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74 trang)

Khảo sát ngữ tố gia, sĩ, giả, viên cấu thành danh từ chỉ ngườ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s ngôn ngữ học 60 22 10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859.39 KB, 74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

阮氏莲

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 “家”、“士”、“员”、“者” 等
语素考察(与越南语相对应汉越语素的对比)
KHẢO SÁT NGỮ TỐ “GIA”, “SĨ”, “GIẢ”, “VIÊN”CẤU THÀNH
DANH TỪ CHỈ NGƯỜ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硕士论文

科学专业:

汉语言理论

专业编号:

60.22.10

2012 年于河内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KHOA SAU ĐẠI HỌC
----------------------

NGUYỄN THI ̣ LIÊN



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 “家”、“士”、“员”、“者” 等
语素考察(与越南语相对应汉越语素的对比)
KHẢO SÁT NGỮ TỐ “GIA”, “SĨ”, “GIẢ”, “VIÊN”CẤU THÀNH
DANH TỪ CHỈ NGƯỜI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VIỆT)

LUẬN VĂN THẠC SỸ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Mã số:

60. 22. 10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TS. Nguyễn Thị Thu Hà

HÀ NỘI - 2012


iv

目录
保证言 „„„„„„„„„„„„„„„„„„„„„„„„„„„„„i
致谢„„„„„„„„„„„„„„„„„„„„„„„„„„„„ii
声明„„„„„„„„„„„„„„„„„„„„„„„„„„„„iii

目录„„„„„„„„„„„„„„„„„„„„„„„„„„„„iv
前言 .............................................................. 1
第一章 绪论 ....................................................... 3
1.1 现代汉语语素的概括 ............................................. 3
1.1.1 现代汉语语素的概念 ..................................... 3
1.1.2 语素的分类 ............................................ 4
1.1.3 语素的特性 ............................................ 8
1.1.4 语素和词的关系 ......................................... 9
1.1.5 汉语语素和汉字 ....................................... 10
1.1.6 汉语语素的研究现状 ................................... 10
1.2 关于“家、士、员、者”等语素的研究现状 ........................ 11
1.3 关于“gia, sĩ, giả, viên ”等语素的研究现状 ....................... 12
小结 ............................................................. 14
第二章 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家”、“士”、“员”、“者” 等语素
考察与对比 ............................................... 15
2.1 “家”、“士”、“员”、“者” 等语素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 .... 15
2.1.1 语素“家”的产生与发展 ............................... 15


v

2.1.2 语素“士”的产生与发展 ............................... 16
2.1.3 语素“员”的产生与发展 ............................... 18
2.1.4 语素“者”的产生与发展 ............................... 19
2.2 由“家”、“士”、“员”、“者” 等语素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 .. 22
2.2.1 由语素“家”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 ..................... 22
2.2.2 由语素“士”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 ..................... 23
2.2.3 由语素“员”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 ..................... 25
2.2.4 由语素“者”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 ..................... 27
2.3 由 “家”、“士”、“员”、“者”等语素构成的词语的语义特点 .. 28

2.3.1 由语素“家”构成的词语的语义特点 ..................... 28
2.3.2 由语素“士”构成的词语的语义特点 ..................... 29
2.3.3 由语素“员”构成的词语的语义特点 ..................... 30
2.3.4 由语素“者”构成的词语的语义特点 .................... 31
2.4“家”、“士”、“员”、“者”等语素的对比 ................... 32
小结 ....................................................... 34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中“家”、“士”、“员”、“者”与现代越南语中
相对应“gia, sĩ, viên , giả”的汉越语素对比 .................... 36

3.1“gia, sĩ, giả, viên ”(家、士、者、员) 等四个汉越语素的考察 ...... 36
3.1.1 考察资料 .............................................. 36
3.1.2 考察结果及分析 ........................................ 36
3.2 越南语“gia, sĩ, giả, viên”的特点与现代汉语的 “家、士、者、员”
的对比 ........................................................ 39


vi

3.2.1 汉越语素 “gia”与现代汉语“家”对比 ................... 39
3.2.1.1 汉越语素“gia”的语义特点 ..................... 39
3.2.1.2. 汉越语素“gia”的构词特点 ..................... 40
3.2.1.3 语素“家”与汉越语素“gia”的异同分析 ......... 41
3.2.2 汉越语素“sĩ”与现代汉语语素“士”对比 ................ 44
3.2.2.1 汉越语素“sĩ”的语义特点 ...................... 44
3.2.2.2 汉越语素“sĩ”的构词特点 ...................... 45
3.2.2.3 语素“士”与汉越语素“sĩ‟”的异同分析 .......... 46
3.2.3 汉越语素“viên”与现代汉语语素“员”对比 .............. 50
3.2.3.1 汉越语素“viên”的语义特点 .................... 50

