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89 trang)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huật ngữ môn võ wushu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cách chuyển dịch sang tiếng việt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1.14 MB, 89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院

******

杨氏李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特点及其越译研究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HUẬT NGỮ
MÔN VÕ WUSHU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CÁCH CHUYỂN DỊCH SANG TIẾNG VIỆT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
专业:

汉语言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60.22.02.04

2017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
DƯƠNG THỊ LÝ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特点及其越译研究
NGHIÊN CỨU ĐẶC ĐIỂM THUẬT NGỮ
MÔN VÕ WUSHU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VÀ CÁCH CHUYỂN DỊCH SANG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 60.22.02.04

Cán bộ hướng dẫn : GS.TS Nguyễn Văn Khang

HÀ NỘI - 2017


论文版权声称

本论文是我在导师阮文康教授科学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中已
经加以标注的地方以外,没有抄袭或剽窃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没有请人代做。若在论文的各种检查、审阅、批评中被发现有以上
行为,愿按学校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2017 年于河内


杨氏李

i


论文致谢词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的
论文是在阮文康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
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在我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已给我
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及细致的修改。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此,我也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各位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
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最后,我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论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
心的感谢。

ii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发展,中- 越两国在诸多领域特别是经济上的合作
也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准确理解及翻译武术术语起着重要意义。因此,需
要深入探索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结构及语义特点,从而联系到武术术语越
译问题就可以为越南武术教学以及中越武术交流提供帮助。
本论文采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编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0 出版的《体育科学词典》作为语料进行考察,通过文献资料法、演
绎法、归纳法、语义分析法、翻译法和对比法等研究方法来实现各项研究
任务。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总结下了论文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章
进行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结构及语义特点。其中,包括其音节数量、构词以

及词组型术语的结构特点,武术术语的类型。其中的大类又分成若干小
类。现代汉语武术术语可分为有武器的和无武器的、表示动作行为的、表
示姿态的。有武器的又分成长器的和短器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通过四百二十五条汉语武术术语越译的现状
的分析,指出武术术语汉译越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弄清汉越语两种语言武
术术语翻译法,指明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越南人研
究的术语与汉越译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结构;语义;越译
关键词

iii


目录
论文版权声称 .......................................................................................................................1
论文致谢词 ...........................................................................................................................ii
论文摘要 ..............................................................................................................................iii
前言 .......................................................................................................................................1
第一章

论文有关理论基础 .............................................................................................5

1.1. 术语 概说..................................................................................................................5
1.1.1. 术语的概念 ...........................................................................................................5
1.2. 术语的性质.................................................................................................................7
1. 3. 术语的来源及分类..................................................................................................11
1.3.1 术语的来源 .........................................................................................................11
1.3.2 术语的分类 .........................................................................................................12
1.3.3 专业术语 .............................................................................................................13
1.4. 武术术语概说...........................................................................................................13

1.4.1. 武术术语概念 ....................................................................................................13
1.4.2. 武术术语的特点 ................................................................................................17
1.5. 汉越语言接触与越南语武术专业术语..................................................................19
1.6. 有关术语研究现状简介...........................................................................................20
1.6.1 世界上术语研究概况 .........................................................................................20
1.6.2 术语在中国的研究状况 .....................................................................................21
1.6.3 术语在越南的研究状况 .....................................................................................22
第一章小结 .........................................................................................................................25
第二章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特点 ...................................................................................26
2.1.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音节数量 ........................................................................26
2.2.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结构特点 ......................................................................27
2.2.1.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含词的情况考察.........................................................27
2.2.2.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结构特点..................................................................28
2.3.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语义特点 ................................................................................33
2.3.1.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命名理据...………………………………………….…….33

iv


2.3.2.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常见的语义结构模式...………………………………....36

2.3.3.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长度所传递的信息内容……………………………38
第二章小结 .........................................................................................................................41
第三章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汉越翻译研究 ....................................................................42
3.1. 翻译相关理论简介...................................................................................................42
3.1.1 翻译概念 .............................................................................................................42
3.1.2 翻译标准 .............................................................................................................42
3.1.3 翻译的种类 .........................................................................................................44
3.1.4. 术语与武术术语翻译的先决条件 ....................................................................45
3.2.翻译的原则................................................................................................................46

