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ải bản đầy đủ (.pdf) (92 trang)

(Luận văn thạc sĩ)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ên nam khi sử dụng trợ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Bạn đang xem bản rút gọn của tài liệu. Xem và tải ngay bản đầy đủ của tài liệu tại đây (908.58 KB, 92 trang )

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语大学
研究生系
*********

刘玉英

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偏误分析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KHI SỬ DỤNG
TRỢ TỪ “得
得”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硕士学位论文

学科专业:汉语教学法
专业编号:60140111

2017 年于河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TRƯỜNG ĐẠI HỌC NGOẠI NGỮ

***************

LƯU NGỌC ANH

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偏误分析


PHÂN TÍCH LỖI SAI CỦA SINH VIÊN VIỆT NAM KHI SỬ DỤNG
TRỢ TỪ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LUÂ
ẬN VĂN THẠC SĨ

Chuyên ngành: Lí luận & Phương pháp giảng dạy tiếng Trung Quốc
Mã số chuyên ngành: 60140111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TS. Hà Lê Kim Anh

HÀ NỘI - 2017


声明
硕士论文《越
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偏误分析》是本人在
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考察取得的结果。本人遵守学术规范,文中引用
的理论观点,所参阅的文献资料皆以注明出处,无抄袭之举。本人保证
本文的所有内容都是本人经过研究、探讨和参考诸位学者以前的著作而
总结下来的结果。
特此声明!

2017 年于河

刘玉英

i



致谢
两年读研的时间即将结束,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了。回想起来本
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感激。
在我的求学路上,我要衷心地感谢河内第二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
们和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各位老师所给予的培育
和教诲。我在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你们的风范和人格魅力而且你们的辛
勤努力和无私帮助使我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一切都令我终身难忘

特别是我想向我的导师何黎金英博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初稿再到定稿,我已收到了我导师的宝
贵意见和指导。尽管导师工作繁忙,惜时如金,但何老师已经细心评阅
,给我推荐有用的参考资料、诸多悉心的教导和指点,对论文的完成起
着巨大的作用。至此之际,我也想诚挚地感谢对论文所给予的评阅和批
评的各位专家。
最后,我深深地感谢我亲爱的父母。感谢我全家人这么多年来在我
学业、工作和生活上总在我身边理解我,默默地鼓励、安慰并支持我。
对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敬仰和感激不是语言能够表达,我唯有以不断努
力前进作为最好的感恩和报答。所有的感谢难以尽述,最终汇聚成一种
对人生的体悟。

ii


摘要
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使用率很高,其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也很复
杂,是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对比分析的基本上,以汉
语结构助词“得”的义项为参照点,分析“得”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
,以便探讨汉越南语的异同点,并从语义、句法、语用功能方面进行深
入的对比分析。汉语的“得”与对应的越南语词汇之间无论在语义方面还

是在句法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结构助词“得”
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对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习得进行研
宄。本文在前人的研宄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语料收集与调査问卷的形式
,通过调查,本文针对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
。将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得”的偏误进行归纳,总结了偏误类型,包
括误用、误加、遗漏、错序四个方面,从偏误的类型找出偏误的原因,
如: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与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
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宄,能帮助、指导越南学生更好地掌握汉
语结构助词“得”,并且提高他们运用“得”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助词“得”的偏误分析,助词“得”,汉语助词“得”,越南学生
使用汉语助词“得”的偏误分析。

iii


目录
声明 .........................................................................................................................i
致谢 ....................................................................................................................... ii
摘要 ...................................................................................................................... iii
目录…………………………………………………………………………….iv
前言 ........................................................................................................................1
1、
、选题理由 ..................................................................................................1
2、
、研究目的 ..................................................................................................1
3、
、研究任务 ..................................................................................................2
4、
、研究方法 ..................................................................................................2
5、

、研究对象及范围......................................................................................3
6、
、论文结构 ..................................................................................................3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4