3.2.3.2 汉越语素“viên”的构词特点 .................... 51
3.2.3.3 语素“员”与汉越语素“viên”的异同分析 ........ 52
3.2.4 汉越语素“giả”与现代汉语语素“者”对比 ............... 55
3.2.4.1 汉越语素“ giả”的语义特点 ..................... 55
3.2.4.2 汉越语素“giả”的构词特点 ..................... 56
3.2.4.3 语素“者”与汉越语素“giả”的异同分析 .......... 56
小结 .................................................. 60
结语 ............................................................. 61
参考文献 ......................................................... 63
附录 .............................................................. I


1

前言
1. 选题理由
词汇在每种语言系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句子的基
本结构单位,没有词汇就不能转达信息,也就无法交际。可见,学好一个词的构造
是每个学习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汉语合成词中指人的语素多得令人吃惊。原来单用就指各类人,后来又用它构
成指各色各样的人的合成词。如 “工” 原指工人手工劳动者,即《论语 - 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的 “工”,原来构成的木工,瓦工,泥工,小工,
零工,都是指手工劳动者。近代出现的车工,电工,装配工就是现代机器,生产的
劳动者了。再如 “生”(学生、门生、书生等);“士”(名士、谋士、文士
等);“师”(教师、工程师等);“员”(店员、雇员、教员等)同样都有类似
的特点。
汉语中“家”、“士”、“员”、“者” 等语素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的,但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以及它们所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
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家”、“士”、“员”、“者” 等语素都是指人的语
素,至今尚未有人就四者进行对比并指出它们的异同。此外,“家”、“士”、

“员”、“者” 也经常借用于越南语,其在越南语中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本人对
现代汉语中“家”、“士”、“员”、“者” 等语素和越南语中的“gia, sĩ, giả,
viên ”等相应的语素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产生极强的兴趣,希望深入地研究了
解,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本人决定选择《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 “家”、
“士”、“员”、“者” 等语素考察(及其与越南语相对应汉越语素的对比)》为
研究课题,并希望为越南汉语学习者和中国越南语学习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资
料。
2. 论文的研究目的
希望通过“家”、“士”、“员”、“者”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了解它们
所构成的词语的语法、语义特点,弄清四者语义方面的异同以及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2

在音节数量上的一些差异。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解,弄清“家”、
“士”、“员”、“者”和越南语“gia, sĩ, giả, viên ”等相对应的语素,在语义方面
和构词方面的异同。
3. 论文的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阐述汉语关于“家”、“士”、“员”、“者”等语素理论知识。



考察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 “家”、“士”、“员”、“者”的语法以及语义
特点并考察由这四个语素所构成的词的特点。




与越南语里由这四个语素构词的汉越词进行对比。
4. 论文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

本论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家”、“士”、“员”、“者”等指人的语素并考察它
们所构成的词语的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四者进行对比,并且与越南语相对应的
“gia, sĩ, viên, giả”进行对比。本论文只控制于考察“X+家”、“X+士”、“X+
员”、“X+者”以及“X+gia”、“X+sĩ”、“X+viên”、“X+giả”等构词方式。
5. 论文的研究方法
为了考察现代汉语“家”、“士”、“员”、“者”等指人的语素以及它们所
构成的词语,本人主要采取 :统计法,分类法, 语义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
6.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参考文献目录以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家”、“士”、“员”、“者” 等语素考察与对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中“家”、“士”、“员”、“者”与现代越南语中相对应“gia,
sĩ, giả, viên ”的语素对比


3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汉语语素的概括
1.1.1 现代汉语语素的概念
“语素”这一术语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 morpheme,汉语语法中引用这一观
念,曾有过三个译名:形素、词素、语素。名称不同,其所指的内涵实际上也有所
不 同 。 最早 称 作 “ 形素 ” 是指 一 个词 内 的形 态 成 分, 跟表 示 实在 意 义的 义 素
(semanteme)相对;后来成为“词素”是指一个词的组成部分,不管它所表示的意
义是虚还是实;现在成为“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法单位。
房玉清(1989)在《实用汉语语法》指出“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
位”。所谓“最小”是指再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葡萄”, “葡”没有意
义, “萄 ”也没有意义,“葡萄”不能再分析了, 所以“葡萄”是语素。
所谓“意义”,不仅指表示具体概念的那个意义,也指起语法作用的那个意
义。如“们”、“吗”说不出具体意义,但“们”放在指人的名词后头表示复数;
“吗”可以使一个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所以“们”和“吗”也没有意义的。又如
“子” 在“子孙 ”、“子女”等词中有具体意义---儿子;但在 “剪子”、“刷
子”中只有语法意义---使动词“剪”“刷”变为名词, 所以这两个“子” 应分析为
意义不同的两个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单位。比语
素高一级的单位是词。
黄伯荣(1996)在《现代汉语》认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
如 “书” 是一个语素, 它的语音形式是“shu”,它的意义是 “成本的著作”;
“马虎” 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mahu” ,意义是“不认真”。它们都
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们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农、土、哈、而、
吗”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踌躇、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维纶”等;还有