3.2.1. 准确性原则: ...................................................................................................46
3.2.2. 简练性原则: ...................................................................................................46
3.2.3. 简明易懂、见词明义的简洁性原则 ................................................................46
3.2.4.专业化原则 .........................................................................................................46
3.2.5. 民族化原则 .....................................................................................................47
3.2.6. 双语化原则 ........................................................................................................48
3.2.7. 标准化原则 ........................................................................................................48
3.3.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越译考察...................................................................................49
3.3.1. 利用汉越音进行武术术语汉语借词翻译 ........................................................49
3.3.2. 汉越语结合翻译 ................................................................................................51
3.3.3. 采取增词方式 ....................................................................................................51
3.3.4. 采取减词方式 ....................................................................................................52
3.3.5. 采取换位方式 ....................................................................................................52
3.3.6. 采取义译方法 ....................................................................................................53
第三章小结 .........................................................................................................................57
结语 .....................................................................................................................................58
参考文献 .............................................................................................................................60
附件 1:汉- 越-英武术术语翻译对照表.............................................................................I

v


前言
1.选题理由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国际化的背景中,各国之间的合作
交流日益频繁。语言对促进国际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各行各业
的向前发展,术语研究也日益深受重视。其研究不但有助于语言文化的交
流,而且还会为各行业的行事提供方便。在当今的社会里,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培养更受重视。体育文化也登上了舞台。其中,武术

这一项体育运动以其特殊的功能对广大群众产生极大的魅力。武术类型多
样,训练武术既可以兼美,又可以治病,动作灵活美观,已经成为一门艺
术。武术早就登上了世界体育舞台,成为各类运动大会上的比赛项目。中
国是个武术发展极快的王国。越南的传统武术也不断地传承。在中越两国
合作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的今天,两国的体育运动尤其是武术方面的交流
也随之而发展。武术术语的研究不但受到武术界的欢迎,而且也受到语言
研究界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语言是有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汉语武术语言,尤其
是武术术语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课的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武术术语使
用范围和领域带有特殊性。在当今国际化时代里,体育文化更受重视,武
术语言对武术的传播与体育交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汉语和越南语都是音节性语言,加上汉越语言接触导致越南语的词
汇系统中拥有大量的汉越借词。这点对汉月各领域的语言交流和翻译带来
了便利。因此,汉语和越南语中的武术术语也有较多的相同点,同时也有
着较多的不同。
身为越南北宁体育大学的一名汉语教师,本人认为,深入研究体育
某一方面的术语会使自己能过掌握这一方面的术语特点,从而运用于实际

1


的教学工作,其实用性会更强,一定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为,在
培养学生们的汉语交际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专业术
语,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专业课的的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拟定选择《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特点及其越译研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特点及其越译研
究》作为汉语专业硕士论文课题。本人认为,本论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既可帮我们初步地了解武术专业,特别是汉语武术术语,又可以增
长我们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尤其是有助于我们的体育专业汉语教学
工作,为越南体育方面的人才培养做出一份贡献。

另外,经分析提出其翻译方法和策略。希望这篇论文可为越南武术
教练员、老师、运动员等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
2.
.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 阐明现代汉语武术术语各方面的特点; 指出武
术术语汉译越 的方法和技巧;弄清汉越语两种语言武术术语翻译法,指明
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从而为汉越对比研究和术语及其汉越
互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3.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 对术语、武术术语及其翻译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综述;
+ 对现代汉语武术术语进行考察与分析,指出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尤其
是命名依据;
+ 对术语、尤其是 对武术术语指出汉越互译几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


4. 研究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和目的本人主要采用统计法,分析法,对比法等
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文献资料法用来针对武术术语、武术翻译、翻译标准化问题,通过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 Google、百度等
的检索及大量武术理论、翻译理论等方面著作及研究成果的查阅,为
本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 统计法用来对现代汉语武术术语进行统计;

+ 分析法用来对现代汉语语义特点进行分析,阐明其命名理据;
+ 对比法用来初步进行汉越武术术语特点的对比,指出两者之间的异
同,作为武术术语汉译越的实践依据。
此外,本论文还采取文献资料法、演绎法、归纳法等阐明现代汉语武术
术语各方面的特点。
5. 研究 对象及范围

5.1.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武术术语。在探索、阐明其特点的基础
上,联系到武术术语汉译越问题,提出武术术语翻译法。
5.2.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成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动
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
习。论文先后对此术语系统进行解读分析,同时对译越南语。

