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215 trang)

Nghiên cứu từ ngữ liên quan đến hiện tượng thời tiết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3.03 MB, 215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 院
***********

NGUYỄN THỊ HƯƠNG GIANG

现代汉语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研究
——与
与越南语对比
NGHIÊN CỨU TỪ NGỮ LIÊN QUAN ĐẾN
HIỆN TƯỢNG THỜI TIẾT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专业:汉语言学
专业号码:62220204

2016 年于河内
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 院
----------------

NGUYỄN THỊ HƯƠNG GIANG


现代汉语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研究
——与
与越南语对比
NGHIÊN CỨU TỪ NGỮ LIÊN QUAN ĐẾN
HIỆN TƯỢNG THỜI TIẾT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专业:汉语言学
专业号码:62220204
指导老师:1. 琴秀才副教授
2. 杜氏青玄博士

2016 年于河内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之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阮氏香江
2016年8月于河内

论文作者签字

Nguyễn Thị Hương Giang

导师签字

PGS.TS. Cầm Tú Tài

TS. Đỗ Thị Thanh Huyền


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我们只有对词义进
行研究才能掌握词。本论文选择天气现象词语当做研究对象,其被视为人类认
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概念,
试图揭示整个天气词汇体系的语义特征及语义建构规律,
从而补充语义学相关理论,帮助解释词义形成过程。


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物质世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词汇的意义
也在不断地扩展。词汇语义扩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
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多义词的词义扩展并非是任意
、毫无规律的,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理据可循的。作为源域的具体的天气现象
投射到其他抽象的目标域,形成许多派生语义。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
用原型理论,对天气现象词语语义特征和语义范畴构建进行讨论,然后对汉语
中的“云”、“雨”、“风”的具体语义范畴结构做了分析,并将其与越南语中的“mâ
y/vân”、“mưa/vũ”、“gió/phong”的语义范畴结构进行对比,以期客观、系统地
解释其原型义及各成员义项生成的过程。
在综合运用词汇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采用对比研究、描写、语义分析、定性和定量
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天气现象词语的语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我们先
从宏观层面通过考察整个天气现象词语体系的语义特征,找出天气现象词语语
义范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两类构建基础和隐喻、转喻及概念合成空间模式等三
大构建机制。之后我们又从微观层面选择天气现象词语系统中含“云”、“雨”、“
风”详尽分析了它们的语义范畴,发现三者语义范畴形成的认知基础基于其自身
自然特征及人们对其亲身经验。“云”的语义范畴可据位置、状貌、运动、属于
天气一环及属于自然一环等五特征可将其成员义项划分入5个次范畴,“雨”
的语义范畴据状貌、雨势、过程、滋润、属于天气一环及属于自然一环等六特
征可将其成员义项划分为6个次范畴,“风”的语义范畴可据无具体之形、流
动、风力、风速、风向、属于天气一环及属于自然一环等七特征可将其义项划
分为7个次范畴。考察分析结果指出,汉语的“云”、“雨”、“风”和越南

语的“mây/vân”、“mưa/vũ”、“gió/phong”的语义范畴结构及其构建基础、构建机
制是大同小异的。

Abstract
Vocabulary is the language an important unit, the core of the vocabulary is
the meaning. Without the study on the lexical meaning, one cannot grasp a
wor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weather terms, regarded as the
most basic concept for human cognition to the world, so as to discover the semantic
feature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rules of the whole weather terms system, as well


as to contribute supplements to semantics, and to offer interpretation for lexical
meaning.
Vocabulary is the mirror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world, the lexical meaning is extend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eople’s constant demands. The result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lexical meaning is
polysemous phenomenon. Polysem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human languages.
The extension of word meaning is not irregular or arbitrary, instead there are innate
laws to follow. Weather as the source domain is mapped into different target domains
which creating the other senses of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totype theor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mantic category structure of the
“云”(cloud), “雨”(rain), “风”(wind) in Chinese and compare with the
semantic category structure of the “mây/vân”, “mưa/vũ”, “gió/phong” in Vietnamese
with a purpose to give a more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prototypical sense and other derived sense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lexicology, seman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y,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meaning system of
weather term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levels by adopt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comparison, description, semantic analysis and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Firstly,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we examine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whole weather terms.
Secondly,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we make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semantic category of three words
“云” (cloud), "雨" (rain) and “风” (wind) in Chinese, in order to better the research
in systematization, from the cross-language perspective, we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s weather terms’ semantic category, again for
the systematization of our research. Finally, we supply a meticulous
interpret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ather terms’ semantic categor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e get different findings and rules, which constitute the
verdicts of our research.