1.1.偏
偏误分析理论 ..........................................................................................4
1.2汉
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基本知识.......................................................................7
1.2.1.历
历史由来: ...........................................................................................7
1.2.2.汉
汉语结构助词“得
得”的
的语义与语法功能 ..............................................7
1.3.汉
汉语助词“得
得”及
及助词“得
得”习
习得的研究综述 .......................................16
1.3.1.关
关于助词“得
得”的
的研究.........................................................................16
1.3.2关

关于结构助词“得
得”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21
小结 ..............................................................................................................30
第二章

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偏误分析 .................................................31

2.1.助
助词“得
得”偏
偏误语料收集........................................................................32
2.1.1.调
调査对象 .............................................................................................32
2.1.2.语
语料说明 .............................................................................................32

iv


2.1.3自
自然语料的考察统计结果..................................................................32
2.1.4. 问卷调查的考察统计结果................................................................39
2.2. 越南学生使用汉语结构助词“得
得”的
的偏误类型 ..................................50
2.2.1误
误代偏误 ..............................................................................................50

2.2.2. 误加偏误 ............................................................................................52
2.2.3. 遗漏偏误 ............................................................................................54
2.2.4. 错序偏误 ............................................................................................56
2.3.越
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
得”偏
偏误产生的原因 ...........................................57
2.3.1.母
母语的负迁移 .....................................................................................57
2.3.2.目
目的语规则泛化.................................................................................58
2.3.3教
教学与学习方面的影响......................................................................59
小结 ..............................................................................................................61
第三章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助词“得
得”教
教学建议与对策 .............................63
3.1.调
调査问卷的教学需求数据分析 ...........................................................64
3.2.教
教学建议及对策....................................................................................66
3.2.1.对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建议.....................................................................67
3.2.4对
对越南汉语教师的教学建议 .............................................................71
3.3.汉
汉语助词“得
得”教
教学的初步对策 ...........................................................72
3.3.1.汉

汉语助词“得
得”功
功能使用偏误的教学对策 ........................................73
小结 ..............................................................................................................73
结语 ......................................................................................................................75
参考文献 ..............................................................................................................76
汉语: ..................................................................................................................76
附录 ........................................................................................................................ I

v


前言
1、
、选题理由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长期以来有密切关系,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南与中国在各个方面,领域等的合作迅猛发展,引得学习汉语的人
也越来越多。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普遍的语言之一。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越南学生遇到不少困难,特别在语法方面。通
过自己的学习与日常交流经验,我发现越南学生在使用现代汉语助词“
得”时经常出现偏误。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然语料收集与问卷调查等
方式,在越南语与汉语助词“得”对应的语义特征以及句法特征进行对比
分析的同时对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将越南学生
汉语助词“得”习得中的偏误进行归类,总结出偏误类型有误用、误加、
错序、遗漏四个方面,从偏误的类型找出偏误造成的原因有越南语的干
扰、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的策略不适与学习环境的影响。从此在越
南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的知识提出学习与教学的策略。通过本文研究的成
果,希望越南学生更加了解现代汉语助词“得”以及减少偏误。
基于上述理由,本论文试图从越南学生常用助词“得”使用中的偏误

入手,通过实际偏误分析,寻找偏误成因,提出纠正偏误的方法,指导
学生造出正确的句子,更好地促使越南的汉语教学工作。
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
• 弄清汉越语助词“得”的特点、作用和用法等基本知识以及偏误分
析理论等。
• 分析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的偏误,对偏误进行分类并找出偏误

1


原因。
• 为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3、
、研究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论文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 综述有关助词“得”的理论问题及其偏误分析理论。
• 收集越南学生汉语作文,并从中找出有关助词“得”的例句。
• 统计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的偏误,对偏误进行分类、分析,
找出偏误原因书。
• 对越南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助词“得”提出一些建议及教学对策

4、
、研究方法
• 分析法:
对越南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助词“得”的偏误进行分析。
• 统计法:
对学生偏误的考察结果进行统计、分类。
• 引证法:

本人参考前人所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为本论文的论点提供准确的
论据。
• 考察法:
本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越南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助词“得”的实际情
况与使用时常犯的错误。另外,本人收集学习者的自然语料,在所收集
的语料基础上对学生使用助词“得”的偏误进行考察。
• 归纳法:
对所获得对比分析结果进行归纳,考察并分析偏误后归纳偏误的原因

2




5、
、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书写及使用的偏误,
汉语助词“得”的特点、作用及用法等是本人用来解释分析偏误的依据。
6、
、论文结构
本论文除了前言、结语、目录、参考文献及附录之外,一共分为三
章:
第一章: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越南学生使用助词“得”的偏误分析
第三章:汉语助词“得”的教学建议与对策

3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1.1.偏
偏误分析理论
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很
大的意义。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
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
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使得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情
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对学习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可以
验证自己对汉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好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目
的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对研究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研究
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标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
“偏误”这个概念于1967年由语言学家科德在《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一文中首次提出,同时,他还将“偏误”(error)与“错误”(mistake)进
行了区分。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行为(languageperfor
mance)范畴;而“偏误”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范畴。科德这样的划分是以学习者是否具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完成某一
表达为标准的。他还指出:“偏误”实际上是学习者语言系统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偏误”,是因为人们是以外界的语言标准来衡
量它们的。
偏误现象几乎与语言学习过程中共存。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
学习者先要考虑的是意义的表达。因为如此,在语言规则还没有成熟的
时候,各种形式的语言偏误出现就难以避免。不能否定,有些偏误的出

4



现是语言学习的必经阶段。曾有学者指出,不犯偏误是学不会语言的。
语言学家埃利斯在《二语习得研究》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表述,不光是学
习外语的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会出错,儿童学习母语也是一个由偏误到
逐渐准确、流畅的过程,就连成年人讲本族语不是也会经常出错吗?不
过,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情况的正确认识也不尽相同。语言
学习者对其所犯的偏误现象,一般会认为是个有缺陷的、丢面子的事情
,而加以回避;儿童在学习母语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则常被认为是过渡性
的,而不被重视;对于成年人在讲本族语时所出现的错误则大多只被轻
描淡写得归为口误。
第二语言教学史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就对偏误现象有过一
定的研究。风靡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曾认为,在第二语言
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大多数都来自于学习者自身母语语言系统的
干扰。只要通过从语法结构和语音等方面对母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能预测和避免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到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人们在语言学习实践中的逐渐认识,有学者意识
到对比分析理论在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错误方一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并非来自母语的干扰,也无法通过两种语言的对
比来加以解释。这时,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
误除了受母语的干扰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由此,人们
开始把研究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语言学习的过程上,着眼于学习者的语
言错误,以期发现和了解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过程。
学者们还对“偏误”提出了三条规则:一是可理解程度(comprehensibi
lity),是指含有偏误的句子所传达的意义是否能被理解,也就是看偏误
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句意产生影响;二是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是

5


指听者或读者对偏误严重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偏误是否会影响正常的交

际与交流;三是冒犯程度(irritation),是指偏误对听者或读者所产生
的感情上的刺激(这是从语用学方面来衡量一个句子是否有出现偏误)
,一个句子可能从语言知识的角度来看没有出现任何偏误,但是却缺乏
特定场合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从而使对方在感情上有所不能接
受。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的宗旨是对学习者的偏误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确
定这些偏误的来源,即通过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出现的语言偏误,
揭示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并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偏
误分析理论的建立是对语言教学的一大发展,开拓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的思路,也使语言教学实践中对待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态度和方法越来越
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习者的语言偏误进
行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熟悉的程度;
其次,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语言的;最后,偏误分析对第二语言
学习者本人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鲁健骥(1994)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中提出偏误分
析的四大类: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以及语序偏误。越南学生
在使用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时最典型的却是误代偏误。
根据产生误代偏误的具体原因,误代偏误又分成四类:时体偏误、动词
次类偏误、特殊句式偏误以及共现偏误等。
从上讲可以说,偏误的出现是语言学习者为了习得语言而使用的一
种学习手段,而偏误分析是语言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所作的本
质假设的一种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语料的偏误分析,发现本校汉

