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doc) (78 trang)

Nghiên cứu kính khiêm ngữ trong thư tín tiếng hán (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598.41 KB, 78 trang )

前言
1.选题理 由
作为一个礼仪文化极其深厚、哲学慧根十分发达的泱泱大国,中国的交际
文化所要求的礼貌原则比其他民族更为严格,其中自谦和敬人是首要的礼貌标准
中国人如今仍旧流传着这样的成语“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自满会给人带来损
失,而谦虚却能带来好处,至于对别人,则要用敬词,以示礼貌。出于如此的心
态,在交际中,中国人特别讲究使用敬谦语。
得体、委婉地使用敬谦语表明人们谦虚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人类社会一向
普遍尊奉的规范,同时,在制作和谐气氛和建立友情方面其总会起到积极作用。
汉语中的敬谦语特别丰富,而且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这与中华民族
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文明的言语交际习惯密不可分。但是如何能够恰当地使用敬
谦语,这点并非简单。正因为敬谦语的复杂性及其重要作用,多年来已经引起了
中国语言学家的关注。
如今在国际化的信息时代中,书信就成为交流极其普遍的重要途径。然而
在汉语书信写作过程中,不少越南学生常犯有关书信规格,尤其是敬谦语的错误
甚至造成交际双方的阻碍。
作为一名汉语研究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获得最佳的效果。研究汉语书信里的敬谦语会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人
如何重视礼貌语言,体会到华夏的文化精华,从而能够更恰当、委婉地使用汉语
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决定选汉语书信里敬谦语为研究课题。
2.研究目 的
我们研究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目的是掌握汉语敬谦语的结构规则,尤其是
有关敬谦语的使用方法,同时指出汉语敬谦语和汉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为了让
研究工作更有实用性,我们就将汉语敬谦语与越南语进行初步对比,找出两者的
基本异同。从而指出越南学生使用汉语敬谦语写信时常犯的偏误以及处理措施。
1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3.研究对 象
汉语敬谦语丰富多彩,本文只注重研究用于书信里的敬谦语。在将汉语敬
谦语与越南语对比时,我们就使用越南现有的有关敬谦语研究成果作为对比依据。
4.研究 任务


- 概括有关敬谦语的相关理论。
- 阐明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结构及其用法,之后与越南语进行对比,找出
两者的异同。
- 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对越汉语教学工作中,并提出有关教学建议。
5.研究方 法
我们首先采取统计法对二百封由中国人写的汉语信及五十封由越南人写的
越南语信进行考察,做出有关敬谦语的统计,进而采取描写法对敬谦语的结构进
行描写。之后采取分析法对书信里所用的敬谦语进行语用分析。最后采取归纳法
将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结构及用法归纳成若干规则。
为了便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对越汉语教学,笔者还采用问卷调查法,进一
步考察越南学生在用汉语编写书信时使用敬谦语的情况,从而进行分析、并提出
有关的教学建议。
6.论文 结 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附录和参考文献之外,分为三章:
第一章:汉语敬谦语概说
第二章: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特点(与越南语对比)
第三章:研究结果在对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汉语敬谦语 概说
2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1.汉语书 信 里 敬 谦语的 相 关 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中国人民在人际交往
中十分讲究谈吐文雅、举止有礼。自古以来,积累了大量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敬谦
语。这种有着悠久传统的“和气、文雅、谦逊”的文明礼貌语言就是人类所要遵奉
的行为规范。然而,其相关研究十分贫乏。除了朱维芳“书信语篇礼貌现象调查”
(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学 报 , 1997 ) 、 谭 家 健 《 书 信 礼 貌 用 语 》 ( 光 明 日 报 ,
1996)等两篇专门的文章以外,其他的都是附属于某本书或某一相关研究的某
一部分,如洪成玉、刘宏丽、杨树达、高名凯、王力、吕叔湘、朱德熙、杨伯峻
等都在敬谦语的某些方面做过有益探讨。
朱维芳在《书信语篇礼貌现象调查》已经对 261 件家书和非家书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信封称谓、信内开头称谓、问候语、自称和他称、结束语等。调
查结果证明在非家信中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社会差别、疏远程度越大,两人之间的
礼貌程度就越大。调查结果还表明贬己尊人准则在使用中可以不对称。对称性的
(既贬己又尊人)用法似乎比不对称的(仅贬己,或仅尊人)要更礼貌。
谭家键先生的《书信礼貌用语》就对信函开头礼貌用语、信函当中礼貌称
呼及信函末尾礼貌用语进行统计。他指出传统书信当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包括敬
谦词在内)礼貌语。
各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仔细拜读后受到很大的
启发,同时也发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具体是:
第一,朱先生、谭先生仅仅集中考察、统计书信里礼貌语的使用情况而尚
未提及敬谦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结构特点。
第二,专用书信比普通书信使用礼貌语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两位学者所
收集的语料大部分是家书。由此不能充分地揭示书信里敬谦语的运用情况。
第三,最近几年,意识到敬谦语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越南学者略有人开
始注意到敬谦语,但是这些研究仅仅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敬谦语的某个方面,如
范玉含《汉语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用法(与越南语对比)》(“ §Æc ®iÓm vµ c¸ch sö
3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dụng của lớp từ ngữ xng hô tiếng Hán( trong sự so sánh với tiếng Việt)2004
,-- Nghi
thức lời nói tiếng Việt hiện đại qua các phát ngôn: chào- cám ơn-xin lỗi 1995







