(2)-(4):
(23)这么难的工作可能得要他帮助。(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著)
(1)-(3)-(4):
(24)张小姐可能会愿意跟马经理结婚。(汉语口语教程,王静编
著)
(2)-(4)-(6)应该乐意许可
(25)父母应该许可孩子自由选爱人。(汉语阅读教程,陈田顺编
著)
四五项的实例非常少见:
(2)-(3)-(4)-(6)应该会乐意准许
(26)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会乐意准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汉语
阅读教程,陈田顺编著)

16


多项连用可以看作二项连用的延伸,可以用删略法化为二项连用。

不管是二项还是多项连用,各类能愿动词在连用中出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总要遵循序号次序。
1.5.8.2 能愿动词可以间隔连用
能愿动词间隔连用的情况很复杂。不同的能愿动词或由它们构成的
能愿结构连用,有时相隔不远,一般只相隔一个连词或起关联作用的副
词,两个能愿动词出现在一个单句或分句之中;相隔较远的,能愿动词出
现在相邻的句子或分句中。本文按能愿动词所在的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进
行分析,一共有并列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顺接关系等五类关系。
a)并列关系包含
a)并列关系包含:
并列关系包含:同一个能愿动词间隔连用,不同的能愿动词间
隔连用
(27)人们为什么不能不肯说实话呢?(朱自清《论老实话》)
(28)总不能整理,也不远早早整理。(冰心,1923.10.14)
(29)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
同行。(朱自清《背影》)
b)选择关系
b)选择关系
(30)嫁了人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或不肯洗,那才是自私呢。(老舍
《婆婆话》)
这个例子里,能愿动词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选择。
c)递进关系
c)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
用同一个能愿动词,如:
(31)不犯错误的人或闭体,世界上从来不会有而且也永远不会有的。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第54页)
能愿动词不同而能愿动词所属小类相同如:

17



(32)教育有方的家长,不仅能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且还善于引导
和诱发孩子的提问。(《成才之路》第 92 页)
d)顺接关系
d)顺接关系:
顺接关系:
*)一般顺接关系,如:
(33)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还得多学!(老舍《茶馆》)
(34)一个人必得先会读一千多字,才能利用它们来读其余的字。
(吕叔湘《语文常谈》第 13 页)
*)条件顺接结果例如:
(35)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事业目标,他的主动性
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人之路》第 14 页)
*)假如条件顺接结果,如:
(36)我相信,他们若能提高文化,不久一定会成为写散文的好
手。(老舍《散文重要》)
*)原因顺接结果,如:
(37)二奎既然能把房门的钥匙交给她,就很可能把我的打算告诉
她。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结果分句中经常出现可能动词和必要动词,
前边的偏句中则除了这两类还可以出现愿意动词。
e)转接关系
e)转接关系。它包括三种:单纯转接关系、让步转接关系、假设让步转
转接关系
接关系等。
(38)我要把他们接到我的身边,但要警告他们,再也不许拌嘴和
废话连篇。(王蒙《深渊》)
(39)尽管许多重要问题还要深入研究,还要努力举利除弊,但要
看到主流,看到实质。( 邓小平 1980.1.16)。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