3


6. 本论文的研究语料库

我们根据下列词典和读物中的武术术语作为研究的语料:
(1)《体育科学词典》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编 北京 -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汉英体育惯用语词语分类词汇》林 维成主编 北京 –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5. 05
(3)《脱口说汉语- 运动口语》李淑娟 主编 汉语版版权 2007 属中国
华语教学出版社所有。
(4)《武术术语翻译技巧与原则探讨》 武术科学 第二期
7.
.本论文的结 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目录及参考文献以外,共分以下三章:
第一章

有关论文理论基础

此章的内容主要阐明 术语概念、 术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武术术语的
汉越翻译理论以及有关中国和越南武术术语的问题等。
第二章

汉语武术术语特点研究

此章主要进行现代汉语武术术结构及语义的特点研究,阐明 武术术语
的判定标准
第三章

汉语武术术语翻译成越南语研究
汉语武术术语翻译成越南语研究

此章主要针对 越南语中的汉越词对汉语武术术语越译的影响,在相关
翻译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武术术语汉译越考察,指出其翻译方法、技巧
及策略。
4


第一章

论文有关理论基础

1. 1.术语

术语 概说
1.1.1.术语的定义
术语的定义
(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术语在世界各国语言学界中日益深受重
视。到目前为止,很多语言学家和术语学家一直都致力于为术语下一个准
确的定义,这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的,但普遍为人所接受的术语定义并没有
产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术语的定义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学者从哲学角度给术语下定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概
念与判断是抽象思维阶段才形成的。同时,概念总是以术语的形式来表
达。术语并不是单纯的符号,它还是概念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必要条件;
术语还能反映出概念的内容以及它以其他概念的联系。
从哲学认识论看术语的定义,人们通常把术语说成是“以概念系统中的
科学、技术或者其他专业概念为其内容的词和词组。有人说:“术语是某一
科技领域附有确定概念并与该领域其他名称相关并与它们构成术语系统的
名称单位”。
莫斯科大学者名教授茲维金采夫在“语言的符号性问题”以为,术语的许
多固有特征使术语与语言中的普通词汇有明示不同,术语与符号更接近,
在更大程度上具有符号的性质。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术语有单一
性,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使用符号来代替,而不会给术语的内容带来任何影
响。第二,术语有独立性。它可以不受具体语言系统的制约而形式功能,
并且不会因此对内容造成损失。第三,术语代表或者经科学加工的概念或
现象,或者一定的事物与物质。第四,术语所表达的内容当然会不断地发
展变化,但是这与一般词义的发展完全不同。第五,建立术语有相对的自
由性,甚至可以不受某种语言理据规则的制约。

5


从术语学角度给术语下的定义为“术语是某一种语言专门,指某一种专
业知识活动领域一般(具体或者抽象)理论概念的词汇单位”该书的主要内

容为:(1)术语具有自然语言中的词或词组所具有的定义或形式特点;
(2)术语本身是在专用语言词汇而不是某种语言整体的词汇中使用的;
(3)专用语言的词汇是用来指称专业的一般概念的手段;(3)术语是反
映或将理论模式化的术语系统中的成分,对专业理论描写正是通过这种成
分来进行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有较多术语的定义,主要有两种明显对立的
趋向:一种趋向是把术语 同普通的词汇对立起来,甚至力图把术语从语
言规范内划出来;另一种相反的趋向,则是把术语词与一般的词汇完全等
同看待。有的哲学认为。“术语 – 这就是词。词所具有的任何语言特征,
术语也都具有”。 这特殊功能就是称名功能。
不同学科对术语的定义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此外,同一
个科类,由于方法论的不同,对于术语的定义也不相同。规定论对术语的
种种要求明显的体现在术语定义。列福尔马茨本在《语言学引论》给术语
下的定义为“术语是专业的、其意义受限制的词,这 些词作为对概念准确
表示与事物的称名趋于单一”。另一位学者盖德认为 “术语是充当定义功能
并以严格的系统性、单一性、在该科学范围或者知识领域内无同义词和同
音词为特点的词汇语义单位”。但有一些学者采用描写的方法从术语功能
出发则给术语下定义为“术语是术语总汇(术语系统)中的成分,它是表
达与某种一专业活动有关的某一词或稳定重现的词组所有变体的总汇”。
(二)中国学者郑述谱在《试论术语定义》这篇论文中已经发表自
己的意见,即:“术语是凝集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首先,作者用
“关键词”来解释术语的中心词,凸显了术语在专业词汇中的所起的主要作
用。而且,“关键词”既可能是词,也可能是词组,或者说是所谓词汇单
6