6


语教学过程中关于汉语助词“得”教学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帮助我们越
南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2汉

汉语助词“得
得”的
的基本知识
1.2.1.历
历史由来:
关于“的、地、得”的历史来源,过去学者已经做过较详细的论述: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助词“的”在历史上其实出现的比较晚,从 8 世纪到
12
世纪,即唐宋时期,只有“底”、“地”,还没有“的”。那时,在描写性的
定语和状语后写作“地”,其余则写作“底”。至于“的”,是在宋代以后才
出现的。到了元代以后,慢慢地“底”、“地”不分了,都写作“的”。清代
小说《红楼梦》便是这样。“五四”运动以后,汉语书面语言受欧洲语言
语法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底、的、地”三分的用法。三分的标准是:领
属性的定语用“底”,限制和描写性的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这种用
法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特别是在翻译作品里我们更会
经常见到。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以后,表示是领属性定语的“底”字,人们不再使用了。不管是
领属性定语还是限制性和描写性定语,都写作“的”。“底、的、地”三分
的用法也被“的、地”两分所代替了。结构助词“得”是由动词发展而来的
,先秦时期“得”主要是动词“获得”、“得到”的意思;到了汉代“得”才可
以放在动词后面构成动补结构;到了唐代,助词“得”才得以真正成为的
词尾,表达某种情况表示结果。
1.2.2.汉

汉语结构助词“得
得”的
的语义与语法功能
汉语结构助词“得”,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与后边的词或短语组成程
度补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补语都必须加“得”

7


。“得”做结构助词被认为是补语的标志,表示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一
是表示程度,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与补语中间,说明所达到的程度的成分
;二是表示状态,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表示动作的结果状态的词语,或者是形容词后面描写具体情态的词语
;三是表示可能,用在动词与补语中间,表示能不能、可以不可以的成
分。“得”字在三个补语句有如下一些具情况:
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是用在形容词或心理动词之后,表示某种性质或心理状态
的程度的补语。可以充当程度补语的形容词有“多、死、坏、透、慌”等
:副词有“很、极”等;动词有“要命、要死”等。谓语动词、形容词和程
度补语之间用不用结构助词“得”取决于后面程度补语。用“极、透、死、
坏、多”作程度补语时,不用“得”;用“很、慌、多、不得了、要死、要
命、厉害”作程度补语时要用“得”。“得”表示程度,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
的补语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跟补语之间不能插入“了”和“过”。程度补
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如下:
动词/形容词+得+形容词:一般在谓语动词或谓语形容词前
边可以加副词:“很、非常、太、十分”等。
例如:
(1)

爷爷病得

得严重。

(2)

这次足球比赛,我们班踢得
得非常好。

动词/形容词+得+不+形容词:一般在谓语动词或谓语形容词
前边加“不”表示否定。
例如:

8


(3)

这家饭店的菜做得不好吃。

(4)

这个房间布置得不太整齐。

动词/形容词+得+很/慌/多/不得了/要命/要死/不行:一般作程
度补语时要用“得”,如下:
1. 心理动词/形容词+得+很:表示程度很深。例如:
(5)

他考上了国家大学,家人都高兴得
得很。


2.
心理动词/形容词+得+不得了:表示非常的意思和表示情况严重的意思
。例如:
(6)

看到我,他惊讶得
得不得了。

3.
心理动词/形容词+得+要命/要死: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和表小?非常的意思
。例如:
(7)

小孩子看到他都怕得
得要命。

(8)

今年的冬天冷得要命。

4.动词/形容词+得+慌:一般用于口语,用于不太好的情况,表示难以忍
受。例如:
(9)