目录
绪论................................................

1

0.1. 选题理由.............................................

1

0.2. 研究目标及任务.......................................

2

0.3. 研究方法.............................................

3


0.4. 考察范围.............................................


3

0.5. 语料收集.............................................

4

0.6. 研究意义.............................................

5

0.7. 论文结构.............................................

5

第一章 理论基础.....................................

6

1.1. 引言....................................................

6

1.2. 研究概况.............................................

6

1.2.1. 范畴原型理论视角下的词汇研究.....................
1.2.2. 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研究.........................


7
11

1.3. 认知语言学观点.......................................

15

1.4. 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

18

1.4.1.原型概念..........................................

18

1.4.2.认知范畴..........................................

19

1.4.3. 家族相似性.......................................

20

1.5. 原型语义范畴.........................................

20

1.5.1. 原型义项特征.....................................

21


1.5.2. 词义扩展的方式...................................

22

1.5.3. 隐喻、转喻与语义范畴扩展.........................

22

1.6.小结..................................................
第二章 汉、越语天气现象词语基本问题..................

28
29

2.1. 引言.................................................

29

2.2. 天气现象词语层次范畴.................................

30

2.2.1.天气现象词语范畴层次之间的关系....................

30

2.2.2.天气现象词语基本范畴词汇特点......................

37


2.3. 天气现象词汇概念变化性...............................

39

2.3.1. 一词多义现象.....................................

39

2.3.2. 一物多词现象.....................................

45

2.4. 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表达方式.............................

45

2.4.1. 源域单一出现的词.................................

45

2.4.2. 源域与目标域同现的词语...........................

51

2.4.3. 源域与映射角度出现的词语.........................

54



2.5.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构建
——与
与越南语对比.............................

55
64
57

3.1. 引言.................................................

57

3.2. 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构建的基础.......................

57

3.2.1. 相似性...........................................

58

3.2.2. 邻近性...........................................

60

3.3. 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构建的机制.......................

61

3.3.1. 天气现象词语的隐喻...............................


62

3.3.2. 天气现象词语的转喻...............................

76

3.3.3. 概念合成空间模式..................................

78

3.4.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个案分析
——与
与越南语对比.............................

81
83

4.1. 引言.................................................

83

4.2. “云”、“雨”、“风”的原型义项.....................

83

4.3. “云”的语义范畴......................................

85


4.3.1. 云的位置.........................................

85

4.3.2. 云的状貌.........................................

89

4.3.3. 云的运动.........................................

94

4.3.4. 云属于天候一环...................................

99

4.3.5. 云属于自然一环...................................

99

4.3.6. “云”和“mây/vân”语义范畴拓展网络..............

100

4.4. “雨”的语义范畴.....................................

102

4.4.1. 雨的状貌.........................................


102

4.4.2. 雨势.............................................

104

4.4.3. 雨的过程.........................................

107

4.4.4. 雨的滋润.........................................

109

4.4.5. 雨属于天候一环...................................

112

4.4.6. 雨属于自然一环...................................

113

4.4.7. “雨”和“mưa/vũ” 语义范畴拓展网络..............

115


4.5. “风”的语义范畴.....................................


117

4.5.1. 风的无具体之形...................................

117

4.5.2. 风的流动.........................................

119

4.5.3. 风力.............................................

121

4.5.4. 风速.............................................

125

4.5.5. 风向.............................................

126

4.5.6. 风属于天候一环...................................

129

4.5.7. 风属于自然一环...................................

129


4.5.8. “风”和“gió/phong”语义范畴拓展网络............

132

4.6. 小结.................................................

134

结语................................................

13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9

参考文献............................................

140

索引................................................

146

附录................................................

148

图表目录
图1: “Time”的语义网络 (Evans, 2004).......................8

图2:“Water” 和 “水”的语义拓展网络(贾冬梅和蓝纯).........9
图3:杯子范畴的原型及其成员(Labov)..........................19
图4:语义扩展方式(Evans,2004)................................22


图5:隐喻映射(F.Ungerer 和H.J.Schmid,2001)................24
表1:天气现象词汇义项统计表...................................40
图6:“云”语义范畴一部分.....................................42
表2:“风”的语义范畴列表.....................................43
图7:“云”和“风”语义范畴的交叉