2.


,




,

:,
()



:

:

:
4

2000








,


?

,,
,






;


kính tha , kính gửi , ngài ,
quý tr ờng , quý toà , bái biệt , cảm phiền , rồng đến nhà tôm , mạo muội
từ biểu thị sự khiêm nhờng, kính trọng

3.


5

现在中国人把人们通过书面语言联系工作、交流思想、传达信息所使用的一种应
用文体称为书信,简称为信。
对划分书信种类,各语言学家持不同的看法。江少川在《实用写作教程》
中把书信分为:公务书信、私人书信、专用书信等三类。他将请柬和祝贺信列为
社交类文件。但是根据书信的定义,笔者认为请柬和祝贺信也应该属于书信类。
徐竹君在《外国人在华常用应用文》(2000)一书中把书信分为:私人
书信、介绍信和证明信、安排约会的信、节日问候信和贺信、问候健康信、感谢
信、邀请信等。但是这样分类太零碎了。在划分书信类别时,徐竹君也没有把申

请信归为书信。
结合各语言学家的观点,也为了便于分析敬谦语的用法,笔者把书信分为:
专用书信和普通书信两类。专用书信是在特定的场合,为了某种需要而使用的书
信,如证明信、感谢信、介绍信、推荐信、申请信、邀请信、贺信、感谢信等。
普通书信是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的信件,如:家常用信、问候信、情书等。本文
所研究的敬谦语包括所有用于专用书信和普通书信的敬谦语。
笔者在考察书信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时代,中国人写信所用的言词有所不
同,敬谦语的运用也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 1978 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人
们对敬谦语的使用有了新的看法。因此,拿 1978 年为准,我们将书信分为传统
书信和现代书信两大类。1978 年以前写的信件常用大量古代敬谦语,所以我们
称之为传统书信。1978 年以后写的称为现代书信。
4.敬谦语 的 文 化 含意
所谓语言的文化内涵就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
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吕必松《关于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年,2 期)。因此
我们谈到敬谦语的文化内涵就是谈到隐含在敬谦语中的各个文化因素。
6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不少传
统文化观念的生命之树常青。诸如人际之间的宽容和谐,恭敬谦让的观念,这在
汉语词汇中历来也有所体现,敬谦语的发达可以为证。
对中国人来说在交际中忍让谦恭是最高的处事原则。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以
恭敬谦虚为美的呢?这一点取决于他们的道德观念。
美国学者萨姆瓦在《跨文化传统》一书中曾作了一个“文化价值分类比较
表”,其中有三项与谦虚有关的价值。他们以不同的价值观,划定了这些价值在
不同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价值 首要的 第二等 第三等 可略
个性
W E
谦逊

E W
争先
W E
(W:西方人; E:东方人)
表中所提到的四个级别:“首要的”是指要为之斗争和献身的。“第二等”是
必不可少的,但尚未达到要为之献身的程度。“第三等”是不重要的。“可略”是可
有可无的。从表中可以看出,“谦逊”的价值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恰好相反,东
方人认为是“首要的”,而西方人认为是“可略”的。这种价值观念必然反映到现实
生活中。比如:对待他人的赞扬,美国人所作出的反映跟中国人不同。比如作报
告,美国人听别人 赞 扬 说:
“你的发言很精彩,我听了很受启发”
。他答应说

Thank you!” 表示对别人说这句话的谢意。而中国人却说
“您过奖了”

“还要请您
多多指教”
等。尽管现在有一些中国人开始使用“谢”字来回答别人的赞扬,但尚
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说“谢谢”就是 接受赞扬,意味着不谦逊,
这样就背离了中国人一向置于“首要的”价值—谦虚。
东方文化视“个性”为“第三等”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对个人的价值、尊
严和利益重视得不够。比如对个人的成就、名誉、能力的结果评估过低。与这种
情况相应的是,长期以来过分强调集体荣誉高于一切。这种倾向积淀在人的深层
意识中,形成心理反应定势。大多数人听到赞扬时,很少敢于正视自己的成绩,
往往会马上不加思索地以自我贬抑,把这些成绩归于集体、朋友的,甚至以自我
7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否定的谦虚方式做出反应,极力避免骄傲自满突出个人之嫌。所以,从行为动机
上看,人们表示谦逊不仅出于对 “谦虚”的价值的重视,也源于深诚意识中对“个

