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57 trang)

中国茶道文化特征探究 tìm hiểu đặc trưng văn hóa trà đạo của trung quốc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55 MB, 57 trang )

顺化大学
顺化外国语大学
中文系

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茶道文化特征研究

指导老师: 武氏梅花博士
编写学生:何氏芳

2020 年 6 月于顺


ĐẠI HỌC HUẾ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TIẾNG TRUNG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NGHIÊN CỨU ĐẶC TRƯNG VĂN HÓA TRÀ ĐẠO TRUNG QUỐC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T.S Võ Thị Mai Hoa
Sinh viên thực hiện: Hà Thị Phương

Huế, 6/2020


感谢语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
厚。能够在顺化外国大学这么好的环境学习我觉得十分幸运。我感谢顺化外
国语大学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你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我学到了专业知


识,并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
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每个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 毕业论文是在
开始就业之前为我们提供研究技能和宝贵知识的前提。这论文能这样顺利地
完成,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武氏梅花老师表示感谢。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
程中得到武老师的悉心指导。武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
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非常感谢武氏梅花老师。
我感谢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同学们和亲人。
谢谢你们的陪伴,是你们的关心、鼓励给我更大的力量去完成这份论文。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
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
我诚挚的谢意!
向所有的老师、朋友,送上我最衷心的祝福,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此致

敬礼
2020 年 6 月于顺化
何氏芳

i


摘要
作为第一个发现和使用茶的国家,中国被认为是茶道的摇篮。茶
道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中国茶道
的艺术不仅是喝茶,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美和精神,并带有民族特色。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茶道文化。本论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描
写法、分析法、对比法四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茶道文化的起源、历史、
分类和饮茶的艺术、作用。写这份论文使本人进一步了解中国饮茶文化,
提高自己知识,也为越南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本论文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深刻地研究中国茶道之起源、发展历
史,了解每个朝代的茶道史。茶道起源于中国,已经有了 4000 多年的
历史。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茶道分类丰富,随着
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国特有四大茶道流派是贵
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和世俗茶道。第二章了解了中国茶道文化
的艺术如每一种茶叶应配什么茶具,如何泡出一杯好茶,研究中国人饮
茶法的四次演变和每个季节讲究饮每种不一样的茶:春饮花茶,夏饮绿
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第三章是茶对人们精神生活、治病养生两个
个方面的作用。另外在这一章本人还对中国的茶道文化与越南茶道文化
进行对比,指出两个国家的茶道文化有什么相同与差别,通过比较可以
更多了解越南和中国,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特色的饮茶文化。帮我们深
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越两国的传统
文化。
本论文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让读者在了解中国茶道文化
的同时,享受茶道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i


关键词:茶道文化,起源,历史,道具, 艺术,作用

目录
引言 ........................................................................................... 1
1、选题意义.................................................................................................. 1
2、研究目的.................................................................................................. 1
3、文献综述.................................................................................................. 2
4、研究范围.................................................................................................. 3
5、研究方法.................................................................................................. 3
6、操作步骤.................................................................................................. 3


正文 .......................................................................................................... 4
第一章 中国 茶道的简介的 .................................................................. 4
1.1 茶道的起源.............................................................................................. 4
1.2 茶道的发展历史 ...................................................................................... 7
1.2.1 秦汉以前............................................................................................... 7
1.2.2 三国两晋............................................................................................... 8
1.2.3 唐代 ...................................................................................................... 9
1.2.4 宋代 ...................................................................................................... 9
1.3 茶道的分类............................................................................................ 10
1.3.1 茶叶分类............................................................................................. 10
1.3.1.1 绿茶 ................................................................................................. 10
1.3.1.2 乌龙茶 ............................................................................................. 11
ii


1.3.1.3 黄茶 ................................................................................................. 12
1.3.1.4 红茶 ................................................................................................. 13
1.3.1.5 白茶 ................................................................................................. 13
1.3.1.6 黑茶 ................................................................................................. 14
1.3.2 中国四大茶道 ..................................................................................... 14
1.3.2.1 贵族茶道 ....................................................................................... 14
1.3.2.2 雅士茶道 ....................................................................................... 15
1.3.2.3 禅宗茶道.......................................................................................... 16
1.3.2.4 世俗茶道.......................................................................................... 16

第二章 中国茶道文化的特点 ................................................... 17
2.1 茶道道具................................................................................................ 17
2.1.1 茶道工具介绍 ..................................................................................... 17
2.1.1.1 煮水器 ............................................................................................. 17
2.1.1.2 置茶器 ............................................................................................. 18