........................44

图8:【人是自然界】的实体隐喻系统 ........................67
图9:【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隐喻系统...........................74
图10:四空间模式图 (Fauconnier & Tuner) ......................79
图11:“云雨”概念合成空间....................................80
图12:“云” 和 “mây/vân” 的语义范畴拓展对比网络............101
图13:“雨” 和 “mưa/vũ” 的语义范畴拓展对比网络.............116
图14:“风” 和 “gió/phong” 的语义范畴拓展对比网络..........133


绪论
0.1.选
选题理由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类也是构成大自然
的一部分。自然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众所周知,自然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表示自然现象名称的传承词是世界上大部分语言词汇当中的关键基本
词汇,例如汉语里有:“风、雨、雷、电、星、云、水、火、山、土、天、地”
等。

丰富无穷的各种各样现象中,对人类最为熟悉的是天气现象。天气是指经
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
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
、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健康、情感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天气是人类最基
本的经验之一,因此人们常用它来理解其他的事物,比如:汉语里面有“吞风饮
雨”
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是用天气来描述人的生活的,“雨魂云梦”指男女情事
“dãi

,越南语中也有相对应的表达,分别为

gió

dầm

mưa”,

“mây

mưa”。但是汉语中用来形容女人纯洁聪颖的
“冰雪聪明”,或者赞誉德才超卓的人的“逆风家”
等这类表达越南语里面并没有。“冰雪聪明”
出处于杜甫的“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是写樊二十三此人的心思像是被冰雪
净洗过一样的细腻而敏捷。这原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是杜甫借物言志的诗句。
由于汉族古人认为冰雪是圣洁之物,常常用来形容美丽,并且有着高尚纯洁道
德情操的人,后人便常借杜甫这诗,用来形容人聪明非凡。但真正被用来形容
女子应该是明代,明代有个文人张溥夸奖友人十一岁的小女儿“冰雪聪明”,后
被广泛用于形容年轻貌美,气质不凡,德行兼备的女子。可见不同民族语言中

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我们简称为天气现象词语)反映民族思维、文化方面
上的异同。
关于天气词语研究,我们选择含有“云”、“雨”、“风”、“雪”、“雷”、“闪”
、“霜”、“雾”等汉语词语当做研究对象,其原因为它们都是最突显的、最熟悉
1


的天气现象。天气词语起源早,具有原初性、常用性、普遍性等特点。人类认
识世界的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认识新事物过程中,大脑总是在记
忆中寻找已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
事物发生某种关系,对其进行归类。这样一来,经过人类的悠久历史发展,天
气词语以其原初的基本词义为中心呈链条式、辐射式向外扩张,延伸的意义众
多,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具有放射形的语义范畴,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
我们的研究就拟以语义为对象,以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为载体,试图透
过这一窗口,基于原型理论,描写其语义体系、释析其语义建构之基础并挖掘
其构建机制,以达到揭示整个语言词语体系的语义特征及其语义建构规律,从
而补充语义学相关理论,帮助解释词义现象的目的。我们也对汉语和越南语与
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进行收集并对比研究,找出语言方面上的异同。
0.2. 研究目标及任务
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兴起是当时语言学界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有着广泛
理论基础的语言学新范式,认知语言学给语言学界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同
时也让语言研究学者有机会重新审视传统语言研究的理论适用性和局限性。我
们认为传统语言研究中,词汇意义被静态化为某种天然的,与词语相对应的内
部本质或属性,忽视了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即发性、实时建构性和动态流变
性。因此我们选择认知语言学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意义就是认知语言学的
核心研究内容,其指导观点是:意义来源于语言使用,是基于人类经验基础上
的一种语言概念化活动。因此,选择认知语言观点当做理论基础,就意味着论
文研究内容着重于语义方面。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基于认知原型理论,以“云” 、“雨” 、“风” 、“雪”
、“雷”


、“闪”

、“霜”

、“雾”为代表天气因素,对现代汉语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进行研究,揭示其
语义范畴结构及构建机制,并将其语义范畴与越南语天气词语语义范畴进行对
比,目的是找出语言证据来证实关于语义的认知原型理论,证明认知语言学是
一门研究语言、人的大脑和物理经验之间密切关系的充满科学性的新学科,希
望能够促进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为认知语言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的研究目标,我们的具体任务包括:(一)

2


初步整理汉里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系统(基于含“云” 、“雨” 、“风” 、“雪”
、“雷”

、“闪”

、“霜”

、“雾”的词语)同时个案分析,基于语义形成基础归类,建设“云”、“雨”、“风


的语义范畴。(二)