4

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迪斯科、托拉斯、的确良、哈尔滨,奥林匹克”。双
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 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几乎全是从外语借来的。

确定的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
“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如:
蜡---蜡烛

花烛

香烛

火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因此“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须注意的是两种替代缺一不可。例如“蝴
蝶”中的“蝴”虽然可以为其他语素所替代,如“粉蝶、彩蝶”等,“蝶”却不能
为别的已知所替代,却“蝴 ~”不能换填其他语素。因此“蝴蝶” 只是一个语素。
“蝶”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仍是一个语素。采用替代法还要注意在替代
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例如“马虎”,如果按下面的方法替代便是错误的:
马---马虎

老虎

猛虎

东北虎


虎---马虎

马鞍

马蹄

马车

因为“马虎”中的“马”与“虎”同“马鞍”“老虎”中的“马” 和“虎”在
意义上毫无关系。实际上 “马虎” 中的“马”与“虎”都不能为别种已知语言所替
代,所以都不能是语素,“马虎”只能是一个语素。
孙德金在《现代汉语语法》明确表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
成词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语法中,人们最普遍使用的就
是这个定义。这是常用的定义,是因为它说明语素的特性及语法的功能。
在上述三位学者中,孙德金的定义既能体现出语素的本质,又说明了语素的基
本功能“成词的基本单位”,确定语素在语法单位层次上的位置“最小的语法单
位”,本论文决定以孙德金的定义为研究依据。
1.1.2 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各种类型。


5

1.1.2.1 根据语素的音节分类
按音节的数量,大多数学者把语素分为三种: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
节语素。汉语中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语素,一般跟汉子相应。


单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就是具有一个音节并既有意义又有声音的语素,如:天、地、
人、黑、民、丽、白、大、小等


双音节语素

双音节语素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这些音节分开之后就毫无意思,或者跟
组合之后的那个意思毫无相关,如:沙发、咖啡、吉普等


多音节语素

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就是多音节语素,这些音节分开之后就毫无意思,或
者跟组合之后的那个意思毫无相关如:巧克力、奥林匹克、维他命等
单音节语素和单纯词一般是一致的。单纯词除了单音节语素这类外,还有多音
节语素的类型。在汉语里有一定的外来词,在这种情况下,多音节语素和词是一致
的。
1.1.2.2 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活动能力)分类
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的分类最有使用的价值。根据这个标准,可以把语素
分成三种: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许多自由语素也能够与其他语素自由组
合成词。例如:






















6

对自由语素来说,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语素在形式上跟词是重合,既是语素又是
词。


半自由语素

半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组成词, 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
不固定的语素。例如:













耳朵

丰富

鼻子

语言

它们不能单独成词,必须说成:
人民

伟大

半自由语素的一部分还在成语,熟语常见单用。这种不彻底的分类是因为语言
不断的发展,虽然现代汉语半自由语素不可单用,但在古汉语里这些语素仍单用,
大部分是在成语熟语中。
例如:自言自语

丰衣足食


但是在某种语体中可以单用,例如:“耳”、“鼻”可以用于医学文献


不自由语素

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
















不自由语素还有别的名称是“粘着语素”。不自由语素只能跟别的语素搭配
构成词。例如:
阿: 阿草、阿叉
员:党员、生员
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
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自由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



7

(半自由语素或不自由语素)了,如“祖、语、言”等,它们只是在一些文言格式
和成语或其他词语中仍然被当做词用,如“祖传秘方”、“三言两语”、“不言不
语”等。
1.1.2.3 根据语素的意义分类
根据语素在语言环境中的活力能力,可以把语素分析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
和不自由语素(粘着语素)三类。在粘着语素中,有一部分的语素的附着性特别
强,它们在词中的位置也比较固定而且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或
附加意义,如:“阿~”、“第~”、“老~”、“~者”、“~儿”、“~性”等,这
种语素称为虚语素,简称虚素。虚语素的功能大都是帮助实语素组合,表示某种语
法意义,结构关系或语气。例如:们、吗、的、了、就、越、而、但,阿、儿、
子、头等。与虚语素相对的是实语素,简称实素。实语素指的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的语素。实语素表示事物、数量、处所、动作、状态等概念。自由语素都是实语
素,但粘着语素并不都是虚语素,粘着语素中也有实语素,例如: “律”总是和其
他语素组合起来出现,如:“一律”、“纪律”,“律师”,一般不单独使用;
“丰”也组成 “丰满”、“丰富”、“丰盛”等,而不单用。这个“律”和“丰”
都是粘着语素,也是实语素。换句话说,实语素有的自由,有的粘着,活动能力不
一样,尽管它们都有具体的词汇意义。
由此可见,根据语素的意义,我们可以把语素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两类。
实语素还可以根据它在古汉语里的用法分为名素(如:父、母、山、水、马、
民、心、他、个、东、道等);动素(如:取、立、交、走、出、进、吃、睡、
想、放等);形素(如:红、白、大、小、高、底、冷、热、粗、细等)。
根据语素的活动能力,有些人把语素分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
素三类。所谓半自由语素指的是不独立成词,但能自由地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
素;不自由语素指的是不能单独成词,而且在组合中位置有固定的语素。那么,实
语素就包括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虚语素与不自由语素基本不一致。