性”的价值的忽略。
在萨姆瓦的表中,西方人把“争先”的价值看作 “首要的”,但东方人却看作“可
略”的。在中国缺乏竞争的社会氛围中 , “争先”的价值固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争先”的反面就是 “不争先”,其实 “谦虚”与 “不争先”两者在意义上有相互包容的
地方。“不争先”就是谦让、谦虚。如果说有区别,“谦虚”主要是侧重人的思想品
德来讲的,而“不争先”可以看成是一种处世智慧。中国人是深明此道的。哲学家
老子曾经有过很多这方面的议论。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谦让不争,深
藏若虚,不仅是中国人一向奉行的处事原则,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形成了
劝戒人谦让不争的话语,如:“和为贵,忍为高”,“退后一步,行安稳处”,“得趣
便抽身”;告诫人不要露才扬己的,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真
人怕露相”,“枪打出头鸟”等。可以说,这些俗语集中反映了中国人“谦让不争、
深藏若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可以认得出谦虚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敬谦语还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在儒家、道家、老家等思想的影响
下,中国人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礼”,把它看作是适合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规范。
“尊人、敬人”是他们在交际之中非常讲究的礼貌原则之一。据顾曰国,中国人的
礼貌观旨在为言行制定一套规范。触犯了这些规范,就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因为
礼貌是属于整个社会范畴的现象,对于每个人具有同样的制约作用。因此人们在
交际过程中必须要维护互相尊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趣味的双边关系。如果高傲
自大违背社会的道德准则就会引起世人的反感与谴责。社会道德准则虽然不像法
律条文一样白纸黑字,但它却有一种潜在的威胁力量,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监
督规约作用。只有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社会道德意识,才有可能建立友善和谐的
人际关系。
敬谦语体现了中国人的个性以及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而中国人的个性及
礼貌准则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巨大影响。谦恭礼让的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
8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情感状态中,形成中华民族特色的
民族心理文化。敬谦语的修辞行为正体现了这种“自卑而尊人”的民族心理特点。
从文化角度看,越南语敬谦语也体现越南人民的个性及越南社会对礼貌原
则的重视。跟中国社会一样,封建制度在越南延续时间较长。在这段时期内,越

南也深受从中国传来的儒、道、老等三大思想的影响。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在交际行为和交际风格上,就表现为以礼待人、长幼有序、等级分明、卑己尊人
和敬老尊师等。可以说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道德规范、伦理秩序和宗法礼教都
在有形或无形之中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遵循“敬人谦己”的原则, 这一原则也是
越南礼仪文化的核心所在。
5.敬谦语 对 语 言 交际的重要 性
5.1.敬 谦 语 具 有 调节 人际 关 系 的 功能
语言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作为礼貌语言的重要部分,敬谦语直接体
现 语 言 的 这 一 功 能 。 言 语 交 际 中 , 双 方 受 礼 貌 原 则 的 制 约 。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Geoffrey Leech 根据英国文化特点,提出了礼貌的六条准则,其中的两条是:1)
表扬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 2)虚逊准则:减少对自己
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贬降。这样,英国人就有了两条跟谦虚、敬人有关的礼貌
原则。中国的顾曰国先生在 Leech 的理论框架上对汉语礼貌现象进行研究。他根
据汉语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五条礼貌准则,并指出“贬己尊人准则”是中国礼貌的
最大特点。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得到友谊的气氛,交际双方必须遵守这个重要原则
举个例子,小李和小张是好朋友,都爱下棋,旗鼓相当。如果小李对小张说
“我
其他方面不行,下围棋还有这么几下子”
或者
“你的围棋恐怕还欠点火候”
。小张
会很不高兴,可能会说
“你别吹,你的棋不怎么样”

“我的棋艺比你强”
。从例子
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者小李抬高自己或降低听话者小张,违反了 Leech 的“表
扬”和“谦虚”礼貌准则。因此使小张不高兴,是不礼貌的。反过来如果小李降低
自己,抬高小张,符合 Leech 的礼貌原则,一定使小张高兴,则是礼貌的。因此
我们说敬谦语有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