通过分析的这些语义范畴,深入透视其语义生成和构建的机制。(三)对汉、
越的天气词语语义范畴结构及认知机制进行对比并找出异同。
0.3. 研究方法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语义分析法
所谓语义分析,
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所指(语言所指称的对象)、能指(语言能够指称的对象)、含义
(语言包含的内容)、意义(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信息及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印
象等)进行的分析。语义分析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对给定语言来说明这一语言的句
子如何被理解和解释,以及说明它们与宇宙中的客观对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语义分析与意义理论是联系在一起的。语义分析方法也称语
言分析方法, 是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结构、考察词语、概念的语源和语境,
而澄清语义混乱, 求得真知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二)描写法
描写语言学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是语言学的一分支,指对语言内部的特征,如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进行描
述,并不受其历史影响,因此还被称为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这是本论文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基于所收集到的语料,我们通
过描写力图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越语中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各方面的共性和个
性特征。
(三)对比法
通过对比,我们不仅能对不同语言加以了解,甚至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母
语。我们使用对比研究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找出两种语言中与天气现象有
关的词语各方面异同。
(四)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

3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
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而定量分析法则通过某些相关的数据比较,更直观、更科学地了解语言的某
些规律,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就以定量分析为手段,以定性分析为目
的,希望能确保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0.4. 考察范围
天气现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也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断理解和探索的。天气
是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因此各类天气概念常被人类用来理解和认识其他事物
。在每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天气名称词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它们属于语
言中的基本词汇,所以构成能力很强。
据《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天气是“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总称。指
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 (如温度、气压、湿度等) 和天气现象
主编;刘清泗
(如云、雾、雨等)
的综合。”(林崇德,姜璐,王德胜
分卷主编.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地理·环境.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第138页
),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也将“天气现象”定义为“大气中(包括地面上的一部
分)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雨、雪、雾、霜、雷暴、大风和大气光象等。”(中
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袁世全,冯涛
主编.中国百科大辞典.北京:华厦出版社.1990.第899页)综合科学资料的著名
网络百度百科也为“天气现象”定义为“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
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
、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我们根据上述的科学定义,抽出属于基本层次词汇并最接近人们生活的八种天
气现象,包括:“云” 、“雨” 、“风” 、“雪” 、“雷” 、“闪” 、“霜” 、“雾”
来进行考察分析。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一系列词汇是因为属于基本层次词汇具有
最强的隐喻生命力。加之,它们对人们来说都是熟悉的天气现象,这意味着人
们对其具有丰富的经验,即具有坚固的认知基础。然后我们将“云”
、“雨”

、“风”等三种最熟悉的天气现象进行个案具体分析。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三种天
气现象是因为在汉语成语中它们经常搭配来表示某种意义,例如:“风云突变”
、“未风先雨”
、“云期雨约”等。因此笔者选择
“云”
、“雨”
、“风”
当做研究对象。我们考察的范围是含有 “云” 、“雨” 、“风” 、“雪” 、“雷”
、“闪” 、“霜” 、“雾”的词语,包括以 “云” 、“雨” 、“风” 、“雪” 、“雷” 、“闪”
、“霜”
、“雾”作为语素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和熟语。越南语方面,我们考察含有相
对应的
“mây/vân”(云)、“mưa/vũ”(雨)
、“gió/phong”(风)、
“tuyết”(雪)、
“sấm/lôi”(雷)
、“chớp”(闪)、
“sương”
(霜)、“mù”(雾)等词语。
0.5. 语料收集

4


本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最有代表性的大型词典:汉语语料主要选自《汉
语词典》(第六排版),越南主要语料来源于《Ðại
Từ
Ðiển
Tiếng
Việt》(越语大词典)(2007年版)。这两部词典都最权威、最可靠的。另外,为求

语料的丰富,我们还从其它一些分类词典、著名语言语料库以及汉、越语现、
当代文学作品等中进行语料收集。
我们所收集到的语料数量:汉语一共552个词语,越南语一共110个词语,
汉语和越南语例子一共236个。
汉语的例子我们都选自供给学术研究的中国北大语料库和中国国家语委现
代汉语语料库。这两大中国语言语料库的语料一般为典范的现代汉语作品,具
有相当的普及性、代表性、比较通用的报刊、科学、历史作品,内容涉及各个
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术语,可为科学语汇的收集、语言研究的规范工作提供
依据。越南语的例子我们收集自一些典范的报刊、文学作品及越南语语料库vie
lex。
0.6. 研究意义
语言宏观词汇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微观中词群的研究。在宏观研究整个词
汇系统的同时,也要从微观上对具体问题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天气是
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人类常用它来理解其他的事物,因此与天气现象有关的
词语丰富,是词汇系统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
研究,这为我们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以本论文弥补这一方面上研
究的缺陷。
语言对比追求的一大目标就在于二语教学上的应用。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
语在各语言中都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二语教学中若能对不同文化的语言表达进
行认知解释,会对语言了解、语言习得以及语言教学都具有一定实践价值。其
次,汉语和越南语因种种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项研究成果将对研究汉语和
越南语的接触与影响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0.7. 论文结构
除了绪论和结语之外,本论文分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理论基础
第二章:汉、越语天气现象词语基本问题
第三章:现代汉语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构建——与越南语对比
第四章:现代汉语天气现象词语语义范畴个案研究——与越南语对比
5