8


有些语法著作把实语素叫做词根,而把虚语素叫做词缀。也有的把虚语素称为
附加语素。在粘着语素中还有一种是既可以附在语素后面,又可以附在词和短语后
面的语素,人们常称为语尾,常见的有:“们”、“着”、“了”、“过”等。
从词汇的角度看,实语素和虚语素的差别是:实语素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而虚
语素则是附在实语素上,表示附加意义的。从构词能力方面看,实语素和实语素相
加,构成符合式合成词,而实语素与虚语素相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一个词如果
带上虚语素,有可能改变这个词中实语素所代表的词性,而实语素与实语素相加,
不牵扯这个问题。例如:
念(动词)

念头(名词)

苦(形容词)

苦头(名词)

读(动词)

读者(名词)

绿(形容词)

绿化(动词)

机械(名词)

机械化(动词词)

作(动词)


作家(名词)

上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左边是不带虚语素的,右边是带虚语素的,可以看
出两边性不同。这说明,虚语素在词中起一定的语法作用,它们具有构形能力,比
如“头”、“者”、“家”名词标志,“化” 有时能构成动词,有时能构成名词。
1.1.3 语素的特性
现代汉语语素有以下基本性质:


语素的第一个性质是它是两极性的语言单位。一切语言单位都有两个极,一个
极是语音,另一极是语义,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构成语言单位。语素既然是语言
单位,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任何一个语素在人们口头上都呈现为一定的语音
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风”的语音形式是 “feng”表示空气流动的
现象,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火” 的语音形式是 “huo”表示物体燃烧时发
出的光和热。实语素是音义结合体,在这一点上语法学界没有分歧意见。问题


9

是虚语素是不是音义结合体?在早期语法学著作中,往往使用“意义很虚”这
样一种不确切的表示说明虚词或虚语素的寓意性质。“意义很虚”是人们尚未
认识到词汇意义同语法意义的差别时所在不精确地理论概括。我们认为虚语素
的意义是语法意义。意义最“虚”的结构助词,如“的”、“地”、“得”,
它们的意义是结构关系意义,而语法义的重要性征之一是具有声音和意义两个
极的。


语素的第二个性质是它在使用上的非自由性,而且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的第三个性质是它具有配律功能。



语素的第四个性质表现在结构上。语素具有内部结构。它的结构可能是单层
的,也可能是多层的。

1.1.4 语素和词的关系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活动的单位。所有词都由语素构成的。自由语素能
单独成词,它们既是语素又是词,如“你”“吃”“葡萄”。大部分单音节词实际
上与自由语素是同一形式。词和语素的区别在于前者能自由活动,后者不能自由活
动。黏着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才能自由活动,如“民”“机”“习”这
些语素虽有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中只有跟别的语素结合(如“人民”“飞机”“学
习”)才能成为自由活动的语法单位,那就是词。
所谓“自由活动”并不就是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意思。汉语的大多数
虚词独立性较差,如“们”“吗”都不能单说,但它们的活动能力很强,结合面很
宽,不仅可以跟短语、句子结合。如:
老师们