位。这也正是术语的一个特征。其次,说术语“凝集一个学科系统知识”也
体现了术语本身所包含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特征。而“凝集”也多少能体现
术语的确定是对概念的归纳与概括的过程。
(三) 给术语下定义这个问题不仅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而且越南

学者非常关心。
黄文修 Hoàng Văn Tu 在 《语言学概论》中下的定义为 “术语使用在
科学技术、政治、外交、艺术等各门科学并有特殊意义、正确表达上述的
各门科学的概念和事物名称的词或词组”。
杜有周 Đỗ Hữu Châu 在 《越南语教程》中也指出,“术语使用在某一
学科、某一兴业或某一技术的范围内的专门用语”。这些词语的特征是尽量
有单一性,表示一个概念或一定的事物、科学技术现象名称”。
阮善甲 Nguyễn Thiện Giáp 下的术语定义是较为短而又全面的:“术
语是语言的特殊词语一部分,它包括词或词组,是属于专门领域各种概念
和对象的正确名称”。
总而言之,术语本身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概念。不同的科学对术语
下的定义以各有所侧重,各有不同,这点较为是常见的。综观上述,我
们可以下定义“术语是某一科学的专门用语,它常用确定的词或词组表达
正确的专门概念”。 例如:
- 句法、语义、语用学、惯用语、歇后语等都属于语言学术语;
- 剩余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共同市易等都属于经济学术语;
- 主人公、形象塑造、肖像描写、内心独白等都属于文学术语。
1.2. 术语的性质
经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术语拥有以下性质:
7


(1)专业性
术语是表达各专业特殊概念的,所以其使用范围有限,使用范围较
窄。术语一般是有本民族的一般词汇构成,但成为术语之后,它与原词的
意义部分的完全失去的联系。因此,一般只有某个领域上某特定领域上内
行的人才懂这些术语的意义及其用法。
(2) 科学性
没一门科学都有其特点。因此,每一科学领域都拥有大量的专供描
述其属性、特点的词汇。术语的语义范围很明确,它不仅表示一个概念而

且其意义精确,与相似的概念区别开来。术语的科学性还体现为短精确的
要求,不可能有模糊性、语义解释两可等。这一性质制约没一门科学的语
言表达的特点。
(3)单义性
术语与一般词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单义性,即在某一特定专业
范围内是单义的。术语单义性,一般是指它在某一专业范围内。在不同的
专业中,同一个术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术语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词
语,它必须是一词一义,一般不容易存有歧义,即使是通用词汇中的多义
词可以借用为术语,在特殊的专业中其意义都必须是单义的、确定的。
术语一般在每个不同的专业中是单义的。另外,有极少专业术语
带有多义性。 例如:“运动”这个术语属于体育、政治、哲学和物理等四个
领域。但在特定的某个领域范围内它是单义的。
术语是对科学技术概念专有名词的称谓,而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是准
确、严谨、简洁,这就要求所用术语含义单义、准确,句子结构明晰而不

8


会造成歧义,逻辑严谨,一般不用带修辞色彩的词句。语言学界的术语专
家指出,每一个特定的概念,从理论上说,都有而且只有一个名称。
(4)简洁性
术语作为表达一门学科知识系统的关键词,必须尽可能达到简洁、易
读易记、便于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和推广的目标。许多相关的术语文件与著
述都认为,“术语应该尽可能简短”。因此,术语的简洁性也是其属性之一。
郑述谱指出:“‘省力原则’是语言使用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语言使
用者总是尽量选取简洁、省力的表达方式。这一原则对专业词汇与术语同
样适用。术语的历史发展趋势表明,它总是挑选那些简短紧缩的形式,以
达到省力的目的。”
术语变长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不论如何,基于省
力原则和语言的经济简约原则,简洁性总是术语的一个特点,其制约新产