第 一章

理论基础

1.1. 引言
“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语义研
究包括词语意义和句子意义。我们择取其中的词语意义即词义进行研究的原因
是:语言是“词的语言”,词决定着其它语言单位,是语言的机构中某种中心的
东西,再说,认知语言学就着重语义研究方面。每个词都是语言学的微观世界
,都是文献、文化的缩影。因为词的核心是词义所以我们唯有对词义进行研究
才可能掌握词。词义一方面具有易变性特征,它是语言中变化最明显、最频繁
的因素。词义往往在稳定的词语形式下,呈现出多变的意义内容,具有极大的
灵活性。但另一方面其作为交际工具,不可一日或缺,为了维持交际,词义系
统又具有稳定性特征,词义发生的是渐变,不会是突变、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以保持系统的平衡。这样词义就在变化和稳定中平衡和发展,意义演变呈现出
共性的规律性和个性的差异性特征。我们只有对这些共性和个性的词义特征进
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描写,并揭示决定意义变迁的条件和动力,以及意义建构的
深层机制,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词义体系,进而掌握词语体系。
传统的语义观点认为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是通过大脑中的概念相连接
,符号记载的是客观现实,因此,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有对应关系,没有强调
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符号记载的是经验现实,
它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其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强调人类认知的参
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人类的认知始于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
,获得范畴之后,形成概念。概念系统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语义即是对世

6



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一个语言符号的指称对象可能唯一,也可能不
唯一。当一个语言符号的指称对象不是一个而是一系列概念时,它就代表一个
语义范畴。
1.2. 研究概况
语言学中音位、语素、句法结构比较抽象,词汇最具体,而与人们生活关
系特别密切,不可分割。词汇同时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词汇系统中新质要素不断增加,旧质要素不断消亡。因此,一个民族的
思维方式、文化特征、历史进程在词汇中产生最明晰的投影。
汉语和越南语关于词语的研究丰富多彩,涉及到时间、空间、动物、植物
、人类等范畴。大部分研究词语的论文都在综合运用词汇学、语义学、认知语
言学、心理学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研究范围之内词语的各个相关方面,主要包
括:词语词义生成、概念映射、词语扩大、词义演变、词语形式组合、文化内
涵、语用功能等。
1.2.1. 范畴原型理论视角下的词汇研究
1.2.1.1. 多义词语义研究
一词多义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是词汇语义
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范畴原型理论视角下对词汇进行研究首先应该提到Vyvy
an Evans。他的 “The structure of Time: Language, Meaning and Temporal
Cognition”[Evans,2004]。这一本书已经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用多义
“Time”

网络模式系统研究

范畴结构,同时运用这个网络来研究时间词库,反应了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方
面研究的新进展。Evans
将时间分为八个义项进行论证。他提出并且论证了时间的中心意义是期间义(t
he

duration


sense)。所谓期间义是指受到限制的时间间隔,这种限制来自于一个事件的开
始和结束,例如:
It was a long time ago that they met.(已经好长时间他们没有相见)

7


他进一步发展了

“Time”

的多义网络,其他七个意义分别为:瞬间义

(moment sense)、事例义(event sense)、事体义(instance sense)、基质义(matrix
sense)、施事义(agentive

sense)、量度义(measurement-system

sense)、商品义(commodity
sense)。瞬间义是指对于离散的或者点状的时间点进行概念化,例如:
The time for a decision has arrived.(做出决定的时间到了)
事例义是对于一个特殊的事例进行概念化的结果,例如:
He did it 50 times in a row.(他连续做了50次)
事体义指对于所指某个特定事件进行概念化,例如:
The young women’s time approached.(年轻女人的时代快要到来了)
基质义的最大特征就是没有界限约束,不受两个独立事件间隔的约束,例
如:Time runs on forever.(时间是永恒的)
施事义不仅表征特定的变化,还要表征这个变化的施动者是Time,例如:
Time is the great physician.(时间是最好的医生)
量度义是指Time在语言中可以作为一种量度标准进行应用,例如:

They performed the dance to waltz-time.(他们开始跳华尔兹舞)
商品义是指Time
是有价值的,因此可以被用来交换、贸易、获得和拥有等等,例如:They sold
more advertising time. (他们出售更多的广告时间)
Evans
已经论证了一个多义词的语义结构不是一堆分散的、毫无关系的语义项的集合
,而是一个极为连贯的、自然的范畴。“Time”
的各个义项是互相关联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构成一个多义网络。Evans
为“Time” 划出如图1的语义网络。
8


Duration sense

Moment
Sense

Instance
Sense

CommoditySen
se

Matrix
Sense

Event
Sense

Measurement-system

Sense

Agentive
Sense

图1: “Time”的语义网络(Evans, 2004)
另外,Evans 和他的导师 Tyler 也在原型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了介词
“over” 和动词 “fly”。
Tyler

后来许多研究者循着

和Evans

的路径,对多义词展开分析并进行跨语言对比:廖光荣在《多义词意义关系模
式研究》文章中已经对exchange
语义范畴网络及其意义关系模式分析;徐颖和钟小佩发表《原型理论视角下的
多义词语义扩展理据分析——以形容词“high” 为例》时,也分析了 “high” 的15
个义项的语义范畴网络;张琳以Tyler和Evans
“in”

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依据,以英文高频率介词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语义的结构,解释其中心意义产生和各个义项生成的原
则、标准以及过程;贾冬梅和蓝纯[2010]在《‘Water’和
‘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文章中,对“Water”



“水”


的语料展开分析,找出原型义项,然后按照词义标准,同时参照认知语言学的
9


概念隐喻理论,把两者的各个义项归类为相同和不同的语义拓展,绘制词义拓
展网络并对其进行分析。下面图2是他们所绘制的“Water”



“水”的语义拓展网络:

原型: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液体:酒水

水域、水体




险境:
深水

复杂:
浑水

容 态度:
貌 冷水



水汪汪

水灵




Difficulty:
hot water




金融:
流水
水性杨花










稀释: 政治:
注水 君舟民


静水流深

图2:“Water” 和 “水”的语义拓展网络(贾冬梅和蓝纯)
各位学者的研究证明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每一词汇意义都可能在原型意
义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但所有衍生出来的意义及其用法都不是偶然
的、孤立的和随意的,它们的语义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该语言单位的
意义网络和链条,构成该词汇的意义范畴。
1.2.1.2. 词群语义范畴研究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十年来许多研究者就从认知范畴角度对词汇进
行研究。任何语言词汇系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形成一系列小类别
10





。某一种类别中的所有词语都具有某种“家族相似性”,这些“家族相似性”的特
点及其之间关系蕴涵在语义系统中,而外在则表现其语言的文字形体或词语的
构词方式及语法功能。关于汉语词群语义范畴研究,选择某一构词语素为词群
标志,通过整理语料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比较丰富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代表论文:
1、《汉语“头”、“首”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刘伊娜,2008

2、《汉语“风”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赵海亮,2008)
3、《汉语“火”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刘斌,2009)
4、《汉语“手”词群的语义范畴与认隐喻知研究》(许端娟,2009)
5、《汉语“心”族词语研究》(赵斌,2010)
6、《汉语“言”词群研究》(许一秀,2012)
7、《汉语“天”词族的研究》(林聪,2012)
8、《汉语“水”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卢凌芸,2012)

9、《汉语“衣”词群研究》(刘晓翔,2013)
上述论文都以汉语“X”词群为研究对象。“X”词群被界定为含有语素“X”的
词语,包括:“X”部单纯词、“X”合成词以及含有“X”的熟语。各位研究者首先
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对词形特点、构词方式及语义范畴、认
知隐喻等各方面加以分析。

关于词群语义范畴的研究,研究者指出语义范畴各层次并分析其隐喻认知
。例如:赵海亮在研究“风”词群的语义范畴时把“风”的语义范畴分为两大部分
:“风”词群中的单纯词、合成词的语义范畴和“风”词群中的惯用语、成语的语