学生和老师们

兄弟姐妹们

吃吗

吃葡萄吗

你吃葡萄吗


虽然,这里的“们“和”吗”并不是构词成分,它们具有句法上的功能,它们
是词。所以,凡是具有句法上的功能,能够自由地跟某些语法单位结合的最小形式
也是词。


10

总之,语素和词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语素是构词的单位。自由语素能单独成
词,半自由和不自由语素却不能独立成词,它们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5 汉语语素和汉字
汉语语素在形式上相当整齐,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因为汉语的每个单音节几
乎都是有意义的单位,并且都有声调,所以从语音上来看,汉语语素几乎都是一个
有意义的带声调的音节。
汉语语素反映在文字上是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汉字,绝大多数汉语语素用一个汉
字表示。在汉语里,语素基本上可以跟字互相对应---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
体;而字是语音、语义和字形的结合体。
当然,汉语里也有一些多音节语素,可是跟单音节语素相比,数量是微不足道
的。多音节语素里的音节(汉字)只表示语音,并不表示语义。例如, 有些音译词
用几个汉字表示,只不过是语音的组合,并不表示意义。如:“microphone---麦克
风”。“麦克风”不是三个语素,而是一个语素。如果英语的“microphone”用译
音法,译成 “扩音器 ”,那么就是三个语素了。
1. 1. 6 汉语语素的研究现状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以来,语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状
况 20 世纪 50 年代起才有所变化,一直到 70 年代末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问
世,该书对语素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了比较的深入的论述,并提出有关语素的
大小、语素的异同、语素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语素与词的对应关系等问题,这才引
起大家对语素研究的重视。1981 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第一次明确地把语素
定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的第一级,并作为语法教学的
基本内容。此时语素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地位才真正得到确认。正如施光享《语素

研究述评》《语文导报》(1987,6)所指出的: “建立起语素的概念就突破了语
法研究以词为下限的框框,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视野,这对认识汉语语法的特点将是
一个促进。”这个突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构词法向纵深方向


11

发展;第二,加强了对语素直接组成词以上语法单位(短语、句子)的认识;第
三,加强了词义的精细分析。
最近几年来,语素研究在整个汉语语法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的趋势。人们普遍对
语素的注意力加强了。张茜《对语素的认识》(《逻辑与语言学习》1989,6)甚至
与人为可以“绕过词的概念,直接用语素来说明句法结构的组合”。淡然也有人对
语素存在的价值表示了否定意见。陈重愚《关于语素理论的思考》(《汉字文化》
1991,1)便认为语素是汉语语言学中不具有解释力的虚有的主观单位,这一观念是
“舶来品”,不适合汉语汉字的“国情”,而语素理论更是“一个充满矛盾、很难
自圆其说的体系 ”,因而“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王洪君“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
语”(《中国语文》1994,2)认为 “汉语中所谓“语素”仅在“最小的音义结合
体”这一意义上与英语的 morpheme 相当,而在是否是语音、语法单位的交汇,是
否是以不变之音形参与更大结构的构造等特点上都不同于 morpheme,而与 word 相
当。”它认为““ 字”的名称比“语素”更能确切地反映该级语法单位在汉语中的
特殊单位。”在如杨成凯《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仑之三》
(《汉语学习》1994,6)认为语素不应看作语法单位。他认为, “迄今为止,所
有的汉语语法书都讲以词造句,而不是讲以语素造句,那就证明语素只能是构词法
的基本单位,而不是语法的基本单位”。“在我们还不能以用语素造句的规则取代
用词造句的规则的情况下,讲语素是语法单位,一切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没有实
际意义”。它认为,“在语素中讲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一切词都是由语素构成
的,还有体系内部不协调的问题。”
这两种走极端的观点,尤其是后一种“语素取消论”显然很难令人信服。因为
不管重视还是反对语素的研究,“语素”实际上是客观的存在的,它无法用中国传
统的“字”来代替,也不等于“音节”或“词”。它在构词法以及词义研究方面的

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1. 2 关于“家、士、员、者”等语素的研究现状
赵艳平在《“家”释义献疑》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家”的释义有两处不
妥:1. 把“科学家”的“家”一处释作词根,一处释作词缀,前后处理不一致。2.


12

把“老三家”的“家”释作后缀。它究竟是词根还是词缀?经过研究,赵艳平指
出,不论是“作家”、“艺术家”还是其他什么“家”,首先必须掌握某种专门学
识或者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其次,从语素表义作用的角度来分析词的结构,将
由“科学家”的“家”构成的一类词作为以“家”为中心的偏正复合词,比构成的
附加式复合词更合适。作者倾向于将“家”作为类后缀的观点。另外,赵先生在
《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词缀探析 》一文中也将“士、员、者、家”等这些语素
作为类词缀,由于此些语素意义还是比较实在,并尚未完全虚化,不宜作为词缀。
他还指出,此些语素是构词的成分,它们的位置如何,它们构词能产是怎样,它们
表示那种词性等问题。
葛本义在《现代汉语词汇学》认为:“至于那些被称为准后缀的成分,如
‘师、员、热’之类,由于他们的词汇意义还非常明显,在实际运用中,它们仍然
是以词根语素的性质出现的,所以还是不要把这些成分作为词缀对待为宜”。
李伟实在《“家”字解析与溯源》提到“家”字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根据文字
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他认为“家”字在商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早就产生了。
王茂春在《词缀“者”和类词缀“家”的对比分析》已说明“者”和“家”等
语素的性质。他还认为“者”和“家”各自覆盖的领域有多细微的分工,有时两者
可以互相替换,比如“思想者”,“思想家”,但有时两者不能互相替换,比如不
能说“文学者”,但可以说“文学家”等等。
张自强在《论有关古代汉语中的“士”的几个问题》 已提到“士”字的构
形,“士”限于哪一部分人。此外,他还将“士”和“卒”区分清楚。
吴明月者在《现代汉语类词缀》一文中认为“士”是由表示“男子”的词虚化
而来、“员”由表示从事某职业或具有身份的人的词虚化而来、“家”是通过隐喻