半天没吃东西,饿得慌。

5.
形容词+得+不行:表示程度极深,快到不能承受的程度和表示“不得了”
和“非常”的意思。例如:
(10) 昨天搬家累得

得不行。
6.
形容词+得+多:“多”如果用于程度补语,“多”字之前不能加副词,表示

9


程度很高或者很大。例如:
(11) 姥姥的病好得多!
程度补语的注意规则
1.带不用“得”的程度补语的句子,句末一定要有
“了”。例如:
(12) 他的话把爸爸气坏了。
不能说:他的话把爸爸气得坏了。
2.动词或形容词跟补语之间不能插入“了”或者“过”。例如:
(13) 大级阶段侧重复杂句式和长、难句,注
意句式的变化与替代以及之间表达的差异,注意语气和言外之意。教师
开始引入讲解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义项,分阶段仔细地讲解各自的义项
,使用越南语对应表达进行语义解释,并区分三种类型补语重合义项的
异同点,这阶段教师在进行讲解和区分汉语结构助词“得”的语义时,教
师不可以同时讲解“得”的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语法功能,
因为这三个补语的语法功能很复杂,教师必须讲解各个义项的使用情况
,区分三者可以转换和不能替换的语境情况。教师应该注意归纳语法点
的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句式的结构、意义,二是说明常出现的错误类型
,先把这些讲解清楚,让学生打好掌握汉语结构助词“得”语义功能的基
础。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汉语结构助词“得”教学内容,教师还
可以准备一些教学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如:用PPT展示汉语结构助词“得
”语义的比较表格等。
其四,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三阶段是交际运用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交际运用环节就是体现语言教学目的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为语言训练

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在交际运用环节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组织课堂
活动,让学生做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能够在课外的实
际情景使用所学的语言。操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替换某一成分、问

69


答、根据情景说出合适的句子、完整句子的某一部分、看图说话、两人
对练或者分组玩游戏等。
其五,课堂教学过程的第四阶段是总结练习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
目的是沟通和弥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情感,了解问题;通过
有针对性的笔头练习,梳理教学中的问题,弥补不足,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当课所学内容与学习重点的认识,明确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为课下有
针对性的复习作准备。方法是教师简要归纳本课的教学要点;评价学生
们提出学习上的建议;询问学生的感受,请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必要的
解释或说明;做一些笔头的检测、巩固练习。
最后,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是布置作业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是给
学生课下的学习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及为新课学
习做好准备。复习巩固类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对初级阶段的学生
,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还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布置给他们多练习写汉字
,重点词语的造句。对中高阶段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比初级阶
段的学生高,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阅读教材,比如用汉
语结构助词“得”写一段话,或者练习写一篇文章等。

70


3.2.4对
对越南汉语教师的教学建议
作为一位汉语教师,想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前教师应该先仔细了解关于传

授内容的相关知识。对助词“得”,首先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时候是助词。
因为同一个汉字但“得“还可以当动词、能源动词。这个问题会干扰学生
理解和掌握助词“得”的用法。助词“得”主要出现在补语结构。那么什么
是补语?补语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补语的使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还有不同的补语类型像程度补语,可能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使用
起来又有何区别,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补语前要弄清楚兵完全
掌握得。教师要从很小的定义给学生解释让学生真真了解。特别是,教
师要强调“结构补语”的概念。助词“得”出现在哪个结构?给哪个部分修
饰。除了“得”还有“的”和“地”也是结构补语。三者是同音词。这个问题
如果分不清会特别影响到学生运用过程。
看到学生对助词“得”出现偏误的时候一定要找出原因。最多的偏误就是
遗漏和误代。原因有两个:一是母语负迁移。越南语补语给动词修饰不
要用结构助词。如果要强调动作状态才用到:

một

cách。二是对助词“得”语法功能不够了解。
教师该集中分别“得”,“的”,“地”三者的语法功能,经常用选择题给学
生练习。然后在课堂经常拿关于助词“得”的例如让学生翻译成越南语。
一出现错误要强调。特别对初级学生初步对汉语助词“得”还不认识如果
强调的话到时候在下个阶段造成偏误。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标准,因为如此,学生们都把教师在课堂上
说的话、写的东西看做自己学习的示范。每一位汉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这
一点,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以便标准化自己在课堂上讲
的汉语知识。