11


义范畴。“风”词群中的单纯词、合成词的语义范畴分为三个类别:(1)自然意
义范畴(包括表示风的声音、风的类型、风的态貌、自然界的景观、植物或物
体、自然灾害、某个地点或建筑物等十多个意义);(2)社会意义范畴(包
括关于人层面、艺术层面、社会层面等意义);(3)医学意义范畴(包括表
示人体的穴位、疾病名称、药方和药名等意义)。“风”词群中的惯用语、成语
的语义范畴具有喻指风姿,人的气度、男女感情,人的品质、性格、行事方式
,人善谈或有相当的影响力,社会环境、局势的动荡或稳定,生活、旅途、境
遇的艰辛,某事物盛行等八种意义。汉语“风”从其本义“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
引申出上述众多抽象意义的认知方式是隐喻。赵海亮指出来源于人类身体经验
和社会经验的隐喻认知,如:“人是风”这一隐喻包含四个主要成分,即“气度是
风”、“品性是风”、“仪表是风”、“作态是风”等等。
1.2.2. 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研究
关于天气现象,在气象学、农业、地理学等众多自然科学领域都有了较为
深入的研究,而在语言学中,与天气现象有关研究虽然也有,但只是一些零散
的文章和专研相关问题的一些硕士学位论文,还没有透彻全面的研究。
1.2.2.1. 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语义研究
讨论这一问题的学者不少,但都是从天气单一现象来谈,最受关注的现象

分别为 “风” 、“雨” 、“云”。
“风”


字的意义研究,过常宝在《“风”义流变考》探究“风”的义流演变,认为

“风”

与祭祀中的乐舞有关,并最终演变为祭祀歌舞,又再演变为教化[过常宝,1998]
。冯耀初在《国风——
男女风情的世界》探索“风”如何会具有男女私情之意,并与性爱有关[冯耀初,1
996]。讨论自然现象标记的字汇转换为表达人事爱情方面的学者还有叶舒宪,
他从中国文学的神话观念解释这些字汇的意义转化[叶舒宪,1997]。
12


鲁枢元[2005]从字源学的角度考察

“风”

字的来历,再次考察

“风”

的内涵。他认为由这一“风”字辐射的语义场,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所有层面,并将“风”字的语义场归为自然、社会、艺术和人格等四个层面。自
然层面之“风”与其本义相关,即指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即刮风下雨的“风”、
风吹日晒的“风”。关于社会层面,从价值取向、道德崇尚、文化习俗、审美偏
好到国家法度、朝廷纲纪、民宗心态、政府史治全都被笼罩在“风”字头下。“风
”字的艺术语义场辐射到音乐、歌舞、诗词、绘画等诸多领域,这引致衍生许多

“风”字头的文艺学和美学的词汇,如:“风雅”、“风致”、“风趣”、“风韵”、“风
骨”、“风格”等等。关于人各层面,鲁枢元发现以“风”表述人物性情、品德、才
智等人格心理内涵的话语方式,几乎成了一种充塞整个知识界、文化界的审美
偏好。

深入专研修辞范畴的“风”代表学者是郑飞。她概括出修辞范畴“风”在历时
层面所体现的语义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同时收集含有“风”的词语,在语用环境
下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含“风”词语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语义特征并从此概
括出修辞范畴“风”的语义特征和审美特性。不过她研究范围只限于用于品评诗
文的“风”词群[郑飞,2008]。

一些研究者讨论自然现象词汇的象征意义。张茜[2014]指出“风”和“云”的
一些象征意义。“风”象征艰苦、困难,消息、传闻,事物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展方向,空洞、虚无,急速;“云”象征数量众多,变化、短暂、虚无,极高


高美丽[2006]在探索“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时,列出“风”的十二个
特殊含义:风俗民情,精神面貌,男女情爱,“风化”之义,“风雨”之义,“风云
”之义,“风角、风水”之义,“风木、风烛”之义,消息流传,女子美丽,古代民
歌,中医疾病; “雪”派生义就有三个:女性美丽,艰苦境况,品格高尚。

13


越南语关于天气现象词语研究有限。邓氏秋贤[Ðặng Thị Thu Hiền,2011]
在研究《金云翘传》中

“gió/phong”

的象征意义时,已经统计gió(phong)


出现的次数,发现其象征意义包括空间,时间,人之个性、心态、灵魂,爱情
,变故、情节,生活。其中象征比率最高为空间和变故、情节。
1.2.2.2. 认知视角天气现象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观点表明,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总会
用熟悉的经验来去理解新的抽象事物。最近语言研究界不少研究者开始以天气
现象当为源概念去研讨其所投射的方面。