生术语的一个要求。
(5)能产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时代背景中,每天都在产生新学科、新概念、
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新术语也随之而不断产生,以便满足科技交流的需
求。据统计,当代语言中 90%以上的新词是专门词汇。
人们不可能给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用一个新的单词来为它命名。而在
一般的情况下,需要在现成的词语基础上通过构词法派生出新的术语来。术
语具有能产性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术语具
有人为规定性,所以人们总是在已有术语的基础上去添加成分使其构成新术
语。从客观上来说,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例如,汉语中当出现了“药”这
一术语,在后来又出现了特指加工中药的术语“配”、“熬”,由此出现了“配

9


药”、“熬药”等术语。在汉语和越南语里,术语的能产性是与理据性密切相
关的。
(6) 系统性
在一门科学或技术中,每个术语的地位只有在这一专业的整个概念
系统中才能加以规定。 各语言学者对术语的系统性有不同的看法。我们
比较赞同俄罗斯的布达克夫的看法,他认为:术语有两方面的系统性:一
方面,它是术语系统的一个要素,另一方面它又是语言系统的一个要素。
系统性是术语的重要特点。郑述谱(2008)先生在《试论术语标准化
的辩证法》中指出:“自术语学问世以来,系统性就是对任何学科术语的基
本要求。一个学科的术语绝不是一些术语的任意组合,而应该是彼此有机联
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吴丽坤她的《谈术语及术语系统之系统性》论文中
也肯定:“系统性是术语最重要的属性。”每个术语只是作为术语系统的一
个成分而存在,这是当今术语学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术语学家们一再强调
“系统性是术语存在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术语只有作为术语系统的成分
才能得以存在。实际也证明,术语的系统性特点便一目了然。

(7)稳定性
术语也像其他领域或者一般的词汇一样具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生
命周期。然而,术语一经确定投入运用之后,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
不会轻易改动。关于术语的稳定性特点,学者们提及的不多,其实这也是
词的特点。这就是术语能够区别于其他社会生活常用语的一个依据。
(8)国际性
某一特定科学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基本上是相同的,而术语用来表达
这些科学概念,因此术语应有国际性。

10


越南语言学家阮善甲认为:“术语是一部分特殊词汇表示不同语言的
共同科学概念。因此,术语在各语言之间的统一是必要的,有价值的。正
是这一点而形成术语的国际性。
术语的国际性不仅体现在形式(语音)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内容(概
念)方面。
(9)理据性
理据是指事物或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理据性就是术语字面意义与真
正意义的准确、相符。术语的理据性特点表现为,在不同的著述中,有不同
的表述。与专业词相比,术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对其进行人为的干
预。术语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人为的干
预使语言中不断出现的新术语,在其构成其形式上都具有理据性的特点。
然而,就语言使用而言,术语是否合理实用、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
力,这是需要在运用过程中经受时间的检验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术
语历史上,总有许多不合理、过时的术语被淘汰,一批新的合理的术语又
产生出来替代。
1. 3. 术语的来源及分类
1.3.1 术语的来源
一般来说,术语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1)有些术语是由本民族的一般词汇(包括一些词素)构成。成为
术语后,它与原词的意义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了联系。
(2)有些术语来自专名(人名、地名),如: “瓦(特)”
(Watt), “喀斯特“(Carst)等等。但一般的专名不是术语,尽管它们也
以单义性为基本特征。
( 3 ) 较 多 术 语 来 自 外 来 语 , 通 过 音 译 ( 如 : “ 雷 达 ”rada 、 “ 坦
11


克”tank),意译(如“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或半音译半意译
(如“拖拉机”、“加农炮”)等方式借入。在一些语言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术
语来自外来语。
术语和外来语的引进方式虽有不少共同点,但二者之间不完全
相等,有专业性,既是术语又是外来语(或借词);无专业性,则只是
外来语。
1.3.2 术语的分类
术语根据其使用范围,可以分为:纯术语、一般术语和准术语,其
中纯术语专业性最强,如“等离子体”;一般术语次之,如“压强”;而准术
语,如“塑料”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和一般词汇相融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某个专业术语都可以泛化成为普通用语,可
以用于日常生活,例如:
- 污染(环境用语)

精神污染(日常用语)

- 高调(音乐术语)

高调(日常用语)

- 新陈代谢(生物学术语)


新陈代谢(日常用语)

- 打预防针(医学术语)

打预防针(日常用语)

还有某以术语被借入另外一种领域。例如:
- 规程、流程 (工业领域术语)规程、流程 (教育、政治等领域术
语)
- 场(电子学术语)
- 价(化学术语)

语义场 (语义学术语)
配价语法(语言学术语)