9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们一般都有自尊心。在交际
活动中,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要想听别人赞扬,就必须主
动赞扬别人。正如古人言: “誉为他人所敬所爱,己比先敬人爱人“(想受到他人的
尊重,自己先要尊敬他人),或“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因此,礼貌原则的使用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谐作用。它维护交谈双方的均等
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双方要尽量遵守“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只有
在这个大前提下,人们才可能进行正常有效的交际。
5.2.敬 谦 语 的 使 用体现说 话 人 的 文化 修 养 及 性 格特征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体现他的文化修养及性格特征。东方文化重情感、
重含蓄,说话注重委婉得体。 “谦虚、敬人”成为了整个社会承认并遵奉的美德。
因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们从小都得到这方面的严格教育。他们一生要接受并
培养这一美德。一个人如果文质彬彬,出言高雅,谦虚恭敬,他就给人留下良好的印
象;反之,一个人如果出言粗鲁,唐突无礼,他就要被社会指责为 “没有教养”、“不
懂礼貌”等,从而不愿跟他交往。
比如:
有一个小伙子在街上大声叫卖帽子。帽子的种类很多
,
有便帽、礼帽 、
草帽等。一位老人被他的吆喝声吸引过来
,
站在他的地摊前
,
正想买一顶帽
子保护他的秃头。小伙子看见老人就问
:“

,
老头儿

,
你买不买
?”
老人一听
就生气
,
转身就走。小伙子急了
,
拿起一顶礼帽
,

:“
老头儿
,
老头儿
,
别走
!

帽要不要
?”
老人头也不回说
:“
我不要礼帽
,
要礼貌
!”
中国文化要求敬人,特别是敬老。对老人,一定要用尊称词语来称呼,如:

老先生”、 “老大爷”

等。但是卖帽子的那个小伙子却称那位老人为
“老头
儿”
,表示不尊重,所以帽子不但卖不出去,反而他还被人家骂道 “你真没礼貌。”
一副居高临下、令人不快的态度,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连起码的礼貌都
不顾,那肯定不会得到圆满的答复,甚至还被对方轻视。反而态度诚恳,亲切得体地
10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称呼对方一声,对方肯定乐于相告。再如,甲和丙同时给某个公司写求职信。开
头,他们分别写道:

:
某某经理:
得知你们公司正需要招聘一名工程师
,…

:
某某经理钧鉴:
得知贵公司正需要招聘一名工程师
,…
如果你是那个公司的经理,你对丙所给予的评价肯定会高于甲。因为丙用词
讲究,他用上了“
钧鉴”、“贵公司”
等敬词,这样说明他是个有教养的人,他的话语给
对方留下美好印象。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的言行举止充分体现他具有什么样
的品格,人们就通过他的言语来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人。从而选择该不该跟他交往
以及如何跟他交往。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得到对方的好评价,我们要特别注
意言词谦虚、礼貌。
5.3.敬 谦 语 的 正 确使用能够 提 高 交际效 果

交际效果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说话者的态度以及用词手段。
说话谦恭,对人客气就是社会主义语言美的要求。言谈时尽量采用恭敬谦逊的态
度,适当尊重对方,让对方成为交际的主角;相应贬低自己,使自己在情态等方面处
于对方之下,这样满足了人们受尊重的本能需要。从此能够协调双方的友好关系 ,
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当然有益于达到交际目的。因此要交际获得预期效果,我
们必须掌握敬谦语的用法。
中国史上的很多故事证明了这一道理。如:刘备三顾茅庐,以恭敬、谦虚、
诚恳的态度邀请孔明,终于孔明答应了出来帮助他。
毛泽东主席也是语言运用的高手,读《毛泽东书信选集》可以看到,毛泽
东很讲究敬谦修辞,在给党外人士、社会名流的书信中较多使用敬谦语,树立了
共产党人诚挚达礼、敬老尊贤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团结了一大批
爱国的仁人志士。
11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1




(1938 2 15 )

2



(1948 4 27 )
1





2






Tha quý ông!
Chúng tôi xin cảm ơn quý ông về tài liệu nhận đợc qua bu điện gửi
ngày 12 tháng 12 Chúng tôi đã mạn phép chuyển tập catalo của quý
ông cho hãng Borger Bros, có lẽ họ sẽ quan tâm đến những đề nghị của quý
ông
Đặng Thị HằngTh tín thơng mạiNXB Thông tin lý luận)
(


12

12


Borger Bros



tha quý ông , xin cảm ơn , mạn phép
tha quý ông tha ôngxin
cảm ơn cảm ơn mạn phép


Ông XX!
12

Chúng tôi cảm ơn ông về tài liệu liệu nhận đợc qua bu điện gửi ngày
12 tháng 12 Chúng tôi đã chuyển tập catalo của ông cho hãng Borger
Bros, có lẽ họ sẽ quan tâm đến những đề nghị của ông



12

12

Borger Bros











6.





