71


对于汉语助词“得”掌握问题,不是所有的汉语教师都能弄清楚其书

写特点和功能使用。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使用助词“得”的水平,课
堂上造句书写要特别留心汉语助词“得”的书写形式和格式;为学生批改
作业时,也要像书写规范汉字的一撇一捺那样来规范助词“得”的书写和
使用;在汉语助词“得”功能使用上的教学,一方面要给学生讲明白其具
体的使用功能,同时将汉语助词“得”的常见偏误进行及时纠正,好让学
生能分别其准确的使用方法。
作为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汉语助词“得”使用能力的
提高也必将促进其整体汉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汉语助词“得”的教学
活动也将更加完善日益发展河内外语大学的汉语教学工作。
3.3.汉
汉语助词“得
得”教
教学的初步对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们学生汉语助词“得”偏误类型多,产生偏误的
原因复杂多样。因此,在河内外语大学今后的汉语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
点:
第一,将现代汉语助词“得”纳入汉语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级别来讲授适量的助词“得”知识。对于初级汉语水
平的学生,助词“得”主要用在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教师要把其的用法
讲授清楚,明确各自适用的范围,辨析与越南语相似助词“得”的用法。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越南语的负迁移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本人发
现所有的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助词“得”时经常深受母语的影响,因此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助词“得”的
相同和差别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比法,指出两种语言助词“得”
的区别性特征,突出汉语助词“得”的特点,并对此进行针对性教学,让
学生从中可以更好地掌握、运用助词“得”,降低,甚至避免错误。

72



以下是本人通过语料调查、分析和参考资料结出学生汉语助词“得”
偏误的教学对策:
3.3.1.汉
汉语助词“得
得”功
功能使用偏误的教学对策
为避免汉语助词“得”功能使用偏误,本人建议进行以下几点教学对
策:
1、教师要总体介绍汉语助词“得”在补语结构的分类,每种的功能使
用。让学生明白这样分类的原因,就是根据汉语助词“得”不同的功能使
用特点来进行分类,让学生根本上能使用助词“得”。
2、按照补语结构,汉语助词“得”的种类进行分类教学活动。比如,
先解释清楚结构补语每一种的功能和使用规则,并给予相应的例句作为
参考说明和范例,然后介绍常用助词“得”的功能和使用规则。由于汉语
助词“得”有几种使用功能,因此在教学时,要先教授常用功能使用规则
,然后在逐步扩大其他功能的使用规则。
3、结合句法语义等语法教学,进行相关的汉语助词“得”教学活动。
越南学生关于汉语助词“得”功能运用上的偏误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没
能掌握好相应的语法知识所导致的。对句子结构的不了解、对语气和语
境的判断失误都会造成学生在汉语助词“得”使用上的选择错误,从而形
成了偏误现象。
4、重点讲解学生们普遍掌握不好的汉语助词“得”的功能使用规则。
教师一定要给予反复、耐心地讲解,指出他们为什么会出现混淆使用的
偏误现象。