也可以是大小领域的不同术语。例如:
- 性、数、格 (俄语语法)
12


- 格(语义学术语)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语术语。尤其是反映时代进步发
展的新兴术语。例如:
- 干租,湿租,牛市,熊市
1.3.3 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专业
术语在国际惯例中是通用的,专业术语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专业术语也
是在专业交流时对名称的简介用语,例如:在家电维修业中对集成电路
称作“IC”;行输出变压器俗称“高压包”;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添加

编辑文件简称“加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等等。
专业术语是相对日常用语而言的,一般指的某一行业的专有名称简
介,大多数情况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所熟知。
1.4. 武术术语概说
1.4.1. 武术术语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
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一
词最早见于南朝《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中:“偃闭武术阐
扬文令。”武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远
古时代,生产力低下,原始先民用最早的技击术来与野兽和敌人进行搏
斗,以达求生之目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
要以后,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武术在具有御敌自卫功
能的同时,也作为人们健身和娱乐的手段。但当时技击之术仍然主要用
于格斗,无论是民族战争、阶级之间的战争,还是少数人之间的搏斗都
是以短兵相接的格斗为主。在不同历史时期,武术一词的内涵也不尽相
同。颜延年诗中“武术”一词是指军事活动,以后则多指强身、自卫的技
13


击技术。武术强烈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表现为:它的运动
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部分;它的拳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
统哲学思想;它的用武之道体现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它的基本理论和中
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武术是集防身、健身、修身养性
于一体的体育运动。
武术概念的内涵 武术的内容和运动形式,始终是围绕着“技击”这
一根本属性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武术在古代主要作为一种格斗的技术而
存在,无论是少数人之间的搏斗、较艺,还是大规模军事阵战中的厮
杀,都离不开这种技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是武术的最主要特点是
其本质属性。许多具有这一本质属性的格斗技术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
武术。随着火器的使用和进步,武术在实战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使武术

技术渐离技击实战向近于健身养生的方向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现
代体育运动项目,但其技术仍保持着技击的含义和特点,并能使练习者
掌握一定的攻防技击技术和能力。
武术概念的外延 这里是指那些具有武术本质属性的,包括不同运
动形式和不同演练特点的所有武术项目。总的划分为套路和格斗两部
分。
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这
里虽然包括有不同拳种、不同流派的套路,并包括徒手或使用器械,单
人、双人至多人的练习等许多不同形式,但其共同特点是将一些武术动
作按照一定顺序编排起来,进行演练。即使是对练套路,也是练习者按
预先编排的动作顺序进行假设性的攻防实战练习。
格斗运动是二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自由地运用某
些攻防技击方法进行的身体对抗。练习者的动作是依据对抗时双方攻防
的实际情况相机而用的,攻防动作没有固定的顺序。

14


武术还有一些功法练习和单势练习。因为在武术训练中人们往往
要根据套路或格斗的不同需要,有所侧重地选用一些功法和单势作为训
练的辅助手段,实际上这些内容是附属于套路练习或格斗练习的,而不
是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
武术的上属概念 武术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历史上的
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道德、教育等许多方面都有密不
可分的联系,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的色彩,是我国珍贵民族文化遗产的
瑰宝。武术本身虽然有着技击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它又是一种人体运
动,所谓“搏刺强士体”,即在技击训练的过程中也有健身的功能,特别
是火器日益发达以后,武术的健身作用更加重要,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体
育项目。由于这一过程也是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而进行的,所以武术作为
一个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仍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体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概念的嬗变 在探讨武术概念的发展变化时,需要考察不同历
史时期武术的社会实践和人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做到的对武术概念
表述的方法,需要了解武术自身的发展和人们对武术概念认识深化的过
程。
随着武术技击实战功能的减弱,人们开始更多地从身心锻炼、审
美情趣等方面来挖掘武术的体育价值;同时也不完全否定武术的技击特
点和功能。所以在上述概念中既强调武术“可供给自卫功能”,又说武术
“可作锻炼体格之工具”。这也与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提出的
“强国强种”、“御侮图存”的口号相一致,与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中
所述“我国人曩昔仅袭得他人物质文明之粗末,遂自弃其本体固有之技
能以为无用,岂非大失计耶……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的思
想相一致。在上述表述中既说明了武术的技击特点,又说明了它的体育
性质还说明武术是“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
15