13

“孤”、“寡”、“不榖”
谦称自己。“
孤”、“寡”
是谦称自己少善寡德,
“不榖”
是谦称自
己不善。这些谦词多见于当时的史书 《左传》和《国语》。据洪成玉在《谦词
敬词婉词词典》的统计,《左传》用
“寡人”
90 次,用
“孤”

32 次,用
“不榖”
19 次;
《国语》用
“寡人”
42 次,用
“孤”
28 次,用
“不榖”
14 次。当时的天子、诸侯国国
君在外交场合或君臣对话时,这些谦词是作为第一人称谦称自己。
与此同时,敬词也开始出现。如《左传》,《国语》习以
“执事”
敬称君王。
洪成玉指出“
执事”
原意是办事人员。敬称君王为办事人员,是表示自己不敢直接
指称君王,只配与君王手下的人打交道。现在书面语中还用的
“足下”
最早见自
《战国策》。如《战国策.燕策一》:
“(武安君)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 。
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见臣于廷。’”
起初常用于对君王的敬称,
后演变为广泛用于对平辈或朋友间的敬称。
“愚”
作为自谦的泛称,后逐渐演变为
“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 ,平辈之间不能使用。后来,阶级
社会日益发展,它不断地为敬谦语提供丰富的生长沃土。
汉语的敬谦语有其文化渊源,即儒家文化。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

想的影响。儒家重礼,君臣、父子、夫妇,尊卑贵贱分得很清楚,认为“礼”包含
恭、宽、信、敏、 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 任焉,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对人要恭敬、宽容、诚信、施惠;儒家提倡“仁”,仁者爱
人,即尊敬他人,体会他人的心情,替他人着想。这种思想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
田,形成深厚的观念文化代代相传,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这种观念的言语表达才是得体的、受人欢迎的,才能够获得
良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在交际中,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要尊敬,要使用尊
敬语;自己一方必表示谦虚、使用自谦语。多用礼貌语,表达对他人的恭敬之心
辞让之情;常用敬谦语赞誉别人、贬损自己,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益处,尽量
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使对方感到安心和亲切。敬谦修辞便在这种敬谦
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14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心理需要也是敬谦语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人都顾全自己的面子。 Erving
Goffman 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认为面子是个人的自我体现,给自己争面子、
为别人留面子是交往的策略,在人际交往中无处不在。所以,维护好自尊、使自
己不丢面子,最好是满足他人的自尊,别伤害他人的面子;为别人留面子也就是
为自己争面子,尊重别人也就相当于尊重自己。自己若肯对别人谦恭谨让,别人
也会对自己谦恭谨让,这是人之常情,也是“面子”交往的一项策略。为此,人们
在交谈中往往有意识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言及别人时用敬辞,提到自己时用
谦词。因此顾全自己面子的自尊需要是敬谦辞产生和运用的重要心理原因。
敬谦语的产生适应了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礼记。曲礼上》:“夫礼
者,自卑而尊人。”“自卑”,自己谦卑;“尊人”,对人敬称。这就是说,在人际交
往中,“自卑尊人”是礼的基本原则。敬谦语可以说是礼的原则在语言中的体现,
是礼貌语言之一。换言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敬谦语就是礼的 “产品”。可以说,
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创造了敬谦语。
口语里,中国人非常重视敬谦语的使用,当然在书信里,使用这些礼貌语
言的要求更为严密。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使用自从战国时期已经普遍了。这个礼
貌原则日益得到人们的注重。据我们的统计,大部分书信都包含着大量敬谦语。
这是因为,写信人和收信人身处两地。因此在用词方面,写信人更为讲究、谨慎

以免伤害收信人的自尊心,同时也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敬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预
期效果。例如:信的结尾,人们常用上
“敬礼”
这一敬词。“
敬礼”
这个词的基本意
是“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的一种动作的描写,如
“向您敬个礼”
。后来
它发展为专用于书信结尾,以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态度。
很多称谓性敬谦语被运用于书信里,比如

XX
先生”、“尊夫人”、
“XX
大人”、“在下”、“小女”
等。同时不少专用于书信的表述性敬谦语也
产生,如
“惠函”、“惠信”、“玉音”、“谨祝”、“敬悉一一”


总而言之,中国敬谦语是在中国长达三千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文化
15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背景中形成的。这类语言的产生是与中国古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这一特点有利于中国现代敬谦语保持它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
7.敬谦语 的 变 革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敬谦语本身就有传承性。因而不少产生在远古
时期的敬谦语能够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得以使用。
例如:在社交书信中,中国人仍然尊称君主国家元首为“