衍化而来的类后缀、“者”由辅助性代词转化而来的后缀。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对“家、士、员、者”进行较为全面、系统性研究的
著作尚未出现,四者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1.3 关于“gia, sĩ, giả, viên ”等语素的研究现状


13

在世界平面上看,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中
国人占世界人口的 1/ 5,所以汉语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我们越南人的注
重,尤其是越南人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基本的要求是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与汉
字的全面掌握。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学者都意识到汉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
教学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开始学习汉语词汇,学者们都见到语素问题被放在第一
部分,这说明汉语语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单位。语素的重要功能是构词功能,
所以在词汇教学中人家很重视语素问题。意识到汉语语素在学习汉语中的重要作
用,很多学者已经把“语素”关联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论文,自己的学习报告,科学
报告投入时间把“语素”关联的问题去研究。
武氏金花者在《Từ ghép Hán Việt trong từ ghép tiếng Việt hiện đại》(汉越合成词
在于现代越南语合成词) 研究中也提到 “X + giả”及“X + viên”等两种构词方式。
罗文清在他《Nghiên cứu tổ hợp song tiết Hán Việt 》(Có đối chiếu với tiếng Hán)
(“汉越双音节组合研究”(与越南语对比))也提到 “X+员”、“X+者”、
“X+家”、“X+士”以及 “X+viên”、“X+giả”、 “X+gia”、 “X+sĩ” 等八
种汉越双音节组合构词方式。
多年来,越南人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大部分都以教授语法知识为主,词汇则被认
为不具备生成能力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近,对语言习得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词
汇教学,语素法是一种新的词汇教学方法,但是语素法的应用是非常有意思的。由
此可见,语素越来越被得到了学习者的注重。
总之,越南学者对“gia, sĩ, giả, viên ”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对它们研究的著作
较为空缺,还待人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本论文打算把 “家” 与 “士”、“者” 与 “员” 等语素的产生与发展、语

法特点以及语义特点进行比较;然后把 “家”与“gia”、“士”与 “sĩ”、“员”
与“viên”、“者”与“giả” 进行对比。


14

小结
第一章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素,通过第一章,我们 既能了解到现代汉语语素
的概念、语素的分类和语素的特性,又能了解到语素与词的关系、汉语语素与汉字
的区别,以及语素的研究现状。可以确定,“家、士、员、者”都是现代汉语里使
用频率较高的不自由语素,它们具有现代汉语语素的所有特性。本人在第一章的研
究基础上,第二章继续深入考察研究“家、士、员、者”等四个语素的产生和发展
及其特点,由它们组成的词语的语法特点以及它们的语义特点,并且找出四者的异
同。


15

第二章
现代汉语构成指人名词“家”、“士”、“员”、
“者” 等语素考察与对比
2.1 “家”、“士”、“员”、“者”等语素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
2.1.1 语素 “家” 的产生与发展
“家”是由表示房屋的 “宀” 和表示猪的 “豕” 组成,本来是指 “屋内、住
所”,后来引申指 “家族、家庭”。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活动常常是以家庭为
单位进行的,所以“家”在表示家庭时隐含有 “从事某业”义,即 “家” 是从事
某业的产生单位,如“店家”在产生之初指的是 客店 、旅馆。例如:
(1)“孤市人希冷欲水,昏昏一盏店家灯”-(宋陆游《剑南诗稿》八,《双
流馆舍》)“酒家” 最初的是指 “酒店”,例如:
(2)“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汉书三

七乐布传》)“渔家” 和“船家” 分别指以打鱼为生和驾驶自己的船摆渡为生的人家。学
术研究常常父子相传或师徒相传,也是在相当于 “家” 的单位基础上进行的,所以
“家”可以指专事某学术的门派,如春秋战国的百家。“家” 隐含有“专门”义。
技艺精湛或学术甚深的被称为行家、大家、专门家。用单个的从事某业或某术的人
代指 “家” 的单位,也是通过隐喻以部分代整体而来的。渐渐地,“家”可以用来
指单个人了,在某一方面知识非常丰富的人或专门从事某一活动极有影响力的人被
称为 “X+ 家”。
语素“家”又是纯词缀又是类词缀。一个语素可以算作类词缀就应该具备或者
是词义虚化或者是词义变化,如 “孩子家”、“女人家” 的 “家” 意义完全虚