武术的上属概念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相一致。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进步
的。
50 年代有人提出“武术即是技击”的观点,当时这是一种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看法。后来被当作“唯技击论”受到了批判。
1961 年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 武术》是我国首部全面讲释
武术的带有权威性质的教材,它将武术的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拳
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壮
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
化遗产。”其中强调了武术是一种“民族形式体育”,涉及到了武术的运
动形式,即“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甚至还涉及到了武的
社会功能。但在上述论述中引入注目的是没有提到武术的技击特点,在
社会功能中也没有提及可使练习者掌握一定的攻防技能。虽然在教材后
面的论述中提到“武术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是从攻防技术中提炼组成的

民族体育项目”,但在围绕此点所展开的论证中也尽量淡化武术的技击
特点。对照 1957 年的“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和当时其他的文献可
知,这反映了在批判“唯技击论”以后的 60 年代初,人们对武术概念的
认识。
在 1978 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 武术》中,对武术概念的表
述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
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
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
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一方面明确指出武术是一种“民族
形式的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
亦明确指出了武术的技击特点,并用具体的、有代表性的技击方法来表
述,强调武术以“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它所说的“矛盾相互变化的规
律”也是武术攻防技术的变化规律。文中还提出了“训练格斗技能”的功
16


能。既强调武术的技击特点,又说明武术的上属概念是“民族形式的体
育运动”,从而确定了现代武术的体育属性,较好地解决了二者的关
系。
自 1979 年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开始试行武术的对抗性项目
起,对开展武术散手、太极推手及短兵等对抗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
索,并逐步积累了经验。所以在 1983 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 武
术》中,对武术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补充:“武术是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
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
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这实际
上已包含了武术概念的全部内容,为人们研究武术的概念提供了基本思
想。
长期以来关于武术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和不统一,影响了武术理论
研究的进行和武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此 1988 年召开的武术学术专题

研讨会,使武术界对武术的概念有了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将武术的
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4.2. 武术术语的特点
武术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专业的术语也像其他专业的术
语一样,具有以上所列的术语特点。但是,就武术专业而言,其术语也有
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武术已传遍世界。但是武术要
进军奥运会, 让西方更多的人来参与, 就必须作好翻译工作, 把博大精深的武
术精华翻译出来, 推销出去。武术摄养生之精髓, 集技击之大乘, 玄机密法,
深邃莫测,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和众多门派。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
成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功法运动包括内功、外功、
轻功、硬功;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搏斗运动包括散
17


手、推手短兵。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和独
特的技术风格: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既究形体规范, 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
一的整体观。武术因其自身的特点, 赋予武术术语与众不同的特点。
(1)精练性
武术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掌法、步法,而中国的语言———汉语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汉语对武术的不同流派、不同拳种及其技击、技法、
功理、功法、练功原理进行高度的概括,使武术术语短小精悍。如:“转身腾
空飞腿” 短短的六个字就描述了三个动作(转身、腾空、飞腿); “提膝独立双
钩手”描述了腿与掌的一系列动作,一腿提膝,一腿独立,双手勾手; “马步
推掌” 既描述了步法(马步)又描述了掌法(推掌); “歇步抓肩” 短短四个字
既描述了步法(歇步)又描述了掌上动作(抓肩);“前扫腿”短短三个字既描述了
腿法(扫腿)又描述了方向(向前)。在翻译武术术语时要考虑其精练性的特点,
力求使翻译语言高度的概括, 短小精悍, 在语言特色上达到统一性、一致
性。
(2)形象性

武术动作很多是象形动作,源于对动物防御动作及人类的搏斗动作的
模仿,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如形意拳就是吸取了龙、虎、猴、马、鸡、鹞、
燕、蛇、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而组成的一种拳术。象形拳是
模仿各种动作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形象和生活形
象的拳术。如鹰爪瓣、螳螂拳、猴拳、蛇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
智深醉跌、武术脱铐等,都属于象形拳。所以在武术招式上有很多关于动
物及人的动作的术语,对于武术模仿动作进行形象的描述。如:“攀树摘
桃”、“盘腿吃桃”、“抱桃爬行”都是猴拳中对猴子动作的模仿。“醉卧势”、
“头翻弓步端酒势”、“仰身引酒势”都是对人醉酒的动作进行形象的模仿。
在翻译这类术语时,要充分考虑其形象性,要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