陛下”
、“
阁下”
等,
称对方妻子为
“夫人”
,称对方女儿为
“爱女”
。所有这些敬谦语均是古代敬谦语流
传下来的。目前大量产生于古代汉语时期的敬谦语还遗留到现在,这些词语的使
用频率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这些敬谦词的意义及用法也有所改变。
例如:“
先生”
是个“老牌”的敬称。它的字面义是“出生在先”,本义是“始生子、
头生”。从战国时代开始,就用来尊指父兄、年长学者、老师等。晋朝时,
“先
生”
已泛用作对人的尊称。到建国前,
“先生”
的使用范围极广,三教九流、五行
八作的人士都用得到,人们尊他人为先生而从不考虑他是否具备
“先生”
资格,如
把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尊为
“先生”

“宋庆龄先生”
。建国后,在大陆,
“同志”
占据了

“先生”
的大部分领地,
“先生”
主要用来尊称老牌的高等学府和科研
单位的老学者或教师,也用在外交场合,尊称外国的政府官员和外交人员。到了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先生”
一词又反复了,它以它特有的敬意内涵势力和传统势
力,重现着它昔日的辉煌,成了泛用于知识界、商业界、外交界的通用尊称。
敬语在产生初期,所敬称的对象和用法上一般是有所规定的。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唐宋时期,用
“钧”
敬称帝王,“
台”
用于敬称中央
内各级官员。但在现在实际使用中,敬称对象的社会地位有逐渐下移的趋向。
社会变革引起语言的改变。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迁移,新的敬谦语就会
出现,同时一些早已诞生而不适用于新社会的敬谦语就会变成“历史痕迹”。例如 :
“仆”、“奴家”、“贱妾”、“牛马走”、“鄙弟”
等谦词。 此外有一部分敬谦词发生变化,
由褒义变为贬义,比如:
“千金小姐”
在古代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而在现代,
这个词含有一些表娇生惯养的意味,常常用为蔑称。
16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后起的敬谦语也有,但不多,并且大部分都在原有的敬谦语基础上发展的,如:

“贵”
尊称所联系单位为

“贵厂”、“贵校”、“贵处”、“贵军”、“贵部”、“贵公
司”
等,而自称则用
“敝厂”、“敝校”、“敝部”、“敝公司”


敬谦语的时代性很强,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民族文化心
理的变化。
总之,敬谦语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而语言跟社会有密切关系。一旦社会改
变,语言也就有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符合人们的交际活动。因此,使
用敬谦语时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特点。
8.敬谦语 与 礼 貌 语的 区 分
据《应用汉语词典》(2000),礼貌是待人接物时,言语、举止、神态
等谦虚恭敬、讲究礼节的表现。因此可以说礼貌语就是表示谦虚、恭敬、礼貌的
词语。董明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报上的《汉语中的礼貌语》等文章中指出:“所
谓礼貌语,包括谦辞、敬辞、客套、讳词、婉辞等”。如此看来,礼貌语与敬谦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说敬谦语质的规定是“表谦、表敬”,所以没有这个
“质”就不是敬谦语。例如:
1.
祝愿贵国日益繁荣富强。
2.
敬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

“敬祝”
都是礼貌语,意思是“表示良好的愿望”。不同的是,
“敬
祝”


“祝愿”
多了“敬”的成分。据《现代汉语词典。补编》,
“敬
祝”
是“敬辞,祝愿”,而
“祝愿”
仅仅是礼貌语中的祝福语,不被看作敬词。
礼貌语与敬谦语的包含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被刘宏丽在《现代
汉语敬谦辞》第 5 页描写如下:
17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礼貌语



婉辞是礼貌语的组成部分。那么敬谦语跟婉辞有什么关系呢?婉辞即委婉
语,指婉转的词语。例如:对死人婉称为
“不在了”、“去世”、“过世”
等,这些词
就是婉辞,不是敬谦词。如果婉辞表达敬谦态度,这些婉辞就是敬谦词。例如:
为表示崇敬和悼念,对尊敬的人的“死”可以婉称为
“逝世”、“长眠”、“归天”
等。这
些婉辞都用于自己所尊敬的人或与交际对方相关的人,不用于敌对者或所厌恶的
人,因为这些词含有尊敬的意味,所以被看作敬词。由此可见,委婉语和敬谦语
有交叉的关系,如图:



(刘宏丽《现代汉语谦敬辞》6 页)
客套语跟敬谦语也有交叉关系。客套语是表示客气的语言,例如:
“劳驾” 、
“借光”、“慢走”、“留步”
等。
“劳驾”
中的
“驾”
原指车辆,后用于对他人的敬称,如:
“大驾”、“驾到”、“驾临”

“借光”
中的
“光
”是特用于对方或他人以表示恭敬的,是
说对方或他人给予自己光荣,如:
“光顾”、“光临”、“赏光”
等。显然
“劳驾”