16

化,可叫做纯词缀;“专家”、“作家” 的 “家” 意义发生变化,所以叫做类词
缀。
2.1.2 语素 “士” 的产生与发展
“士”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是一个出现频繁的字。如“男士”、“人士”、
“战士”等。在古汉语中,“士”一般用作单纯词,可以表述很多意义。
“士 ”是象形字,据郭沫若的解释,本义为“牡齐之形”,也就是男性生殖
器。若仅根据字形推断,“士”之外形还极似一个把头发梳起的人,上面用一根木
棍或木杆把头发串起来,所以本义不但指未婚的成年男子,古代男子要到二十岁才
这样束起头发,并且带上帽子,成为“冠礼”,意味着长大成年了,就可以外出参
加正式的社会活动。
“士” 的源义及其对缀义的影响。“士” 在古代有两个重要义项。一是男子
的美称。孔疏:“士者,男子之大号。”“士”也用来称呼读书人,“知识分子”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士。先秦时就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 《汉书- 食货志》说:‘士、
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也就是说,士是四民之道,是以学识取
得地位的。由此可见,“士”指的是受过教育,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有一定社会地
位,受人尊敬的人。“士”用于男子美称时,含有 “男性”、“地位高”、“有知
识” 的语义特征。“士” 还能指称军人,受 “士” 的前一义项的影响,在最初指

军人时特指站军上的甲士,地位高于 “徒”。因为古代从军作战的人都是男性,所
以表“甲士”的士隐含有 “地位高”“男性” 两个语义特征。现在 “士” 仍可以
指称军人,但是不含有 “地位高” 义了。
由 “男子” 之义推进,“士” 的含义演化为 “从事耕种的男子”,而且是其
中精壮的男子。可以说在商周以前,“士” 只是对男子的称谓,没有阶级属性。
商代,“士”成为社会等级之中的一个等级。周初将殷代遗留的旧贵族统称为
“殷士”。《尚书》中的《多士》、《多方》篇,是西周初年周公代周成王对殷遗
民进行的训诫,文中直呼丧权失国的殷贵族为 “商王士” 或 “殷遗多士”,诰令
他们 “臣我多逊”,也就是服从周的统治,不但可以 “尚有尔土”、 “尚宁干


17

止”(即仍可占有土地,平平安安地生活)而且可以“迪简在王廷,尚尔事,有服
在大僚”(即提拔到王廷中担任要职,继续享有贵族的特权与地位)。
西周建立后,在统治的区域实行宗法分封制,“士”正式为分封之中的一个等
级。按照分封制的规定:周天下、诸侯、卿大夫都要把自己的庶子,幼子和宗族兄
弟,以另立小宗支庶的办法逐层分封出法,在周天子以下形成各级宗法贵族系列,
“士”处于这系列的最末等,大约是介乎大夫和庶民中间的一个等级,在平民庶人
之上,属贵族的最低级,由于隶属上一级贵族,行为不自由,缺乏独立的人格。
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士,从一从
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清代段玉裁注曰:“凡能事其事者称士。” 从
许慎和段玉裁的解释中可以得出,所谓“士”,即指具有做某事之技能的人。由此
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士”逐渐脱离农耕,称为一个新的群体,他们专门追求
各种治术和学术,与普遍庶人的生活情态完全不同了。
春秋时期征战频繁,所以士一般接受文武合一的良好的教育,包括礼、乐、
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即通常所说的“六艺”,所以一个士可以执干戈
以卫社稷,也须具备学术涵养,凭此来担任卿大夫的家臣,不需要直接参加劳动,
经济上主要靠公卿大夫的赏赐和 “食田”的土地收入。此时的“士”,属于社会上
的一个特殊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还指贵族的最低一级。如《榖梁传- 僖公十五年》中记
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战国文献中,以“士” 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
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为了区分不同的
士,相当的人便对士进行分类。《黑子- 杂守》篇把士分为 “某士”、“勇士”、
“巧士”、“使士 ”。《商君书- 算地》把士分为 “谈说之士 ”、“处士”、“勇
士”、“技艺之士”、“上贾之士”。《庄子- 徐无鬼》把士分为 “知士”、“辩
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
“兵革之士”、“梏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


18

战国后期,士脱离了传统血缘宗法体系,离开隶属的宗法家族的贵族沦落民
间,于是,“士”的内涵义逐渐扩展。


“士”可以对男子的美称,例如:
(3)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男序》)-



“士”可以指武士或兵士, 例如:
(4)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 项羽本纪》-



“士”可以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例如:
(5)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读孟尝君传》)(6)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赵策》)-