2.1.1.3 理茶器 ............................................................................................. 18
2.1.1.4 分茶器 ............................................................................................. 19
2.1.1.5 盛茶器、品茗器 .............................................................................. 19
2.1.1.6 涤茶器 ............................................................................................. 19
2.1.1.7 其他器具.......................................................................................... 20
2.1.2 对茶器选择的讲究 ............................................................................. 20
2.1.2.1 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 21
iii


2.1.2.2 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 21
2.1.2.3 香气多少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 ................................................... 21
2.1.2.4 盖碗 ................................................................................................. 21
2.2 泡茶艺术 ............................................................................................... 22
2.2.1 茶叶的用量 ....................................................................................... 22
2.2.2 泡茶时所用的水以及水温 ................................................................. 22
2.2.2.1 泡茶用的水...................................................................................... 22
2.2.2.2 泡茶时水温...................................................................................... 23
2.2.3 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 24
2.2.4 传统泡茶法......................................................................................... 24
2.3 中国人饮茶的艺术 ................................................................................ 25
2.3.1 中国人饮茶方法 ................................................................................. 25
2.3.1.1 红茶饮法.......................................................................................... 26
2.3.1.2 绿茶饮法.......................................................................................... 26
2.3.1.3 乌龙茶饮法...................................................................................... 27
2.3.1.4 花茶饮法.......................................................................................... 28
2.3.1.5 砖茶饮法.......................................................................................... 28
2.3.1.6 特殊饮用法...................................................................................... 29
2.3.2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演变 ............................................................... 30
2.3.2.1 第一个阶段:煎饮法 ...................................................................... 30

2.3.2.2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 ...................................................................... 30
iv


2.3.2.3 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 .............................................................. 31
2.3.2.4 第四个阶段:全叶冲泡法 .............................................................. 31
2.3.3 饮茶讲究............................................................................................. 32
2.3.3.1 喝茶季节性...................................................................................... 32
2.3.3.2 喝茶有量.......................................................................................... 34
2.4. 茶道文化的特性 ................................................................................... 35

第三章 茶道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 37
3.1 对精神生活的作用 ................................................................................ 37
3.1.1 保持精神轻松 ..................................................................................... 37
3.1.2 增加人们的交流 ................................................................................. 37
3.2 对治病养身的作用 ................................................................................ 38
3.2.1 对治病的作用 ..................................................................................... 38
3.2.2 对养身的作用 ..................................................................................... 39
3.3 中国人和越南人茶道文化的异同 ......................................................... 40
3.3.1 中越茶道文化的相同 ......................................................................... 40
3.3.1.1 有着悠久的历史 .............................................................................. 40
3.3.1.2 饮茶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 41
3.3.1.3 对饮茶具有相同的看法 .................................................................. 41
3.3.2 中越茶道文化的差异 ......................................................................... 42
3.3.2.1 饮茶文化的形成 .............................................................................. 42
3.3.2.2 茶的分类.......................................................................................... 43
v


3.3.2.3 茶的风味 .......................................................................................... 43

3.3.2.4 饮茶文化的内涵 .............................................................................. 44

总结 ......................................................................................... 46
参考文献

vi


引言
1、选题意义
茶道是亚东地区的传统文化。在东方各国像越南、日本和中国,茶
被称为“国饮",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道文化。作为最早发现和
使用茶的国家,中国被视为茶的家乡。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
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
违反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道在中国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华之一。中国茶道的艺术不仅是喝茶,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美和精
神,并带有民族特色。
在越南茶道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越南的传统文化之一。越南
茶文化以其独特的特色和精髓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和
越南古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更是难分彼此。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融的结晶,尽管天各一
方,但在茶文化中共同的哲学伦理,相同的道德情操都将两国人民在社
会生活中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中国茶道真的是一个值得研究,再说本
人想进一步了解中越国的茶道文化,了解每个国家的茶道文化特征,同
时具体地分析中国茶道文化和越南茶道文化的异同,给读者提供一份参
考材料。这是本人选了“中国茶道文化特征研究”作为研究主题的主要
原因。
2、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