“借
光”
都含恭敬义,是兼表恭敬和客气的礼貌语,依据敬谦词的判定标准,它们是
敬谦语。而
“慢走”
则是送客时主人对客人说的表客套和礼貌的话,
“留步”
是客人
表示客气和礼貌,请主人不要远送的客套,它们不含敬谦意义,不是敬谦词。
刘宏丽将敬谦语和客套语的关系描写如下:

18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综上所述,敬谦语跟委婉语和客套语之间有模糊过渡带,边界带有柔性。
其中含有恭谦意义或色彩的委婉语、客套语都属于敬谦语。换言说,凡是含有敬
谦意义或色彩的礼貌语都能看作敬谦语。
小 结
敬谦语是带有谦己敬人的意义或色彩的礼貌词语。就是这一点使我们不难
将敬谦语和其他礼貌词语区别开来。
阶级社会已经形成了敬谦语系统。儒家重礼教、重等级等思想为敬谦语提
供了丰富的生长沃土。自尊心的心理需要也是敬谦语产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产生之后,敬谦语满足了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要求。敬谦语的使用对说者
一方显得彬彬有礼,对听者一方则觉入耳动听,因而有助于提高交际效果。在现
代汉语书信里,敬谦语不但依然很受重视,而且是语言美的重要标志。因此适当
地使用敬谦语,不仅容易造就温文礼让的气氛,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且可

以显示出说话人的道德修养。所以在交际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此类词语予以重
视。
第二章: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的特点 (与 越 南 语 对
比)
1.汉语书 信 里 敬 谦词的结构 特 点
在研究过程当中,笔者已经收集了二百封由中国人写的信,包括应征函类
20 封、介绍信 20 封、问候信 20 封、致谢信 20 封、恭贺信 20 封、家书 20 封、
19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致歉信 20 封、邀约信 20 封、劝借信 20 封、外贸信 20 封。经过统计,笔者得
出了以下结果:
第一,80%多敬谦语是由敬谦语素构成的。所谓敬谦语素就是含恭谦意义
或色彩的语素,如:
“贵”,“贱”、“尊”、“拙”、“家”、“舍”、“台”、“令”、“华”、
“惠”、“驾”、“赐”、“小”、“鄙”


第二,敬谦语素可以单独构成敬谦词,也可以跟其他语素或词构成敬谦词
或敬谦短语。
第三,在我们所统计的敬谦语里,多音节敬谦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单音
节敬谦词有 160 个,多音节的有 266 个,敬谦短语有 152 个)。统计的结果可
以体现如下:

单音节敬谦词
多音节敬谦词
敬谦短语
26. 29%
46.02%
27. 68%
图形 1:汉语敬谦语类别的比例

笔者也收集了 50 封由越南人写的信,包括外贸信 20 封、问候信 10 封、
家信 10 封、应征函类 10 封等,再对这些信件进行统计,结果是单音节的有 33
个,多音节的有 58 个,敬谦短语有 11 个。
越南语敬谦语类别的比例可以描写如下:
20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单音节敬谦词
多音节敬谦词
敬谦短语
10. 78%
32. 35%
56. 86%
图形 2:越南语敬谦语类别的比例
从上面两个图形可以看出汉语的敬谦语跟越南语一样,多音节敬谦词占最大比例
下面我们就细谈敬谦语的主要组成方式。
1.1.单 音 节 敬 谦 词
所谓单音节敬谦词是由单音节敬谦语素构成的,带有敬谦意义或色彩的能
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例如:

您”
是汉语中常用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形式,它是单音节的敬词。“
您”

宋元时期曾用于复数,到现代不用来表示复数了。(普通话中表示复数的尊称有
“您二位”、“您三位”、“您几位”等。“您们”还不算是一种正统的说法)。
“您”
可以
适用于社交场合,也可以用于非社交场合,下辈可以用
“您”

尊称长辈,不分性别,
或只要乙对甲表示尊敬、郑重或疏远态度就可以用
“您”
,比如:

敬爱的妈妈:
您好!”
或: “
王先生:
21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ngài ngài


Kính gửi

Ngài
Đại sứ nớc CHNN Trung Hoa!

ông




Kính gửi:
Ông Hiệu trởng trờng ĐNNN- ĐHQG Hà Nội!


:); Trân trọng kính mời


Bà Phạm Thu Trang-Phó giám đốc Công ty khai thác
khoáng sản Hà Nội. (

)















khanh

1

Dạo này anh có khỏe không ạ?

2: Lúc nào rảnh,mời chị đến nhà em chơi.




3

Xin trân trọng cảm ơn!