“士”可以指读书人,例如:
(7) “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 魏志- 赵策》)-



“士”可以指掌管刑罚或司法的官员,例如:
(8) “管夷吾举于士。”-(《孟子- 告天下》)-

2.1.3 语素“员”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指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也是指人员,引申为官员、官使,如 “大
官”、“要官”。后来与政府工作或民政事务有关的人常常被称为“X+ 员”,如
“公务员”、 “邮递员”。因为“员”可以用来指人员的数量,所以在使用“X+
员”来指称某人时,这样的人通常是集体中的一分子。
关于语素“员”的来源问题,任学良(1981)表示,汉代“吏、员”经连用,
词尾“员”即来源于此。尹海良(2007)则进一步指出,语素“员”是自由词素通
过逐渐构词定位和语义类化形成的。
关于“X+员”的性质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词根”说。


19

曹保平(2004)认为,“~员”的意义还比较实在,并且都不定位,因此是词
根。常敬宇(1986)也表示,“~员”能在词典中查到词汇意义,并不表示虚化的附
加意义,因此,将其看作词根语素更为恰当。
第二种,类后缀说。
持此种观点以陈光磊(1994)为代表。他将“~员”划归类后缀一类,“所谓
类后缀,就是类乎词缀的词素。它比词缀的虚化程度差一些,又没有词根的意义那

么实;是一种半实半虚(一般是虚>实)而在复合词里结合面相当宽的词素。”
马庆株(1998)认为“~员”是准后缀。它指出“准后缀介于真词缀和词根二
者之间,吕叔湘先生称之为类语缀,我们比照准宾语的定名把它称为准词缀,即一
种扩大了的意义上的词缀。”
汤志祥(2008)也把“~员”归入了准词缀一类。他把词缀分成三类,即纯词
缀、准词缀、类词缀。他认为准词缀具有如下特点:“(1)词汇意义具有部分‘灵
活性’,即词素本身的词汇意义已经弱化,但还存在,可称为 ‘半实半虚 ’;
(2)构词功能具有较强‘能产性’,即词素同时表示语法意义,大多具有较强的构
词功能;(3)构词能力具有‘粘着性’,即词素本身多数不能独用;(4)分布位
置具有‘定位性’,即构词时词素位置固定;(5)构成词语具有‘类化性’,即所
构成的词语显示某种词性;(6)构成的词语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
根据马庆株和汤志祥的论述,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们所谓的“准后缀”也就是
上面谈的“类后缀”,只是所用术语不同而已。
第三种,“后缀”说。
吕叔湘(1980)明确指出,“~员”是后缀,指集体中的成员或从事某种职
业、担任某种职务的人。王勤(1983)、朱茙汉(1984)等也持此观点。
2.1.4 语素“者”的产生与发展


20

关于语素“者”来源的问题,冯凌宇(2008)认为:“者”在古代汉语里经常
作词尾,如老者、长者、来者、往者....现代汉语把词尾“者”直接沿用下来,构成
许多指人的名词或其他的词。
尹海良(2007)则表示“者”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助词语法化而来,它直接来源
于古代汉语中的“......者,.......(也)”判断句式。
朱英贵(2005)则认为,“者”在古代汉语中用法之一是作为构词附缀,粘附
于实词或短语之后,形成一个附加式的“者”字结构,而表人名词类词缀“者”既
是从这种用法的“者”演变而来。
郭锡良、唐作藩等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者’是起辅助作用得代词,它称代

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用,必须放在其他词和词组的后面,
构成‘者’ 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作为辅助性代词的 “者”
不像前文提到的“士”、“民”、“星”等的源词一样有实在的意义,它只能附加
在其他词或词组或词组的后面来体现“者”字结构或“者”缀词的所指。因为表人
名词语素“者”的来源与其他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有很大的不同,决定了它在
与词根的搭配、加缀词的色彩等方面与其他后缀(类后缀)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学术界对于“者”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下面四种观点。
第一种,以吕叔湘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者”是后缀。吕叔湘(1979)认为,汉
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者”作为后缀是其中的一个。武占坤、王勤(1983)、朱
茙汉(1984)、曾晓鹰(1996)、朱亚军(2001)等都将“者”归到了后缀一类。
马庆株(1998)称“者”为真后缀。他指出 “真词缀指的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是
构词的语法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是真词缀:(1)不成词并且
意义虚灵的定位语素.... (2)可以成为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的粘附在词根上
得相对定位的构词成分.... (3) 附在成名词语素后面的成量词语素。”可见上面的
“真词缀”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词缀,而“后缀”只是词缀的下位分类而已,本质上
不存在差异。
第二种,赵元任(1979)认为“~者”是复合词末了的结合面宽的语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