陈琳琳[2009]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①

气象域投射到非气象域;②

非气象域投射到气象域;③
气象域内投射。其中第一方面分为气象域投射到具体域和抽象域。她指出晴朗
的天气是好局势,好心情,积极的态度;而阴则是坏局势,坏心情,隐藏不露
的肮脏的品质,动机。她同时略谈“风”,“雨”“雷闪”的一些隐喻。

王奇[2012]列出“雪”的九个义项,然后从“雪”之义项谈起隐喻。他分别揭
示①以雪的形状为突显特征向目标域的映射
:“雪”比喻像雪花形状的事物。②以雪的颜色光彩为突显特征向目标域的映射


“雪”喻颜色或色彩像雪的事物。③以雪的美丽为突显特征向目标域的映射

:“雪”喻人,
常常隐喻女子外貌,尤其美女的外貌。④由雪的纯洁白净的突显特征向目标域
的映射:
“雪”喻高洁的品格,体现了文人对于高洁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格的

赞赏。

张荣,张福荣[2010]在探讨汉语和英语中“雨”的隐喻映射的共性和差异时
,找出汉语中“雨”的一些特殊隐喻:“雨”喻密集型、规模大的物体与局面,“雨

14


”喻喜悦的情绪,“雨”喻愁情别绪,“雨”喻破坏性作用,“雨”喻指教育,“雨”喻
仁政恩泽,“雨”还可以充当情爱的隐喻。

张荣[2011]从习语中分析“云”的隐喻,指出“云”喻①数目众多,②不实际
、虚幻缥缈,③危机、怀疑、不祥预感,④美丽的事物和人或是高洁的人,⑤
闲适之情,⑥思念之情和爱情。
1.2.2.3. 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对比研究
关于这一问题,一些硕士学位英文论文已经探讨英语和汉语天气词语中的
天气隐喻并进行对比。

董明媛[2011]基于莱考夫等人创造的概念隐喻理论来探索英汉天气习语隐
喻的异同,主要将“风”、“雨”、“电雷”、“云”、“雪”等五类天气现象习语进行对
比研究并对其异同原因进行了分析。她发现英汉天气概念隐喻相同之处集中在
基于自身经验的隐喻,具体表现在情感、困难、数量、速度等目的域。英语中
不存在的一些目的域包括:品质、爱情、教化、才能等。

吴华[2010]探索英语和汉语中的天气词的隐喻并进行对比。他选取五类情
感,包括快乐、愤怒、冷漠、悲伤以及恐惧。基于词典及语料库,找出英汉语
中能反映该五类情感的有关天气词,同时通过例句分析英汉语如何采用天气词
隐喻各类情感。他发现英汉语在采用天气词表达情感时存在很多共同的概念隐
喻,如:快乐是晴天/微风;愤怒是恶劣天气(雷、暴风雨)/热天气;冷漠是冷天
气脉濡/闷天气;悲伤是云/雾;恐惧是冷(寒冷)天气/雷等等。这种相似性源于

认知的普遍性,即人们对天气的体验是一致的。英汉语中天气词存在一些不同
的情感概念隐喻,如:汉语中有悲伤是秋天的概念隐喻,而在英语中没有该说
法。吴华就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模式以及不同的语言形式等三个方
面来解释这种差异性。

15


何玮[2012]在对汉语和英语中自然实体类的极言进行分析、对比时也涉及
天气元素构成的极言。他认为地球上的天气元素包括:天气、气候、风、雨、
雷、闪电、冰雹、雪、雾、云朵等。对这些自然物对象的认识而产生的词语较
“风”和“雷”

丰富而且构词能力较强。他略谈汉语里
表示的极性意义并将其与英语里相对应的“wind”



“thunder”

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从文化和地理两个方面去理解其原因。

张茜[2014]将汉语的自然现象词汇象征意义与俄语进行对比。他只列出“风
”和“云”的一些象征意义,然后指出那个汉语里有,俄语没有,而不分析两种语
言自然现象词语象征意义不同之处的成因。

如以上所分析,语言研究界已经着眼到与有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对其的
研究考察角度各异,数量繁多,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天气现象词语的特征,为我
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己有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
(一)

对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词语语义研究一般是篇幅小,数量不多也不全面、深度不
够,因此不能揭示天气词语语义的总体特征。
(二)
从认知特别是隐喻角度研讨天气词语文章的研究成果重复多,新观点少,主要
是介绍一些隐喻,然后找出相应的语例来加以说明,没有做好具有科学性的统
计。
(三)
越南研究与天气有关的词语专著几乎没有,跨语言研究方面主要以英汉语对比
为主,跟其他语言对比不多,特别是汉越与天气有关的词语进行全面的对比成
果几乎为零。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