1

ạ 2 mời 3 xin
tha , dạ , xơi

1.2.


22

少数是后置的,两种语素的组合大致呈“敬谦语素 + 非敬谦语素”的顺序规则,
从而形成“定中”或“状中”的偏正结构。例如:“
大稿”、“鄙言”、“华函”、“尊姓”、
“芳名”
或越南语的

“ quý toµ , quý tr” “ êng , quý c¬ quan” “ ”等都是“定中”式偏正结构
敬谦词;至于“
钧览”、“谨谢”、“惠赠”、“幸会”、“钧鉴”
或 “ kÝnh göi , kÝnh mêi ,” “ ”
kÝnh tÆng , kÝnh chµo“ ” “ ”等都是“状中”式偏正结构敬谦词。
1.2.1.敬 谦 语 素 + 非 敬 谦 语 素  敬 谦 词
这一顺序是组成多音节敬谦词的主要方式。每个敬谦词里都有一个敬谦语
素。因此敬谦语素是这类敬谦词的显著标记。我们把这一大类细分为:称谓性敬
谦词和动词性敬谦词等两小类。
*敬谦语 素 + 称谓性 语 素  称 谓 性 敬 谦词

这类敬谦词主要用来谦称自己、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或尊称对方及其有
关的人和事物。
常用的谦语素有
“家、舍、小”
表示“家居的、未见过世面的、卑微的”等意
思,其带有谦逊色彩。例如:
“家”
可以用在称谓性语素前,谦称自己亲属中的长
辈或同辈。谦称自己长辈的,如:
家祖:
用来谦称自己的祖父
家父、家严、家尊:
用来谦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
用来谦称自己的母亲
谦称自己同辈的如:
家兄:
用来谦称自己的兄长
家姐:
用来谦称自己的姐姐
用于谦称自己的同辈时,
“家”
只能谦称自己同辈中的年长者。谦称同辈中
的年幼者不能用
“家”
,而要用
“舍”
。如:“
舍弟”、“舍妹”
等。

“小”与“舍”有时可以通用,也用谦称自己辈分低的亲属,如:
小弟、小妹:
用来谦称自己的弟妹
小儿、小女:
用来谦称自己的子女
23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一些敬语素如
“尊、贤、令”
表示“尊贵的、贤德的、美好的”的意思带
尊敬色彩,常跟称谓性语素构成称谓性敬词。如: 尊称他人的家属我们用
“令”

用在有关称谓性语素前,不分年龄和辈分,如:
令尊、令严:
用来敬称他人的父亲
令子、令郎:
用来敬称他人的儿子
令爱:
用来尊称他人的女儿
根据
“家”、“舍”、“令”
的使用特点,从前,人们在对青少年进行书信启蒙教
育之初,就让他们记住“家大舍小令他人”的口诀。由此学生可以容易记住
“家”、
“舍”、“令”
的用法。

贤”
主要用于对方辈分低或对方平辈的亲属,有时也用于比对方辈分高的

对方亲属,它还可以用来指称对方。如:
“贤侄”、“贤弟”、“贤妹”、“贤叔”、“贤
息”
等。若对方与其亲属谁长谁幼不好确定时,就用“令”代替
“尊”

“贤”


大”
用在亲属称谓性语素前,用来尊称他人,尽管对方不是自己的亲属人,
如:“
大姐”、“大哥”、“大叔”、“大姨”、“大姑”


这些敬谦语素的组合能力可以概括在下表:
表 1:一些敬谦语素的搭配能力
秩序 敬谦语素 搭配成分 含义 例子
1
家 + 称谓性语素 谦称自己亲属中的长辈或同
辈年长者
家父、家母、
家兄、家姐
2
舍 + 称谓性语素 谦称自己同辈中的年幼者 舍弟、舍妹
3
令 + 称谓性语素 尊称他人的家属 令尊、令弟
4
大 + 称谓性语素 尊称他人 大叔、大哥
5

尊 + 称谓性语素 尊称他人的长辈或同辈亲属 尊堂、尊夫人
6
贤 + 称谓性语素 敬称他人或他人亲友 贤兄、贤弟
由敬谦语素跟称谓性语素构成的敬谦词属于称谓语的尊称和谦称,在书信
交往中,其使用频率特多。
24
汉语书信里敬谦语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范翠鸿


lệnh tôn , lệnh bà , lệnh huynh , hiền
đệ , tiểu muội , hiền huynh , hiền hữu , hiền muội , hiền thê , hiền
mẫu
* +






:





:


:



quý danh , quý khách , quý
quốc , quý công ty , quý ngài , quý cơ quan , quý tr ờng , cao kiến ,
bậc phụ huynh , bậc cha mẹ, bậc anh hùng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