1


- 进一步了解中饮茶文化的道具、理据、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提高
自己知识。
- 指出中国茶道文化与越南茶道文化之间地异同。
- 加深对汉越两种语言及文化相互关系了解,从而为越南汉语教学
与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3、文献综述
中国茶道文化是一个吸引很多研究者进行研究的主题。20 多年来中
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
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到目前,对中国茶文
化以及茶道的研究举不胜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丁文的《茶乘》
(1999)他对茶道与儒释道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陈文华在《中华
茶文化基础知识》(1999)、《长江流域茶文化》(2004);余悦在
《中国茶韵》(2002)以及《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当前的茶艺、茶道
概念和特征、精神作了精要的阐释;林治的《中国茶艺》(中华工商联
合出版社 2000 年)、《中国茶道》(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 年)对
茶艺美学、茶道精神等进行了探讨;乔木森的《茶席设计》(2005),
对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一般结构方式、题材及表现方法、技巧等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丁以寿则以《中国茶道义解》、《中国饮茶法源流
考》、《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中国茶艺概念诠释》、《中国茶道
概念诠释》等系列论文对茶道和茶艺的概念、分类及两者的关系作了深
入探讨。
总的来看,这些作品和研究工程主要研究了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概
念和特征。大部分的内容是对茶道和茶艺的概念、分类及两者的关系进
行了分析。此外研究者还深入研究了中国茶道的精神,从那对茶道与儒
2



释道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本人发现这些研究工程只针对研究中国
茶道文化的各个方面,而对中国茶文化和世界各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的
研究还是很少。所以,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在进行研究中国茶
道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对中国茶道文化和越南茶道文化进行了比较,指出
中越两国茶道文化的相同点,突出每个国家的独特茶道文化。
4、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茶道文化,主要研究的范围是中国茶道文化
的起源、发展历史,中国人泡茶、饮茶的艺术, 此外还针对研究茶道
在中国和越南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5、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文献研究法,统计法:进行收集,研究有关中国的茶道文化的材料。
描写法,分析法:对中国饮茶文化的艺术特征进行描写、分析阐明
其特点。
对比法:对中国茶道文化与越南茶道文化进行对比。
6、操作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茶道文化的起源、历史、艺术,
还对饮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了中国茶道文
化和越南茶道文化的异同。本论文除了绪论、结语、参考书目以外一共
分为三章:
第一章:中国茶道的简
3


第二章:中国茶道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茶道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正文
第一章


中国 茶道的简介

1.1 茶道的起源
茶道是一门文化艺术,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
手段。简朴说来,就是茶中有道,以茶得道。茶道不是简朴的喝茶,品
茗与茶艺表演,而是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享受和
思想需求的满意。茶道是一种能够令人修心养性,陶治情操,体会美感
的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境界。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
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
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
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
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
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
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

4


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 1191 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
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 1259 年)日本南浦
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
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
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

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
吉时代(公元 1536~1598 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
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
“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
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
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
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中国
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
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
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
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
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
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5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
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
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
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
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饮
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罗” (“罗”,就是筛子。“茶罗”
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
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也难怪
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能让
人喝了不打瞌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
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
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
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
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
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
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
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
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6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
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
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
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
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
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1.2 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
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
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
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
衰于近代。


1.2.1 秦汉以前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
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
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现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
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
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
《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
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
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

7


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
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
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1.2.2 三国两晋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
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
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
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
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
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
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
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
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
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
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

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
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
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
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
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
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
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
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8


1.2.3 唐代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
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
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国嗜茶成俗,于是南
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
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
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
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
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
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
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
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
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
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1.2.4 宋代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

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
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
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
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
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
「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
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
9


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
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
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1.3 茶道的分类
1.3.1 茶叶分类
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
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
六大类。
1.3.1.1 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
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
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
保留鲜叶的 85%以上,叶绿素保留 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
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
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
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

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于收藏,可
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

10


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 8 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 12 世纪又发明
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1.3.1.2 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中国几
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
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
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
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
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
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
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
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
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
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
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
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
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
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
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
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


11


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
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
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
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1.3.1.3 黄茶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
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
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
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
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
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
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这种黄色主要是制
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
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
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
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12


1.3.1.4 红茶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

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
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
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
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 50
多种,增至 300 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
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1.3.1.5 白茶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中国
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
生产。白茶生产已有 200 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
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
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
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
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
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
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
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

13


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
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1.3.1.6 黑茶
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为
叶色多呈暗谒色,故称黑茶。
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

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加工工艺上,黑茶也有自己独特的
工艺。黑茶产区广阔,品种花色很多,有湖南黑茶加工的黑砖、花砖、
茯砖,湖北老青茶加工的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云南
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

1.3.2 中国四大茶道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四大茶
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
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
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1.3.2.1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茶、水、
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
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
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中国社会是
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

14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
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
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
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
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
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
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

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
1.3.2.2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
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
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
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
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
茶道。
雅士茶道的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入仕"的士为主体,还包
括未曾发迹的士,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青楼歌妓、艺坛伶
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
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
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

15


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
茶 助 诗 兴 ; 三 是 以 茶 会 友 ; 四 是 雅 化 茶 事 。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
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
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
在此。
1.3.2.3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
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
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
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

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
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
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千真万确。
1.3.2.4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
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
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
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
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