小结

73



我们从分析越南学生汉语助词“得”使用常出现的偏误,进而指出其产生
原因,为的是想要克服本校学生汉语助词“得”的偏误现象,并希望降低
偏误比例,甚至终止偏误产生。为了能达到上面所述的目的,我们要对
河内外语大学及河内第二师范大学汉语助词“得”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及对策。
对于学习者,学习是首要任务,学习者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应该起着
主动性的作用。对于汉语教学活动,除了教师以外,教学大纲、教学方
法以及教材等都是关键的环节。
我们认为,汉语包括汉语助词“得”在内的教和学这一活动能协调搭
配,开花结果与否,最关键的是教师问题,在课堂上怎么安排教学内容
,自己的汉语知识是不是随时更新,能够分级学生的汉语水平,以采取
符合的教学方法与否,这都是属于教师的作用。
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解决好越南学生使用汉语结构助词“得”所产生
全部偏误问题,也不能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完整正确地运用,教师应
该重视的问题是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常常练习,讲解
完后该有活动或者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布置作业后,如果学生出现
了错误,教师应该找出偏误的原因并及时解决,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
误。

74


结语
汉语助词“得”在书面语表达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不过其在汉语
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助词“得”
体系也应是外国学生包括我们越南学生在内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对收集到的语料和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运用偏误分析方法,对越
南学生汉语助词“得”的偏误进行分类和分析。本文根据学生使用汉语结
构助词“得”的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运用偏误分析方法,从越南学生出

现的偏误中总结出了误代、误加、遗漏、错序四种偏误类型,并对偏误
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涉及了母语负迁移、目的与规则泛化、教
学与学习方面的影响方面,其中包括教师讲解不够充分、教材的编写不
当和学生学习策略错误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地掌握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使用规律,
不管是“得”作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还是可能补语等,教师应该在课堂上
准确地讲解内容,准确地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除了应该全面掌
握汉语结构助词“得”的使用规律以外,还要了解越南学生使用汉语结构
助词“得”的偏误类梨及原因,仔细地设计安排教学,包括设计适当的课
后练习,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本文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对越南学生使用汉语结构助词“得”的教
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本人的汉语水平与知识有限以及能收集到
的语料不多,所以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本文主要从收集
到的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对越南学生使用汉语“得”的情况进行考察和分
析。在短时间内本人只能找到越南学生遇到的最基本的一些偏误,而对

75


更复杂的偏误还来不及收集研究。希望本文能为越南汉语教师和越南汉
语学习者分析“得”习得偏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汉语:
1. 词刘玉川(检查作者名字)(2008)《越南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
得偏误分析》
2. 陈汉君《结构助词“的”、“地”和“得”使用之我见》天津师范大学(
数学教育学扳)编辑部2009
3. 邓海燕《越南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得”、“地”的习得研究》
《汉语学习》,2011第五版。
4. 郭攀(2009)《二十世纪以来汉语助词“得”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
5. 何凤《越南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偏误分析》湖南:湖南师范
大学,2011。
6. 何黎金英(2011)“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第9卷,第5期
7. 胡发宣(2008)《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
8. 黄伯荣、廖序东(200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
9. 江胜利(2008)《能否把结构助词“的、地、得”看成一个词》。
10. 齐春红、秋兰(2011)《越南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情况考察》
11. 齐春红、汪南哲(2010)《越南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偏误
分析》
12. 李高恩(2011)《中高级韩国学生“得”字状态补语习得研究》

76


13. 卢福波(2000)《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
14. 刘娟《越南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习得状况研宄》.暨南大学,20
06.
15. 刘晓玲.《直说通略》中的助词“得”中文系,2000.湖北:孝感学院,
16. 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7. 刘雪梅《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分析》鲁东大学汉语语
言文学院,2006.
18. 李淑婷《现代汉语中与“得”有关的结构南京师范大学》,2007.
19. 梁国英《“得”字结构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
院,2008.
20. 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21. 马丽丽(2013)《越南学生对结构助词“得”的学习情况调查》。

22. 孙德金《外国留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
研宄,2002.
23. 田玉英《现代汉语常用助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9.
24. 秦慧云(2005)《论“V+得/不C”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
25. 田野《“的”、“地”、“得”的合用与分用》盐城师范学院学扳(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4.
26. 武钦青《述程结构“V/A+得+程度补语”研宄》,2012.
27.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宄》北京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
教材,2009
28. 王迪.《谈谈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

77


×